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为什么有时候会对自己写的作品不满意?

仲启发


其实,这是我们在学习书法的时候最常遇到的情况了。对自己书写的书法作品常常会感到不满意,甚至觉得一塌糊涂。我认为这都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如果我们对我们书写的作品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很满意、很满足,这样看起来的确是很好的,而且会常常是我们心情愉快,但是这也就意味着你只能满足于当前的现状了,无法再往前进步。

因此,这个问题,就牵扯到我们学习书法的动机问题了。我们学习书法,到底是为了什么?

如果你说你想要提升自己的修养,锻炼自己的心性脾气,那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常常对自己的作品感到满意并且毫不生气,能够自我满足、自我排解,这样的学习心态是非常锻炼、考验人的耐性的。

如果达到了这层境界,就说明你学习书法纯粹是无功利目的性的。仅仅是为了锻炼自己的脾气秉性,那么来判断你学习书法成就高低的因素就不再是你实际的书法水平怎么样了,而是看你脾气是否真正得以改变。

但是,对于那些想要得到真正书法技法提升的人来说,判断他们书法水平的标准就是他们是否被扎扎实实的学习到了书法技巧,提升了书法技能。

至于他们在脾气、秉性上的改变,则是顺带的改变,并不是判断他们学习书法成败的最主要的标准。

而我们这篇文章所要讨论的重点,其实就是针对那些想要提升自己书法水平的人。

对于这群人来说,书法书写水平的好坏,其实是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尤其是学习书法很长时间的人大概率都会有这样的体会:

当我们学习书法的时候,出现了很显著的进步时候,我们会在心底里面为我们自己感到高兴。但同时,如果我们进步非常缓慢,我们则会感到很难过。所以,以书法技能提升为导向的书法学习者,他们心情的好坏,则完全取决于自己实际的书写水平。

但是这样同一个过程,他又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而不是一种单向的过程。往往在更多时候,一个人的心情好坏,很能够影响我们学习书法的劲头、速度。而恰恰那些心态好的,学习书法的时候,往往能够更沉下心来,提高进步的更快。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学习书法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修心的过程。心态虽然不是我们最终书法学习所要达到的目的,但是一个人的脾气、涵养,全都体现在你书法作品中的一笔一画中了。

而我们学习书法,最主要,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通过对书法作品的临摹创作来完成。在临摹过程中,能够保持永远不满足的状态,永远对自己的书法学习过程不满足,只有在这样一种过程中,我们反复对比、临摹、改进,就可以不断地“逼迫”自己去的进步。这是我们书法进步的源泉和动力。


松风阁书法日讲


对于这个问题,我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欢迎大家共同来讨论。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就是在自己练习书法的过程中,会创作一些小作品或者进行一些“拳头作品”的创作,而在创作之后自己是不会看第二次的。


这可能由于两个原因,一是觉得自己写得不错,二是觉得自己写得不满意。

其实,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妥当的,第一种容易陷入自我陶醉,觉得自己写得还行,就止步不前了,事实上,自己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第二种容易蒙蔽了自己,不愿意正视自己,这样显然是会阻碍自己的进步的,知道自己的短处而不去弥补,迟早会成为一种缺陷!

启功先生曾经说过自己学习书法的经验:那就是把写的字挂在墙上看,不满意自己再写,写了第二天再看,如此循环往复,逐渐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自然而然就提高了书法水平和鉴赏水平了。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对此,你有哪些观点呢?欢迎大家留言,感谢关注,我是铁匠论书画!


存希斋书法


这是一种书法学习中的正常现象。据说王羲之写完《兰亭序》回来后,又重复写了好多次,却没有一次让他比在现场写的更满意的。可见书法创作就是大书法家也没有办法篇篇满意,字字满意,何况我们这些书法爱好者呢?

书法创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劳动。而真正的艺术有不可复得性,如果能够重复,艺术家就成了复印机,艺术也就没有了那么迷人的魅力了。

事实上,书法创作和书法家当时的心境、或悲或喜的情绪、环境、时间、氛围、书法内容、创作前的构思、创作时的状态以及索字人的身份、与索字人的关系等等都有着妙不可言的关系,写一遍可能不满意,再写一遍可能就好一些,这是没有一定的。

对学习中的爱好者来说,不满意是一种提高,但是也不绝对。同一篇作品写着写着写腻了,越写可能越不满意。并不都是多多益善。

王羲之写兰亭序时文人墨客,高朋满座,雅兴高涨,环境优雅,再加诗酒唱和,有感而发加上高超的书艺,出一篇好作品正在情理之中。而一般书者则可能并不适合这样的场合,独自一人夜半静书,反倒更容易出一篇佳作。

