03.02 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之后,他的七个拜把子的兄弟如何自处?

历绝诊hxta


早年的张作霖曾是一位绿林枭雄,绰号“北霸天”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十一月,张作霖和其麾下二百余人枪被清盛京将军增祺招安,被收编为省(奉天省,今辽宁)巡防营,张作霖任管带(营长),张作相、张景惠、汤玉麟等人分别担任哨官(相当于连长)。

1907年5月,张作霖奉命率部一举剿灭辽西巨匪杜立三,声名大噪。之后,新晋奉天省长徐世昌见张作霖有勇有谋,就派他率所部到辽源、洮南一带去围剿蒙族马匪陶克陶胡,并允许他将部队扩编至七个营,总兵力达到了3500多人。他率巡防军和剽悍的陶克陶胡马匪鏖战经年、终于将这股为患日久的蒙匪彻底剿灭,因功被攫升为奉天省前路巡防营统领(相当于旅长),率部驻扎洮南。

在此期间,张作霖和八位意气相投的哥们结拜为兄弟,按年龄长幼顺序依次为马龙潭、吴俊升、孙烈臣、张景惠、冯德麟、汤玉麟、张作霖、张作相。

张作霖并非只知打打杀杀的莽夫,也并非表面看上去那般性如烈火、粗犷豪迈的“绿林好汉”样,相反他胆识过人,精明狡黠,又颇有政治头脑,加上他精于骑射,枪法奇准,又很讲义气,所以很受众兄弟的拥戴。

俗话说:英雄不论出身低。张作霖凭借超凡的才干与过硬的素质,又恰逢改天换地的历史大变革时期,于是,当武昌首义的枪炮声响起、辛亥革命爆发,他那超人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雷厉风行的强悍作风以及诡谲的心机加精明的头脑,使他乘势而起,在通往“大帅、东北王”的血腥之路上,表现的得心应手、淋漓尽致。

电视剧照


清朝灭亡后,袁世凯复辟不成,忧急而死 ,北京(北洋)政府改革官制,张作霖鱼化为龙,被任为奉天督军兼省长。从此以后,以他为首的奉系军阀逐渐开始形成。

1918年9月7日,北京政府屈于张作霖施加的巨大军事压力,任张为东三省巡阅使,总揽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之军政大权。

至此,兵雄势大的张作霖成为名副其实的“东北王” 、“张大帅”,以他为首的奉系军阀正式形成。

张学良曾经回忆道,奉系军阀中分为新旧两派。旧派大多都是当初和张作霖一起啸聚山林、一起闯天下的拜把兄弟,以张景惠、吴俊升、孙烈臣、汤玉麟(大哥马龙潭因故于1920年被张作霖解职,任洮昌道伊,和奉系若即若离;老五冯德麟因反叛张作霖不成,已离开奉系,避居北平)为主;新派大多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以及陆军大学、保定军校毕业的将领,以杨宇霆、韩麟春、姜登选、郭松龄、于珍、王树常、臧式毅、魏益三等等 。毕业于东北讲武堂的张学良也被视为新派。

后来,经过一系列血腥的军阀混战,张作霖成为中华民国陆海军(安国军)大元帅,差一点问鼎天下。后来,张作霖因拒绝在《日张密约》上签字以及“济南惨案”发生后奉系与日本人的矛盾日趋激化,日本人决定对张下手。

1928年6月3日,与北伐军交战失利的张作霖决定离京回东北。6月4日晨,张作霖的专列抵达皇姑屯车站,这里距离沈阳(当时叫奉天)新火车站只有几公里了。早晨5、6点钟,火车缓缓驶离皇姑屯站时,张作霖乘坐的那节花车里只有张本人 、吴俊升和帅府庶务长温守善三人。刚出站不久,只听轰隆一声巨响,烟雾腾空,砂石翻飞,正好把张作霖乘坐的那节花车车厢炸碎。吴俊升脑袋被一颗炸飞的铁钉击中,当场身亡。张作霖被炸出三丈远,当时还没死,咽喉处有一个很大的伤口,血汨汨往外流,衣领都被染红 ,被炸伤的帅府庶务温守善挣扎着爬过去,用一块大手绢给他堵住创口,由于脑袋受重创,他神志不清,嘴里说着胡话,表情异常痛苦(以上情节为温守善事后回忆)。

张作霖被奉天宪兵司令齐恩铭派来的汽车紧急送回大帅府。6月4日上午9点半,叱咤风云、戎马一生的张大帅因伤势过重,撒手人寰,年仅55岁。

之后,张学良临危受命,成了奉军(后称东北军)的新掌门人,人称少帅。

皇姑屯事件发生后,奉系诸将领群龙无首,人心惶惶,三军不可无帅,急需确定新的首领。

当时,奉系新老派各有主张,但在大多数人心目中,张作相是最合适人选,所以,在张学良还没赶回来之前,大家公推张作相任东三省保安司令,并把公推书和印信送到张府。张作相却坚辞不受,说要等张学良赶回奉天后再慢慢商议。

张作霖的七位把兄弟中,属张作相和他关系最铁,感情最深。张作相是一位重感情的老派人物,其内心一向把张学良视为少主,当时,张作相唯一的愿望就是辅佐张学良继承其父的家业,帮助他顺利渡过难关。 张学良回奉天后,认为自己太年轻,威望、资历、能力均不足,也极力推崇由张作相执掌东三省军政大权。

张作相却当着众人的面对张学良说:“当初我怎样辅佐大元帅(指张作霖),今后就怎样辅佐你。大帅是我的长官,我当然要服从你。但话要说明白,你要不好好干,我就大耳刮子抽你”。

张作相不仅没有争位,还力排众议,亲手把张学良推上了奉系少帅的宝座。

1928年7月4日,张学良子承父业,正式就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张作相、万福麟为副司令。

