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中国古代的守陵的宫女是如何伺候死去的皇帝的?

gdhycgs


在中国古代,看守皇陵的都是士兵、当年有功的小人物还有被贬的臣子。当然还有一类人也是必不可缺的,那就是宫女。

要说起守陵的宫女,可能在秦始皇驾崩的时候就有过。但是把它作为一个制度那可是从西汉开始的。

在西汉有规定,皇帝死后必须有宫女去为他看守陵墓,这里的宫女不仅仅是宫中伺候主子的侍女,它还包括失宠、犯错的妃子,还有没有子嗣的妃嫔。

这样一来,这个守陵的宫女队伍可是不小了。但是这些花季的女子,一入皇陵便到死都出不去了。

这些宫女以前在宫里,还有个打赏、升职、得宠的机会,但是一到皇陵,什么都没有了,只有守着没有生命的陵墓,而且还要伺候这个死去的皇帝。

那这些守陵宫女是如何伺候死去的皇帝的呢?请大家跟随有书君一起来看一看。

一、 守陵宫女每天要为天子祈福,还要伺候死去皇帝的日常生活

守陵宫女每天的首要任务当然是要伺候皇帝了,皇帝生前是怎么伺候的,死后还必须是怎么伺候。

也就是生前享尽荣华,死后也要照着来,让皇帝的灵魂享受着。

这一点在《后汉书·祭祀》中就有详细的记载,说宫人必须理被枕,具盥水,陈严具。

这就是说宫女还要像以前一样,在每天相同的时间为皇帝,整理被子,准备各种洗漱用品,然后把皇帝需要的东西一 一地都准备上并摆上,还要为皇帝准备膳食。

一切都像皇帝活着那样伺候,而且不能有一点闪失,还有带着敬畏的心去完成这一系列的工作。

按照程序走完以后,宫女们还要去大殿给皇帝祈福。她们必须把自己梳洗的干干净净,这样才是对灵魂的敬畏。

然后先后排着队伍来到皇陵的前殿,在那里,她们必须全都跪下来,用诚心为皇帝祈福,希望皇帝继续享受那份延绵的福气。

二、 守陵宫女还要每天定时给死去的皇帝跳舞

皇帝在生前的时候,就会有宫女为他跳舞,供他欣赏。当然这个节目在他死后也要持续着,他的灵魂也要继续享受着。

所以这些宫女又要保持微笑为一个不存在的人,穿上华美的衣服开始翩翩起舞。而且跳舞的时间也是有规定的,还是要在皇帝生前观赏舞蹈的时间来跳。

这也就是不能乱了皇帝生前的时间表,让皇帝继续按曾经的生活作息走着。

一个没有人欣赏的舞蹈,跳好了也没有人给奖赏。但是如果跳不好,还是一样地会有性命之忧的。

哎,每天这样强带微笑的跳舞,已经是宫女们必须遵守的一个守陵规则了。说起来,这个规则也确实挺枯燥无味的,宫女们也确实地不容易。

三、 守陵宫女还要每天哭灵,还要参加定期的祭祀活动

哭灵就不用说了,就是为死去的人哭泣,用以寄托一种哀思。皇帝驾崩了,守陵宫女当然必须地为皇帝哭灵了,这个是必须的。

她们每天都必须唱歌给死去的皇帝听,歌颂功德寄予思念,这个都是硬制度。不过这可苦了这些宫女了,就这样一直哭啊、唱啊,有时候这一天下来,都把嗓子弄哑了。

弄哑嗓子她们也不敢有半点的松懈,因为一旦发现了懈怠可就没有好果子吃了。

这可是对先皇的不敬,所以她们的性命可就堪忧了。

当然皇陵的祭祀活动,宫女也是必须要参加的。

首先就是每天要在寝殿祭祀,为祭祀提供四次食物。然后呢每个月又要到陵庙去祭祀,而每个季度又要到便殿去祭祀。

看来宫女遵守的一系列的制度还不少呢,光祭祀就分着日祭、月祭祀、季度祭。

关键月祭的时候,还要外加一项游衣冠。就是把皇帝生前的衣冠从供奉的寝殿里面请出来,拿到陵庙里去祭祀一番。

宫女参加的祭祀大概就是这些了,这些任务也是很繁琐的呢。

看来守陵的宫女去皇陵守陵可不是一件享福的事,她们肯定是万分不想去做这些枯燥的事的。可是没有办法,这就是皇家的制度,不是你们不想去就不去的。

所以作为一个宫中的女子真是可悲,她们的命运从来都不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是任封建制度任意摆弄,真是可悲可叹啊!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可能很多人很好奇守陵的宫女是怎么伺候死去的皇帝,毕竟伺候死人听看起来就很奇特,但是可能要让大家失望了,因为守陵宫女伺候死后的皇帝,基本就是皇帝在位的时候该怎么伺候怎么办呗,主要就是伺候死后皇帝的饮食起居,表演歌舞,把死人当作活人伺候;同时还要哭灵、祈福、定期举行祭祀活动。

