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历史上有哪些“硬碰硬”的战役呢?如何评价这些战役?

咚咚每日心理学


小小小百科全书观点!

历史上共发生过两次波及范围最广的大战,那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我就从这两次世界大战中挑出两场规模最大的,最具有转折性的硬碰硬的战争给大家介绍一下。

一战时期凡尔登战役又称凡尔登绞肉机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战争持续了长达10个月之久。从1916年2月21日延续到12月19日。德、法两国投入100多个师兵力,军队死亡超过25万人,50多万人受伤,由于战争的惨烈程度,该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凡尔登战役和法国和德国进行的一场具有决定性的战役。本次战役法国集结了75个师,约114万人。633门火炮。


德国集结了50个师,约125万人。1240门火炮,其中重炮占了683门。飞机将近200架。

战争开始之初,德国军队用1,200门大炮对40公里的战线进行了8个半小时的集中轰击,发射了一百万发炮弹,先头部队更是用火焰喷射器扫清战壕。而战争史上首次大规模汽车运输就出现在凡尔登战役。法国方面一周内组织3900辆卡车,运送人员19万、物资2.5万吨。甚至在战争中期德军还使用了毒气攻击。战争结束之后据统计,本次战役双方共投入200万兵力,发射了4000万发炮弹,伤亡人数近百万,创造了战争史记录,使凡尔登成了骇人听闻的“绞肉机”和“人间地狱”。本次战役也是一战的转折点。

二战时期斯大林格勒战役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单从伤亡数字来看,该战役也是近代历史上最为血腥的战役,双方伤亡估计约200万人,参与该场战役的人数也比历史上的其他战役都来的多。


当时德国奉命攻占斯大林格勒,德国第六集团军集结了约200万人。1216架飞机和10290门火炮,675辆坦克。




苏联方面集结了250万军队。1350架飞机、计15500门火炮和迫击炮,1463辆坦克和强击火炮。



无论从什么角度评论,斯大林格勒战役都是二战中甚至人类战争史上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整个战役持续199天。由于战役规模太大,伤亡者人数始终无法得到准确统计。战后西方学者估计轴心国军队在这场战役中共伤亡85万人,其中75万人阵亡或受伤,9.1万人被俘。而苏联方面的估计消灭轴心国部队150万人。这里面应该把初期被包围的德国第六集团军也算上了。而作为本次战役的另一方苏联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苏联红军具体伤亡人数约48万人人死亡,65万人受伤或被俘,合计伤亡约113万人。



以上两场战役基本上就是两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双方死磕的战争。而这两次战争也是两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再也没有哪次战争可以超过超过这两次的战役。不论是在伤亡人数还是在影响上。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支持一下。欢迎大家留言探讨。


小小小百科全书


说到“硬碰硬”的战役就不得不提二战东线战场的库尔斯克会战,作战双方兵力兵器的密集程度堪称历史之最。以德军一方为例,在80英里的正面上集中了3000辆坦克和突击炮,1800架飞机,要知道在1941年德军闪击苏联时三大集团军群上千公里的进攻正面也不过才有3580辆坦克和1830架飞机,足见这次会战的程度将会多么激烈。


如果说德军的兵力兵器已经算是非常密集了,那么跟苏军比完全是“小巫见大巫”,在苏联官方的记录中这样写到:“在库尔斯克会战中,苏军部队在兵力和物资方面超过敌人两至三倍”。苏军的参战兵力达到了190万人,5000辆坦克,25000门火炮以及2700架飞机,组成了22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5个坦克集团军和6个空军集团军。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在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军也才投入了14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和1个坦克集团军外加几个坦克军,根本无法同库尔斯克会战投入的兵力相比。当然这些还没有将战略预备队算计在内。


尽管苏军拥有巨大的数量优势,但是德军仍旧占有素质上的优势,苏军的人员、坦克、飞机的损失都远远的超过了德军,尤其是坦克的损失几乎是德军的三倍。但是这场大决战却没有真正决出胜负,由于意大利局势的恶化,希特勒临时终止了在库尔斯克的攻势以抽调兵力前往增员意大利。不过就战略上来说,胜负已然决出,德军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却一无所获,而苏军则成功的挡住了德军的进攻,他们的兵力兵器可以快速的得到补充,而德军却无法恢复如初,对于德军来说如果不能大量歼灭苏军主力则意味着失败!


战略论


党卫军第二装甲军集团军军长保罗.豪塞尔

虎式坦克王牌米歇尔.魏特曼

进攻发起前的髑髅师装甲掷弹兵

警卫旗队师第一装甲团二营六连连长小里宾特洛甫

进军中的警卫旗队师装甲掷弹兵

进攻中的苏军第五近卫坦克集团军

画家笔下的普罗霍洛夫卡之战

警卫旗队师第二装甲掷弹兵团第三营营长约亨.派普

近卫第五坦克集团军军长罗特米斯特罗夫

众所周知,库尔斯克之战德军苦心筹划的南北夹击攻势,由于苏军富于针对性的防御措施,在推进一周后就宣布失败,北线莫德尔麾下第九集团军的攻势已经停滞,只有南线曼施坦因麾下霍特将军的第四装甲集团军(下辖第52步兵军,配备有“东线消防队”之称的特编师“大德意志”( Grossdeutschland)装甲掷弹兵师的第48装甲军)以及精锐的武装党卫军第二装甲军(包括武装党卫军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师,第2“帝国”装甲掷弹兵师以及第3“骷髅”装甲掷弹兵师)的攻势还比较顺利。

