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万历皇帝为什么长达28年不上朝,你怎么看?

小小嬴政


28年万历皇帝不上朝,其实他是在和文武百官玩一场阴鸷哲学,效仿嘉靖帝,操纵人心,玩世人于鼓掌之间。

简单探究一下阴鸷哲学:

一般解释为凶狠,另一解释阴鸷为“心思缜密且深藏不露",另外一个阴骘,出自《吕氏春秋通诠·审分览·君守》“惟天阴骘下民。”意思是默默地使安定,转指阴德。

《书经·洪范》:“惟天阴骘下民,相协厥居。”意思是默定,后引申为默默行善的德行,道教《文昌帝君阴骘文》,简称《阴骘文》,劝人多积阴功阴德,为善不扬名,独处不作恶,这样就会得到暗中庇佑,赐予福禄寿。

看到这里,再看看万历帝的行为,就是按着阴鸷一步一步来的。 万历帝阴鸷哲学的由来张居正这个好师傅,带出万历帝这个好徒弟。

万历皇帝是一个苦逼的皇帝,10岁上台,老师便是张居正,张居正何许人也,是在嘉靖爷手里玩得溜溜转的人。是从一个小小的贡生,一步一步走向首辅大臣,他靠的是什么?

当时辅佐嘉靖帝的严嵩,位高权重,满朝严党,门生故吏众多,尤其严嵩的儿子严世蕃,号称独眼太子,在嘉靖帝的眼皮子底下,大肆搜刮民脂民膏,曾经一度,官员的升职任免,都必须经由严世蕃首肯,严嵩和严世蕃都是青词高手,深受嘉靖帝宠爱,加上嘉靖帝移居西苑后一心炼丹,不上朝,给严世蕃监管权臣,打压朝臣,创造了良好的机会。


当年万历帝的老师张居正,如何谨小慎微,察言观色,一路走来,最后搞倒严嵩,严世蕃,最后当上首辅大人,有人说张居正用的是隐忍,但他用的就是阴鸷哲学,张居正的一辈子用阴鸷两个字可以完全概括。

有这样一个阴鸷的老师,他培养出来的学生,又如何是泛泛之辈呢?张居正辅佐万历帝10年,正是万历的成长,世界观形成的阶段,他的这套哲学完整的在万历帝身上得到了体现。 嘉靖帝这个好前任,给万历帝留了一个好传统。


阴鸷哲学,嘉靖帝是玩的最溜的,从15岁的嘉靖藩王,刚被确认为皇帝,嘉靖帝就开始耍起了手腕,据史载就一个迎接嘉靖帝入城的仪式,嘉靖帝都玩出了花样,后来给自己的父亲封号的问题,又玩了一把,这两个小的手腕,显示出了嘉靖帝,心思缜密,虽然嘉靖帝玩的这两个小手腕都失败了,但是嘉靖帝深深的掌握了朝臣,执政对手的能力。

嘉靖帝上台之后,大力发展锦衣卫,掌握朝臣,先后搞了杨廷和等一批重要的大臣,稳稳的将政权掌控在自己的手中,实现了大一统的政治格局。嘉靖帝的阴鸷的手腕,充分暴露出了它的杀伤力和爆发力,嘉靖帝控制朝堂,游刃有余。


万历登基10年后,开始掌政,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都被张居正解说得十分精彩,万历帝继承了嘉靖帝的良好传统。 社会风气这个大环境,深度的影响了万历帝。

嘉靖年间,由于嘉靖帝痴心道教,一心迷恋长生不老,尤其对道士更是崇敬不已,上有所好,下有所效,这股风气造成当时社会的大环境中,崇尚和迷恋道教,文学表现形式上,青词也成为重要的一种接近皇帝的方式。

严嵩和严世蕃,张居正等一大批朝臣都是青词高手,万历帝生长在这个环境中深受其影响,耳濡目染,身在其中,道教的种子在年幼的万历帝心目中,被深深的种下,道教的积善积阴德,为善不扬名深深影响他做事和做人的风格。 阴鸷性格便由此形成。


万历帝阴鸷哲学的展现:

万历帝在位48年,为了展示自己高超的控制艺术,同时展现自己道教的风骨,尤其是为善不扬名,在张居正提出减少上朝次数这个建议的时候,他不仅应允,而且他用28年不上朝来体现它的控制艺术。