首先,说一下守陵制度的起源及守陵宫女是哪些人

古代守陵制度始于西汉,守陵的宫女里面不仅仅包含地位低下的婢女,也有后宫失宠的妃子、没有子嗣或者生育过孩子不幸夭折的妃子,还有个别的皇后。比如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在成帝暴亡之后过了几年被废,遣往延陵守陵,她不堪受辱,最后选择了自杀。

西汉初年,吕后妒恨刘邦的宠妃,在高祖驾崩之后,吕后便把那些没有生育子嗣的嫔妃打发到陵园去居住。汉武帝后宫人数膨胀,他死后,守陵的嫔妃宫女人数更多。

守陵宫女需要伺候死后的皇帝饮食起居,表演歌舞

宫女们在宫中的时候,主要是负责皇帝的饮食起居,到了皇陵也是如此。她们每天要整理皇陵寝殿中,皇帝的被褥,为皇帝准备洗漱用品,清扫陵园,保持陵园卫生干净。当然她们不是对尸体做这些事,而是为了所谓的“灵魂”,古代人认为,人死后是有灵魂的,即使没有人使用,也要每天更换。此外,还要准备一日三餐,也是同一个道理。

上面这些是照顾了死去皇帝的日常生活,但是皇帝还有娱乐生活。曹操曾在死前立下遗嘱,命令在他死后,他的小老婆和宫中的歌舞伎定期要对着他的坟墓唱歌跳舞,他要在另一个世界继续享用。所以守陵宫女们需要在每天固定的时间点,为死去的皇帝跳舞、唱歌,稍有懈怠却会有性命之忧。

守陵宫女还要哭灵、祈福、定期举行祭祀活动

守陵的宫女每天要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然后按部就班地去前殿里跪着为先皇祈福,虽说先皇已是一个死人,但宫女们每天还是要像侍候活人一样伺奉他。

其次宫女们还要哭灵,需要有一些基本功,毕竟是技术活,要哭得像模像样,稍有懈怠,便会被认为是对先皇的不敬而遭责罚,甚至被处死。

守陵宫女还要负责对皇帝的祭祀活动。每天,每月,每季度的祭祀活动都有所不同,每天的祭祀活动在寝殿之中,每月的祭祀活动在陵庙中进行,而每个季度的祭祀活动则在便殿中进行。每个月要从皇陵寝殿中把皇帝生前的衣冠请出,拿到都城的宗庙中享受祭祀,之后再放回寝殿。这也叫“游衣冠”。

总的来说,守陵的宫女的生活,是乏味、繁琐、沉闷的,类似于呆在尼姑庵中,这是封建社会的产物。宫女被派去守陵,很多人的后半生就这样与陵墓为伴。即使有幸可以放回老家,她们也失去了女人最好的年华,真可谓十分悲惨了。


叨说历史


古代皇室有两项非常残忍的制度,一是殉葬,二是守陵。

殉葬自然不用多说,相信大家都能明白。至于守陵,很多人可能还不太了解它的残忍,甚至而言,因为受各种影视剧的影响,大家对守陵人这个群体,还有着一股神秘的向往。

在很多人印象中,说起守陵人,自然而然地认为都是些武功高强又赤胆忠心的将士,但其实呢,这些将士叫做护陵军。真正的守陵人,往往都是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宫女。

当然,这里的宫女,并不是指那些后宫中地位低下的宫女,而是生前伺候过皇帝的嫔妃们。

这些被派去为皇帝守陵的嫔妃,要么是生前不受皇帝待见,处处被排挤和打压的;要么是没有为皇帝生下儿子,自己娘家又没有什么背景和地位的。

通常情况下,从踏进陵园的那一刻开始,这些嫔妃将一辈子在这陵园里陪着先帝的亡灵终老,所以她们原先嫔妃的身份也就随之消失,实际地位等同于宫女,故又称她们为“宫女”。



根据史书上记载,把守陵正式作为一项国家制度,最早始于西汉。当时在刘邦死后,吕后下令所有的没有子嗣的妃嫔全部去为刘邦守陵。后来的历代皇帝,基本上都延续和采用了这个政策,直到清朝灭亡才废除。

