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隋文帝杨坚到底有多怕老婆?

历史好奇怪


隋文帝杨坚一生只钟爱一人,那便是文献皇后独孤伽罗,说起怕老婆的帝王,隋文帝杨坚可谓是名列前茅的。那么隋文帝杨坚到底有多怕老婆呢?

北周孝闵帝元年(557),十四岁的独孤伽罗嫁给了十七岁的杨坚,两人是年少夫妻。可刚成婚没多久的新娘独孤伽罗还沉浸在初为人妇的娇羞之中,政治的冷酷阴影便笼罩了她。其父独孤信与北周权臣宇文护政斗失败被杀,一夕之间,她从八柱国顶级家族的贵女沦落成了父母双亡、家族零落、形只影单的罪人之女。

十七岁的杨坚也受到了这一事件的牵连,不但毫无仕途前程可言,而且生命也时常受到威胁。但是杨坚努力用双肩护住14岁无助的妻子,他发誓爱护她一辈子:“初,高祖与独孤后甚相爱重,誓无异生之子”,恩爱至极。能立下如此誓言,想必杨坚是真心深爱独孤伽罗的。

历朝历代的帝王都是“后宫佳丽三千”,身为皇帝要雨露均沾,很难做到独宠一人。杨坚与独孤伽罗作为最至尊的皇帝和皇后,平日像平常夫妇一样常年相顾欣然、同起同居、形影不离,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史书上也曾记载称颂:称帝后夫妻间长期同寝同居的只有隋文帝和独孤皇后、明孝宗和张皇后两对。

杨坚登基后遵守成亲时的誓言,虚设六宫。偌大的后宫只有独孤伽罗一人。据记载晚年时的杨坚也没克服得了人性弱点。有次他在仁寿宫遇到了尉迟迥的孙女。当年周宣帝死后,杨坚矫诏辅政,马上引发了三总管起兵,势力最大的尉迟迥差点导致杨坚大业失败。后来,尉迟迥兵败,他的孙女沦为宫女,长大后颇有美色。抚今追昔,杨坚的内心充满了征服者的豪情,就临幸了她。这让一生骄傲自信的独孤皇后遭到毁灭性打击。她悲愤交加,盛怒下杀死了尉迟氏,也让独孤伽罗被后人冠上了“史上第一妒妇”的罪名。

杨坚一气之下“单骑从苑中出,不由径路,入山谷间二十余里。”最后在左右仆射高熲、杨素的劝解下,隋文帝长叹一声,说:“吾贵为天子,不得自由!”又调转马头,回到了后宫,独孤伽罗也主动谢罪,夫妇俩和好如初。

说隋文帝杨坚怕老婆吗?笔者认为不尽然。

笔者认为说杨坚是因为惧怕独孤伽罗而六宫虚设具有不实之处,独孤伽罗在其父独孤信死后一下子变成了罪臣之女,杨坚有什么理由去怕一个罪臣之女呢?杨坚若不是深爱妻子,若不是真心爱怜,何必受独孤伽罗辖制六宫虚设。

他们有男女间自然纯粹的吸引和爱慕,一直伴随了他们终生。对杨坚这种“深沉严重,虽至亲不敢狎”、“性威严,外质木而内明敏”的理性权威型人来说,他一生都不忍拂爱妻的意,实在是一件让人无法想象的事情。史书上独孤伽罗众多所谓跋扈的事迹结合起来,其实就是意味着杨坚有多无条件地宠爱她。所以早已芳华不再的独孤伽罗还可以像个天真任性的少女娇气任性,杨坚偏偏还吃这一套。伽罗对他那霸道的占有欲,杨坚其实是很陶醉和享受的。

虽然在杨坚看来妾媵只是晚年生活调剂,他对独孤伽罗的疼爱和信任从没变过,但却没想到自尊心强烈的独孤伽罗内心已经受到重创,从此“意颇衰折”,心灰意冷。在废易太子之后,独孤伽罗身心逐渐萎靡,生命如风中之烛奄然熄灭。杨坚丧妻后枉自痛苦不堪,直到病重时才幡然醒悟和悔恨自责。独孤伽罗宁可放弃名声,也要维护自己追求一夫一妻、是不是也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呢?