万历帝在位期间,曾遥控有辉煌的三大征,指挥明军赴朝鲜抗倭寇、平叛宁夏之役,平叛播州之役。敲定梃击案,充分展示了他高超的指挥艺术。 还有万历年间,一起震动天下的庙产争夺战,万里出乎人意料的处置,让天下人震惊,显示出他高超的控制人心的艺术。

综上所述,万历的阴鸷哲学,高超的运用使明朝万历年间,没有宦官乱政,奸臣当道,外戚干政,实现了万历中兴。


刚日读史


1956-1957年国家批准开始挖掘明十三陵的定陵地下玄宫,1958年,郭沫若、吴晗等打开了定陵,里面有万历皇帝和他的

两个皇后的尸骨以及随葬物品,随葬品众多震惊世界。专家们对万历皇帝的尸骨进行整理时发现了一个重要的特征,万历皇帝的右脚明显比左脚短不少,万历皇帝的有严重的足疾,不能走路。这是万历皇帝28年不上朝的原因之一。(万历皇帝骨架图)

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因为批斗“牛鬼蛇神”,万历皇帝和他的两个皇后的尸骨被焚烧,金丝楠木棺材烧不坏,被扔到了山沟里面,是国家的重大损失。

万历皇帝28年不上朝是不是因为足疾?

通过考古挖掘,直接证明了万历皇帝有足疾,不能走路,这是他不愿因上朝听政的主要原因之一。还有其他原因也促使万历皇帝不上朝的,足疾并不是唯一重要的原因。(万历皇帝像)

一、张居正后时代,万历帝怅然若失

万历皇帝少年登上帝位,前十年主要是张居正主持朝政,大太监冯保和皇太后支持监控。张居正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主要是“一条鞭法”:赋税和徭役进行合并,化繁为简;统一役法,摊丁入地;田租征银;官收官解。这一措施缓解了明朝前两代皇帝时期产生的弊端。在军事上已经基本消灭倭患,调戚继光在北京的正北方,李成梁在东北方向,国家形式一片大好,史称

“万历中兴”。(张居正剧照)

1582年,张居正病死了。万历皇帝亲政,张居正得罪了很多利益集团,他们弹劾张居正,同时万历皇帝长期在张居正的阴影下生活,需要建立自己的君权威望。他先后查抄了大太监冯保和张居正,在冯保家查抄了大量的财富,在张居正家里也没有得到多少银两,万历皇帝怅然若失,长期依靠张居正,现在依靠也没有了。

二、文官制度和“国本之争”

张居正在位时,文官们都在他的把控之中。万历帝亲政了,要自己面对。明朝的文官制度,在封建道义上牵制皇帝,对万历皇帝的事情管得很宽,万历皇帝也比较和善。最后发展到在朝堂上与万历帝吵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申时行著有《召对录》,里面记载,万历皇帝身体不适,不适宜参加众多的朝政活动,言官和大臣大臣指责万历皇帝,万历皇帝曾经做过解释,但是仍得不到文官们的谅解。一个大臣指责万历贪酒好色,万历皇帝也就是免了他的职务,让他回家而已,碰上一个稍微厉害的君主估计差不多处死了。(郑贵妃像)

万历皇帝打算立郑贵妃的儿子福王朱常洵为太子,主要考虑是太子朱常洛为宫女所生,在朝堂上也没有什么势力支持他,万历皇帝担心一旦朱常洛登基,恐怕把控不了朝政,对大明王朝发展不利,其中也有宠幸郑贵妃的关系在内。而福王朱常洵在外廷的支持势力比较大,继承大统好控制朝局。

万历皇帝这个想法主要是从国家的大局出发,立太子。朝堂上的文官们抱着“立长不立幼”的封建道统,与皇帝进行力争,太子之争长达15年,这也直接导致万历皇帝开始不上朝了。

三、军权、财权和用人权控制在手

因为立太子的事情,万历和内阁争执了15年之久,万历皇帝开始不出宫门、不理朝政、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别以为万历皇帝什么都不管,军权、财权、用人权这些主要的权利万历皇帝都控制在自己手上,别人根本不能插手。至于朝堂上的鸡毛蒜皮小事,由文官们打理就行了,他也懒得理会。