在古代,人们相信即使人的肉体已经死了,但人的灵魂还在。即使皇帝已经驾崩,但皇帝的灵魂还在陵墓里,因此宫人们还要在皇帝死后继续一丝不苟地侍奉皇帝的灵魂。

所以,这些宫女所谓的守陵,并不是悠闲的在那待着、闲着,而是要像生前伺候皇帝一样。

对此,韩愈就曾特意写下这样一句诗:“设官置卫锁嫔妓,供养朝夕象平居。”说的就是守陵的宫人要在山陵伺候死后皇帝的日常起居,把死人当作活人伺候。也正因为如此,这些守陵的宫女,每天都有很多事情要做。



首先,在皇陵里要每天打扫和整理皇陵的寝殿,如洒扫陵墓四周的地面,掸墓碑上面的灰尘、除草等等,除了保洁工作之外,还要每天早中晚更换拜祭皇帝的祭品,以保证先帝一日三餐都能够吃到新鲜的食物。

此外,她们还要负责皇帝的祭祀活动,每天的祭祀活动就在寝殿里进行,每月的祭祀则需要这些宫女们把皇帝的衣冠拿到寺庙里待人祭祀,仪式完毕后再拿回去,每年的祭祀就在大殿中进行。

不仅如此,宫女们还要像皇帝生前一样,定时定点跳舞唱歌,表演节目供皇帝娱乐,即使这些节目并无人欣赏,宫女们也不得怠慢,稍有懈怠就是大罪,就有杀身之祸。

从这层意义上说,这些守陵的嫔妃们,虽然逃脱了被殉葬的命运,但下半辈子却都要在这陵园里度过,每天还要把一个死人当作活人来伺候,枯燥乏味毫无乐趣,完全就是一个活死人,其残忍可想而知。


我是赵帅锅


古人崇信“事死如事生”,帝王则更不例外。皇帝认为他死后在阴间仍然过着和阳间一样的生活,其陵墓区内设殿堂收藏已故帝王的衣冠、用具,设置庞大的守陵队伍,其中为数不少的宫女就是守陵人之人。

唐代诗人白居易把为帝王守陵的宫女称为“陵园妾”,她们皆是未生育过的宫女,皇帝下葬后都会被遣往皇陵守陵,从此不得再出陵园半步。与守陵宫女类似的还有一些被贬的大臣、失宠的嫔妃等,她们被统称为宫人。

帝王陵园通常是缩小版的皇宫布局,只是被松柏所覆盖,给人以清冷寂寥,甚至阴森恐怖之感。守陵宫女告别亲人后,会被宫中太监押送到陵园来,直到死去。守陵宫女不关守的是帝王陵墓,还守的是青春与凄苦。

守陵一说可追溯到先秦时期,而将守陵作为制度是开始于西汉时期。凡是皇家陵寝,都要有包括宫女在内的宫女来守陵。汉高祖刘邦去世后,吕后便将没有生育子嗣的嫔妃和宫女派往陵园守陵,武帝时期规模扩大化。

汉成帝驾崩后,王太后让其妃子班婕妤担任守护陵园的职务,从此班婕妤每天陪着石人石马,冷清地度过了她落寞的晚年,死后一并葬入成帝陵中。到了东汉时期,宫廷中将未被皇帝临幸过的守陵宫女称为“诸园贵人”。

据记载,三国时期的曹操曾在邺城修筑自己享乐用的铜雀台,台上房屋有一百多间,铸大铜雀于楼顶。曹操立下遗嘱,在他死后其嫔妃和宫妓要定期对着他的坟墓歌舞。唐朝时期,为皇帝守陵的宫女也是很多的。

这些守陵的宫女与在宫中的职责差不多,每天在陵区伺候已故皇帝的日常起居,这就是我们前面说的“事死如事生”,把死人当作活人伺候。宫女在陵区并不是孤立群体,与她们相伴的还有守陵卫队和一些大臣、嫔妃。

守陵宫女会依据守陵制度,每天在皇陵的寝殿中,整理已故皇帝的床铺被褥,为已故皇帝更换洗嗽用品。当然了,这些工作都是在皇陵的地面建筑中进行的,并不是在地下陵墓之中,犹如我们平时见到的侍奉神灵一样。

除此之外,还要准备象征性的一日三餐,每天进行及时更换。守陵制度中对宫女每天的活动都有严格的限制,尤其是祭祀的时间。每天的祭祀活动在寝殿之中,每月的祭祀活动是在陵庙之中,而每季的祭祀活动则在便殿之中。

守陵宫女每月还有一个特殊的工作,那就是将已故皇帝的衣冠从寝殿中请出,拿到帝王太庙中进行祭祀,之后再放回寝殿。每逢已故皇帝生辰、死期或节日,都要举办大型的祭祀活动,这也是宫女最为忙碌是日子。