张学良主政东北后,面临着一系列错综复杂的难题 :北伐军继续北上、日本人虎视眈眈、蠢蠢欲动、奉系内部人心不稳、士气低落的险恶局面。不仅外部局势波诡云谲,内部的派系斗争也相当激烈。

在张作相、张景惠、孙烈臣等元老的鼎力相助下,张学良逐渐稳定了鼎沸不安的乱局 ,并开创出新的局面。张作霖生前的挚友、亲信,对张学良来说就是父辈或保护人,除汤玉麟、士官派首领杨宇霆对他稍有不敬或威胁外,其他的几位(马龙潭、冯德麟已经离开奉系权力核心,吴俊升已死)基本都对他伸出了援助之手,积极帮助他整军建军、理政建政、发展经济、兴办教育、夯实权力,树立威信 ,并助其将旧式的奉系军阀打造成全新的东北军,为后来的东北易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张作相


【插图源自网络】

【写作辛苦 严禁搬运】





铁马冰河wu


此问题的说法不够准确,实际上,张作霖死时,只有四位把兄弟还活着——孙烈臣、冯德麟已分别在1924年和1926年去世,吴俊升和张作霖一起在皇姑屯被炸死了。

下面,就听静笃来分别介绍一下剩下四位的结局。

卖国求荣的汉奸张景惠

张景惠在"九·一八"事变之后,就公开投向日本鬼子,卖国求荣。在伪满洲国,他在国务总理大臣的位置上一干就是十多年,成了伪满洲国政坛不倒翁。

那这个汉奸究竟有何等才能,居然能如此得日本人的信任。其实不然,并非是他多有才能,而是日本人看到他有做为傀儡的最好潜质。

我们先通过日本人本庄繁和土肥原贤二在写给日本天皇的一封电报上的内容来了解下真相。

"(张景惠)在满洲有一定声望,但毫无学问,又无大志远谋,手下尽阿谀之辈,全无人材之所言。臣等为我帝国一贯政策速达目的计,必使此等人物为图利用可也。 "

从电报中可以看出,张景惠就是一个没有丝毫主见,日本人让做什么就作什么,奴颜婢膝,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汉奸。对于日本人那是唯命是从,据有关资料记载,他连国务院办公室的门和窗子上的铜拉手都拿给日本造子弹了。这样子的奴才当然是日本人最喜欢的傀儡了。

日本人投降后,张景惠被苏联军队抓获,1959年死于抚顺战犯管理所,终年88岁。

誓死不做汉奸的马龙潭


马龙潭是张作霖的兄弟中最具有爱国精神的人之一,极为看重民族气节与操守。在日本人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他见关东军撤入关内,再无回天之力,于是就辞去了所有的职务,回到四平隐居。

日本人见他名望甚高,就想拉拢他,于是许以高官厚禄,但他始终不为所动。有一次,日本人成立了中满自动 ,在没征得他同意的情况下,就发出告示,说他要担任会长,想要造成一种即成事实。

马龙潭听说后,来到日本宪兵队抗议,甚至以撞桌角的方式自杀来表明心志,迫使日本人收回了命令。

七七事变后,他原来的一些朋友和下属都加入了伪政权,但他却始终不愿意加入,甚至对来劝他的人说:"你们愿意当汉奸是你们的事,我是宁死不干的!"

1940年,83岁的马龙潭病逝于四平。

大是大非明白的汤玉麟

张作霖死后,张学良东北易帜,汤玉麟被任命热河省长。在任省长期间,他独揽大仅,设立各种税务名目,甚至于卖鸦片、盗墓这些事都干,且纵容土匪横行,被时人称之为“土匪省长”。手下军队也训练极差,导致军队战斗力非常低下。

但他却是坚决不做汉奸。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多次想拉扰他加入伪满洲国任职。汤玉麟坚决拒绝了日本人的邀请,他表示:

“张雨亭(张作霖)是我拜把子弟兄,你们害死他,我没有那么混蛋,去作你们的官”

日军攻占热河省后,由于守卫不力,国民政府宣布撤职查办汤玉麟。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人乘机以让他担任伪满州国参议府副议长兼热河省省长作为诱饵来劝他投降,但他依然拒绝了,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1949年,汤玉麟因病死于天津,享年78岁。

爱国将军张作相

1933年,张作相退出了军界和政界,隐居在天津英国租界内。时已投敌任伪满洲国总理大臣的张景惠,曾多次派人来让他去任职。面对日本人的威逼利诱,张作相均严词予以拒绝。

在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又想利用他在东北的威望,请他出山到东北任职,也遭到他拒绝。后几经劝说,方出任东北行辕政治委员会委员。

解放战争时,张作相和中国共产党交往甚密,为了天津的和平解放而奔走呼吁,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949年3月,张作相因病逝世。


挚守静笃


张作霖是民国时期奉系军阀的首领,实至名归的东北王。

张作霖有七个拜把子的兄弟,分别是马龙潭、吴俊升、孙烈臣、张景惠、冯德麟、汤玉麟、张作相,他们八人的关系就如同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一样情同手足。

1、张作霖和日本人矛盾

草根出身的张作霖,最终做到了北洋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的位置,只是因为他不愿意和日本人签订不平等条约,便被日本关东军高级参谋河本大作设计害死。

当时,日本人在皇姑屯火车站附近的桥洞下放置了三十袋炸药及一队冲锋队,张作霖乘坐的列车路过此处时,车厢都被炸翻了。

【皇姑屯爆炸现场】

东北王张作霖和日本人的矛盾由来已久,早在1921年12月5日,张作霖在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孟禄博士的采访中便说到:“日本人费莫大力气,要求‘二十一条’,你问他在东三省得着什么了?他连一条也未实行得了啊。不是我吹,你们实地考察。”