邓海春


我就不像我隔壁的贴资料了,我歪说一下吧,隋文帝杨坚所谓的勤政完全是独孤皇后逼出来的,你们想想,杨坚早年被逼发下一夫一妻的毒誓,天天都对着独孤皇后,再漂亮的女人都厌,而且独孤皇后对政治非常热爱,经常和杨坚讨论,早上又是谈政治,回到皇宫又谈国家大事,毫无性趣可言,还不如在皇宫里多批复一些文件,让后世觉得我是个勤政的皇帝(宝宝心里苦)

还有就是玩了个宫女,第二天人家就死了,以后还有人和杨坚玩么,杨坚连个宫女的性命都保不住,真不是男人。他又不敢和独孤皇后发脾气,只能偷偷溜出宫外,找个地方哭,发小孩子脾气不回宫,经过老鬼高某人的劝导才回宫。面对老婆屁都不敢放,独孤皇后随便认个错,又恢复以前的样子。


天人啸剑


杨坚怕老婆吗?历史记载,独孤伽罗(杨坚的皇后)杀了他很喜欢的尉迟夫人,杨坚纵马跑进山谷,对这追来的高熲等人大叹道:“我为天下至尊,而不得自由”。呵呵,因此有朋友认为杨坚怕老婆。

而事实上,历史记录紧接着就说了,独孤伽罗不得不向杨坚道歉,杨坚也宽容了,但自此之后独孤心气全消,后来患病而死。历史又记载,独孤死后,杨坚思念不已,乃至于午夜梦回,唏嘘流涕,大臣们劝他:“独孤已经成了菩萨”,于是,杨坚为独孤修了一座大寺,为她祈福。

唔,杨坚对独孤伽罗,更多是眷念、是依赖、是相濡以沫,而不是怕。对这一点,朋友们应该深入历史去看,星火辰再为您说说他们的故事:

一、幼年,两人不平凡的童年

大家都知道,杨坚和独孤伽罗都出生在高官家庭。独孤伽罗的老爹独孤信是西魏(后来被北周所篡)最高地位的八柱国之一,而杨坚的老爹杨忠是仅此于八柱国的十二大将军之一,可以说他们都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官二代。

不过呢,这两个官二代并非出生在和平时期,而是风云变幻的后三国时期(西魏、东魏和南梁),正因为如此,他们年幼时可没享什么福,即便身为帝国的高级将领,他们的父亲独孤信和杨忠也有在战场上随时丢掉性命的危险。

杨坚一出生,便被寄养在同州城一座寺庙里,由一位尼姑抚养,直到十二岁才被他父亲接进长安去读书。据说他天生性情严肃,一般人都不敢靠近他。至于独孤伽罗,虽然历史没有明确记载,但她很可能也曾在同州城里住过,也或许跟随他父亲到过陇上,但独孤信戎马倥偬,一定不会是太安逸的生活。

二、成婚,杨坚和独孤伽罗这对少年夫妻

据说,因为看到杨坚相有奇表(长得不平凡),独孤信把他的第七个女儿独孤伽罗许配给杨坚,这种说法或许是真实的,但很值得怀疑。杨坚的父亲是独孤信手下最得力的大将,看历史记载,独孤信和杨忠很有最佳搭档的意思,独孤信嫁女入杨家属于很正常的现象,若没有这层关系,杨坚便是长得再有帝王相,我想独孤信也不可能把女儿嫁给他。

独孤伽罗不是独孤信大夫人所生的女儿,他幼年的经历或许对她以后的婚姻观造成了很大影响,在那个时代,她就有一夫一妻制的想法,很是超前。她嫁入杨家时,历史记载只有十四岁,而实际情况可能比这还小(因为古书多说虚岁),在我们看来,完全还是个不懂事的少女。杨坚十七岁(应该也是虚岁),自然也不会有多成熟。

但这是我们今天人的看法。事实上,这个时候的杨坚已经在官场上摸爬好几年了,而独孤伽罗在独孤信那样儿女众多的大家庭里长大,也绝不像普通少年那样简单。更何况,很可能就在他们成婚的当年,发生了许多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的事件,而这些事件,对杨坚和独孤伽罗的影响更是直接而残酷的。

那年,接替病死的宇文泰掌控西魏大权的宇文护,将他的堂弟宇文觉(宇文泰嫡子)推上了皇位,推翻了西魏的统治,建立了北周。也在那年,反对宇文护执权的八柱国中的两家,被宇文护彻底摧毁了。其中,就包括独孤家。也就是说,在嫁入杨家之前或嫁入杨家稍后一点时间,独孤伽罗就从万众瞩目的高官之女,变成了罪人之女。这种情况,持续了十多年,直到宇文护被北周武帝宇文邕(宇文泰第四子)杀死。

由此,你可以想象,这一时期的杨坚根本没有必要怕独孤伽罗。他依旧是大将军杨忠之子,后来还是柱国杨忠之子(杨忠后来成为北周最高权位的柱国),怕一个罪人之女的老婆干什么?