大型祭祀活动不但要准备无数的祭品,还要为先帝唱歌跳舞,这些工作都是由守陵宫女来完成。虽然这些享受者都已故去,但这些宫女犹如在皇宫中伺候皇帝一样,每天的小型舞乐也是必不可少的,无人欣赏也不能懈怠。

陵区的卫生打扫也是要宫女负责的,帝王的陵区通常面积都不会小,如明成祖的长陵面积达十多万平米,工作量确实是巨大的,当然守陵宫女的数量肯定也不会少。陵区要求地面要保持干净,墓碑上无尘,四周无杂草等。

在清代,守陵的机构主要由总管衙门和掌关防衙门组成。总管衙门负责陵区的守卫,而掌关防衙门是负责陵区的祭祀及修缮。守陵宫女便属于掌关防衙门管理,宫女每月的俸禄能拿到十两银子,总管则为一百五十两。

清朝时期的守陵制度已非常完善,守陵宫女既能拿到高薪,工作也比较规范,能进陵区工作的宫女都是经过仔细筛选的。清皇陵一年中有四大祭,二十小祭,大祭在清明、中元、冬至、岁暮,小祭在每月朔日和望日。

守陵宫女只是这庞大的陵园管理部门中的一部分,是最底层的劳动者。清代的分工比较细致,守陵宫女只负责皇陵的祭祀和内部打扫,陵区的则由太监等专人进行管理,守陵人员在清后期被大量裁撤,守陵女性基本消失。

总之,明清之前的守陵宫女的生活是比较凄苦的,而明清时期的守陵宫女的生活虽然也比较单调,但待遇却是不错,而且几年之后便可离开皇陵回到老家。宫女是如何伺候死去的皇帝的?其实就一句话,生前怎么伺候死后还是一样。


野史也是史


守陵制度起始于西汉,皇帝死后就会有大量的宫女陪葬,说得好听就是守陵,有时候皇后妃嫔也不例外。汉高祖逝世后,吕雉就安排了大部分妃嫔去守陵,可能是曾经的嫉妒之心吧。

曹操临终前也曾留下遗言:

妾与伎人,皆着铜雀台,于台堂上施八尺床繐帐,朝晡上酒脯粻糒之属。每月朝十五, 辄向帐前作妓。汝等时登台,望吾西陵墓田

就是让他生前的妻妾歌姬等每月15去他陵墓前跳舞,古代人死了也还是要享受!

韩愈也曾写了一句诗:

设官置卫锁嫔妓,供养朝夕象平居

就是所有人都要和平时一样照顾死去的皇帝,所以就相当于有两个皇帝,一死一活,都需要大量的开支。

首先每天日常照料把环境整理整理,还要黑皇帝准备一日三餐,洗漱用品。

然后每月定期祭祀,祭祀规矩多,需要大量的人一同完成,所以也就需要大量的宫女去劳动。

山宫一闭无开日,未死此身不令出。

这句白居易的诗就概括了守陵宫女的一身,一旦守陵,直至终老,多少青春年少的宫女就这样在那里熬白了头,守陵的残酷是无法想象的。

一入宫门深似海,然而守陵更甚,整天面对一副冰冷的棺材,没有自由,受到众多规矩的约束,慎言慎行,稍有不慎就会死。

尊重历史,方能以史为鉴,我是历史微旅者,欢迎关注点赞留言,一起讨论学习进步!


历史微旅者


总体而言,古代为帝王守陵的宫女们,过的都是凄凉孤独的生活,而且还要做很多服务工作。

我们可以用汉代为例,一窥当时的守陵生活。

大体而言,这些宫人需要完成两项任务:

  • 1、每天伺候死去的皇帝皇后的灵魂起居饮食;
  • 2、定期协助祭祀活动。

1.日常起居

《后汉书·祭祀》记载:

庙日上饭,太官送用物,园令、食监典省,其亲陵所宫人随鼓漏理被枕具盥水陈严具

这里的庙,不是后来烧香拜佛的庙宇,而是

陵庙。陵庙设置在帝陵旁边,里面供奉皇帝的神主排位,每个帝陵都有自己独自的陵庙,比如汉武帝的是龙渊庙,汉昭帝的是徘徊庙。

(汉武帝茂陵)

汉代人认为,人死后是有灵魂的,而灵魂也需要吃喝,所以就在陵庙里来为皇帝皇后提供这些服务。负责皇家饮食的太官,要送来各种食物,由陵园里的专门人员安排上供。

此外,那些宫女们还要每天早晚定时整理被褥、准备各种各样的洗漱用品。虽然没人真的会用,但是所谓祭神如神在,她们心里要觉得先皇会来用,就是要用这份敬畏来完成工作。

(汉阳陵出土侍女俑)

