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什么叫“北京人土”?说的太对了!

什么叫“北京人土”?说的太对了!

曾有不少朋友曾问过我这个问题,也曾经在网上看到过:“北京人穿的土”“北京人说话土”。。。。。

但有一次和一个朋友聊到了小学和中学,他也来了这么一句:“知道这个的可真土”啊?

这怎么讲?“得,还不是因为我们都是土著呗”。

其实,仔细想想,咱北京的“土味儿”不少


什么叫“北京人土”?说的太对了!


从地名上的“土味儿”就不老少!

什么叫“北京人土”?说的太对了!

为什么呢?

当年北京,辽被灭后成为金国首都,到明朝之前为蒙古族统治,当时的蒙古族对汉语了解并不那么透彻,因此在取名的时候都比较直接,比较接地气儿。


什么叫“北京人土”?说的太对了!


产奶的地方就叫做奶子房

凿冰用的就叫冰窖口

有兵营的地方就以屯、营为名,

比如三里屯,就因为距离东直门三里而得名。

什么叫“北京人土”?说的太对了!


而十里堡则因为距离朝阳门十里而得名。

之后呢认为有些名字不够文雅,

但是又怕改了名字大家又不认识了,

于是就通过谐音改了一些地名。

如:狗尾巴胡同改为高义伯胡同

驴市路更名为礼士路,大哑巴胡同、

小哑巴胡同更名为大雅宝胡同

小雅宝胡同等等十分有趣。

什么叫“北京人土”?说的太对了!


《北京的胡同》一书作者翁立认为,

“胡同名儿之所以如此通俗化和世俗化,

一是因为“北京人直爽实在”

所以起名也实实在在,直截了当;

二是因为一个地名只有通俗、上口、好记,

让人一听就明白,才叫得响、传得开。”


什么叫“北京人土”?说的太对了!


还有那些耳熟能详的胡同

易中天曾在《平民与市民》中记录过

“咱北京的地名大多非常生活化,

比如柴棒胡同、米市胡同、油坊胡同、

盐店胡同、酱坊胡同、醋章胡同、茶儿胡同,

连起来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

什么叫“北京人土”?说的太对了!


又比方说,拐弯多的街巷,就叫它八道湾九道湾

或者骆驼脖儿胡同、辘轳把儿胡同

圆圈形的,叫罗圈胡同、磨盘院胡同

口小肚儿大的,叫门葫芦罐儿、

驴蹄胡同、茄子胡同

扁长条的,叫扁担胡同;细长条的,叫笔管胡同

箭杆胡同、豆芽菜胡同、狗尾巴胡同;

弯曲状的,叫月牙儿胡同、藕芽儿胡同

一头细长一头宽的,叫耳挖勺胡同、小喇叭胡同

如果胡同较短,就干脆叫一溜儿胡同或一尺大街。”

什么叫“北京人土”?说的太对了!


这些名字听着就亲切,

再加上这些胡同的老北京人情味儿,

“土”的那么亲切,

咱北京人从吃喝上也是那么“平民”

什么叫“北京人土”?说的太对了!

山珍海味抵不过一碗炸酱面

给一碗芝麻酱能拌出一个“天下”

更别说那些“穷吃食”

什么炸油渣儿、糊塌子、

菜团子、水疙瘩炒黄豆、

什么叫“北京人土”?说的太对了!


让北京人能念起的那些吃食

绝不是满汉全席,山珍野味,

心里总惦的是那些

一到饭点儿就在胡同里飘香的“家里味儿”

什么叫“北京人土”?说的太对了!



尤其是到了外面吃饭,喝酒

就爱二锅头和瓶儿啤

到了单位,沏茶,您瞅吧北京同事

就爱茉莉花,还就爱高碎。。。。

喝完开聊。。。

什么叫“北京人土”?说的太对了!


老北京人的土话您“听”一段?

什么叫“北京人土”?说的太对了!

甲:大兄弟,刚回来啊?低头琢磨(昨摩)什么哪?

乙:吆喝!大哥啊,净想事了!没䁖见您,赔个不是,晚上你逮个工夫,上我那儿坐坐,刚发饷了,喝口。

甲:看来你们那儿买卖还不赖?

乙:哪啊!还不是哥几个跟头(儿)那儿白唬一阵,头(儿)也认头了,先关俩子。

甲:大兄弟,谢谢了,今晚上我去不了,有点事,一担挑捎话了,东家要辞他。

乙:怎么弄的到这份上?


什么叫“北京人土”?说的太对了!


甲:别提了,我那兄弟不是练家,绕世界生事,整天界打游飞,摆忙、不着家。小姨子拿他也没辙,挣这俩钱都打水漂了。这不,前两天跟人家掉腰子,头(儿)本来就不待见他,节骨眼上又来一行家,把他梃了。回头,我一是说情,二是得给他找条道啊!


什么叫“北京人土”?说的太对了!


乙:这兄弟,怎么混的。这年头,人得明戏,胳膊肘能拧过大腿,那还不邪性了?本来他手艺上就二把刀,裉节上,您再拿糖,撂挑子,搁车,还不让人给开了。您替我带个话,人在世界上得鬼点,迷瞪不行,玩票就得有玩票的本事,想跟人逗咳嗽、叫板,也得不禁不悠的,真翻了车,末拉了,还是自己吃亏。

甲:可不是吗?谢谢您啦!

看看这北京土话有多少呢?

昨摩为算计,普通话为琢磨。

为全。䁖为看。逮为得。

发饷也叫关饷,为今日发工资。

头儿为领导。认头为同意。

白唬为漫无边际的空谈。

一担挑为连襟。

练家为此行出色的人。

绕世界为到处,处处。

生事为惹事。

打油飞为到处闲逛。

摆忙为不必要的忙碌。

没辙为没办法。

掉腰子为使花招,对立。

不待见为不喜欢。梃为顶,代替。

明戏为知道情况。

邪性为古怪、蹊跷。

二把刀指对某种知识不精通或对某种技能不纯熟。

裉节为关键或重要环节。

搁车为中途暂停进行。

拿糖为假意推托、进行刁难。

撂挑子为突然停止。

为开除、除名。带为捎。

为机灵、聪明。

迷瞪为神质不清的样子。

不禁不悠的为差不多,有分寸。

逗咳嗽为开玩笑。叫板为争胜,闹别扭。

翻车为改变原来的许诺或大肆争吵。

玩票原为业余演戏,对话中为戏弄,不重视。

末拉了为最后。

最后说到穿着

什么叫“北京人土”?说的太对了!

有些人也会认为北京人的打扮没有南方人显得精致,

老北京人就尤其如此。

他们的生活大多十分简朴,

甚至可以说是简陋的,

但是!说一句话就懂了,

“体面一词儿放他们身上,

不是靠外表,而是靠规矩!”

什么叫“北京人土”?说的太对了!


看人也是,越是朴素的,

越来慢慢接触,细细的品

外表让人眼前的一亮的,

反而耐心少了。。。。

到今天,北京好多的90后,也追赶潮流,

但是呢,还是有好多人手里盘着串儿,

揣着核桃,真不在少数,

没办法,一代传承一代,

那份心境和情趣,

什么叫“北京人土”?说的太对了!


可不是眼么前一件光鲜亮丽的衣服

您说是不?

易中天曾在《平民与市民》说过,

北京人总是最寻常处往往也就是最不寻常处,

而要在最寻常处看出不寻常来,是要有文化教养的。

这种文化教养当然并非只是北京人才有,

但似乎只有北京人(当然是老北京人),

才会表现得那么大方和自然。

什么叫“北京人土”?说的太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