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幕後之王》踩了哪些職場雷區?

周冬雨羅晉的《幕後之王》播出有段時間了,我一直把它當下飯劇看。

講真,雷區還挺多的。

比如羅晉的造型,整個妝有些喪屍風,大概要突出他工作的透支和賣力。

《幕後之王》踩了哪些職場雷區?


眼圈總是掛著紫紅色浮腫,搭配他固有的中毒款唇色。


《幕後之王》踩了哪些職場雷區?



他出場的時候是帶著吊瓶一起。

《幕後之王》踩了哪些職場雷區?


《幕後之王》踩了哪些職場雷區?


他是獅子吼型領導,一言不合就要吼(建議和《賣房子的女人》PK下)。


《幕後之王》踩了哪些職場雷區?



吼累了,就會胃疼,緊接著就要拿胃藥,高頻胃藥廣告植入看著也是哭笑不得,反正國產劇的廣告植入已經開不出什麼花了。


《幕後之王》踩了哪些職場雷區?



他飾演的淳于喬是電視圈的王牌製作人,整個職場氣質裡混搭了病態美,狂躁美等元素。

氣質和造型確實有些趕客,人物設定有太多刻意,這是編劇的鍋,演員直接受影響,我承認羅晉演技還是有的。

淳于喬的業務能力還是能打的,他是危機滅火高手。

比如直播盛典,他第一個眼尖發現紅毯上的冠名商飲用水擺錯了,現場竟然擺了競爭對手的水。


《幕後之王》踩了哪些職場雷區?



淳于喬火速調度現場,讓主持人挪動位置,先擋住畫面。

《幕後之王》踩了哪些職場雷區?


《幕後之王》踩了哪些職場雷區?


再安排人員火速撤走物料。


《幕後之王》踩了哪些職場雷區?



比如其他人提交的節目方案裡出現了一對“死敵主持人”,淳于喬立馬看出了中間端倪,要求換掉主持人。


《幕後之王》踩了哪些職場雷區?



只不過最後不曉得為什麼又把這對“死敵”安排上了,跳過製片人直接下單,感覺這家制作公司的權限體系很混亂。

這就是整個劇情裡的各種大小硬傷,說的是電視圈職場生態體系,很多細節經不起推敲。

像上面的直播紅毯上金主產品擺錯了,放了競品。

電視臺主任還一臉木衲......


《幕後之王》踩了哪些職場雷區?



這算低級錯誤,但按照行業操作流程,難道甲方的人就不在現場負責協調的麼?

一般這種冠名活動,甲方都會派人在現場盯著執行。

直播前不是應該有人確認所有紅毯宣傳物料的準確無誤麼?

這個案例確實能給行業人士提個醒,細節很重要,同類型低級錯誤有:

新聞稿錯別字、嘉賓名字寫錯、背景板上的英文拼錯……

周冬雨飾演的菜鳥職員布小谷,也是摸爬滾打,歷經磨難。


《幕後之王》踩了哪些職場雷區?



一開始大明星李明基節目錄制現場昏倒,因為他有哮喘,布小谷按照他要求去拿了哮喘藥。

接著大明星又自己吃了另一種藥,還不顧勸說。


《幕後之王》踩了哪些職場雷區?



錄製現場因為情緒波動,出現心理性休克,最後暈倒,這屬於節目事故。


《幕後之王》踩了哪些職場雷區?



布小谷做了背鍋俠。

我們諮詢了一線衛視的工作人員,一般節目或者晚會錄製現場,後臺都會配醫生團隊,遇到藝人或者工作人員不舒服的情況,都會有醫生過來檢查。如果錄製真人秀,救護車隨時待命。

藝人現場不舒服,肯定需要專人過來處理,旁邊就一個實習生跟著,再過氣的藝人也不會這麼孤單吧?


《幕後之王》踩了哪些職場雷區?



更何況,劇情還是設定的哮喘,看過《珠光寶氣》的寶寶都知道高長勝也是患的哮喘,常年隨身備藥。

整個劇情就是Bug集中營。

這可能也是為了迎合市場,有些觀眾確實不會認真糾劇情裡的細節,覺得劇情和生活是兩回事,自己看著開心就行。

於是編劇就自導自演各種衝突,與實際脫節。

從積極方面看,這些劇情bug也可以當成“職場錯題集”。


《幕後之王》踩了哪些職場雷區?



劇中公關總監Stella算最大的bug。

編劇賦予了公關部至高無上的光環,只要出危機了,公關總監就要跑出來埋怨吐槽。

公關部制定的公關政策,可以限制公司員工的人身自由。


《幕後之王》踩了哪些職場雷區?



公關部甚至可以直接開除員工......


《幕後之王》踩了哪些職場雷區?


開除後還要發通稿,上演行業封殺大法~


《幕後之王》踩了哪些職場雷區?


(編劇是受過公關的迫害麼,這是高級黑呀~)


一出危機,Stella就瘋掉,齜牙咧嘴地埋怨製作部。


《幕後之王》踩了哪些職場雷區?