2.祭祀活动

根据文献记载,在陵园当中还有很多的祭祀活动,《汉书》说:

日祭於寢,月祭於,時祭於便殿。寢,日四上食;庙,歲二十五祠;便殿,歲四祠。又月一游衣冠

这里的庙,就是前面说的陵庙,而寝、便殿,都是陵园里的殿宇。

每天要在寝殿祭祀,每月在陵庙祭祀,每个季度,在便殿祭祀。具体来说,寝殿里每天提供四次饮食,陵庙中每年祭祀二十五次,便殿则一年祭祀四回。

此外,每月还要游衣冠

啥意思呢,就是先帝生前用过的衣冠不能扔,也不能埋,平时要放在陵园的寝殿里头供着,每月还要把这衣冠从寝殿里头请出来,拿到都城的宗庙里去祭祀一番。这就是游衣冠。

看到这儿,您肯定感觉到了,这祭祀也太麻烦了吧!

没错,这些活动非常繁琐,需要很多人力物力,那么这些守陵的宫女们,自然也逃不掉劳动了。

3.凄苦生活

史书记载,为汉代皇帝守陵的宫女人数也是不少的,而这些宫女们除了劳累,内心世界也非常凄苦。毕竟是女子,身心相对柔弱一些,在守陵时又不可能让她们另许人家,也难以和娘家人沟通交流。

所以呢,这些女子大多数只能在陵园中孤独终老,成为真正的白头宫女。

而且有时候,被贬到陵园,其实就相当于被判了死刑。比如著名的西汉美女赵飞燕,在汉哀帝死后,被废为庶人,并被安排到汉成帝的陵园去,当天她就在那里自杀。

从这些守陵宫女的身上,我们能看到古代皇权政治下女子的悲惨命运。


考古军中马前卒


在古代,皇帝去世之后都是要葬在皇陵中的,而陵墓中不仅要有士兵看守,还得有宫女守陵!皇帝身份尊贵去世之后还是要有人伺候的,不过伺候这些老皇帝们的宫女可并不是宫中的那些普通的丫鬟们,她们大多都是皇帝生前没有宠幸过的,又或者没有生下过皇子,而自己的家族实力又不强大的妃嫔们。这部分妃嫔在皇帝去世之后,一部分会为皇帝陪葬,一部分则会留在皇陵当中。美其名曰是守陵的,但其实就像是关入了冷宫中一样!若是没有什么特殊的原因,新皇帝也没有让她们再次回宫的话,那么她们就会老死在皇陵中,她们若是想要逃出去的话,就会遭受到追杀。这些人的生活其实要比皇宫中的宫女们生活的差很多,那么她们在皇陵中又是怎么为皇帝守陵的呢?又要怎么伺候死去的皇帝呢?

一些史书上面有记载这些守陵的宫女们所做的事情,宫女们对于皇帝的喜好都是比较了解的!如果皇帝生前晚上吃宵夜的话,那么她们就需要按照从前皇帝的习惯,晚上备好饭,虽然皇帝去世了不能吃,但是形式一定要有。皇帝若是喜欢看舞蹈的话,这些宫女们就会经常跳舞给皇帝看。

另外,这一些宫女们待在皇陵中叫守陵,还有一些人是去守孝的,而这些人就是皇帝的儿女们。老皇帝的大多数儿女们都需要到皇陵中守孝三年,在这期间他们不能吃肉也不能够穿锦衣华服,每天需要做的事情就是为皇帝诵经,然后烧纸钱等等。皇帝的这些子女们都是娇生惯养的,自然和那些普通的宫女不能比,所以她们不用打扫卫生,也不用唱歌跳舞给皇帝听!并且,那些宫女们需要服侍皇帝的子女们!当然了,还有一部分人是自愿为皇帝守陵的,比如说一些皇帝去世之后,极其伤心的妃子和太妃们,她们甘愿去守陵一辈子,这些人到了皇陵中也不用做一些吃苦受累的事情,而且饮食起居都是有人照顾的。皇帝的子女们三年之后就可以回到宫中,又或者是回到自己的府邸了,他们会过回从前的生活!

守陵是从西汉开始的,刘邦去世之后,吕后下令让那些没孩子的妃嫔们去守陵!这些去守陵的人一定要会哭,有的时候一个月或半个月她们就需要哭一次,而且必须要哭的真实,若是被人发现哭得虚情假意的话,很有可能脑袋就掉地了。并且,她们对皇帝不能够有丝毫的怠慢,若是觉得皇帝去世了听不到歌,所以唱歌的时候就不认真,又或者是跑调的话,那么就是对皇帝的大不敬也是要被处死的!