从7月8日到7月11日,战斗形势可以说各有胜负,由第48装甲军组成的霍特兵团左翼依旧被苏军顽强阻击于瑟尔采沃至新谢洛夫卡一带,无力再向正北方面的突击目标奥博扬再进一步,“大德意志”师更是损失了将近一半的兵力与装甲战斗车辆,但右翼武装党卫军第二装甲军亦成功地在科切托夫卡一带与左翼取得了连接,使得苏军试图将南线德军两翼切割的企图落空。在得知苏军大量增援部队正从东北方向向普罗霍洛夫卡集结后(增援来的,是草原方面军罗特米斯特罗夫中将指挥的近卫坦克第五集团军,共有593辆坦克与37门自行火炮),霍特将军下达了新的命令:党卫军第二装甲集团军应向普罗洛霍夫卡前进,利用当地的平原地势歼灭前来增援的苏军后,向库尔斯克以东迂回,配合左翼48装甲集团军继续北上,由此拉开了二战中规模最大的坦克大决战的序幕。

7月12日清晨,殷红如血的朝阳在初升后就被浓云遮蔽,普罗霍洛夫卡周围大平原上,一望无际的成熟谷物在田地中如大海的波涛连绵起伏,空气中逐渐传来了双方坦克与装甲车辆引擎和轰鸣和金属履带摩擦的噪声,在一轮苏军伊尔2“黑死神”对地攻击机的扫射与“喀秋莎”火箭炮进行的火力准备后,罗特米斯特罗夫中将在位于普罗霍洛夫卡西南的总指挥部中命令无线电操作员康斯坦丁诺夫向麾下各单位发出了进攻讯号“钢铁!钢铁!钢铁!”

此时,苏军的部署为,左路坦克第29军,在十月国营农场一线发动进攻,右路坦克第18军在普肖尔河一线发动进攻,而近卫空降第9师和近卫步兵42师负责扫清252.2高地附近的德军。

而在头一天晚上,豪塞尔军长给德军下达的作战命令为,集中粉碎普罗霍洛夫卡南面的苏军,其中髑髅师前出至普罗霍洛夫卡-卡尔塔谢夫卡的公路,肃清普肖尔河河谷沿线村庄的敌人,保卫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左翼的安全。警卫旗队师的任务则是,右翼占领十月国营农场,向东推进至252.2高地,待髑髅师肃清敌人后,一起占据普罗霍洛夫卡。帝国师则在全军的最右翼,拿下维诺格拉福卡和伊万诺夫卡。此时,三个武装党卫军装甲师可动战车数量为294辆。

苏军的攻势首先在位于普罗霍洛夫卡西南的瓦西里耶夫卡和斯托罗热沃耶村之间展开,上午9点15分,隶属苏军第181战车旅和32机械化旅的80辆T34/76中型坦克首先出击,苏军突击步兵抓住坦克炮塔上金属把手,紧紧依附在颠簸起伏的坦克上,呼吸着汽油尾气和炮弹硝烟混合的刺鼻空气,忍受着敌方轻重火力的扫射,一停车就跳到地面上展开投入战斗…”在他们面前,首当其冲的是位于瓦西里耶夫卡正南共青团国营农场附近,仅剩下7辆可用IV号长炮管坦克的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师第一装甲团二营六连。

连长鲁道夫.冯.里宾特洛甫((纳粹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之子)立即命令从侧面开火,袭击苏军坦克薄弱的侧面装甲。稍后,前来增援的苏军第29坦克军第31坦克旅的40辆坦克继续向西突破,扩大战果。

此时,在苏军坦T34面前突然出现了一道反坦克壕沟,不少T34来不及刹车,一头撞了进去,成了德军反坦克火力的活靶子。

缺乏足够反坦克重火力的警卫旗队师第2装甲掷弹兵团被迫以近身肉搏方式试图阻止苏军无情的突击,第二装甲掷弹兵团第三营营长约亨.派普(Jochen Piper)亲手用集束手榴弹炸毁了一辆T34;而他的副官维尔纳.沃尔夫也亲自端起MG42重机枪,扫射那些坐在T34炮塔后部的苏军步兵。

苏军装甲部队的弊端凸显无疑,除了营连级指挥员,苏军坦克内依旧没有装备无线电通讯设备,因此在战斗中很难根据战局的变化及时作出调整,只能僵硬地执行出击时刻的原始命令。

同时,苏军坦克第32旅也对驻扎在国营农场附近的警卫旗队师第二装甲掷弹兵团2营发动进攻,但被德军的16门牵引式75毫米反战车炮钉死,迫使苏军加注,将坦克第31旅投入战斗。

同时,在斯托罗热沃耶村附近的树林中,苏军发动攻击的第25坦克旅也遭遇了警卫旗队是第一坦克歼击营的阻击,三连连长库尔特.修梅特莱特(Kurt Smetreiter)士官指挥麾下的5辆“黄鼠狼”III型坦克歼击车击毁了超过20辆苏军坦克与4门反坦克炮,双方的士气均十分高涨,隶属25坦克旅的坦克连长米什琴科在座车中弹起火后,一面扑火,一面继续向德军阵地射击,炮弹打光后继而用机枪扫射暴露在外的德军步兵与车辆,库巴耶夫斯基中尉驾驶的SU76自行火炮在起火后,全员驾车奋力撞向一辆德国坦克,双方同归于尽。苏军第25旅的32辆T34有26辆被毁在此,还损失了全部Su76和SU122自行后炮。