万历年间的三大征。万历皇帝也是亲力亲为,

1592年西北的宁夏之役、1599-1600年西南的播州之役、1592-1598年东北的朝鲜之役都取得了胜利。有人说花了很多钱,损失了很多人,伤到了明朝的根本,这样说是不负责任的,三大战役的钱都是万历皇帝搜罗的私钱拨发的,没用户部的钱。此外,内忧外患来了,不打肯定亡国更快。日本的丰臣秀吉,就是知道万历皇帝多年不上朝,以为万历皇帝是个菜鸟,没想到是一条猛龙,当头一棒,直接导致日本200多年没敢侵略朝鲜和中国。(朝鲜之役图)

万历皇帝大局把控还是非常好的,萨尔浒战役失败,也是晚年的万历不能掌控的了。


万历28年不上朝的明朝。有人曾经说,明朝亡国实际上是亡于万历,我看不然。立太子这样一件事情,万历皇帝的眼光绝对要比大臣们的眼光要长远,文官大臣们极力拥立的朱常洛,做了一个月皇帝就不明不白的死了,自己的儿子朱由检即位,魏忠贤掌握朝政专权,这也应了万历帝当时的担忧。

文官们结党营私,什么东林党、浙党、昆党等,都对明朝国家的发展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实际上和阉党专政没有多大区别,只是更加隐晦罢了。朝廷官员结党是国家政局的不稳定因素,自古以来都是有据可考察的。


穿越再现彼岸


明朝腐朽帝王中的一朵奇葩——明神宗朱翊钧

《明史》记载,隆庆六年(1572年)五月二十五日,明王朝第十二个皇帝穆宗朱载垕在上朝时突然中风,次日驾崩。朱载垕在位六年,死时年仅三十六岁。六月初十日,遵穆宗遗诏,年方十岁的太子朱翊钧即皇帝位,改次年号为万历元年,是为明神宗。

万历帝朱翊钧即位时年仅十岁。由于年幼不能打理政事,便由两宫皇太后辅政。两宫太后内事倚重掌司礼监督领东厂宦官冯宝,外事倚重雄才大略的内阁首辅张居正,由他全面处理朝政,开创了万历初年较为良好的政治局面。

明神宗万历帝朱翊钧在位长达四十八年,为明代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上位初期因张居正辅佐,国政为之一新。张居正死后,对其严厉管束心怀怨愤的朱翊钧开始清算张,削其官秩、俸禄,抄没其家产,荼毒其家人。之后,改革被他废止,遂沉溺于酒色中,还贪得无厌,敲骨吸髓,大肆搜刮天下,他荒废政事,二十多年不上朝视政,亦不见廷臣,致使朝政崩坏,奸佞专权,边防不备,民变此起彼伏。

彼时的大明,矿监税使横行霸道,四处搜刮,乃至民怨沸腾,天下动荡不宁。《明史·神宗本纪》记载,到万历末年,明王朝积重难返,已成“萎痹顽钝世界”。有史家评论道:“论者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由此可见,明神宗朱翊钧是彻头彻尾的腐朽型昏君。

骄奢淫逸,贪财好货

史载,万历帝朱翊钧在位长达四十八年,头十年“江陵(张居正)秉政,综核名实,国家几于富强”。如果万历继承张居正变法,持之以恒,自然会成为有所作为的鼎革型君主。但他成年亲政后,却不理朝政,还大兴土木,耗重金营造宫室庭苑。张居正刚死,尸骨未寒,其改革即被叫停并废止。神宗骄奢淫逸,还贪财好货,视金银珠玉为命根子,公然派遣大批宦官出任矿监税使,并到处搜刮。这些穷凶极恶的矿监税使为勒索财物,拆毁民舍,劫夺民财,更有甚者盗掘坟墓,掠走陪葬物,无恶不作。《明史》记载,有正直大臣田大益冒死上疏云:“皇上嗜利心滋,布满狼虎,飞而食人,使百姓剥肤吸髓,剜肉刺骨,亡家丧身,掘冢剖棺,恒充皇上私藏”。


沉溺酒色,荒废朝政

史载,万历到二十岁亲政时,后宫中已有近千美人,他日夜酗酒作乐,动辄酩酊大醉,醉后喜怒无常,一动怒则要胡乱打人,宫女、內侍太监稍不留神,就要遭杖责,常有人被活活杖死。彼时大烟还是稀罕物,但朱翊钧很快就学会了抽大烟,还喜欢养花弄鸟。