守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虽然她们做的事情看起来简单,但稍有不慎就会丢了性命!去守陵的有很多都是一些花季少女,这样的一群女子去陪已经死了的老皇帝,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情呀,但是她们仍然要表现的非常的开心。大多数去守陵的宫女们都不是自愿的,没有人敢娶她们,也没有人敢与她们亲近,她们也不敢抱怨,只能够选择面对现实与命运。

守陵这个制度之所以会形成,主要是怕老皇帝去世之后一个人住在皇陵中寂寞,因此就安排了很多女子去伺候他!这个制度没有考虑过那些守陵宫女的命运,她们从此就没有了自由,大家看一些宫斗剧的时候,经常能够看到的桥段就是,妃子又或者是皇帝的子女犯了错之后被皇帝安排去守陵,所以守陵是对她们的惩罚。这些守陵的宫女们不能够走出高高的城墙,只能够在城墙当中看着自己的容颜一天天的老去,她们的心灵倍受折磨,但是却无可奈何。甚至,很多胆小的宫女精神慢慢的出现了问题,最终年纪轻轻就去世了。


木剑温不胜


守陵制度其实是秦朝活人殉葬制度的一种变相的执行,当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之后,人殉被人们认为是残忍,一度废除,然而在汉朝时期,由于宫斗的发达,让”人殉“制度又有复活的迹象——让宫女、宠妃守陵,成为一种制度。

守陵制度在起始于汉初,高祖驾崩后,妒妇吕后不仅将戚夫人做成“人彘”,还将大批的未曾生育子嗣的后妃安排去守陵。

汉武帝时期,由于他对美色的贪婪,后宫人数激增,这些美貌的女子很多在汉武帝驾崩后还十分年轻,但是都被派去陵园守陵,一时间宫中哭声不绝,十分凄惨。

汉成帝驾崩后,皇后赵飞燕彻底失势,没过多久被派去守陵,结果赵飞燕于当天夜里自杀,可见守陵是有多苦,否则赵飞燕不会宁死也不去的。

东汉皇帝驾崩,“诸园贵人”随“大行皇帝”的灵柩迁徙陵园,《汉书·安帝纪》:“谓宫人无子,守陵园也。”这些后妃贵人可能一生未曾被临幸,即使被临幸也无所出,后宫无所出就是无所依靠,不过那些有所出的后妃,下场就一定好吗?比如钩弋夫人,生前汉武帝真是万般宠爱,可当她的儿子被立为太子,立即“立子杀母”以绝后患,可怜的钩弋夫人死得十分还非常年轻,而且非常不甘心。

所以守陵的“宫女“并非是干杂役的宫女,而是包括皇后在内的后妃贵人,如果仅仅是宫女,那她们在陵园没准生活得挺快乐,如同在寺庙修行,远离后宫,生命更加安全。而日复一日做的那些活,也说不上有多累,她们已经习惯了那种生活。

而对于高高在上的后妃来说,曾经万人簇拥,在后宫很有地位,甚至受到皇宠以为能一步登天,结果却落得在陵园孤独终老,连个男人都见不着,又不能回家和父母团聚,承欢膝下,心中的凄苦可想而知,毕竟前朝的后妃都是可以放出宫嫁人的。

根据《东汉会要》记载,和帝驾崩后,宫人被派去守陵,其中地位颇高的贵人,如冯、州两位贵人也在其中。

在唐代,守陵的宫女也很多的,据《唐纪·宣宗大中十二年》记载:“凡诸帝升遐,宫人无子者悉遣诣陵供奉朝夕,具盥栉,治寝枕,事死如事生。”

说到这里,我们看到古人的丧葬理念——古人认为人死后是有灵魂的,还像生前一样可以享用各种东西,所以必须要“侍死如生”,也就是对皇帝的侍奉更加不能怠慢,甚至比生前还尽心尽力。

守陵的后妃和宫女都有哪些事情做呢?