将近十点钟时,德国空军也投入战斗了,150架Me110和Ju87俯冲轰炸机出现在天空中,对苏军装甲纵队进行俯冲扫射和轰炸,而此时苏军庞大的空军力量居然不知去向,任凭地面上的友军被宰割,这也反映出了苏军此时空地协同作战指挥与部署的短板。

此时,守卫在国营农场附近的里宾特洛甫连居然奇迹般地,依旧屹立在阵地上,如同潮水中的礁石,战车已经伤痕累累,弹药即将用尽,终于等来了第2营其他两个IV号战车连第五,第七连的增援,此时,苏军战车开始后撤,而里宾特洛甫也无心追击,他将战车小心地藏匿在一辆被击毁的T34后面,将车上最后几发穿甲弹全部射出,又为自己增加了几个战绩,因为此时苏军战车求退心切,乱糟糟地原地转弯,后撤,将脆弱而宽大的侧面完全暴露出来。最后,根据统计,6连以自身被毁4辆的代价,摧毁了26辆苏军坦克,其中里宾特洛甫个人单车即击毁14辆,前来支援的第五,第七连也各自击毁了11与12辆苏军坦克,稍后,小里宾特洛甫获颁骑士铁十字勋章。

另外,在农场正面发动进攻的,是苏军坦克第18军,军长巴哈洛夫投入了170,171两个坦克旅,但由于侦查不利,陷入了德军的反坦克火力网,60%的坦克被击毁,旅长塔拉索夫上校战死,第一营营长以撒索夫大尉重伤。巴哈洛夫急忙向上级请示,是否能后撤,或者呼叫空军,但罗特米斯特罗夫中将的回答是,不行,继续进攻!

到了午时,位于警卫旗队师北侧左翼的党卫军第三装甲掷弹兵师“骷髅”师装甲群在波列扎耶夫附近突破了近卫步兵地95师的防线,重创了苏军坦克第110旅。

下午14点30分,由于受到各战线捷报的鼓舞,豪塞尔军长命令警卫旗队师开始前进,但苏军坦克170旅的部分战车已经突破了警卫旗队师属侦察营脆弱的防线,然而占据兵力优势的苏军并未对自己侧翼的威胁而停止前进。下午两时许,坦克第18军终于突进了德军防线五公里,苏军坦克第32,31旅搭载苏军摩托化步兵32旅,得以从德军防线的疏漏中成功渗透,从侧后包抄位于共青团农场以南的241.6高地,遭遇了警卫旗队师装甲第13连“虎”式重型坦克的阻击,“坦克杀手”米歇尔.魏特曼通过自己的无线电耳机发出指令“注意,距离1800米时开火!”苏军的T34与KV I坦克无法与“虎”式的88毫米炮抗衡,而在行进中射击又缺乏准星,181旅第二营营长斯克利普金大尉座车在第一轮齐射时就被击中起火,身负重伤,另一辆T34的驾驶员尼古拉耶夫为了鼓舞士气,驾驶自车直接撞向了德军13连格奥尔格.勒奇的座车,尼古拉耶夫与车组殉爆牺牲,勒奇的座车也告损坏,被迫退出战斗。至此,米歇尔.魏特曼个人在“堡垒”行动中的战绩已经累计至30辆坦克。

苏军虽然成功渗透入警卫旗队师和帝国师的结合部,但此时损失过大,已经无法扩大战果,坦克170,171旅残部和摩托化步兵第53旅被迫后撤,在瓦西里耶夫卡一带构筑环形防御工事。苏军坦克第18军在战报中承认,自己损失重大,已经无法完成预定任务,就地转入防御。根据统计,近卫坦克第五集团军下属18,29两个坦克军在当天投入坦克368辆,损失了256辆,只推进了将近7公里,


在警卫旗队师东北,苏军第二坦克军也在与扼守斯托罗热沃耶村的党卫军第二“帝国”装甲掷弹兵师展开战斗,但依旧没有获得任何预期中的突破,近卫坦克第四旅和搭载的近卫摩托化第四旅遭遇了帝国师第二装甲团第二营的攻击。第二装甲团下属反坦克排指挥官库尔特.阿姆拉赫尔在自己炮手和炮长都战死的情况下,单人干掉了苏军六个机枪巢,一门反坦克炮和一辆坦克,击毙苏军三十余人,获颁一级铁十字勋章。

同时,苏军近卫坦克第四旅和近卫摩托化步兵第四旅也从侧后突入,直扑奥泽洛夫斯基,但帝国师第二装甲团第二营在营长克里斯蒂安.泰克森领导下,对苏军战车设置了埋伏圈,击毁了21辆苏军战车,其中党卫队三级突击中队长门内尔驾驶自己的IV号战车,单骑击毁了6辆。随后,帝国师决定发动反击,下属“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团在Ju87斯图卡的掩护下向斯托罗热沃椰小镇发动攻击,基本歼灭了在这里防守的苏军坦克169旅,缺口一开,苏军第二坦克军的后方炮兵阵地和司令部都收到了威胁,第二坦克军指挥官布尔杰伊内只能命令全线后撤,在7月12日的战斗中,第二坦克军损失战车54辆,部队伤亡633人。