三、杨坚在仕途上的冉冉升起,以及他与独孤伽罗的婚姻生活

在杨坚仕途的早期以及他和独孤的早年生活,历史记载是很少的。但从很多有意无意、以及与他们有关的其他人的记录中,我们可以大概复原出来。以下是星火辰对这段故事的复原,其实有很多旁证可以证明,有兴趣的朋友自己可以翻看隋书等资料。

其一,此时北周的实际掌权者宇文护,虽然杀掉了杨忠的直接上级独孤信,但考虑到当时的战争局面,依旧不得不倚重杨忠的能征善战的将领。于是,他想把杨坚笼络入自己幕府中,但杨坚听从自己父亲的劝告,拒绝了宇文护的邀请。因此,按照史书的记载,宇文护数次想整死杨坚。这件事情的记录应该部分是真实的,但未必全是真实。看宇文护的经历,前后杀过三个皇帝,若是他真想杀死杨坚,杨坚怎么可能活得下来?

其二、杨坚因为与北周明帝宇文毓的连襟关系,被宇文毓召入宫中,成为了小宫伯。宇文毓是宇文泰的庶长子,其弟宇文觉被宇文护所废后登上皇位,他娶了独孤信的大女儿,还坚持册封这个独孤为王后(此时北周皇帝自称天王)。宇文毓不甘心被宇文护操控,他将杨坚拉入旋涡之中,按照周书中对一些事件的记载,小宫伯应该属于皇帝亲信中的亲信才会担任的官职。四年后,宇文毓被宇文护安排人毒死,可杨坚却安然无恙。其中的玄妙朋友们可以自己去想,但隋书中却一点记载也没有。

其三、这一阶段的独孤伽罗,与杨坚几个弟弟的媳妇儿都处得很差,杨坚呢,也与他几个弟弟处得不好(除了后来由他们亲自抚养的幼弟杨爽)。道理其实很明白,此时的独孤伽罗虽然是大嫂,但却是罪人之女,而他弟弟们的媳妇儿不但身份高贵,其中还有北周的公主。

这个时期的独孤伽罗,居然能让杨坚不违背成婚之初“此生无异生之子”的誓言?看看杨坚在极为凶险的官场上的经历吧,他屡屡化险为夷,手段老道,怎么可能是个怕失势老婆的人?只有一个解释,杨坚是真喜欢独孤伽罗,因此处处让着她,绝不是什么怕来着。

四、独孤伽罗力赞杨坚篡周,以及之后影响隋朝二十年的独孤皇后

杨坚的崛起,是在北周武帝时期,武帝宇文邕对其大哥明帝宇文毓感恩戴德,自然要在灭掉宇文护后重用杨坚。隋书中大肆描写了杨坚在武帝时期被人诋毁的凶险,但到底不敢说武帝真的整了杨坚。其实呢,一代明君宇文邕是杨坚真正的恩主,杨坚篡周对不起宇文邕,很多话自然不好在隋书的原始资料中明说。

武帝为太子娶了杨坚的女儿当太子妃,这也成为杨坚之后能够篡周的关键。武帝死后,宣帝继位,这位自称天元皇帝的人,据说喜怒无常,屡次想杀死自己的岳父杨坚。然而宣帝倒是没杀杨坚,反倒把杨坚的政敌齐王宇文宪、乌丸轨等人给杀了。由此可见,隋书的好多记录,其实是不能看表面的,得分析分析。

宣帝死后,辅政的重任莫名其妙落到了杨坚的头上,与其说是执掌机密的刘昉、郑译突发奇想,不如说是杨坚早期的活动埋下了伏笔。独孤伽罗面对这种可能灭族的风险,只轻描淡写的对自己的丈夫说道:“骑虎难下,你努力就是!”

独孤的支持,绝非只是口头鼓励而已,要知道,对杨坚篡位起到决定性作用的高熲等人,其实早年是独孤信的手下。独孤伽罗竭尽其所能,夫妻二人恐怕有生死相随、黄泉同行的觉悟。

杨坚最终成功了。对独孤,他不但是喜欢,更有一份生死与共的知己之情。

五、之后的二人

后来,发生了尉迟夫人的事件。杨坚犯了一个成功的人通常容易犯的错误,而独孤干脆犯下一个更大的错误(杀人)。难道独孤绝不让杨坚有其她女人吗?倒也不是。隋书后妃传里记载了,因为独孤的原因,杨坚的后宫规模很小、名号也很不完备,但肯定是有其她女人的。独孤杀尉迟,是不是有尉迟是杨坚最大仇敌尉迟迥孙女,还和北周王室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原因呢?已经不得而知。

总之,独孤被迫向杨坚道歉,却因此郁郁不乐,乃至于死。不知道杨坚有没有追悔,反正他因为独孤之死,寝室不安,伤心欲绝,这是有的。

怕老婆?杨坚这样的人,据说处置自己的亲儿子都好不手软,这怎么可能!