由于纵酒嗜色,还迷上了抽大烟、养花鸟,万历渐渐觉得处理繁杂的朝政大事沉闷无聊,索然无味,于是他命令御史、给事中等言官,要各自管好本职事物,不得越科言事。如此一来,奏疏果然少了许多,加上申时行等人特意“留中”,万历每日需要批阅审理的奏章也就寥寥无几了。空闲时间一多,他更加可以纵情酒色之中了。

后来,万历觉得日讲、经筵和早朝这些皇帝每日必做之事也让人厌倦,应该废止才是。最初,他尝试着晚一点上早朝,试探下大臣们的反应,见无人敢拿他怎样,干脆就常以“圣体违和”为由,不早朝,辍日讲。大臣们有事上奏,因万历帝长时间消极怠工,不能面奏,心急如焚,就央求皇帝,哪怕您一个月能临朝数次也行。万历听后觉得非常可笑,他想天下都是朕的,朕都不急着治理,你们着哪门子急?于是一切照旧。

万历帝二十八年不上朝,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明史》记载,言官雒于仁任职一年多,只见过万历帝三次面,眼看皇上荒淫怠政,他感到很是不安,于是上了一份名为《酒色财气四箴》的奏疏,一一列举万历日夜纵酒宣淫、贪财好货、乱伐无辜等劣迹,希望万历能明察自省。

朱翊钧看后,大为震怒,恨不得将雒于仁一顿乱棍打死。他将此事告诉宰辅申时行,一面为己辩解,一面主张严惩雒于仁,最后将其判死罪。申时行以处死言官恐怕会引发朝野非议,劝万历将其革职归家为好。万历怒气难消,立即将雒于仁削职为民,逐出京师。从此,万历干脆把不理朝政公开化,从万历十八年(1590年)起,不再临朝视政,文武百官的奏章,他的谕旨、批示,全部由内监传达。甚至连每年祭祀祖庙、郊祀等礼仪,他也不再主持、参加,而让宗王替代。直到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发生了震惊朝野的“梃击案” ,他才匆匆召见了一次廷臣,商议对策,满朝文武已经二十五年没见过皇帝了,很多人都是及其幸运地首次一睹龙颜。从那以后,万历帝直到死再也未公开露过面。

史载,万历帝前后共二十八年不上朝,在数千年来二十四姓帝王中绝无仅有。

明不亡于崇祯,名实亡于万历!

据史料记载,朱翊钧自幼长于深宫妇人之手,从小养成好逸恶劳的懒散习性、从经商的外祖父那里继承来贪婪禀赋、以及狭隘锱铢必较的市井眼光,紧紧地束缚了他。但他不理朝政,如果仅仅视为懒惰或耽于酒色,那也不是完全正确的。纵合史料记载,会发现他其实是个商人习气很重的帝王,讲究盈亏平衡。过去没得到的,现在要加倍补偿;往日被严加约束的,今日偏要肆意妄为。骨子里的报复心很重,国事、家事、天下事均如此。没有实际利益,他都懒得管,什么国家兴衰,民众福祉、选贤任能、拾遗补缺等等,他都甚少过问,这是典型的商人心理,于我没有实际利益,管它作甚?

史载,就因为他懒得打理朝政,对官员的离职、死亡、升迁漠不关心,导致万历中后期明廷官员缺额甚巨,很多官职都无人去做。到万历四十年(1612年)时,内阁仅剩叶向高一人,六卿六部仅余赵焕一人,督查院连续八年无主官,全国半数以上的州府没有知府,而每年新科文武进士数千人,却集体滞留京师无人派官......万历就是这样一个奇葩帝王,视国事如儿戏,把大明江山看作一片无需耕耘的土地,把亿万臣民看做一群无需看管、饲喂的牛羊,加上在立嗣(立太子)一事上与大臣意见不合,索性赌气撂挑子不干,二十八年不上朝,导致万历中后期朝政极度腐败,民情激变,后金铁骑不时寇边,北疆不宁,陕北农民大起义已在酝酿发酵中......“萨尔浒之战”惨败后,明王朝已经衰朽到无以复加的地步。难怪《明史》编纂者哀叹曰:“论者谓明之亡,实亡于万历”!