這位Stella總監的公關業務能力也是堪憂,危機公關只知道如何用最大化的曝光值來稀釋負面,卻不懂得低調處理之道。

我都懷疑這位Stella是開後門進去的。


《幕後之王》踩了哪些職場雷區?



幾大製作部之間派系鬥爭嚴重,Stella總是抱團其他過氣總監,一起想辦法對付淳于喬。

公關總監還懂偷偷爆黑料出去……

每次開會,公關部都最趾高氣揚,Stella總覺得自己部門是最給力的。

編劇是和公關有仇麼?這麼醜化公關,完了,這下子大家對公關更沒有好感了。

公關部是不賺錢的部門,它是要不斷花公司預算的。公關總監理論上完全沒有必要這麼趾高氣揚,尤其在公司內部。

編劇賦予公關的職能角色很有問題。

熱門行業的公關總監都是24小時待命,隨時準備戰鬥,節目出危機了,你的職責是儘快滅火,哪裡還有時間去吐槽同事?

幾個人抱團在酒吧開吐槽大會,公關總監還大言不慚,你們不怕隔牆有耳,有記者或者競爭對手偷聽麼?


《幕後之王》踩了哪些職場雷區?



哪個公司請了這樣的公關總監,大老闆真的要去燒高香了。

危機現場,我們只看到Stella的聒噪,這樣的性格做公關總監,肯定是踩雷高手。

做公關的,應該危機面前足夠冷靜,日常工作高度敏感,思維方式高效理性。

反正每次看到Stella出場,我心裡就崩潰了:公司遲早栽在這個死女人手上。

脾氣暴躁、沉不住氣的人,做公關確實是自討苦吃。

真想派隔壁的郭美香去手撕Stella~



《幕後之王》踩了哪些職場雷區?



這樣的bug劇情還挺多。

比如各家制作部總監開會,淳于喬把紙條傳給布小谷,讓他的人趕緊去佔領其他部門的山頭。


《幕後之王》踩了哪些職場雷區?



人家正在錄節目,就這麼被強行中止,公司派系鬥爭如此激烈,錄節目的嘉賓不是看笑話麼?


《幕後之王》踩了哪些職場雷區?



當然,《幕後之王》當下飯劇看看還行,週末舒緩心情的時候,我可以一口氣追好幾集。

雖然劇情很不嚴謹,雖然我們要邊看邊罵,但有些場景單挑出來看,還是能引發一些職場思考。

尤其對於身處這個行業的人而言,共鳴還是有的。

比如周冬雨飾演布小谷,還是值得職場新人好好學習。

她身上有一股闖勁,做實習生的時候已經有一定的業務基礎,只是缺乏行業經驗,很多問題沒有人做引導,只能讓她做炮灰。

這股闖勁也害了她,她沒有找人去確認風險,於是她只能自我把控風險,這樣的風險值就很高,完全不可控。


《幕後之王》踩了哪些職場雷區?



布小谷踩了很多職場雷區,大部分都是歸咎於一個問題:

如果你沒有這塊執行經驗,千萬不要死扛,不要悶著頭幹活,結果引爆所有雷。

很多同行朋友都遇到過這類倔強型新人。

他們做事情完全不懂得溝通,遇到不確認的地方,不懂得問一嘴。

一個人悶著頭做,你問他都懂了麼,他說都懂,結果就是炸雷。

傳媒行業確實很忙,每個人恨不得有三頭六臂。新人幹活的時候,不確認的地方一定要找人溝通確認,不要嫌麻煩,等你積累了足夠的經驗值,你就負責給其他新人答疑解惑。

畢竟出了錯,風險不是靠一個人來承擔的。

《幕後之王》裡有幾個配角還是出彩的。

陳數這次友情出演了董事長鬱海倫,這個角色很有說服力。


《幕後之王》踩了哪些職場雷區?



整個人物有辨識度,傳媒圈女高管的那種睿智和美麗演繹得很好。

你會先被她的氣場震懾住,這樣人物的權威感就出來了,再去體會她的美。

這才是演繹職場人物的正常邏輯。

包括人事部的雷總,戲份不多,卻把那種“進退有度”的分寸感詮釋得很清楚。


《幕後之王》踩了哪些職場雷區?



人事部是職能部門,它要輔助其他業務部門,人事總監這個位置不可小覷。

雷總非常懂得避讓風險,業務部門斗得你死我活的時候,她絕不參與,明哲保身。

布小谷出事後,她被調到人事部,雷總也清楚中間的遊戲規則,她非常聰明地調配著布小谷的作用。


《幕後之王》踩了哪些職場雷區?



只可惜很多角色還是立不住。編劇準備了很多娛樂圈暗戰的橋段,但都是淺嘗輒止,一個一個事故,就像一堆鬧劇。

我們這段時間也諮詢了一些電視臺和節目製作公司的童鞋,他們總體感受差不多:

我們每天確實工作在水深火熱中,但基本上都要忙著工作本身,人與人之間的撕肯定有,但我們還是以推進節目進度為第一優先事宜,工作本身已經很忙了,沒時間去撕,絕對沒有這麼多戲劇性撕法……


【還可以繼續關注我們哦~】

《幕後之王》踩了哪些職場雷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