杨坚与独孤伽罗,两人是深爱到知己的关系,有了独孤,杨坚方从涓涓细流澎湃为大海江河,如此而已。


星火辰


电视剧《独孤皇后》的热播,让杨坚和独孤皇后这对帝后CP再次成了焦点,两个人“誓无异生之子“的誓言,独孤伽罗给杨坚生了十个儿女,在普遍后宫佳丽无数的封建社会,也算是一对“奇葩组合”了。

如果没有独孤伽罗的策划和魄力,杨坚凭自己很难谋得帝位,杨坚取代周而立隋,独孤伽罗也顺理成章的成了皇后。

独孤伽罗在成了皇后之后,国家大事都离不开两人的共同决策,自古后宫不得干政,但是在杨坚和独孤伽罗这对奇葩CP这里完全不存在,独孤伽罗毫无私心,尽心尽力辅佐杨坚,隋文帝开创的“开皇之治”可以说“军功章有他的一半,也有她的一半”。

虽然没有因为朝政上出现分歧,但是两个人感情却出现过危机,那就是杨坚作为男人,犯了男人都可能会犯的错,他出轨了。

按理说,皇帝不存在出轨,但大家不要忘了,这对奇葩CP可是有“无异生之子”誓言的。

杨坚趁独孤伽罗不注意,在自己的仁寿宫和一个美女上了龙塌,共渡了春宵,这换了任何一个皇帝是太平常不过的事情了,可这个皇帝是杨坚,他有个皇后叫独孤伽罗。

独孤皇后得知此事,大怒,下令杖毙这个美女,登时这个女子香消玉殒。

杨坚得知了这个消息,觉得特别没面子,但是不敢找自己老婆独孤皇后算账,心里面有特别憋屈,于是他做了个决定:离家出走。

史载,“(杨坚)单骑从苑中而出,不由径路,如山谷间二十余里。”

意思是,杨坚骑着一匹马从宫里跑了出去,不走大路,而是直接往山谷深处狂奔二十多里地。

每当读到此处我都会脑部一个场景:杨坚骑着马在风中泪奔。

堂堂一国之君,处理起这件事像个受了委屈的小媳妇,理由无他,三个字:怕老婆。

皇帝离家出走还了得,大臣们纷纷的好不容易追到了他,苦苦劝说才把杨坚劝回去,独孤伽罗也放下了架子,退了一步,哭着承认自己下手重了,看着伽罗哭得梨花带雨,杨坚心软了,俩人重归于好。

我记得有个电影里说的一句话叫:这个世界上没有怕老婆的男人,只有尊重老婆的男人。

杨坚出轨,心里肯定是对独孤伽罗心存愧疚的,离家出走,除了觉得自己没面子,其实还存在着出轨后,不好意思见自己妻子的成分存在。


关注明离子,看更多历史故事。


明离子


谈到隋文帝怕老婆,《隋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史时。相传隋文帝的对手尉迟迥兵败后,其孙女尉迟氏被收入皇宫中充当宫女。几年的成长,尉迟氏已经长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隋文帝见到十分有姿色,变临幸了她。放在一个皇帝身上,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了。但是,当时独孤皇后知道这件事后,勃然大怒,一气之下尽直接将尉迟氏处死。隋文帝知道后十分郁闷,竟策马扬鞭冲出了皇宫,跑到了20里之外的山谷中。大家注意,皇帝竟然离家出走了,这的确不是笑话。朝中大臣高熲、杨素赶紧追了过去劝隋文帝回朝。隋文帝无奈:“吾贵为天子,不得自由”。最后在大臣的劝说下回宫。


这放在其他皇帝身上是不能容忍的,唯独隋文帝坚守着一夫一妻制,当然,这很大一部分是有独孤皇后的原因的。但我想与其说是隋文帝破老婆,不如说是独孤皇后的才情征服了他。史书中记载独孤皇后是一位很有才的女子,在十四岁就嫁给了隋文帝。当时隋文帝对她也是一件钟情,两人风风雨雨、相互扶持,可以说杨坚能够顺利登基是离不开独孤皇后的精神支持的。杨坚执政后,两人是“同居共寝、并辇上朝”。独孤皇宫时不时通过宦官给隋文帝出出主意。可以说,独孤皇宫称得上是隋文帝的贤内助了。

所以,隋文帝其实是很敬重独孤皇后的。他们之间这种相濡以沫的感情也经常为后人称赞。独孤皇后当年让隋文帝立誓:“一生之中除了她不能与其他女人有后”。隋文帝也确实做到了,10个子女均为独孤皇后所生。不得不说,在用情专一方面隋文帝的确是男人的表率啊!


