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如何判断杉木停止生长,已经老化,需要更新采伐了?

基层林业


杉木之所以作为我国最主要的商品用材林树种之一,而深受群众钟爱,是因为杉木具有易种植、生长快、病虫少、适应强、分布广、用途多、亩产高、销价稳、经济效益好的特点。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不妥,敬请告知)


■那么在杉木种植过程中,如何判断杉木生长速度已经缓慢老化,需要采伐更新呢?

1、一看树形枝丫变化

山区有经验的老林农常说这片杉木林圆头了,要采伐了。这就是看杉木外形枝丫变化来判断林分是否老化的。杉木一旦生长缓慢老化,就会出现树顶端形状圆钝、枝丫密集、顶梢生长不明显的现象。

2、二看树干树皮变化

杉木生长缓慢后,树皮纵裂不明显,裂缝不深,看不到新鲜内皮。有时甚至树皮颜色灰白无光泽,或有铜绿附着树干。

3、三看树叶颜色变化

在春季到秋季之间,老化的杉木林分颜色与其它林分相比,明显变深、变红,无绿油油的一致色,冬季更加变老红绿色。

4、四看果实变化

老化杉木往往果实数量较多,单个果实相比显小,剥出的种子大多饱满度差,干瘪种子多。


■影响杉木老化有哪些主要因素呢?

1、造林地的立地条件

杉木为速生树种,喜欢深厚肥沃土壤和适宜的环境因子,土壤条件及相关的环境因子差,则杉木容易提前老化。在林业生产中,因选择造林地不当,往往整片杉木林还未成材就提前老化,被称之为“杉木小老树”。

2、营林技术水平及措施

在同样立地条件和种源情况下,杉木林的林分密度是决定其老化快慢的主要因素。因此,要延缓推迟杉木老化年龄、促进林木生长、高产量,就必须及时对杉木林进行早除萌、早抚育间伐,保持林份合理密度。

3、杉木种苗因素

影响杉木老化的先决条是种子,优良种子(一般在二十五年左右的健康优良杉木上种子)培育的苗木,其长成树木后相对老化较迟。相反,在“小老树”上采的种子培育的林木也相对容易老化。


综述:杉木作为商品用材林的主要树种,和其它树种一样,都有其幼林期、快速成长期、成熟期和老化期阶段,老化期来得越迟,林分就生长得越好,收获就越多。因此,在生产中,要严格把握良种壮苗、选地栽植、合适密度、及时抚育间伐等技术操作要领。


谢谢阅读。欢迎评点指正关注。



林业无纸笔


如何判断杉木停止生长,己经老化,需要更新采伐了?

判断杉木停止生长,能判断的只能是杉木树的长高。每种植物都有长高极限,不可能无限制的长高。杉木树在停止长高的时候,确切地说应该是接近高度极限增高微弱的时候,其树顶不再有独特冐高的中心头尖,而是有许多并列的枝条为头,成为平顶的秃头树。但增粗树干的生长一般不停止,只是有快速增高增粗与缓慢增粗的区别。杉木在长高接近极限时,长粗也随之放绶,在杉木生命不停止,生理功能存在的情况下,绝对停止生长的情况很少见。

杉木的老化很容易鉴别,杉木在生长盛期树皮较光滑,色泽较鲜。生长后期树皮开始粗糙,并出现裂口。树龄越久裂口越深,颜色越苍。

而杉木做为经济用材林木,它的经济价值在于树身林材。其经济价值的体现不在于在杉木停止生长以后,换句话说不能等到杉木老死了再发挥它的价值。因为是用材林木,只要成材能用,并根据不同用途的适用性,就可以更新采伐,并不是依据杉木停止生长老化了才更新采伐。


老百姓宁


杉木虽是速生树种,在中国长江流域、秦岭以南地区栽培最广、生长快、经济价值高的用材树种,但生长周期在几年的杉木,虽然长得够大,但不太可能成材,根据杉木的生长周期,和市场的反馈,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杉木用材林采伐年龄:25年;杉木工业原料林采伐年龄:15年。

由此可以看出,一颗杉木要 做到有效益,至少需要15年 的时间。在砍伐时,由于层林木郁闭度小、伐前更新中等以上的林分,可进行2~3次渐伐,分为准备伐、下种伐、受光伐和后伐;进行更新采伐时,要严格确定采伐木,只能伐掉那些已死亡的和已衰老(如已枯梢)、濒于死亡的、病虫危害严重的林木,不得借故扩大采伐强度。上层林木郁闭度大、伐前更新中等以下的林分,实行择伐更新。

从利用价值角度讲,25——30年的杉木最有利用价值,质量是最好的。


京平硕硕


种植林林工,品种,数量,质量,及其它,对自己范围的每棵树,每十棵,每百棵,每千,每万棵树,通过照像,拍摄,半年,每终传输到数据库,以事实为依据,分折,备案,研究,定板,按标准,规定,支付一家两人的生活i费,绿色银行,县林业局,必然是二胎家庭,,,通过二维码,每棵都有,传输,,,


云计祘


从外表是很难看出是否停止生长的,是不是老化得从根部看,已经老化的根部会型成空洞,没有老化的根部没有洞,还可以生长,以此看是否需要更新采伐。


农人小宇


一般杉木开花结果的话 都长不大了!有一些种子不好的七八年都会结果


魔鬼有点瘦



康麦平



雷厉风行8111



小吉农产品


对此树种没见过也不了解无从谈起,报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