1、侍死如生

守陵宫女每天要洗得干干净净,换漂亮的衣服,给皇帝送一日四餐,整理被褥,为皇帝准备洗漱用品,清扫陵园,保持陵园卫生干净。必要的时候还要穿得漂亮表演歌舞让皇帝观赏,还要学会哭灵,如果表演得不好,或哭得不真实,还会挨打,十分凄惨。曹操设立的铜雀台就是做这个的,他甚至有遗嘱他死之后,宫人必须对着他的陵墓唱歌跳舞,侍奉他如同生前一样。

2、祭祀

每天要在寝殿祭祀,每月在陵庙祭祀,寝殿里每天提供四次饮食,陵庙中每年祭祀二十五次,便殿则一年祭祀四回。

此外还要将皇帝的衣冠定期请去到城中的宗庙祭奠一番再拿回来,这个过程中要充满虔诚,好像皇帝真的会穿它一样,这叫座“游衣冠”。

总之守陵的生活是辛苦的、沉闷的,而且很恐怖,古人认为灵魂是存在的,宫人们必然带着敬畏和害怕的心,每天给皇帝整理被褥的,在双重的压力之下,只怕那些柔弱的妃子即使不自杀,也活不了多久。


静说历史


众所周知,在古代历史上皇帝去世之后殉葬者很多,但是那些活着的守陵人更是不在少数。殉葬一事因惨无人道曾经被历代皇帝废立复起反复多次,虽然意义不大,殉葬风俗泛泛卷土重来,一直到康熙时期基本已经得到较为显著的改善。

但是,为殉葬者鸣不平的大有人在,为守陵者强出头的却没有,那么大的陵墓总得需要有人为此付出青春,于是这种惨无人道的制度一天不废除。就注定那些守陵人,尤其是那些守陵宫女她们悲惨的命运就会多延续一天。

虽然在古代历史上有很多诗歌发表了情感释放和无尽的寄托,但诗人仅仅是对守陵宫女的不幸遭遇寄予了真挚的怜惜,对无比残酷的制度发表了公开的抨击。在唐代诗词中有百余首作品真实陈述了守陵宫女的生活,我在这里就不再长篇阔论地码字了。仅借用白居易诗词来代表!

白居易《陵园妾-怜幽闭也(一作托幽闭,喻被谗遭黜也)》:
陵园妾,颜色如花命如叶。命如叶薄将奈何,一奉寝宫年月多。年月多,时光换,春愁秋思知何限。青丝发落丛鬓疏,红玉肤销系裙慢。忆昔宫中被妒猜,因谗得罪配陵来。老母啼呼趁车别,中官监送锁门回。山宫一闭无开日,未死此身不令出。松门到晓月裴回,柏城尽日风萧瑟。松门柏城幽闭深,闻蝉听燕感光阴。眼看菊蕊重阳泪,手把梨花寒食心。把花掩泪无人见,绿芜墙绕青苔院。四季徒支妆粉钱,三朝不识君王面。遥想六宫奉至尊,宣徽雪夜浴堂春。雨露之恩不及者,犹闻不啻三千人。三千人,我尔君恩何厚薄。愿令轮转直陵园,三岁一来均苦乐。

通过诗词,我们可以想象得出,这些守陵的宫女也曾今是貌美如花,也是妙龄少女,也曾拥有青春靓丽的颜值,但是大多都是命运充满不顺,而红颜薄命,在深宫得不到君王的宠爱,只能终年苦守在皇帝陵园中日以继日,在茫茫无尽的悲思中荒度岁月,任由容颜消逝。可想而知,那些被安排守陵的人是由于宫斗争宠中失败,被迫害,成为了陪陵的牺牲品。告别家人,被武装押送到陵园来,锁住的是陵园大门和无尽的青春,注定了一直到死都不会出去。

史书记载:守陵制度开始于西汉时期,当时皇帝死后害怕孤独寂寞,就根据时局不同而安排数量不等的宫女在陵墓里陪伴着他,更是在有些时候皇后、太后下葬时,也会需要一定数量的守陵宫女。

西汉政权初始,千年毒妇吕雉妒恨刘邦的生前宠妃,在汉高祖刘邦驾崩之后,吕后就借题发挥将刘邦昔日的那些没有生过一儿半女的嫔妃打发到陵园去为刘邦守陵。一代雄才伟略的汉武帝执政时期后宫人数众多,在他死后,守陵的嫔妃和宫女的人数盛况空前。众所周知的西汉成帝的妃子班婕妤,为了躲避赵飞燕姐妹的迫害,主动请旨到长信宫侍奉皇太后躲避祸乱。汉成帝死后,班婕妤自觉到成帝陵园守陵到死,班婕妤死后也葬入陵园。

西汉获罪被废的皇后,也将会被送到皇帝陵园。赵飞燕作为汉成帝的皇后,在成帝暴毙之后没多久被废后,安排到成帝陵园守陵,一代妖女不堪受辱,选择了自杀。东汉皇帝驾崩,“诸园贵人”即随“大行皇帝”灵柩迁徙陵园。所谓“诸园贵人”,《汉书·安帝纪》注云:“谓宫人无子,守陵园者也。”因为没有子嗣被安排去守陵的宫女就叫“诸园贵人”。而所谓“无子”者,就是根本没有被皇帝宠幸过,又或者是临幸过但是没有怀上龙嗣。还有,一些后宫佳丽在后宫争宠中败下阵来,冒犯他人,自然也会被安排去为皇帝守陵。