笑覌历史


隋文帝杨坚被老婆独孤皇后调教德服服帖帖,所有孩子皆独孤皇后所生,借腹生子的事情从没有发生。杨坚只有在独孤皇后死后才能左拥右抱的纵欲,结果因为纵欲过度而累垮了身体,不久就一命呜呼了。独孤皇后曾经狠狠教训了皇帝杨坚,训斥他沾腥宠幸宫女,皇后命人杀了那名宫女,气得杨坚要离家出走,削发为僧!



独孤皇后之所以能将杨坚牢牢控制住,原因有三条:其一、独孤家族势力庞大,是当时有名的地方世族,对关陇集团有很大影响力;其二、独孤皇后本身容颜绝世,是万里挑一的美人!其三、独孤皇后政治手腕娴熟,帮助杨坚击败了许多政敌。基于以上三点,杨坚对独孤皇后既爱且敬,爱得深,敬得怕,所以后宫仅有独孤皇后一人。


独孤皇后十五岁就嫁给了杨坚,夫妻俩誓无异生之子,相约白头,永不变心。杨坚夫妇相继诞育有五子五女,携手走过了近五十年人生风雨。在杨坚一生风云诡谲的岁月中,爱妻独孤伽罗始终是他最亲密的爱人、知己、智囊和精神支柱。皇后深深参与朝政,在宫中与皇帝并称二圣,后来武则天也学习独孤皇后,当起了天后!

独孤皇后要求皇帝从一而终,远远超越了当时的时代局限,因此间接害死了丈夫与长子杨勇。杨坚虽为九五至尊,但是还不如寻常富翁,可以享受三妻四妾,因此杨坚长期压制自己的欲望。独孤皇后死后,杨坚一边隆重祭奠爱妻,一边左拥右抱享受女色,不久身体就被掏空了,一命归西!独孤皇后不仅要求皇帝从一而终生活俭朴,还对自己的儿子如是要求。太子杨勇就是吃穿太好,有几个宠妾而不受独孤皇后待见;杨广与萧氏就装出恩爱节俭的样子给独孤皇后看。后来杨勇被害死,杨广成功上位当了皇帝!



大秦铁鹰剑士


怕到什么程度呢?感觉像是一个北方人到了南方,第一次看到大蟑螂的感觉一样的。

今天有一个词叫”自由“,在史籍里,这个词是这么来的:

隋文帝怕老婆,但是独孤皇后坚决反对文帝纳妾。但是大臣纳妾,皇后管不了啊!于是有一天,一个大臣的小妾给皇后告状,说这个大臣欺负她。

独孤皇后盛怒之下,就打算把这个大臣拿刀砍死!这时候文帝死命劝住,才保全了大臣一命。

被救下的大臣和文帝一起出门散步,大臣叩谢皇帝的不杀之恩,文帝哭了,悠悠的来了一句:

“你们犯事的时候,还有我给你们罩着,我犯事的时候,谁罩着我呢?——

”朕贵为天子,不得自由“

感觉文帝一肚子委屈。

当然,有了文帝开的好头,后面的故事就好玩多了。中国古代离婚的法律规定,男子休妻有七条理由是正当的,其中有一个是”妒忌“。毕竟家有好妻当个宝,女人妒忌可不行。

但这位独孤大姐姐,史官给的评语是“奇妒”。

就没见过这么能妒忌的。

但是,文帝忍下来了。

后来独孤皇后死了,文帝放飞自我,天天纳妾、玩……没多久,也就下去陪独孤皇后了。

可以说,隋文帝杨坚的一生,就是被独孤皇后控制的禁欲的一生。

这还不够怕么?