【插图源自网络】

发文不易 严禁剽窃


铁马冰河wu


明朝有一个奇葩皇帝,在位48年,有近三十年不上朝,受到大臣和史家的非议,被讥为怠政典型。

奇怪的是,这个皇上小时候是一个勤奋好学的好学生,登基后重用贤相张居正,厉行改革,使国家一度出现升平景象。但是后期他却突然不再上朝,当然他并没有不管朝政,而是采用谕旨的方式发布指令。

更为奇特的是,他虽然不上朝,但是朝政并没有出现大的乱局,长期困扰明朝的宦官专权在他任职期间并未发生,也没有出现权臣专权的现象,而且他还发动了三次大的战争,均取得胜利。

万历皇帝自称5岁就开始读书,他的父皇非常重视对他的教育,在朝中选了很多饱学之士做万历的老师,其中就有张居正。

万历帝的生母李太后也是一位严厉的母亲,对他的要求很严格,不允许他有丝毫懈怠,每当他淘气的时候,李太后就罚他长跪。即使在他当了皇帝的时候,太后对他的要求也没有放松。

不上早朝的时候,太后五更天就把他叫醒,让讲官辅导他读书。万历自己也非常努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学问大为长进。

万历10岁继位,他遇上了一位好宰相张居正。张居正是一位改革家,又是万历的老师,万历对他既信赖又尊敬。

张居正首先要求年幼的万历每天读书,除了上朝之日,每天一大早就到文华殿听讲官讲经,中间只做短暂休息,然后接着听老师讲课,一直学到吃午饭,饭毕才回宫。

他们师生合作,实行改革。通过实行“考成法”,改革了朝廷的官职,提高了官府的办事效率。通过实行经济改革,使国家经济大振。

除了要完成老师要求的功课,万历还自己主动学习。他研读本朝的实录,还派太监到京城书市上购买各类书籍,他既是一个好学生,又是个好皇帝。

但是继位十多年之后,万历也长大成人,更加成熟了,他却突然不再上朝,国家大事一律用谕旨的方式向朝臣发布指令,他几乎不再跟朝臣面对面议政,一直到他去世,这事着实让人感到蹊跷。

皇上不上朝,问题当然非常严重,很多政务得不到处理。单说各级官员的任免,由于多年不增加新鲜血液,造成很多官府严重缺员,缺员甚至达到十分之六七的程度。

有不少官府几乎陷于瘫痪。就是朝廷大臣,有不少后入职的人员甚至都不知道皇上长什么样。当值的大臣,虽然按时上班,但是无事可做,只能靠数日影长短,打发时间。

不过国家的很多大事并未耽误,万历用谕旨指挥了三次战争,其中有两次是平叛,一次是帮助藩属国朝鲜驱逐日本人,均大获全胜。而且在此期间没有出现宦官和朝臣弄权的现象,不得不说万历的掌控能力还是很强的。

万历皇帝20多年不上朝,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万历皇帝有腿疾,怕形象不好影响君威。

1958年,考古学家发掘定陵,打开了万历的棺椁,真相终于大白。原来,万历在棺中是蜷曲而卧,他的右腿弯曲变形,比左腿短很多。这说明万历生前患有严重的骨科疾病,他当时不仅行走困难,而且形象肯定也不好看。

作为皇帝,走路不便的困难还好克服,最大的问题是影响天子的形象,所以笔者认为万历皇帝不上朝肯定与此有密切关系。

二、首辅大臣张居正去世。

张居正的去世对万历皇帝的影响也很大,以前都是由这位老师帮助自己,张居正去世后,万历皇帝最赖以依靠的得力助手没了。

三、朝廷党派林立,门户和太子之争让万历皇帝疲于应付。

当时的明朝党派众多,门户之间相互倾轧,再加上立太子的事情和内阁意见不统一,万历皇帝身心疲惫,索性直接封闭自己,不再亲临朝政。

不知各位网友对此是怎么看的呢?