正是因为张作霖在东北强大的影响力,再配上他刻意和日本人抗衡的态度,对于日本人而言,他就是自己入侵东北前最大的阻力。

所以,眼见拉拢不成,日本人便对他采取了下杀手的做法。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关于张作霖被炸死这件事,不论是张学良,还是日本官方都保持了沉默的态度。日本人也不想这次刺杀事件曝光,从而激怒中国人民,来提升自己进攻东北的难度,日本国内对这件事以“满洲某重大事件”代称,想要以低调的态度,减少大家对它的怀疑。

【张作霖剧照】

也正是因为日本人的沉默,整件事情的真相直到1945年,当事人河本大作投降后,大家才明白张作霖因何而死。

只是这时候,张作霖的七个拜把子兄弟,却早已经在自己的道路上不可回头了。

2、七个兄弟的选择

吴俊升

1928年6月4日,吴俊升和张作霖一起,坐上了返回东北的火车,到达皇姑屯后,他在此次爆炸案中,被铁路道钉穿入脑部死亡。

马龙潭

自从“九一八”事变后,马龙潭拒绝了日本人的招揽,他选择在吉林省四平市隐居,直到1940年病逝于家里。

张作相

自从九一八事变后,不满日本人的作为,选择了隐居,直到1949年3月病逝于天津。

汤玉麟

汤玉麟在张作霖死后,先是在热河发展领地,后来因为盗墓、避战的原因,导致热河失守,一度被南京国民政府通缉。在通缉阶段,他率部队坚持抗战,保卫了国家领土的完整,一雪前耻。

1949年2月,他病死于天津。

冯德麟

冯德麟在张作霖事件发生之前,便于1926年8月11日,因为心脏病突发而死。

张景惠

张景惠是张作霖兄弟中唯一投靠日本人的一个,但他在投敌期间,也为保全张作霖的尸体付出了许多努力。

【张作霖兄弟们】

孙烈臣

孙烈臣病逝于1924年4月25日,当时他才52岁,张作霖听闻他死后,还在他葬礼上痛哭出声。

以上,便是张作霖七个结拜兄弟的结局,可以说他们绝大多数人都继承了张作霖的爱国情怀,宁可放弃对权力、富贵的追求,也不愿意叛国投敌。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脑洞趣味历史


张作霖早年出身绿林,而他这一身江湖习气,也伴随着他从一介匹夫跻身成为割据一方的“东北王”。而在这段发迹过程中,大帅行事风格也脱不开江湖人士的做法。在他早年的事迹中,除了那些马背上的故事,最为让人称道的莫过于他与马龙潭、吴俊升等人结拜的故事了。1907年,张大帅与这几位并肩作战的兄弟,桃园结义,共谋一番伟业。

图:张作霖等八位兄弟在电视剧《少帅》中的影视形象,下排左起分别为:冯德麟、张作霖、马龙潭,上排左起分别为:吴俊升、张作相、汤玉麟、孙烈臣、张景惠

不过后来,在这几位结拜兄弟中,因为各种缘由,早已有人与他不在同一帐下,也有人在他遇刺之前就离他而去或与他一同遇害。因而,在大帅遇刺之后,当年与他义结金兰的兄弟之中只剩马龙潭、汤玉麟、张作相、张景惠这4人。以下就按照他们当初结拜的长幼次序,为大家逐一介绍一下大帅这几位结拜兄弟的命运:

老大马龙潭,字腾溪,出身于齐鲁大地。

除了继承山东好汉正气凛然的风气之外,他还好书法,可谓文武兼备,因而出身军伍世家的他堪称一代儒将。早年间,在沙俄侵犯东北边境的时候,他便屡次率军重创来敌;而八国联军侵华之时,他更是率百余人参加奉军,保护沈阳皇陵及文物祭器,因而被清政府特赏他四品花翎,被委任为辽阳总巡、通化总巡。随后,他便与张作霖、吴俊升等人结识,并结为兄弟。不过在大帅获得奉军实权之后,二人便渐行渐远。

1920年,马龙潭被夺取军职,在东北风云骤起之后,他早已看破了日本人的野心。因而,自知失去大帅的东北军难撑大局的他便隐居四平。当日本人前来笼络他时,马龙潭不为所动,更是以头撞桌,誓死不从。就这样,马龙潭过起了隐居生活,直至1940年无疾而终,享年84岁。

老二吴俊升,字秀峰,奉天昌图人。

17岁那年,他便投身辽源捕盗营,3年后被编入骑兵营,此后履任什长、哨官。后来又因在蒙古等地剿匪有功,被先后提拔为奉天后路巡防营统领,候补总兵,并与张作霖等人结识。

在1912年由日本人策划的所谓的“蒙满独立”事件中,他率部给予叛乱分子沉重打击;1921年,他被委任为黑龙江督军与省长,成为奉军中坐镇一方的大员。在两次之直奉战争与郭松龄叛乱之际,他都一直追随着张作霖,成为大帅的左膀右臂。1928年5月,北伐军击溃奉军,大帅决定撤军出关,坐镇后方的吴俊升闻讯当即乘车远迎至山海关。6月4日清晨,二人所乘坐的专列行至皇姑屯时,遭炸药损毁,吴俊升被爆炸掀起的道钉刺伤,当即身亡,成为唯一一个与大帅同年同日死的结拜兄弟。

老三冯德麟,奉天海城人。

与大帅一样,他也是早早在江湖闯荡,成为绿林好汉,而且还是张作霖的前辈。早年间,因为他行侠仗义之行被广为传唱,所以辽西、辽南各地的百姓称他为“团总”。那时候,就连张作霖也是听闻他的名气而前去投奔他。

1906年,冯德麟被清廷招抚,先后任巡防营统带、任巡防营左路统领。辛亥革命之后,他与大帅分别被袁世凯任命为28师与27师的师长。不过,在此后驱逐奉天督军段芝贵一事中,二人渐生矛盾。在这件事中,张作霖唱起了白脸,给段氏后路逃跑;而冯德麟则唱起了黑脸,直接与段氏正面冲突。事后,因段芝贵在袁世凯面前大加赞赏张作霖,因而大帅被委以奉军实权,而冯德麟则成为一个帮办而已。后来,因帮助张勋复辟,冯德麟被段祺瑞逮捕,后在张作霖斡旋下得以被释。从此,冯德麟渐渐远离政局,开始操办实业,不但在北镇创办了中医院,还成立了大冶铁工厂,并且逐步引导儿子冯庸放弃高官,脱离军界。