从清晨到傍晚,,整个普罗霍洛夫卡西南地区如同一口沸腾的大锅,浓厚的烟雾笼罩了正片天空,在焦黑的土地上,面目全非的双方被击毁战车如同火炬一般熊熊燃烧,苏军喀秋莎火箭炮与德军“奈比尔威菲尔”六官火箭炮发出的火箭弹在天空中发出凄厉的呼啸,

晚上九点30分,一场突入而来的瓢泼大雨宣告了双方行动的终结,苏德双方宛如两只在搏斗中都身负重伤的巨兽,抓紧这来之不易的机会舐舔身上的累累伤口。对于苏军来说,这一天的反击无疑不算成功,近卫第五坦克集团军在报告中承认“许多兵团和指挥员对协同结合缺乏关注,导致敌人可以利用我军缺乏协调的弱点,成功突入我军防线或抑制我军进攻部队”,在整整一天的战斗中,德军投入的498辆坦克与突击炮损失了163辆,苏军投入的67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则累计损失了450辆左右,而人员伤亡比则高达惊人的3908比42000。为了鼓舞士气准备后续作战,曼施泰因元帅特意向霍特发电嘉奖,鼓舞士气,仅仅警卫旗队师装甲掷弹兵团就获颁了150枚二级铁十字与100枚一级铁十字勋章。

7月13日,正当普罗霍洛夫卡的硝烟还未散尽时,中央集团军总司令克鲁格元帅和曼施泰因元帅就被紧急从东线前线召回了位于东普鲁士的狼穴,希特勒免去了一切寒暄,直接了当地告诉两人,由于盟军已经发动了在西西里岛登陆的“爱斯基摩人”作战计划,所以“堡垒”作战必须停止,将库尔斯克前线的精锐装甲部队紧急调往意大利前线,与因北线第九集团军进攻收效不大而垂头丧气的克鲁格元帅相反,曼施泰因力主继续在库尔斯克南线完成既定作战方案,第48装甲军参谋长冯.梅林津在回忆录里说,曼施泰因提出了一个生动的比喻,将德军比喻为已经费劲千辛万苦抓住野狼双耳的猎人,断无匆忙放手之理,丝毫不顾他面前还有苏联草原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巨大的有生力量,以及距离会师莫德尔还有60英里遥远路程的事实。对此,希特勒只得作出部分让步,允许南方集团军在普罗霍洛夫卡周围继续“有限的攻势”只调走党卫军第二装甲集团军中的第一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师前往意大利,但目的只是尽量摧毁苏军战略预备队,以防止其在随后的夏季发起大规模攻势作战


用户69792950182


“排炮不动,必是十纵”,这是国民党将领邱清泉对华野十纵的评价。邱清泉在国民党里面算是一个作风强悍,敢打硬仗的将领,有“邱疯子”之称,解放战争时期,邱清泉带领的整编第5师,是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华野十纵作为邱清泉的对手,能得到敌人这么高的评价,不啻为一种殊荣。下面叫讲讲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主力部队之间硬碰硬的战役---桃林岗阻击战。

(油画-桃林岗阻击战)

开封战役时,国民党正在南京召开“国大”,听闻开封丢失的消失,各个代表群情激愤,河南代表更是要求蒋介石“限期收复开封”。而国民党军也认为,解放军在经过长时间的攻城阻击战后,伤亡巨大,无力在守住开封,于是决定重新占领开封,挽回颜面。

负责进攻的国民党主力部队是邱清泉兵团,区寿年兵团在左翼负责掩护。华野司令员粟裕根据这一敌情变化,决定发起睢杞战役,第一、四、六、十一纵围歼杞县以南的区寿年兵团,以第三、八、十和两广纵队在杞县以南地区阻击邱清泉兵团,吃掉区寿年兵团。由于害怕重蹈覆辙,邱、区两兵团紧紧相连,并肩而行,左右相距不过10公里。要想歼灭区寿年兵团,就必须阻击邱清泉兵团东援区寿年兵团。桃林岗,位于杞县东南约3.5公里,正扼住杞太(康)、杞睢(宁)两条公路的要冲,是邱清泉兵团东援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十纵阻击阵地的中央位置,可以说,桃林岗的得失将直接关系到整个阻击战的成败。十纵是华野主力纵队,在此前的上蔡阻击战中,十纵成功拖住了胡琏兵团向开封靠近,以伤亡800多人的代价,消灭了胡琏兵团5000余人,此次阻击邱清泉兵团的重任,依然落到了十纵肩上。

(十纵司令、开国上将宋时轮)

邱清泉兵团,下辖整编第5师、整编第70师,其中的整编第5师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同时也是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抗战中曾经在昆仑关和日军精锐的第五师团正面对战,给予有着“钢军”之称的第五师团以重创,取得了著名的昆仑关大捷。抗战结束后更换全套美械装备,是国民党的王牌精锐部队。桃林岗阻击战,必将是一场硬碰硬的战役。

阻击战打响后,邱清泉就调来了重炮,对十纵阵地发动猛烈炮击,并命令部队在炮火掩护下向十纵阵地发起全线攻击。从下午1点激战至黄昏,除了一个小寨被国民党军突破后,十纵的其余阵地均屹然不动。时任整编第五军参谋科科长的肖佛南,陪同邱清泉前往前线观战,事后他回忆到: “桃林岗是个大寨子,并有高大寨墙,解放军在寨墙脚下,配置有严密的侧防火力,当邱军步兵接近寨墙时,在100公尺以外不开枪,到达100公尺以内,枪炮齐发,邱军伤亡极大。”