酒骑风


网文里各种隋文帝怕老婆,活得很窝囊,所谓隋文帝对皇后是敬大于爱,由敬生怕,是积累性怕老婆等等。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因为隋文帝夫妻彼此相爱相互尊重,有互为对方考虑的态度,当上皇后的独孤伽罗又聪明过人能力出众,即使丈夫成为皇帝,也为自己争取到了相对平等的地位、所以当皇帝杨坚想为自己谋福利时才会顾虑妻子伽罗的想法,才会去甘心受她制约。

首先,隋文帝根本不是一个气质萎靡性格懦弱内心空的男人。相反,排除掉帝王纪里常用的神话色彩,还是能看出其气质深沉威严、性格严肃、胸怀大略,应该是相当有气场的那一类型人,甚至因为气质外形太过突出招来了杀身之祸。

其实稍微认真了解下隋文帝生平和南北朝时代背景就知道,一个结束几百年动乱统一中国的开国君主怎么可能性格软弱气质萎靡。隋文帝是关陇军事贵族家族的长子,从小就接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也见惯和向往父辈纵横沙场杀敌立功的伟业。而且他少年老成,从小性格深沉严肃,“虽至亲昵,不敢相狎”,后来就是因为气度太过雄伟,甚至数次几乎招来杀身之祸。他继位之后,血腥暴力的动乱旧时代在他身上不可避免留下的烙印也时常会体现下的,比如他晚年用法严苛,喜欢当廷打人,甚至受到挑拨盛怒之下活活打死了一员大将。

其次,文献皇后独孤伽罗幼失父母双亲,又无同母亲兄弟,异母兄弟们也才智平庸无甚作为,家族早已经失势,身后背景可谓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当初嫁给杨坚后不久,完全是靠夫家和丈夫庇护的14岁小孤女,杨坚对她又有什么好怕好畏惧的呢?刚刚结婚独孤伽罗就是靠夫家和老公庇护的孤女,没有杨家和杨坚,她早被打发去四川了(独孤信妻儿流蜀)。当时独孤信被自尽,她母亲崔氏应该也在之前就过世了,另一个名义上的母亲郭氏自己儿孙一堆,还会特别把她婚事放在心上吗?指不定就是随便嫁个中层的胡族官僚了,一辈子混得再努力再出息能博个乡县君、郡君、夫人称号就达到人生顶点了。哪里还有皇后这等尊崇风光的希望?

但她嫁给了杨坚,靠杨家嫡子长媳身份一开始就是夫人,后来又成为随国公夫人。独孤家族虽然不在了,但她依然能够以杨家媳妇身份活跃在北周顶级贵族社会社交圈之中。之后她的女儿杨丽华被聘为太子妃成为皇后,主要也是靠其公公杨忠的元勋地位功劳,与她本人的干系实在不大。独孤伽罗确实拥有过人的智慧和能力,但前提是她的智慧能力需要有杨家这块供她发挥的平台和生长的土壤。而且她也是年方14的少女出嫁,智慧的汲取只怕还是和丈夫共同生活夫妻双双彼此交流进步而来,并不是某一个单方面的付出。

第三,当上皇后的独孤伽罗“不党不群”,甘居幕后为影子皇后,没有培植任何私人势力和心腹爪牙,也没有任何抢夺皇帝风头的企图,皇权在握的隋文帝有任何畏惧她的必要吗?独孤伽罗虽然热衷国事,但其始终是以隋朝国度的最高利益目标的,她没有任何为自己谋私利的企图和行动。

即使是家族关系和独孤皇后非比寻常、以独孤皇后为靠山的开皇第一功臣高熲,其也是为国公心,皇后和宰相之间没有任何结党营私关系,甚至两人政见不同时候,高熲也不迎合皇后,皇后也得亲自动手扫除政敌。可见独孤皇后和高熲两人实在都是公心为国,并无结党联盟实现自己私人企图的动机打算。独孤皇后对朝政的影响力,主要还是通过影响隋文帝来实现其想法。事实上,如果隋文帝真的看不惯皇后干政或者讨厌老婆对他指手划脚,拥有全套政府行政班子和皇权威望的他,完全可以轻松架空皇后,把她甩到一边高高供着凉快。

因此隋文帝在生活中对妻子伽罗的迁就妥协究其本质还是出于深厚的感情因素。隋文帝本身是严格律己和自我要求相当高的人,伽罗和他性情相投、爱好相似,所以夫妻俩志同道合相得甚欢;而且伽罗出身名门聪慧过人,各方面素质水平都相当高,有足够能力和魅力吸引住丈夫。像隋文帝这种感情内敛严肃型的人,一旦动情就用情很深,再加上在漫长高压的环境下,夫妻俩两人一直是彼此依偎,最后并肩携手开创了大隋事业,所以他对文献皇后终身保持了深切的感情并不奇怪,因为文献皇后是他在世界上最深刻的精神知己和最坚定的精神支柱。隋文帝这种刻板严正无生活情趣的工作狂,居然还很文艺青年的原创过两首琵琶曲《地厚》《天高》,来表达对美满夫妇关系的愉悦之情,可见两人的结合实在是如鱼得水非常“相得”。