1926年,冯德麟因心脏病突发离世,成为众兄弟早于大帅而去的第二个人。

老四汤玉麟,字阁臣,辽宁锦州人。

因家中贫寒,自幼他便给富裕人家做农活、赶车,因而也学到了一些防身的本事。后来因遭土匪打劫,走投无路的他只得落草为寇,成为绿林。1900年,张作霖与部下遭土匪金寿山围困,所幸得汤玉麟所救,因此二人结下不解之缘。辛亥革命后,履任骑兵团团长、第53旅旅长,后因自持奉军元老资格多次冒犯张作霖,因而二人间渐生隔阂,此后更是于1917年联合冯德麟反对张大帅。不过在郭松龄反叛一事中,汤玉麟再一次救下张作霖,二人得以冰释前嫌。

抗日战争初期,因为麾下的士兵抽起了鸦片,热河一省失守,他也由此遭到全国通缉。不过在此情形之下,汤玉也没有叛国投敌之举。1934年1月,他更是率部奋起抗日,配合吉鸿昌发动了收复多伦、古源等地的战役,给日寇以沉重打击。但也是在这一年,由于受舆论压迫,汤玉麟宣布辞职,而他的旧部则在宋哲元麾下继续奋勇抗敌,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一雪前耻。此后的时间里,他多次拒绝出任伪职,安享退隐生活,直至1949年去世,享年78岁。

老五张景惠,字叙五,辽宁台安人。

在众多兄弟中,他算是最圆滑的一个,也是最没有骨气的一个。早年间的他便喜好出没于赌场之上,同时操办起了团练,为八角台一地的商号富户看家护院。后来与张作霖结拜,成为奉系的一名头领,履任团长、53旅旅长、第1师师长。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他被委任为西路军总司令,但因为无心恋战,行动迟缓,导致整个战局因西路而溃败。沈阳沦陷后,他便公开投敌,先后任伪参议府议长兼东省特别行政区长官、军政部总长、满洲国务总理大臣等职。抗战胜利之后,被苏军俘获的他被羁押在抚顺战犯管理所,直至1959年去世。

说个题外话,张景惠虽然没有骨气,但他对于张作霖也是真心实意地敬重着。在任伪满洲国总理的时候,见大帅身后如此凄凉,便一手操持起了大帅的葬礼。对于这个汉奸来说,或许这也是他晚年做的唯一一件良心事了。

老六孙烈臣,字占鳌,辽宁锦州人。

出身在一个染业世家,不过因为早年丧父,因而早早早便做起了长工,也习得了一身武艺。与张作霖结拜之后,逐渐成为其心腹干将。也因此,当冯德麟被剥夺军职时,他得以受大帅举荐,出任27师师长顶替冯德麟。此后,他便先后担任湘东总司令、东北军副司令长官、黑龙江督军兼行省省长;在他47岁那年,更是被授予陆军上将之衔,随后出任吉林督军兼行省省长、吉林保安总司令。

在他治下,奉系开始重组部队、兴办军校、筹建空军,建立了东北地区第一家兵工厂——奉天兵工厂。同时,因沙俄白匪屡次骚扰边境,孙烈臣数次率军将其驱逐出境,保境安民。不过,也因身兼数职,他逐渐换上重病,不得已向张作霖申请告老还乡,但张作霖未同意,只允许他回到故乡静养。

1924年4月25日,终因疾病缠身而离世,大帅听闻亲赴其家乡吊唁。

八弟张作相,字辅忱,辽宁锦州人。

早年因替族兄报仇,打死土匪,不得已投身绿林,后结识张作霖,加入了由其组织的保险队。辛亥革命后,张作相先后出任炮兵团团长、54旅旅长、27师师长、吉林省省长、东北政务委员会委员、国民党吉林省党务指导委员会主委。

同孙烈臣一样,他亦是张作霖的肱骨之臣。当大帅称霸东北之时,他便开始辅佐大帅,建设东北。在他治下,吉林省建立了第一座自来水厂、修建了第一条柏油马路、还筹办了吉林省大学。大帅遇刺之后,他又开始辅佐少帅。而后因东北军在古北口一线抗日失利,少帅下野,他也愤而辞职。此后,日本人虽多次以高官厚禄相劝,但他依旧拒不出山。解放锦州时,他为解放军所俘,不过因为实际上他没有参与国民党的任何军政活动,因而他受到解放军礼遇。最终,他在天津继续隐居生活,直至1949年病逝。


WarOH协虎


张作霖曾经参与过中日甲午战争,这一生中最大的成就,就是守护国土以及开发东北。据了解,他在世时曾经有许多日本人想要拉拢他,却得到了他的拒绝。

因为,他不想成为一个卖国之人,但最终他的下场却是比较惨烈的。而我们知道,张作霖生前有过7个拜把子兄弟,那么在他去世之后,这七个兄弟之间是如何自处的呢?