第一轮攻击受挫后,邱清泉加大了攻击力度,集中军属榴弹炮营、师属山炮营和旅、团、营各级所有的迫击炮,轰击十纵阵地侧防的机枪火力点,持续炮击数十分钟后步兵以多个波次开始冲击。但是,随着炮声一停,原本寂静的十纵阵地重新发出枪响,从断壁残垣、废墟瓦砾中伸出的所有轻重机枪,向进攻的国军猛烈开火,国军就像收割稻草一样,瞬间倒下去一大片,进攻再一次被打退。

(邱清泉邱疯子)

为了摧毁十纵阵地,国民党军调来了5架轰战机,对地面阵地进行狂轰滥炸,紧接着用坦克开路,发起全线猛攻,但上午三次猛攻都被十纵击退。坦克是步兵的天敌,但所幸的是,国民党军的坦克数量也不多,往往一辆坦克后面,跟着整连整营的步兵。于是,解放军先放过坦克,让坦克冲进阵地,然后截击后面的步兵,集中火力消灭步兵。

阻击战是从6月30号开始的,进行到7月2号时,国民党空军司令周至柔亲自乘飞机抵达杞县上空,督促空军对解放军阵地进行轰炸,此时,整个桃林岗已经没有一幢完整的房子,围墙也矮了半截。华野司令粟裕一直盯着前线态势,战斗最激烈时,桃林岗阵地西北角一度被突破,粟裕马上打电话给负责防守的83团团长毛会义,询问战况。华野司令层层越级,给一个团长打电话,可见桃林岗阻击战对整个战局多么重要。

(粟裕在指挥豫东战役)

7月3号,邱清泉的攻击还在继续,但是此时龙王店的区寿年兵团已经被歼,攻击也已经没有意义了,于是,在佯攻两轮后就退了。自此,桃林岗阻击战结束,十纵顽强阻击邱清泉兵团5昼夜,至始至终没有让邱兵团前进一步,有力的配合了友邻部队歼灭区寿年兵团。战后,被俘的区寿年兵团整编第75师师长沈澄年这样评价十纵:“整编第5师、整编第11师都认为华野十纵的防御能力强,防御精神好,作战时白天必能坚持到黑夜,且有坚持到适当时间才撤离战场的决心,完全应该列入华野头等部队之列。”而一向目中无人的邱清泉也不得不感叹:“排炮不动,必是十纵”,十纵也因此成为解放军的头等主力部队。


历史风暴


淞沪会战,中日双方投入总兵力高达100万,日本方面投入了8个师团和两个旅团20万人,死伤达到4万余人。中国军队则是倾尽全部精锐投入战斗,德械师,中央教导总队,机械旅全都投入了淞沪战场。此战,中国军队当年死伤达到了30多万,不亚于一场南京屠杀。淞沪会战,战略层面上来说没有花招,没有阴谋,双方都是不停的增兵,不停地进攻。



罗店绞肉机。罗店是上海西北郊的战略要地,它的得失直接影响到整个上海的战局。奉命保卫罗店的国军11师师长彭善开战之前就决定以鲜血护卫罗店,开战以后,中国士兵在敌人的强大炮火之下和日军展开冲锋,罗店的一街一巷都洒满了11师士兵的鲜血,罗店成为了“绞肉机”。


松江保卫战。日军在金山卫登陆以后,蒋介石为了防止日军对上海守军侧面形成威胁,急令东北军吴克仁67军增援松江。东北军本来和日本人就有深仇大恨,这次抗敌早就抱着必死的决心。67军苦战三天三夜,无奈日军火力太猛,最终突破67军防线,进入松江城。67军军长吴克仁战死,67军全体壮烈殉国,魂归白山黑水间。

淞沪会战,中国军队校尉级以上军官阵亡上千名,少将以上军官10多名,包括黄梅兴,蔡炳炎,杨杰等等,他们大多数人还很年轻,而在国家大难面前选择了英勇捐躯,实为我华夏千百年之英魂。淞沪会战,中日双方枪对枪,刀对刀的战斗实在是“硬碰硬”的典范,否则上海守军也坚持不了三个月之久。

我是头条作者历史十二郎,每天带你了解不一样的历史,希望大家给我点个赞,关注一下,路转粉,不迷路,谢谢各位啦!