醉爱侃足球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


万历皇帝确实是长时间不上朝,谁叫人家是皇帝,想不想上朝可以自己说了算。

建国后,一群历史学家闲的没事干,就去把万历皇帝的陵墓挖开了,静静躺在定陵几百年的万历皇帝被拉了出来。结果人们发现,万历皇帝貌似腿脚不太好用,一条腿长一条腿短,貌似是有天生的腿疾,腿脚不灵便,应当是万历皇帝不便上朝的一个原因。

中间这个便是万历皇帝

但是腿脚不灵便,也不是怠政不上朝的理由吧。毕竟皇上不想走的话,可以让人抬着啊。

所以万历皇帝不上朝,是有其他的原因的。

就是因为明朝的文官体系,这个体系,能够在道德上绑架皇帝,用一套仁义之君的说法,让皇帝干什么事情都不能随心所欲。

张居正不在之后,万历皇帝感觉放飞了自我,终于没有一个大boss监督着自己了,于是乎开始享受真正的皇帝生活,万历皇帝宠爱郑贵妃,于是想把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立为太子,但是因为古有立嫡立长的规矩,大臣们就是不同意万历的这个做法,那些文臣还嘴硬骨头硬,就算是被打板子,也不退让。

万历皇帝一上朝,就尽是党争这些糟心事,所以最后干脆不上朝了。

不上朝,不代表就是不理国事。因为有奏报公文系统,地方的消息可以顺达中央,万历皇帝虽然不上朝与大臣们争论,但是国事还是知道的,也会通过诏令下达自己的指示。

这就是万历皇帝几十年不上朝,大明还是依然运转的一个原因。


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关注@历史宝藏。

历史宝藏


在1956年,有郭沫若及吴晗等人主导,北京昌平十三陵皇陵区的万历皇帝的定陵被批准可以考古发掘,在考古队几经波折后,他们终于在探沟内发现了一块指路石,根据上面的文字,考古队终于发现了找寻了许久的地宫金刚墙,于是,一座尘封地下几百年的大明地宫被缓缓开启了,正是由于这次帝陵的开启,环绕在明史专家中的一个疑问,万历皇帝在执政后期为什么不上朝呢?当他们看到了万历皇帝遗骸后,这个问题终于得到了验证。下面笔者为你细细道来。


当年万历皇帝在前几次不上朝之时,受到了大臣们的质疑,大臣们以为是这位天子沉浸女色,在后宫声色犬马导致不务正事,后来万历曾经和一位大臣解释到,自己不上朝的原因是身体疾病,说每走一步,腿部便有钻心的疼痛,所以没有办法带病坚持上朝,当时的大臣自然不相信皇帝的话,以为他这是托词,其实身体一点问题没有,但当考古专家看到万历后,这个谜团被揭开了,万历皇帝所说的事儿,竟然是千真万确的。


考古队员在清理万历骨骸的时候,发现这位在后宫蜷缩了三十多年的皇帝真的患有严重的腿部疾病,因为可以在他的腿骨中看到右腿明显短于左腿。这个直观的症状表明了万历皇帝生前有严重的足疾。据相关医学专家分析,这种情况会让万历皇帝没有拐杖的帮助下寸步难行。所以万历皇帝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瘸子。

所以,万历皇帝真的是病号一枚,他也不是故意的消极罢工,就这样,这个身残志坚的万历帝在后宫仍然牢牢的控制这大明政权,很多大事都是靠他发号施令的。


老猪的碎碎念


万历皇帝长达28年来不上朝,这在中国历史上应该算是一个未解之谜,通过近几十的研究,有几种说法。

一、心理阴影说



万历皇帝登记后,还是很勤政的,特别是有大明第一首辅张居正的辅佐下,至少能把他爷爷嘉靖帝和他爹隆庆帝给他留下的烂摊子给整得差不多了,当然这里张居正推行的新政非常重要。万历初年,大明帝国真正算是逐步走向了正轨。皇帝,首辅,太监(掌印太监冯保)少有一条心,上下齐心一门推行新政改革。

万历皇帝当时只有十多岁,头上有他妈李太后管着,他妈李太后就极为信任张居正,宦权代表冯保和相权代表张居正又穿一条裤子,所以这样的政治格局肯定是能推动任何改革的。可坏就坏在万历皇帝幼小的心灵受过伤害,张居正不但是内阁首辅,更是万历皇帝的老师,从他当太子起,就是张老师一路打着手板心过来的。



这万历都登基当皇帝了,还受着张老师的管教,皇帝是皇帝,但不能亲政,他妈不让,凡事都要请教张居正张老师,这万历皇帝心里肯定是不舒服的,也种下了比较畸形的种子(你是皇帝,啥事你都说了不算,你心理也畸形)。