一、在这其中年龄最大的是马龙潭,也是8个人当中身份地位最高的一个。他曾经是地主家的少爷,年幼时曾经有读过书,也有练习过武功。随后,他便成为了一位军人,也是整个封建时期最后一批的老式军人。所以,他思想觉悟是比较高的,在张作霖去世之后,他并没有投靠日本人,也没有作恶多端,而是在平静的生活中老去,去世的时候是1940年。

二、吴俊升,他是与张作霖一同遇难的兄弟,和张作霖一样都是在1925年时去世。说到他,曾经在黑龙江担任过督军,也是张作霖关系最好的一个兄弟。只是他比较贪财,而且脾气暴躁,有时候会虐待手下的人,但要从忠诚这一点说起的话,其他人确实比不上他。

三、冯德麟,他在张作霖之前就已经去世了。而且,排行第六的孙烈臣也是如此。他是8个人当中去是最早的,所以在张作霖去世之后,兄弟之间的关系与这二人并没有太大牵扯。

四、汤玉麟。他是8个兄弟当中能力最差的一个,但他在张作霖去世之后也没有叛变,只是平平静静过日子罢了。

五、张景惠。是8个兄弟当中心眼最多的一个,可他却不懂得看形势做事,所以在918事变之后他就成为了汉奸。然而,他对张作霖还算不错,在张作霖去世之后,他还亲自为张作霖操办了后事。但是在战争结束之后,他因为当过汉奸被关进了管理所中,一直到去世都没有放出。

六、张作相。他也是一个非常忠诚于张作霖的兄弟,一直兢兢业业,哪怕张作霖去世之后,他都没有叛变,而是扶佐张学良。直到张学良被关入监狱后,他辞职回到老家,度过安逸的生活,大概这是8人当中老年生活最休闲的一个。

以上就是张作霖的7个兄弟,每个人根据个性的不同和野心的大小,结局也是不一样的!


文史墨客


张作霖及七个把兄弟,分别是

老大马龙潭,1940年去世。

老二吴俊升,和张作霖一起遇难

老三冯德麟,早于张作霖去世

老四汤玉麟,1949年去世。

老五张景惠,1953年去世。

老六孙烈臣,但去世最早。

老七张作霖,1925年遇难

老八张作相,1949年去世。

1907年,张作霖摇身一变,从胡子变成了官兵。降而复叛是历史上常有的事,想取得长官的信任,就要纳上投名状,那就是向自己过去的兄弟们动手剿匪。

张作霖不仅能打,而且还很有智谋。没多久就形势一片大好,把各路土匪都给收拾得稀里哗啦,甚至还包括蒙古的胡匪。

从年龄上开看,老大马龙潭是五零后,老二吴俊升也要比他小六七岁。而且其他人出身都很普通,甚至就是贫苦人家出身。只有马龙潭可以说是地主家的少爷。从小读书习武,正规的职业军人出身。属于封建时期,最后一批旧式军人。而其他人都是七几年出生。几乎是差了两辈人。但却受制于张作霖,也是命运和性格原因。不过结局还算不错。没叛变,没作恶。只是早年曾经镇压革命者和起义农民,有些污点。

晚年的马龙潭热衷于慈善事业,被称为东北的大善人。张作霖死后,他拒绝和日本人合作,长期隐居在四平。1940年去世,享年84岁。当地的乡绅和群众自发站出来为他送行,这足以证明他在当地的威望和影响力有多大。

老二吴俊升和老六孙烈臣,一个与张作霖一同遇难,一个在张作霖之前就已经病死了。吴俊升到没什么说的,孙烈臣确实是张作霖最得力的助手。老二吴俊升曾担任黑龙江督军,是张作霖的铁杆儿。虽然他有贪财,对下边人粗暴残忍的毛病。但他的忠诚确实让人不容置疑的,也是被人称赞的。

另一个早于张作霖去世的是冯德麟。这两个一直是竞争关系。谁也不服谁。可以说,就是张作霖的另一张面孔。

老三冯德麟,比张作霖大九岁,一直以长辈自居。在张作霖被任命为奉天省省长时,冯德麟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他不甘居张作霖之下,却也只能败给张作霖。

后来在张勋复辟时,当了几天清朝的官员。没多久就被北洋政府给关了起来,在张作霖的运作下才把他救回了东北,并给他和他的儿子冯庸都安排了职务。早在张作霖使得前两年,他就去世了,老一辈的恩怨就此结束,而冯庸和张学良一直都是好朋友。

老四汤玉麟和老八张作相。汤玉麟是承德失守的主要负责人。能力不行,但没有叛变。也算保住晚节。张作相兢兢业业,张作霖死后,辅佐张学良。张学良被捕,辞职下野。解放后,受到礼遇,49年安然去世。算是活得最好的一个。

最差的就是张景惠。这人最圆滑。心眼多,反倒看不准大势。做了伪满洲的总理,最终死在监狱里。是八兄弟中最不争气的一个。九一八事变后,他担任了伪满洲国的国务总理,摇身一变当上了汉奸。但他一生都忠诚于张作霖,在东北帮他办理了后事。抗战结束后,他被当成了汉奸关进了抚顺战犯管理所,1959年去世。

老六孙烈臣,这也是张作霖最信赖的心腹干将。他对张作霖忠心不二,作战勇敢。两个人的感情非常深厚,1924年,孙烈臣病逝,张作霖抱着他的尸体痛哭很久,终年52岁。

老八张作相,但他和张作霖之间并没有什么血缘关系。张作相最大的特点就是顾全大局,不计较个人得失,这也是张作霖非常重用他的关键原因。

张作霖死后,张作相被推举为东北保安司令,但他坚决把这个位置让给了张学良。当张学良被捕后,他四处奔走营救张学良。

因为张作相在东北地位非常高,有很高的威望。日本人本来希望借助他的名声来管理东北,但他住在天津租界,拒绝日本人的邀请。1948年在辽沈战役中被俘虏,第二年死去。


龙帅林vlog


1928年6月4日早上5点,张作霖乘坐的由北京返回奉天专列在皇姑屯被炸重伤,碎片穿破喉咙,由汽车运回大帅府4小时后去世,死时53岁,史称“皇姑屯事件”。


因其长时间霸占着东三省,实力强劲,被人号称“东北王”。他的一生经历丰富,极具传奇色彩。虽然张作霖没怎么读过书,但是在他从军之后就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在部队中大放异彩,最终成为一代军阀(隐隐有第一军阀的实力)。

在张作霖的军旅生涯中一共有7个拜把兄弟,而我们今天要谈论的是他被日本人炸弹炸死之后(据说专列被炸毁有两个传闻),他的七个兄弟的结局又怎么样呢?