据《东汉会要》记载,和帝葬后,宫人入园守陵,在妃嫔中地位颇高的贵人也在其列,如冯、周两位贵人。曹操在公元210年于邺城,也就是今天的河北临漳修筑铜雀台,台上有屋120间,铸大铜雀于楼顶,为其晚年宴乐之所。

曹操立下遗嘱,命令在他死后他的小老婆和宫中的歌舞伎定期要对着他的坟墓歌舞。唐朝时期,这种不为人道的行为,这种歧视女性人权的制度依旧盛行。唐代守陵的宫廷女人也是比较多的,据《资治通鉴》,《唐纪·宣宗大中十二年》记载,唐制,“凡诸帝升遐,宫人无子者悉遣诣山陵供奉朝夕,具盥栉,治寝枕,事死如事生。

韩愈《丰陵行(顺宗陵也,在富平县东北三十里)》:“设官置卫锁嫔妓,供养朝夕象平居。”守陵的宫人要在山陵伺候死后皇帝的日常起居,等于说就是把死去的人当作现实生活中的人一样小心谨慎地伺候。 守陵宫女生活悲惨,他们被高高的墙体限制住了自由,眼睁睁地望着外面那自由的天空却有心无力,犹如身陷牢笼一般。众多的守陵宫女正当貌美漂亮年华阶段,却要在这样难以煎熬的日子中令容颜渐渐老去。

无数个夜晚,可以想象得到这些守陵宫女望着高墙外面那阴暗的夜空,甚是令人恐怖,让无数胆小的守陵宫女天天和私人相伴,日久天长几乎就成了精神病。


历史中简堂赵刘果儿


守陵,原本是一种尽忠尽孝的行为,也是一种美德。可是,在皇权统治下的守陵制度,却逐渐成为了赤裸裸的压榨。以宫女守陵的做法,是在西汉时期逐渐成为定制的,使得不少女性饱受荼毒。

汉代的陵园一般规制很大,而且设有相应的主事官员,以便对陵园进行管理,更好地“服侍”皇帝。不过,虽然宫女守陵制度始于汉代,但在汉初还是比较宽松的。起初,皇帝死后,宫女或赐给诸侯王,或被遣送回乡、允许再嫁,很少将她们送往陵园。

到汉武帝时,开始改变了这一做法。汉武帝生前“多取好女至数千人,以填后宫”,使得后宫中有了大批年轻美貌的女子。到汉武帝死后,这批女子的命运则十分凄惨:“皆以后宫女置于园陵。”

汉武帝的做法,算是“开创性”的,他的举措也被后世皇帝所继承。所以,自汉武帝开始,宫女守陵成了一种定制。

汉代的守陵制度是很残酷的。当时,不仅宫女被发往陵园,有时候皇帝生前宠幸的妃子也会一并前往,为的就是防止皇帝在九泉之下会寂寞。当然,这也只是一种冠名堂皇的说法,其本质还是一种人殉制度的转变。

此前,帝王死后宠妃和宫女要一并殉葬,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有人抨击这种制度。于是,就慢慢演变成了让这些女性去“守陵”,美其名曰是侍奉先帝,为皇帝尽忠。但事实上,只是将这些女性变相地禁锢起来,防止她们到民间再嫁后有损于皇室尊严。

说道宫女们侍奉死去的皇帝,倒也没什么特别的。通常而言,这些女性只是居于陵园内,不能随意外出。说白了,她们就像是整座陵墓的附属品、装饰品,更是一批牺牲品。

当然,皇家自然不会让她们就这么终日无所事事。通常,这些宫女也要担负起洒扫的责任,以让陵园干净整洁。另外,有时候在位皇帝前往陵墓祭奠,守陵的女子们也要做好相应的筹备工作。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虽然一般认为宫女守陵是自汉武帝开始成为定制的,但此前也有类似的行为。比如,秦始皇死后,除大部分殉葬的后妃外,还有部分派去守陵的女子。另外,汉高祖刘邦死后,吕雉为了打击报复,也令一些嫔妃前去陵区居住。

说起宫女伺候死去的皇帝,有个比较“奇葩”的例子:曹操临终前下令,要让妃嫔和宫女们,定期到其坟前献歌献舞。而到了唐朝后,守陵人要拿先帝当活人一样伺候,每日都照顾其饮食起居。可是,这些所谓的“侍奉”,又岂能是死人能享受的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