是阿维啊


一个参加过上甘岭战役被炸断腿的美国人麦卡拉汉,讲述了一个故事。他们在朝鲜战场上,夺取了志愿军防守的一个高地。志愿军的防守极其顽强,多轮进攻依然不能拿下,并且美国联军伤亡惨重。最终,联军命令麦卡拉汉所在的部队全部投入战斗,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麦卡拉汉他们登上高地的时候,防守的解放军都已经战死,只有一个手无寸铁的小孩倚靠着一棵树已经没有树叶的树,整个人仿佛是一个泥土覆盖的小孩,看起来已经身负重伤。这个美国人立刻阻止了他的战友们开枪,要活捉这个小兵。但是他们发现这个小兵拿起一个通话机,屋里哇啦的叫喊着。过了一会,炮弹覆盖了这个高低,他的战友们都被炸死,自己也失去了一条腿。这个美国人后悔不已的说:他当时不应该阻止他的队友们开枪。这时候,在场的中国一位翻译轻轻的问:你知道哪个小兵说的是什么吗?麦卡拉汉摇摇头说不知道。翻译告诉他说:他叫王成,他说的是——我是851,我是王成,敌人把我包围了,亲爱的首长,同志们,请向我开炮,为了胜利,向我开炮。麦卡拉汉愣住了,他也许明白为何当年没有打败志愿军的原因了。当时在场的中方人员都已经热泪盈眶,麦卡拉汉说几十年了他一直在误解。在场的所有人员都不自觉鼓起掌,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迄今为止,美国著名得西点军校依然把上甘岭战役作为经典战例进行教学研究。这个战役的激烈程度超过二战中任何一场战役。美军为了能在谈判桌上获得更大的谈判权,以获得更多利益,逼迫新中国签订不平等协议,发动了上甘岭战役。在1000米宽,2700米长的地方,双方投入了数十万兵力。

  双方伤亡40600人,中美损伤比1:1.6.上甘岭战役中,中国军队克拉克说:这事朝鲜战场的凡尔登。林彪说:上甘岭就是肉磨子。双方数据对比:美国:美国组成16国军队的联合国军。美国刚打赢二战,在战争中国家几乎没有任何损失,装备齐全,粮草充足。美国的装备:美军出动60000多兵力,打算损失200人。坦克170辆,大炮3000门,飞机100多架,起飞3000架次,炮弹无限量供应。

  战斗过程中在这块狭小的地方倾泻190万发炮弹。美国军队全服武装到牙齿。中国:独自成立志愿军抗美援朝。中国刚赶走日本侵略者,结束内战,蒋介石炸毁了一切工业,中国可以说一穷二白。中国的装备:投入43000兵力,大部分需要送粮草。坦克为0,飞机为0,炮弹45万发(大多是后期使用)美军说志愿军遇到坦克这种才肯扔炸弹,实在太穷了。当年的美国随军记者贝文·亚历山大写道:“(中国)部队进攻时,通常主要依靠轻兵器、机枪和手榴弹。只有对付最有利的目标时,才肯动用迫击炮。”战斗打响的那一刻,美军才发现事情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容易。志愿军的战斗意志和智慧超乎他们的想象。杀红了眼的双方,在这片不到3.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反复争夺59次阵地;志愿军打退了美军900多次冲锋,整个山头的土石被炸下去1——2米。最后双方在清理战场的时候,智能靠脚上的鞋子来区分——穿布鞋的是志愿军,穿皮鞋的是美军。我们的志愿军并没有采用添油战术,而是采用坑道战术。在山坡的背面挖出坑道,利用美军不擅长夜战的特点,组织反击。对一个国家、民族落后贫穷之痛苦体会最深的莫过于他的军队。但是,这些志愿军没有跟祖国讲条件,没有抱怨火力不够,没有抱怨给养不足。还有感人的被火烧至死未动的邱少云,用身躯堵住枪口的黄继光,一个苹果的故事……对于他们的英雄事迹,我不质疑。我质疑的是网上哪些用所谓理论推断不可能的心怀叵测的王八蛋。后方首长为了给前线能送去好的补给,下令说:谁能给前线送去一筐苹果,就授予二等功。但是在美军如此密集的炮火攻击下,真的很难。一个苹果的故事,是送苹果的人已经被炸死了,通讯人员随手抓了一个苹果跑到了前线。朝鲜战争后,中国的声望不仅仅在社会主义阵营国家中如日中天,连西方也对新中国肃然起敬,苏联取消了对中国的不合理条约——大连港必须国际化、苏联可以无条件使用旅顺港、中东铁路南满铁路由中苏共同经营。以斗争争团结则团结存,以和平争团结则团结亡。多么精辟的!新中国虽然走了很多弯路,但是他是一个政治、军事完全独立的国家,没有驻扎的美国兵、苏联兵。就像今天的美国封杀中兴、华为的事件,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美国不允许任何国家比他强,他们希望的是中国永远处于低端产业,为美国做苦力。就像特朗普可以拿芯片等高科技敲诈一众国家,还好,我们国家有华为这样的企业。最后,人民英雄万岁!


马斋杂谈


黑山阻击战:廖耀湘拼命想南逃,梁兴初奉命死守三天!

一方是斗志昂扬的解放军,一方是仰仗武器优势逃命的国军。

死守黑山的是梁兴初的东野第十纵队,下辖:28师,29师,30师,共计2万人。梁兴初是我军老将,参加过长征。手下的第十纵队虽然只组建一年,士兵大都是日制装备,重火力只有三个山炮营。但是,战斗意志顽强。而且,第十纵队在辽沈战役开始之后,一直没有实际参战,而是到处挖阵地,盯梢,早就憋坏了。这下好了,要大干一场了,梁兴初这次接到的任务是死守黑山三天!