一、马龙潭



马龙潭(1857年-1940年2月)是八兄弟中年龄最大的,且为人极重气节操守。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马龙潭暂居四平,日本加剧侵略东北,日本人想用其名望收买人心,特成立中满自治会,擅自发出文告,委任马龙潭担任会长。马龙潭得知后直接拒绝了日本人的委任,甚至一头撞到床头,满头流血。1940年,马龙潭病逝于四平寓所,享年83岁。廉颇虽老,不减其勇,这是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

二、吴俊升



吴俊升(1863.10.11-1928.6.4)是八兄弟中的老二,为人憨直粗鲁,是个直肠子。说话磕磕巴巴,但做事却截然相反,因为在部队中表现出色,成为了张作霖的得力助手,后来张作霖北伐战争失败之后,只得退回关外。吴俊升亲自前往山海关迎张作霖返回东北,于当年6月4日,在沈阳皇姑屯与张作霖同时被日本人炸死,卒年65岁。

三、冯德麟


冯德麟(1868—1926)是八兄弟中的老三,属于张作霖的前辈,也是张作霖早年的对手,但俗话说英雄一般都是惺惺相惜的,然后由对手变成了兄弟,之后协助张作霖作战。1926年逝世于北镇,从南门凯旋门出殡,死时59岁。

四、汤玉麟



汤玉麟(1871—1949)是八兄弟中的老四(绰号大虎),少年多坎坷,遂落草为寇,干的还不错,最终称霸辽西。期间,救过张作霖一命,两人由此结为生死之交,在张作霖死后,是劝说张学良东北易帜的主要人员之一。汤玉麟在抗日战争其间多次拒绝出任伪职,度过了一生中最为平静的岁月。解放战争时为了安全,汤玉麟曾搬到花园路3号居住。1949年2月病死于天津,终年78岁。


五、张景惠

张景惠(1871年6月21日-1959年1月11日)是八兄弟中的老五,张作霖死后,张景惠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沦为汉奸,曾任伪满洲国国务总理。1937年5月3日,张景惠以“协和会”的名义在奉天为张作霖举行了规模还算可以的“慰灵祭”。“八·一五”光复,被苏军逮捕,关押于辽宁的抚顺战犯管理所,1959年死于战犯管理所。张景惠虽然跟张作霖几人结义,但是丝毫没有他其他几个兄弟的骨气,就是一个软骨头,是八兄弟唯一一个大汉奸,也是中国的大汉奸。

六、孙烈臣



孙烈臣(1872年6月23日-1924年4月25日)是八兄弟中的老六,为人真诚。他在部队中表现出色,受到了张作霖的赏识和提拔,后来还接替张作霖成为了师长,但是由于张作霖太信任他,给了他很多职位,以至于最终积劳成疾,最终病逝,死时张作霖抱尸痛哭。

七、张作相


张作相(1881年-1949年3月)是八兄弟中的老八,也是张作霖唯一的弟弟。张作相原出身绿林,后投奔张作霖,两人结为兄弟。张作霖死后,张作相成为当时奉系最具实力接替张作霖的人,但甘愿放弃,并全力辅助张学良,成为张学良的辅帅。晚年坚持中国人的骨气,拒绝种植鸦片,拒绝与日本人合作修筑吉海铁路。1949年3月,张作相病逝于天津。


子夏君


拜把子这种事,在古代是很常见的,尤其在绿林当中,更是如此。

当然,即便不是绿林,比如军校毕业之蒋志清,也喜欢动辄拉人拜把子,什么李宗仁啊冯玉祥啊,都是他拜把子兄弟,到头来,有何用?

至于题中说是张作霖,他老人家是半绿林出身,相比那些军校毕业的拜把子,含金量似乎高些,那下面就来说说张作霖的把子们。



通常说,张作霖有七个拜把子兄弟,这些都是清末之前的患难之交,靠着这些人,张作霖才打下了“东北王”的江山。

不过,发家致富后,难免有利益冲突,难免有急流勇退,也难免有打击报复,这个得看具体时期具体人物和具体情况。

先说老大马龙谭。马在张作霖的班子里年纪最大,但事迹不显,可能在张作霖早期发挥了一点作用,但在张作霖事业的上升期,他已经因为年纪问题而退出圈外了。

不过,老马倒是活得比较长,直到1940年才去世,享年83岁。



老二吴俊升,年龄虽然比张作霖大12岁,不过他倒是张作霖的铁杆,一路紧跟,可谓忠心耿耿,也最得张作霖的信任。

总体来说,吴俊升武人出身,只知道死忠,头脑并不是特别灵活。1925年郭松龄反奉时,吴俊升及时出兵,这才将郭鬼子击败,立下大功。

说来也是,1928年奉军被北伐军击败,吴俊升同张作霖一同返回奉天,结果在皇姑屯一块被炸,吴俊升当场死亡,走得比张作霖还早几个小时。真是患难兄弟,没话说。

老三冯德麟,年纪比张作霖大7岁。从某种程度上说,他既是张作霖的合作伙伴,也是竞争对手。原因很简单,在清末时,冯德麟也是巡防营统领,地位不在张作霖之下。

之后,张作霖投靠了袁总统,而冯德麟在政治上似乎要迟钝不少,结果在东北被逐步边缘化,尤其在1917年张勋办大事时,冯押错法宝试图保皇,结果一败涂地。

最终,冯德麟就此被挤出权力场,由此做了太平大佬,安享晚年。9年后,冯德麟去世,年59岁。



老四汤玉麟,他比张作霖大4岁。这位脑子倒是十分灵活,和张作霖的关系也是若即若离,既有合作,也有自己的小算盘。最终,靠着张作相的帮忙,他做上了热河省主席。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汤玉麟自知不敌而从军政界隐退,后于1949去世,也算善终。