至于冯保,那就更是痛恨了,对于张居正,万历好歹还有师生情谊,打个手心也是为我好,可那冯保着时可恶,纯粹是监视他的一特务,万历有一点的出格,冯保定会报告给李太后和张老师,万历的妈就会拿皇帝位来威胁万历。万历皇帝那是真恨冯保,所以后来张居正死后不久,万历就查办了冯保,并抄了他的家。



抄了冯保算是彻底的把万历皇帝心里的那条恶犬放出来了,此时张居正已经死了,万历亲政了,再也没有人管他了。万历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好财色。不但抄了张居正,还对其他一些官员等抄家索贿,这皇帝要贿赂,真的还是少见。

后来万历皇帝就很少上朝,甚至直接不上朝了。直到驾崩。

二、残疾说



建国初期,郭沫若以考古的名义打开了万历皇帝的陵寝,发现万历皇帝有重大的腿疾。也就是说,万历皇帝在中后期由于腿受伤,无法痊愈成了瘸子,皇帝肯定是要颜面的,而且每次上朝肯定是大臣等皇帝,没有哪个皇帝一大早坐那里等大臣的。所以万历皇帝索性直接不上朝了。



这种说法是比较靠谱的,毕竟在万历一朝中,大明不但有两广农民暴动,还有日本入侵朝鲜等大事,如果万历皇帝不能掌控朝局,大明朝廷是无法运转下去的。万历皇帝虽然从小在心理上受了很大的影响,但在后期皇帝位置上还是比较成熟的。不至于因为心理问题而荒废朝政,要不他也不可能掌控大明王朝那么久。


沉墨I方之城


万历皇帝不上朝,主要原因应该是这两个:围绕立太子产生的国本之争、万历皇帝的腿疾。

先来说说国本之争。

明神宗朱翊钧有八个儿子,但这八个儿子均为庶出,皇后王喜姐只生下了一个女儿,即荣昌公主朱轩媖。

明代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这么看来,顺位第一继承人就应该是皇长子朱常洛。


但是神宗皇帝很不喜欢这个长子,因为朱常洛出身很低,是他跟宫女一夜荒唐后所育。

看不起这名宫女,也就顺带看不起这个长子,于是神宗想绕过祖训,册立郑贵妃所生的第三子朱常洵。

此事招致朝野议论纷纷,众大臣和东林党群情激奋,死活不愿让步。

神宗皇帝心里腻歪,看这群大臣越来越烦,对朝政也逐渐开始懈怠。

然而围绕立太子这件事,双方还是反复拉锯,朱常洛名分未定,拖到十岁都还没有开始读书。

为了给第三子朱常洵铺平道路,神宗皇帝先后逼退内阁首辅四人、部级官员十余人、朝廷及地方官三百多人,其中一百多人被罢官充军。

然而就算如此,还是无法平息这场争论,明朝大臣善辩是出了名的,尤其是在朝廷上跟皇帝争辩,万历一朝,东林党和其他大臣们把这个“优点”发挥到了极致。

不得已,在朱常洛19岁这年,万历皇帝选择了退步,正式册立他为太子。没办法,大家就认死理,他们不怕丢官、不怕发配,甚至不怕丢掉性命。

作为皇帝,你可以打击几个反对自己的人,但你不能把满朝文武都给废了吧?

就这样,国本之争落下帷幕,作为天子,居然被臣子们挟制,这种力不从心的感觉特别熟悉,也特别能刺痛他的心。

张居正这么干,好,我忍了,那时候还小,可你们算什么呢?

那就把不上朝贯彻到底好了。

万历皇帝的腿疾。

关于腿疾最有力的佐证,便是定陵的发掘(这个发现得感谢郭沫若,虽然郭沫若掘定陵是没干好事),帝棺打开之后,专家们对万历的尸骨进行了鉴定。

原来是他体型过于肥胖,长期以来,导致腿脚受力过重,因此落下了腿疾,万历皇帝的双脚在这种压力之下,居然长短不一。

走路都不方便了,上朝自然也就变得异常辛苦,反正国事有大臣们操心,有内阁制在,他也不需要担心什么,正好可以偷懒。

只是这个偷懒的时间,居然近30年。

不论如何,这几十年不上朝也为明亡埋下了伏笔,朱翊钧大概不会想到,他死后仅仅三十多年,大明王朝就走到了末路,他的孙子日日殚精竭虑,起早贪黑处理国事,也没能挽救大明王朝这艘破船。
这28年的怠政,预支了明王朝的生命。


浮沉于史


明神宗朱翊钧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十岁即位,在位长达四十八年,成为明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这位皇帝在执政前期,有内阁首辅张居正的辅佐,并合力进行改革,推行万历新政,践行治边政策,促成了“万历中兴”的出现。但从万历十五年开始,这位勤勉的皇帝便开始不上早朝,且长达二十八年。作为一国之主,万历皇帝为何不上早朝了呢?