拼命想冲过黑山的是廖耀湘的“西进兵团”10万余人。廖耀湘毕业于黄埔军校,后又被蒋介石送到法国圣西尔军校学习。回国后,曾出任蒋介石"五大王牌军"之一的新编第六军军长。廖耀湘这次率领的“西进兵团”下辖新一军,新六军,新三军,71军,49军,青年军第207师,三个骑兵旅以及战车重炮等部队,共计12个全美式装备师,11万人。“西进兵团”于10月8日开始,从沈阳向锦州攻击前进,妄图配合“东进兵团”支援锦州(锦州被解放后,廖耀湘的作战计划改为从锦州突破南下),打通辽西走廊。

10月15日,解放军攻占锦州,五天后,东野下令包围廖耀湘兵团。于是,东野下令梁兴初的第10纵队在黑山和大虎山一线阻击廖耀湘的“西进兵团”,不让廖耀湘南下和“东进兵团”汇合。等主力到达后,配合主力围歼廖耀湘。

10月22日,廖耀湘兵团先头部队到达黑山和大虎山一线,次日早上开战。廖耀湘这次对于突破解放军黑山防线不仅是“志在必得”,也是“救命”的“必经之路”。而对于梁兴初也收到了林彪“决死一战”的命令,只要坚守三天,就能全歼廖耀湘。所以,这场战役将是一场惨烈的阻击战。

战斗开始后,廖耀湘部为了夺取黑山阵地,对解放军阵地展开疯狂炮击。我军为了守住阵地,多次和国军展开白刃战。而廖耀湘不仅组建了“尉官敢死队”,甚至命令炮兵向正在白刃战的阵地开炮。也是因此,前方阵地多次易主,包括在101高地在内的高家屯一线在第二天就被廖耀湘攻破。

梁兴初说:部队打剩一个团,我当团长。打剩一个营,我当营长。打剩一个连,我当连长。

在坚守的第三天,深知101阵地重要性的纵队司令梁兴初打电话给28师师长贺庆积:老贺!马上就反(攻),你反我反?!你不行,我就上!

贺庆积:“用不到你!”贺庆积亲自上阵,组织两个连进行反击。

(梁兴初)

战役结束后,101高地变成了99高地,被炮弹削低两米!上面的弹坑数量多达6000余个!第十纵队70%的人都牺牲在101高地。

廖耀湘打了三昼夜以后,开始撤退,向营口逃窜。梁兴初根据东野命令,配合主力部队,对廖耀湘展开追击。激战至28日早上,廖耀湘部被围歼在辽西走廊,东北“剿总”中将副总司令兼第九兵团司令廖耀湘等多名高级将领被俘。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华东野战军精锐与国军“五大主力”之首整编74师在涟水城激战,双方在近半个月的缠斗中,各显神通,硬碰硬的以死相拼,最华东野战军在兵力占优的情形之下,在付出巨大代价后取得惨胜。

1946年,内战全面爆发,国军对苏皖解放区大举进犯,虽然粟裕在苏中取得了七战七捷的战绩,但在淮南淮北,我军却受到重挫,张灵甫率整编74师连克淮阴、淮安,苏皖解放军首府沦陷,使我军在华中战场变得极为被动。



10月中旬,张灵甫又率整编74师和28师的192旅 4万余人,向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涟水城扑来。整编74师这个号称为“天下第1师”的“御林军”,确实有其过人之处,开战以来在解放区横冲直撞,飞扬跋扈,其强悍的战斗力令人不能小觑。

10月21日,整编74师向涟水发起进攻,张灵甫指挥部队出人意料的从涟水背靠着的黄河对岸渡河发起攻击,战斗从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在重炮的掩护下,74师发起潮水般的冲锋,双方在黄河大堤上展开激烈的战斗。

粟裕得知敌进犯涟水,亲率华东野战军主力回援,决心打掉74师的嚣张气焰。

涟水城内守卫部队是成钧纵队的李士怀团,开战以后在守城部队伤亡较大,守卫吃紧之时,成钧又把城外三个团的预备队先后调入城内参战。

但战斗力强悍的74师凭借强大的火力支持,逐渐占据上风,战至23日晚,成钧已用完了预备队,74师突破大堤防线,在就要杀进城内的关键时刻,粟裕所率援军先头部队、第6师饶守坤旅及时赶到,与城中守军合兵一处,将防守重新建立起来,并收回了大堤防线。经过反复的冲杀,敌我双方均受到很大损伤。

与此同时,华野驰援后续部队接踵而至,而74师继续不停的轮番冲击涟水防线,双方的拉锯战也始终进行。

在增援部队的28个团全部到位后,粟裕发起了全面反击,74师在我军优势兵力打击下全面后撤,华野顺势发起冲击。但对方利用炮步协同的战术,用强大的炮火压制了我军的前进,并给华野造成的重大的伤亡。

在喘息之后,张灵甫并不示弱,重新组织预备队和突击队进行反击,又重新占领了大堤阵地。但粟裕以硬碰硬,当晚又又冒着敌人强大的火力,组织反攻,把大堤阵地又全部夺回。

此后双方在大堤防线上反复进行拉锯战,每天都有补充部队上来,每天都有大批的伤员被运到后方。

涟水之战变成了一场巨大的消耗战,粟裕面对极大的损失,如果不是此前两淮失守造成军心受挫,现在不想雪上加霜让情况更恶化,精于算计的他,绝不会打这样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战斗,但为了振奋军心民心,他也必须要咬牙坚持打好这一仗,即使付出再大的代价也不能退缩。

10月26日,粟裕转守围攻,第2次发起全面反击,他要围歼74师。在我军猛烈的攻势下,74师失去了先头阵地,2个营被全歼,张灵甫不愧是一员有勇有谋的悍将,他察觉到了粟裕的意图,面对具有兵力优势的华野主力,他组织部队收缩防守,边打边撤,逃过了一劫。