老五张景惠,和汤玉麟同岁,他自打投奔张作霖了,倒是一向言听计从,唯强者是命。可惜的是,在“九一八事变”后,这老小子竟然公开投敌,后来还当上了“伪满洲国”的总理。

抗战结束后,张景惠的结局可想而知,他先是被苏军逮捕,后被移交回国并关押在辽宁抚顺战犯管理所,其于1959年在狱中去世,年88岁。



老六孙烈臣,比张作霖大3岁。老孙是个能干人,也一向得到张作霖的赏识,他在军队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做过奉军的参谋总长、办过军校、兵工厂等,只可惜死得早,1924年就去世,年52岁。

老七张作相,比张作霖小6岁,是这帮兄弟里的小老弟。这位小老弟倒是聪明伶俐,而且是个厚道人,张作霖对他很是喜欢与信任。

在张作霖生前,张作相也是步步紧跟,一路高升。张作霖被炸死后,张作相由小老弟一举升为老大哥,在他的辅佐下,张学良这才立稳脚跟。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张作相一方面拒绝日伪的拉拢,另一方面也对张学良十分失望而隐居天津。1949年,张作相去世,年68岁。

以上可以看出,人有人命,事在人为,都是历史!


坑爹史册


“东北王”张作霖重义气,七个拜把子兄弟,在他炸死后,无一人出卖他。

一代叱咤风云“东北王”的张作霖,曾八兄弟:马龙潭、吴俊升、孙烈臣、张景惠、冯德麟、汤玉麟、张作霖、张作相共八人,结成拜把子兄弟。按年龄,张作霖排行老七,张老七。

那么一代枭雄张作霖,殒命皇姑屯后,他的七个拜把子兄弟,后来命运如何?又是如何自处的?

(图:张作霖)


1、马龙谭


马龙谭,排行老大,按年龄是七人的大哥,出身军人家庭,戎马一生,是条汉子,为辅佐张作霖立汗马功劳。在张死后,誓不与日本人合作,辞去一切职务退隐。晚年热衷慈善,被人誉为“马善人”。


1940年,84岁的马龙潭在四平安详去世,众多百姓竟自发结队为其送行。这就是大哥人品和影响力!

2、吴俊升


吴俊升,迎接张作霖反奉,和张作霖同乘一辆火车,一同被炸死在皇姑屯。践行了结拜诺言: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一起死的兄弟!(喜欢历史关注【峰子奇观】)

3、冯德麟


冯德麟,早年抗俄,沙皇军忌惮。1917年参加复辟失败,被段祺瑞抓而失势。但张作霖对落难的冯德麟多般关照,提拔其长子冯庸为东北空军少将参谋长。老张死后,他晚年投身实业,其子冯庸创办冯庸大学。死于心脏病突发,寿59岁。

4、汤玉麟


汤玉麟,少年落草为寇,后称霸辽西,曾巧合救张作霖一命,还急了张作霖老婆和尚在肚子里的张学良,过命的交情。但汤玉麟杀人敛财(土匪本色),毫无抵抗日军就丢了热河省。不过老张死后,他坚决不当汉奸,多次拒绝伪职。1949年78岁死于天津。

5、张景惠


唯一做了汉奸的兄弟,九·一八"事变的形势下,张景惠投敌,后做了10年伪满洲国总理。张作霖生前,张景惠对他言听计从,是忠心的。老张被炸死后,张景惠一力主持将七弟下葬,安护老张家小。他投敌卖国,令人不耻,但不曾出卖过兄弟张作霖。


6、孙烈臣


孙烈臣,张作霖心腹干将之一,最亲近的拜把兄,也是唯一一个死在张作霖之前的兄弟。孙烈臣死时,张作霖抱尸痛哭长达半小时。孙烈臣无后,张作霖为兄弟治丧。


7、张作相

张作相,八人年纪最小,许多人看名字以为张作霖、张作相是亲兄弟或堂兄弟,其实都不是,只是缘分使然。但这个结拜兄弟,比亲兄弟还要好。

(图:左为张学良)


“东北王”张作霖死后,张作相是奉系中权力最大的,军中德高望重,却仍将将执掌东三省大权交还给少帅,甘愿辅佐少主,成为张学良的“辅帅”。

张作相执政吉林期间,创办吉林大学,对日本人深恶痛绝,与我党走得很近,中共的亲密朋友。1949年,张作相拒绝同老蒋去台湾,病逝天津。

张作霖的把兄弟们,都曾一起打天下,出生入死,虽也曾有过矛盾不和,但时间考验了兄弟情义。张作霖死后,七个把兄弟,无一人对不住他。也算难得吧!你觉得呢?


关注【峰子奇观】,每天3分钟看个历史趣事!


峰子奇观


张作霖的七个拜把子兄弟分别是马龙潭、吴俊升、孙烈臣、张景惠、冯德麟、汤玉麟、张作相。这八兄弟在1907年东三省改制时结盟,对于张作霖最终当上东北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七兄弟中最早和张作霖结拜的,是汤玉麟、张景惠和张作相。

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俄罗斯人强占了东三省,张作霖和当时的杜立三冯德玲一样都是为日本人服务,一起抵御俄罗斯侵略。在哥萨克骑兵的追杀下,张作霖成立光杆司令。张作霖到八角台时,遇上了张景惠。

张景惠时八角台的保险队队长,八角台的当家人是商会会长张子云。这两人一合计,让张作霖留下了。不多久,张作霖认了张子云当干爹,当了保险队副队长。张景惠最终主动让出老大位置,张作霖成了八角台的保险队队长。

张作霖在八角台站稳脚跟,张作相汤玉麟等人来投靠。张作霖的最初的事业,其实就是在张景惠和张作相两兄弟扶持下建立的。

张作霖死后,张景惠和汤玉麟张作相分道扬镳。

皇姑屯事件后,张景惠和张学良相处不来,到南京给老蒋当差。九一八事变,日本占领东北后,组织了伪满洲国,张景惠在伪满洲国当了十年总理,其实就是关东军的傀儡。

张景惠能成为伪满洲国政权的不倒翁,实在是奇迹,土肥圆贤二评价他“在满洲有一定声望,但毫无学问,又无大志远谋,手下尽阿谀之辈,全无人材之所言。臣等为我帝国一贯政策速达目的计,必使此等人物为图利用可也。 ”