首先,明朝处理政务的机制有所不同。早期的明朝对早朝十分看重,不仅有严格的时间规定,而且在早朝上所议论的事件也极为繁杂。上至国家大事,下到鸡毛蒜皮的盗窃小事,都需要皇帝裁决处理。但是中期的明朝处理政务的机制逐渐演变成“延议——票拟——批红——封驳——执行”的形式。这样的变化,最主要的变动便是处理政事由朝上变为朝下。简而言之,就是既使不上早朝,皇帝也能处理政事,不会受什么影响。而早朝在万历皇帝眼里,也许就是一种仪式化的东西了吧。

其次,万历皇帝后期怠政也是不可置否的事实。张居正生前所推行的改革虽然有利于明朝的进步,但也触碰了官僚集团的利益。他死后,文官集团的利益更为强大,其中立太子事件更是激化了万历与群臣之间的矛盾。此后万历的治国主张从励精图治逐渐变成无为而治。曾经所憧憬的理想蓝图与现实中无能为力的巨大反差让万历深感失望,从而倦怠于朝政。

当然,关于万历皇帝不上早朝的原因还有很多,身体不好、沉迷酒色、吞服鸦片、有腿疾……在此就不展开说了。

本文作者青梅煮史(千寻)

喜欢历史、热衷码字

欢迎大家评论留言探讨!


青梅煮史


万历中后期常年不上朝,所以清朝就包括有皇帝在内说明实亡于万历的言论出现延续至今,这里不做探究,下面来分三个时期来说万历长时间不上朝的原因。

万历六年之前

在万历六年之前,万历在李太后以及张居正、冯保的约束下,正在向着一个好皇帝的发展。这时候万历不仅用功学习,而且还是颇具智慧的,还能发现奏章中的漏洞和矛盾。此时的万历年龄还不算大,还能被约束其懒惰贪婪的一面。

虽然此时万历性格中贪婪懒惰的一面能被很大程度约束住,但只是他人约束而不是自己,故就有前兆,比如万历三年就有明诏索取国家十万金巨款的事情,万历五年又索十万金,并且还下诏索取其他供其享乐的东西。



大婚以后

从万历的《起居注》和《实录》就能看见从万历万年开始朱翊钧就开始从勤奋转向了懒惰,不再勤于政事。万历六年大婚之后的朱翊钧变成了“两面人”,一面在张居正等人约束下当个好皇帝,一面又是一个贪权贪财贪享乐的昏君,这时候的万历随着年岁的增长,万历还是没有自我约束,内心的阴暗面也在增长。

此时大权基本上就被张居正掌握,无论是朱翊钧还是张居正,两人皆是贪权之人,虽然君臣二人的关系日常看着和睦,但是暗地里的矛盾已然滋生,这种暗地里的对立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万历日后走向暗黑面,因为此时的万历想要大权,而张居正则是死握着不放。



张居正死后

张居正死后以张居正为首对万历约束的团队基本上瓦解,万历的阴暗面因为没有人约束逐渐被放到最大,特别是贪财的一面,变得索取无度。而这时候也开始不上朝,只是以风寒之类的病相托而已。于是就有谏臣出来出来说明怠政的祸端,之后就又形成了君臣对立的局面,朱翊钧原来以为张居正死后自己就是真正的皇帝,没有人能钳制他了,但是现在又要发生这种事情,他阴暗面本来就爆发了,故而就养成了长期不上朝的习惯。




虽然万历长时间不上朝与身体有疾可能有关,但并不是主因。主因是万历本人就没有真正的修身,只是被他人表面约束,随着年岁增长这约束只会是刺激,故有了和张居正之间的权力矛盾,导致朱翊钧变得不想再受半点约束,明朝又以谏臣出名当然会有谏臣以死谏之,矛盾再次激发,所以万历长期不上朝只是以病相托不想被臣子约束的借口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