11月2日,粟裕召开军事会议,就是否继续追击74师征求众将的意见,涟水之战已打了近半个月,华野各部已是人困马乏,损失很大,指挥官们都建议部队进行休整补充后再做打算。于是粟裕决定呜金收兵,停止追击。

此役,华东野战军虽然守住了涟水,但也付出了包括一位纵队司令在内6千余人伤亡的代价。74师伤亡4千多人。以往的元气、自信被华野给打得所剩无几。虽然一个月后74师再度来犯,并趁虚占领了涟水,但遭到了更大的损失,也为半年后在孟良崮被全歼埋下了伏笔。


历史微点与您共同学习,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历史微点


汝河战役

汝河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当时中共中央为把战场转到国统区,决定命刘伯承、邓小平率十二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突入国统区开辟大别山根据地。刘、邓大军在向大别山进军途中,在今河南汝河遭遇国民党军队重兵堵截,双方为此在汝河展开了激战。


1947年8月23日,刘邓大军到达汝河北岸,而蒋介石已在汝河南岸布置重兵,企图迫使刘邓大军知难而退。战役打响后,先遣部队开始渡河。但当时仅找到一只可载十几人的小船。先遣队利用仅有的一只船和筏子开始强渡汝河。略通些水性的一头扎进河里,拼命向对岸游,还有的索性抱了根木头跳下水。此时,炮弹、子弹越来越密集。刚渡过去一个小队,空中就又出现了敌人的飞机。



工兵战士在枪林弹雨中开始架桥,炮弹炸起的水柱劈头盖脸打过来,工兵们一抖肩,一甩头,继续干!一排战士倒下了,立刻又冲上来一排战士。敌人对于架桥的认识并不逊于对手。架桥,反架桥,使这条无欲无争的汝河遍体鳞伤。暴雨般的枪弹、炮弹压下来,血水呜咽着一跳几丈高,河面上腥雾弥漫。直到日头偏西,战士才架起一架浮桥。

也就是十来分钟,几乎贴着河面轮番轰炸的飞机丢下的炸弹就把浮桥炸坍了。工兵们从附近村子里扛来门板、芦苇、秫秸,再架!架好,又炸,炸了再架。天擦黑,敌机飞走,汝河暗红的水面上终于稳稳地出现了一架浮桥。

天黑以后,从油坊店到汝南埠一带,连绵30余里的村被敌人放了大火,房子、草垛在燃烧;村边的树也一律被砍倒,架起了鹿砦。

此时,在前有敌整编第八十五师和十五师1个旅、约3万人的阻军,后有敌整编第五十八师、四十八师、七师3个师追兵的危险境地。刘伯承果断地说:“狭路相逢勇者胜。从现在起,不管白天黑夜,不管敌人飞机大炮有多少,我们都要全力对付进攻的敌人,从这里打开一条血路。历史决不能逆转,大军南下的战略决策决不改变!”

1947年8月24日凌晨,强渡汝河开始。无数战士的身影在火光中一掠而过,团长、营长、连长跟他们一样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与敌人激战。打下一个村庄,又扑向另一个村庄,碰上敌人就拼杀,消灭了再往前冲。冲锋的队伍龙卷风一般向前滚着,鲜血横洒,路成红色,许多人竟滑倒了。

东方微微泛起灰白的亮色,突击队打开了一条长5公里、宽4公里的通路。到了下午4时,4万多南下大军,200多辆大车,顺利渡过汝河。

血战汝河,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途中最紧要、最严峻、最关键的一次战斗,也是一场最激烈的战斗。它不仅关系到整个部队的安危,更重要的是关系到中原局和野战军首长、统帅机关和南下干部的安危,关系到我军能否完成中央突破的战略任务。汝河战役的重大胜利,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战略进攻阶段的序幕,成为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


limuzi1966


只有最最针尖的部队碰上最最麦芒的部队,这样的的战役,才能称为硬碰硬。

虽说这样的战例也为数不少,但我的选择是国民革命军第五军与日军第五师团两支王牌部队之间的昆仑关战役,基本打成了五五开。



战役结果是第五师团的21旅团及骑兵第五联队基本全军覆没,旅团长中村正雄被炮弹开膛而死。第五军方面也是伤亡惨重,算是惨胜,就连新22师师长邱清泉也受伤退出了战场。昆仑关之战,是抗战中中国军队第一次攻坚取得的胜利,象征意义非常重大。

第五军为当时唯一一个机械化军,军部配属有两个战车团,装甲车搜索团,汽车团和重炮团,绝对是蒋介石的心头宝贝,平常根本舍不得用,战役打响前临时从湖南衡山调来驰援,并且摆在了正面攻击昆仑关日军的位置,可见蒋的求胜决心。



据守昆仑关的日军,先是骑兵第五联队和21联队的一个大队,他们顶不住郑洞国荣誉一师和戴安澜200师的猛攻而请求所谓战场指导,第五师团长派来增援的21联队主力被打的弹尽粮绝,甚至开始用竹子做的扎枪战斗。

再接下来就是21旅团长中村正雄亲率中村支队前来增援,他本人及他的大部分部队终究没再能活着走下昆仑关。



第五军为这次打出中国军队声威也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全军五万多人损失超过三分之一。昆仑关中国将士用鲜血换来的的胜利,给整个桂南会战的整体垮掉带来了一抹亮色……



欢迎交流,敬请关注@司马砸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