有一次,张景惠在报纸上看到“张景惠即将出访朝鲜”的新闻,很奇怪,我咋不知道?打电话问日本人,日本人回答“哎呀忘记告诉你了,赶紧准备一下吧!”张景惠无奈,只好照办。

张景惠被苏联军队俘虏时,已经是75岁高龄。苏军问他有多少军队,多少人口,一律回答不知道,问他有几个老婆,还是不知道。张景惠其实是装糊涂,害怕说错话。

1950年以后,张景惠就一直住在抚顺战犯管理所,1959年,第一次大赦到来前,张景惠死了,终年88岁。

张作相和张作霖,其实没有血缘关系,他俩一个是锦州人,一个是海城人,完全不一样。张作霖死后,张作相被推举为东北三省保安总司令,成为新的东北王。可是张作相最终让位给了张学良,并且一起改旗易帜加入了国民党。

中原大战中,张学良让张作相代理东北军政大权。九一八事变前夕,张学良、张作相、万福麟、汤玉麟、张景惠分任辽、吉、黑、热、哈党务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张作相还是管理他的地盘吉林省。

九一八事变前夕,张作相把吉林托付给最信任的参谋长熙洽,到锦州办理父亲的丧事。张作相没有及时赶回吉林,造成了熙洽投降、吉林省沦陷的惨剧。后来日军多次拉拢张作相,都没有成功。1949年,张作相在北平去世。

汤玉麟在辽西当土匪时,曾经救过张作霖的命,后来投靠八角台,就和张作霖一直在一起。

汤玉麟当旅长时,曾经反对张作霖,被打败。张作霖不急前嫌依旧重用他。张作霖死后,汤玉麟支持张学良执掌东北。东三省沦陷后,汤玉麟的热河成为东北军最后一块地盘。

可是,热河战役中,汤玉麟望风而逃,日军十天之间占领热河,而汤玉麟携带的财产有几十辆汽车运输。汤玉麟在热河不战而逃,也让张学良身败名裂就此下野。汤玉麟则是被国民政府通缉,躲进租界。为了团结抗战,汤玉麟后来又在军队中担任了一些闲职。

抗日战争14年中,汤玉麟都拒绝当汉奸,守住了中国人的底线。

二,七兄弟中,资格最老的是冯德麟和马龙潭。

冯德麟比张作霖大9岁,是张作霖一开始的领路人。

冯德麟和张作霖的第一次见面,是在一家大车店。当时冯德麟早已是走南闯北的大土匪,而张作霖在大车店是一个打杂的服务生。冯德麟给他讲各地见闻,让张作霖有了当土匪的想法。

冯德麟在俄罗斯人强占东北期间为日本人服务,被哥萨克打败,送到库页岛受罪。日本人给他救回来还介绍他加入清军。冯德麟一路做到了28师师长的位置,当时张作霖是27师师长,地位略高一些。

袁世凯派出自己的干儿子段芝贵来当奉天督军,抢班夺权。不久后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段芝贵成为人人喊打的对象。冯德麟和张作霖,一个白脸一个红脸,逼走了段芝贵,还把段芝贵搜刮的民财抢劫一空。

冯德麟参加了张勋复辟,被段祺瑞俘虏,随后被解除了一切军职,失去了权利。

1926年8月11日,冯德麟心脏病突发,死于北镇,终年59岁。冯德麟实际上死在了张作霖的前面。

马龙潭其实是八兄弟的大哥,在冯德麟和张作霖进入清军当营长时,马龙潭已经是四品顶戴的大人物了。1907年,马龙潭把奉天军界最优秀的7个人拉成自己的兄弟,1909年就当上了副旅长。

辛亥革命中,马龙潭镇压了革命军,成了东边镇守使,仍兼奉天右路、巡防统领官,晋升陆军中将。这时他还是张作霖和冯德麟的上司。

可是,马龙潭毕竟年纪大了,权力斗争中远远比不上新崛起的张作霖。1920年,63岁的马龙潭被迫退休,给张作霖让了路。

九一八事变后,马龙潭隐居在四平,多次请他出来当官,他都拒绝了。1940年,马龙潭走完了其传奇的一生,在四平寓所无疾而终,享年84岁。

三,七兄弟中,最有才能的是吴俊升和孙烈臣。

吴俊升是典型的军人出身,1880年吴俊升参加清军,从普通一兵一路高升,到东三省改制时,已经成为了奉天后路巡防营统领,候补总兵,与张作霖、冯德麟、马龙潭并驾齐驱。

马龙潭是军人世家出身,吴俊升则是小兵成长起来,这似乎注定了吴俊升会是奉系军阀中最有才能的将军。民国初年,吴俊升多次击败了日本人策划的阴谋活动——满蒙独立运动。

冯德麟带领28师反对张作霖时,吴俊升挺身而出,支持张作霖。因为这个功劳,吴俊升成了29师师长,不久后有当上了黑龙江督军。

郭松林反奉时,吴俊升奇袭搞掉了郭松林的军火库和粮草,对张作霖的最终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皇姑屯事件时,吴俊升就在张作霖身边,和张作霖一起被炸死了。

孙烈臣也是草根军人出身,曾做过盛京将军增祺的随从马弁,张作霖当巡防营统领时,他归如了张作霖手下当营长。民国初年,张作霖当了27师师长,孙烈臣和汤玉麟分别担任手下的两个旅的旅长,汤玉麟反对张作霖时,孙烈臣坚决支持他。

1924年4月25日,孙烈臣病逝,终年52岁。和冯德麟一样死在了张作霖前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