参考资料:《隋书》《北史》《资治通鉴》


坤宁宫的故事


杨坚是出了名的惧内。

隋文帝皇后独孤伽罗不仅血统高贵,而且拥有极大的政治影响力。

独孤伽罗是独孤信嫡女,独孤信是关陇集团的核心力量。其母清河崔氏,是隋唐著名的五姓七望之一。

在政治上,独孤伽罗对隋文帝有着极大的帮助,与隋文帝合称“二圣”,共同创下“开皇之治”。

在婚姻上,独孤伽罗与隋文帝彼此恩爱,“誓无异生之子”。

与其说隋文帝惧内,不如认为是对誓言的遵守。据悉,有一次隋文帝宠幸一名宫女,独孤伽罗知道后,将宫女处死,隋文帝悲痛之余“离家出走”,感叹道“自己身为皇帝,却还没有自由”。

独孤伽罗逝世后,隋文帝宠幸宣华夫人陈氏、容华夫人蔡氏。


五味社


关于这个问题很多同仁已经做了回答。我只想打破沙锅,解释一下为什么隋唐的帝王有怕老婆的名声。

简单地说,这些有着北方游牧民族文化习俗的集团保留了更多的游牧民族的文化。

对中原人来说,女人在家中掌管饮食之事,只须操持好酒令衣服之礼就行了。国家不可让她们参与朝政,家族中不可让她们主持家事,她们如果有聪明才智,能通达古今,就应当辅佐丈夫,帮助他克服缺点。一定不能像母鸡晨鸣一样,让她取代丈夫而造成灾祸。因此,《颜氏家训治家篇》说南北朝时期,江南妇女,几乎不外出交友游玩,她们的联姻亲家,有的十几年间不都不相识,只以书信来往,表达亲密之情。而北方风俗,专靠妇女支撑门面,掌管家事,与别人争辩是非,访友待客,她们乘坐的车子挤满了街道,官座中时见一些身着绮丽服装的妇女们,代儿子求官、为克夫庇护所冤屈。这就是鲜卑人的遗风吧!南方贫土,都讲究场面,车马衣服一定要整齐,宁可让妻子在家饥寒。北方人士,多靠妇人管家,精美的衣服,贵重的首饰,不可缺少,男人只有瘦马老奴供使用。夫妇之间,你我相呼,不讲妇人敬夫的礼节。大抵北方人受鲜卑统治的影响,礼法事缚比较微弱,妇人才有发挥才能较多的机会,成为一种社会风气。武则天就是这种风气产生出来的杰出人物。[1]

在我看来,北人即所谓隋唐的帝王有着许多鲜卑的血统。鲜卑及其它北方少数民族进入文明的时间较短,保留了较多的原始社会、甚至母系氏族社会的遗存。另一方面,北方所谓“胡人”处在游牧社会,而非农业社会。农业社会是相对进化的社会,所谓男主外,女主内。分化与进化有时是同意词,游牧社会没有这样的社会分工,一家一起游牧,妇女与男人几乎从事同样的工作,因而男女在家庭社会的权力虽然也存在差别,但不如农业社会中这么巨大。农业社会中所谓男主外、内主内,男人实际上统治女人。郑也夫先生在其《城市社会学》中讲了农夫与猎人的故事,很有意思。农人与牧人、农业与狩猎是原始社会就存在的两种职业。采集(农业的早期形状)收益高风险小,而狩猎收益不稳定且风险高。但是部落中体力最棒的男人却从事这种风险高而收益不稳定的职业,虽然让他们从事采集会收获更多。这是因为狩猎还有社会学意义上的所谓潜功能,即除了狩猎,它还有军事训练的功能。通过狩猎使部落有一支有力的武装力量,不仅可以在部落冲突中保护自己,甚至还能从别的部落中抢夺食物,因此,即使到了农业社会这些人也保留下来。只是职能发生了蜕变。这有些像动物世界中的雄狮。与老虎不同,狮子一般群居,一头雄狮与几头雌狮及它们的孩子一起生活。雄狮不参与狩猎即食物的提供,那是雌狮们的事情。雄狮每天等着雌狮与猎物搏杀,甚至举手之劳也懒得帮忙。但是要是就此说雄狮无用,那就错了。雄狮的存在就是使狮群生活在稳定的领地之内,雄狮保护自己的领地不受其它雄狮和其它动物的侵犯。因此,它是真正的统治者。原始社会中的部落也是如此。后来农业的发展使得土地都得到开垦,狩猎作为行业不复存在,但是它的潜功能就此浮出水面——要保证部落或国家的安全必须有“雄狮”存在。都去种地,谁来作管理者,谁来当保护人?因此,采集的人变成了安份的农夫,狩猎的人变成不老而获的统治者。因为他们有强权,这种对部落的保护有时也会在部落分配中多吃多占。它的制度化,就形成统治阶级,出现了所谓的“王”。王不是从农夫中产生的,而是从牧人中产生的。他们天生就搞权力,基础是武器,长期的训练使他们有这样的能力。于是最初的社会分工,产生了这样的分化:猎人是统治者,农夫是被统治者。在家庭中则主外的男人成了统治者,主内的妇女成为被统治者。女人的功劳更大,但男人却有保护家庭与女人的潜功能,给女人与安定。这个逻辑甚至可以说明中国历史上,大多数时间,人数不多的游牧民族常常能成为农业文明的主人,然后这些游牧民族被农业文明所同化又被新的游牧民族所替代。