还有的时候处于摸索状态,自己也不知那篇好,反而是索字的旁观者能够筛选出各自满意的作品来。

信口开河,所答不一定让你满意,仅供参考。


四为堂主人


第一,你眼光提高,对自己要求提高,看着自己写的作品就会不满意,感觉有的字神采欠佳,有的字笔锋没用好,有的字结体不够好。练书法真的就像“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一样,大多情况下书者不大容易发现自己的缺点,比如一些丑书作者,练门都没入呢,可心里已自认为天下无敌,比王羲之还牛皮了。有的人节奏感不好,没有整体观,字死板生硬,可自己却看不出。要多把握住当时的感觉,多思考。

第二,当时书写状态不佳,心里堵住其他的事情,往往对当时写的字也不会满意。


扬州睿强文化


不满意就对了,真如我每次写作品一样,运笔时感觉到很完美,只要一挂墙上,就恨不得马上撕下来。太多不满意,太多败笔,太多结体有问题。

能有这理念,恰好也说明了贵在自知,才不会洋洋得意,自以为天下第一。

这样才会有改进和虚心再练习!

最怕的是无知,满以为自己是炉火纯青,技法超人,那就麻烦了,不但会受到高手的重创,更是不会再去提升自己的真实水平,错莫大焉!悔之晚矣!

附上我的,请有缘人不吝赐教!



书法对联大会


前几天,听说湖北书法家金伯兴在“以旧换新”,即你可以把他早期的作品拿去找他换现在的作品。

听说搞“以旧换新”的书法家还不少,因为他们对自己早期的作品不满意。

其实书家在学习的过程中,审美在不断提高,自己的作品隔一段时间再看,不满意很正常。这不是说以前不好,而是自己的水平提高了。

深圳的黄石藉名家黄开稼先生,每年自己会办个“撕纸节”,把自己的作品拿出来一一欣赏,将不满意的作品撕掉。

名家尚有不满意的作品,何况我辈。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学习书法的过程中经常对自己的表现有些泄气,这是正常的。我作为一个书法爱好者到现在也是,今天都存在这样的感觉。

究其原因,我分析自己,有以下方面:

一,写字没感觉,也就是没所谓灵感。没有营造出良好的写字的外在环境和内在心境。因此写出来的字怎么看也不顺眼。

二,在学习他人书法的过程中对自己有触发,回头看自己的字有不少毛病。应当是一种进步的标志。

三,急于求成,想一口吃个胖子。

练习书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享受的过程。需要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中求进步。



wgq700228



这个问题包含一个几乎对于学习书法的人都会经历的一个问题:眼高手低学习书法的原因在于自己的字写的见不得人,潜台词就是自己的字没有字体上的字好看,这就是最初的眼高手低。学习书法中,几乎没有个阶段也都会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因为对书法了解的越来越多,越深刻,越发现自己的字不够美观,为什么呢,因为你有了更高的参照,而且是越来越清晰的对参照的理解。在你的大脑中有了更经典美观的字形的信息,可是由于心和手还不能协调一致 不能做到心挥手运,所以才会出现眼高手低。



实际上,学习书法一直出现眼高手低的情况,才是最正常的。这样才更有利于临摹书法的学习和自己的书写水平不断进步。也说明你的读帖能力在不断加强。绝对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如果学习过程中没有出现眼高手低的情况什么你的学习是没有效果,临摹练习的学习仍然是在重复自己过去的错误。


翰墨书道


首先。不满意是正常的,书法是一门艺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追求书法的道路上,是永无止境的。

其次。通过学习临摹古人字帖,自己的书法水平或者认识提高了,能真正看懂书法的门道,所以才有了不满意。这种不满意,恰恰是进步的表现。

第三。不在状态的时候,练习书法怎么写状态都进不去,会产生不满意。这时候可以先放放,改日再写或许会好一些。



度道书法


不满意是常态,是学习书法过程中,非常常见的现象。

由于一件好的书法作品需要推敲的东西太多

【举个栗子】



你需要…

笔法上,某个笔画写得不够舒展

结字上,某个结构太松散或太紧凑

章法上,字与字之间的关系不紧密

你还需要…

字形太大太小;位置太高太低;笔画太长太短,太粗太细;写太快易滑,写太慢易气息不通;写少了显得生疏,写多了显得油滑;用墨太浓滞笔,墨太淡伤神;墨太少易枯涩,墨太多如墨猪……等等等等

除此之外,甚至还需要…

细节上推敲,整体上把握,还要形神兼备,要有筋骨肉气血,要能反应出作者的审美情趣等等…它会耗费作者很大的心力…

以上任何一种因素,都可能造成作品不满意

嗯,写好作品,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