既然北方游牧民族的男女同为猎人,或功能分化的不彻底,男女的差别并没有这么大,因此,女人参与在农业社会中认为是男人的事也就不奇怪了。不只是在唐朝的李治、李旦等几个皇帝任职时开始了老婆垂廉听政,就是唐太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也常常听从老婆的见解。李渊还在做太原太守的时候,她媳妇就发现隋炀帝喜欢马,让丈夫送良马以换取好处。李渊不听。直到时局大乱,李渊为求得平安,才上贡给隋炀帝一些鹰犬异驹。炀帝果真龙颜大悦。李渊不仅保住了自己的位置,还被提拔为将军,因而喜极而泣的对诸子说:“早用而母言,得此久矣!”[2]唐太宗的媳妇长孙皇后也是很有政治主张的人。唐太宗常恨魏征不给他面子,总是顶撞他,甚至起了杀心。而媳妇长孙皇后的一席话使他很快消解。其它如唐肃宗李亨等也多是怕老婆的典型。在隋朝,隋高祖杨坚也不例外。他的皇后独孤氏也是鲜卑人,她早在武则天之前就争得了跟皇帝差不多同样的地位——宫中称为“二圣”。隋文帝每次上朝,她总是同辇而进。不过她不像武则天那样与皇帝同时听政,而是待在后阁里让宦官传信。一旦皇帝什么失误,马上递条子。有一次,隋文帝偷偷宠幸了被埋没在宫中却有美色的大臣尉迟迥的孙女,独孤氏就把这个美女杀了。隋文帝大怒,却只敢驾着自己的劳斯莱斯(御马)离家出走,单骑入山谷间二十余里。大臣高颎、杨素等追上,扣马苦谏。隋文帝委曲地说:“吾贵为天子,不得自由!”高颎劝他:“陛下不能因为一个女人而不要天下了!” 所谓“岂以一妇人而轻天下!”[3]总算把隋文帝劝回。

在更早的鲜卑人建立的北魏,冯太后、胡太后等参政议政的能力也很强。尤其是冯太后,她的不听话的儿皇帝一样被她弄死。不过,那个儿子,包括以后的孙子孝文帝不是她亲生或她的血脉。

因此,有人将之与怕老婆联系起来,以为男人怕老婆,以隋唐为最。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和,给这个朝代注入了漫漫胡风,妇女在礼法薄弱的胡人社会里颇有当家作主之姿态。即使在今天似也有这种情况,北方妇女的家庭地位高于南方。人们在广西、海南旅游时常能了解到当地的民风,女人特别能干能,地位不高,男人不干什么,却享有家庭特权。典型的案例之一是我一个江南的表弟在中原看到女人骑自行车带男人时特别的不理解——这个男人有残疾?他更不能理解的是,别人对他的不理解的不理解——“女人为什么不能带男人?”他无言以对,但在他看来,让女人(骑车)带的男人,就不是一个真正的男人。这也许就是文化或所谓民风的差别。

放眼世界,好像也存在这种现象,北方的妇女似乎地位更高。比如瑞典、挪威、芬兰、荷兰、甚至俄罗斯等。而南方的妇女地位相对较低。当然这同南方国家经济发展落后有关。社会发展的趋势是经济越发达,女性可能越能得到社会的尊重。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兴起,在主要与人打交道的商业服务业,女性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城市是女性的天堂,越是大的城市,为女性提供的就业机会越多,女性的地位也就越高。总之,这时一种很有趣的现象。

[1]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08页。

[2] 《新唐书·后妃传上》。

[3] 《资治通鉴·卷一七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