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三国蜀国从关羽丢荆州到刘备夷陵之战战败,蜀汉的损失到底有多大?

用户95702120192


公元219年五月曹操退出汉中,六月刘备称汉中王。这时蜀汉政权势力达到顶峰。但此之后发生一系列事情导致蜀汉一蹶不振,只能困守益州。从公元219年闰十月—公元222年六月不到两年时间蜀汉接连生变故。



1公元219闰十月—十二月。荆州丢失,关羽战死。

2公元220年孟达投魏国,刘封被赐死。

3公元221年六月张飞死

4公元222年六月蜀汉夷陵猇亭大败

现在来一件件分析详述。

第一关羽失荆州损失



地盘:南郡(半个)、零陵郡、武陵郡

人口:荆州在晋朝人口总户数三十多万户,一户四个人至少是一百二十万。(把汉中东部的上庸房陵划到荆州了)在公元280年灭吴那年后统计的。可以大体猜测在时的荆州差不多也是这个数目。因为东吴在孙权时曾统计过人口,东吴灭亡时上交的户口也是差不多。(隐藏人口不在此文议论)蜀汉据有半个南郡武陵郡零陵郡,人口在十三万户左右。算一户四五个人,人口在六十以左右。(要知道公元221年刘备统计益州人口是二十万户,九十万人)

人才:关羽、关平、赵累、习珍、詹晏等(战死,其余中高级将领大多投降)南郡太守糜芳、公安守将傅士仁、荆州从事潘濬、文布、习宏等投降。还有很多被俘、投降数目不详。

从此蜀汉失去这个荆楚多俊杰的人才基地。庞统、魏延、黄忠、马良、董允、蒋琬、费祎等皆是荆州人。

军队:军队当在七万左右。按照三国军队占人口十分一比例计算。加上公元215年刘备分了桂阳郡、长沙郡给东吴。地盘虽然给了东吴,但这两个郡的军队不会给东吴的。公元219年七月关羽开始北伐应带去不少三万以上(当时襄樊两城各有数千守军,围城至少要各一万。当时徐晃在宛城因兵力不够不敢救援,说明关羽除了围城还有人马)当时吕蒙想偷袭荆州发现关羽在荆州留了不少备兵防备东吴。后来吕蒙装病关羽才抽调备兵北上。留守的有数万,陆逊传讲招降纳叛数万计。关羽得知荆州丢失后带着军队回救荆州,还没打荆州将士皆弃关羽投降东吴了。

影响:1失去荆州这样战略要地。荆州是能直插魏国心脏的利刃。孙坚就曾在荆州北上直逼洛阳。关羽北伐围襄樊,曹操准备迁都以避锋芒。东晋桓温从荆州北上一举破洛阳、长安。2荆楚多俊杰,蜀汉人才本来就少于魏吴。再也不能从荆楚补充人才。3隆中对的天下有变,两路进军北伐的计划破灭。

第二孟达投降魏国,刘封赐死

公元219年五月曹操从汉中退军,刘备就派孟达刘封进攻汉中东部的上庸房陵新城。曹操手下投降,汉中全境归蜀汉。之后发生了两件事。公元219年关羽围襄樊兵力不够,不又敢抽荆州人马于是叫孟达刘封相助。孟达刘封以才占领汉中东部局势未稳不敢轻举。事后刘备怪罪于他们。再之后刘封欺凌孟达,孟达气得投降魏国。在孟达和魏国军队的内外夹击中刘封大败,汉中东部全归魏国。诸葛亮考虑到刘封太刚猛劝刘备处死刘封。


地盘:上庸、房陵、新城、西城四县。占了汉中近一半。

人口:据晋书地理志有四万户。打个对折算两万户,也有十万人口。要知道蜀汉剩下的汉中郡只有一万五千户。(晋书地理志:魏文帝以汉中遗黎立魏兴、新城二郡,明帝分新城立上庸郡。)

人才:孟达、刘封。(其余皆是原来曹操的手下)

军队:近两万。当时刘备派孟达从荆州攻房陵就有四五千人马,然后又派刘封率军和孟达合攻上庸。这样刘封孟达军不下一万。而上庸房陵新城原本守军,个人猜测也有近万人。公元228年孟达造反,司马懿率军攻上庸。因孟达手下开城投降孟达被杀,降军万余人。

影响:魏国可以从骆谷攻入蜀汉汉中郡。公元244年曹爽伐蜀汉就是从这里进军。(爽西至长安,发卒十馀万人,与玄自骆谷入汉中。)公元263年钟会伐蜀汉也是如此。(会统十馀万众,分从斜谷、骆谷入。)这样荆州(魏国所据南阳郡、襄阳郡)许昌、新城等地的粮草器械就能直接从骆谷进入汉中。不用全部绕道八百里秦川,大大减少伐蜀大军后勤的困难。而且新城距离襄阳非常近,可以向东进攻襄阳。



第三张飞之死

公元221年六月刘备决定伐吴,张飞应率万人到江州汇合。出发前让部下刺杀。

地盘:没有

人才:张飞、张达、范强两人降吴

影响:损失张飞这个万人敌。未出师大将先亡。

第四:夷陵猇亭之战

公元221年七月—公元222年六月是刘备东征之战开始结束。



地盘:收复的宜都郡(从南郡分出的)武陵郡又丢了。桂阳长沙郡有部分豪强响应,随着刘备的战败也让东吴平定了。

人口:这个不再述说

人才:

战死的:1大都督冯习2侍中马良、3、4、别督傅彤、赵融、5、督前部张南、6议曹从事王甫、7从事祭酒程畿、

投降的有:1镇北将军黄权、2治中从事庞林(庞统弟弟)、3南郡太守史郃、(黄权江北军封侯四十二人,将军郎将一百多人)4杜路、5刘宁

活着回到蜀中的有:1、2领军吴班、陈式、3护军陈到、4别驾从事李朝、5宜都太守廖化、6牙门将向宠7别督辅匡

有名字的19人,战死7人、投降5人、回到蜀中的7人。损失了三分之二。中低级将领损失更大。曹操赤壁之战、乌林之役大败也没有损失这么多文武。这些人才都是刘备数十年集四方精锐。

军队:此战刘备几乎全军覆没。有讲损失四五万,也有讲损失七八万。据魏国人晋傅玄的记录:刘备损失八万人。(有记录的是公元221年七月冯习吴班率先头部队四万人马两千进攻巫县秭归,十二月吴班陈式率水军深入吴境六七百里攻到夷陵。公元222年二月刘备从秭归率军推进到猇亭夷道,有五十多营人马。巫县到夷陵七百里间有驻军。将军向宠就驻军在秭归。黄权在江北有一万人防魏国。还有原荆州响应的军队。武陵蛮夷有至少一万人。零陵桂阳郡也有地方豪强响应。东吴派陆逊率五万人在夷陵布防,步骘率一万人防武陵蛮。双方相持七八个月。如果刘备只有四万人是远远不够的。1公元215年东吴进攻荆州,刘备从蜀地率军支援。现在荆州已失带着四万人打东吴?2夷陵猇亭的蜀军部队数量不详。在江北防魏的黄权有一万人(晋书:黄权愿以万人当寇)只剩三万人。2巫到夷陵七百里驻军也不会少于一万。也可以保护粮道。曹丕讲岂有连营七百里能拒敌,说明连营人马不少。剩下两万3武陵蛮有步骘一万人防着。那刘备在夷陵猇亭只有两万多人,那么是怎么跟东吴的五万人相持半年?而且是刘备要找吴军战,吴军坚守不战。当时刘备还把孙桓的五千人包围在夷道,要包围五千人怎么也要一万人吧。而陆逊却仍然不敢去救。难道刘备就用一万人在猇亭夷陵挡住吴军。

刘备东征战败有三个阶段:1夷陵猇亭之败,蜀汉军被破四十余营。张南、冯习及胡王沙摩柯战死,杜路、刘宁等投降。朱然率军进攻在夷道包围孙桓的一万蜀汉军。 三国志:然别攻破备前锋,断其后道,备遂破走。2马鞍山之战,蜀汉军死者万数。别督傅肜断后战死。程畿率水军撤退,不愿意独自逃。转身跟吴军交战,战死。三国志:追人遂及畿船,畿身执戟战,敌船有覆者。众大至,共击之,乃死。3秭归之败。刘备一跑,东吴一路追。在秭归又跟来追击的吴军激战。损失数目不详。荆州议曹从事王国山战死。三国志:军败於秭归,遇害。秭归之败,蜀汉又损失惨重。只有向宠的部队成建制退回永安。三国志:先主时为牙门将。秭归之败,宠营特完。而黄权归蜀之路让吴军切断了,只能投降魏国了。因为蜀吴是交战国,再者黄权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部下考虑。很多人都以为刘备东征就是在夷陵猇亭和马鞍山两处激战大败,秭归之战就少有人知。从六月猇亭激战、闰六月、七月、八月刘备退回永安。说明刘备即使败退依然阻挡了吴军攻势近三个月。

钱没有能赚、武器没有了可以再打造。就如二战时敦刻尔克大撤退。虽然英军失去了大量的装备和军需物资,但保留下一批经过战争考验的官兵,为以后的战争保留了一大批具有战斗经验的官兵,这些回到英国的官兵,绝大部分都成为日后反攻的骨干力量。 蜀汉这些军队都是跟着刘备南征北战。不是一二十年能恢复的了。就算等蜀汉的小孩长大也两一二十年。战斗经验的培养呢?

舟船水步军资皆丧失,后勤运的牛马不用说也是没有了。还有就是大军溃败,后勤的徭役都是坐着等死的。

影响:

夷陵之战的失败标志着蜀汉想重新跨有荆益的战略目标失败。蜀汉只能偏安偏霸,不能逐鹿中原。夷陵之战后三国的疆域四十年间没有再发生大的变化。夷陵猇亭之战的失败,蜀汉不得已跟东吴议和。

夷陵之战的失败沉重的打击了蜀汉。1刘备自参与平黄巾开始纵横三十多年,五易其主,四失妻子这些打击都没有击倒刘备。夷陵之战的失败沉重打击了刘备。夷陵之战大败后刘备讲:我居然为陆逊所折辱,这难道是天意吗?刘备自公元222年七月回到永安一直到死都没回成都。就是恐东吴趁胜攻蜀。公元222年十二月刘备病重。公元223年四月刘备病逝。 2因蜀汉精锐尽丧夷陵,刘备不久也去世。南中立马就反了。牂牁太守朱褒、益州郡大姓雍闿、越隽夷王高定等皆反。


3曹魏东吴虎视眈眈

当时南中皆反时,南中豪强投东吴。想依靠东吴来抵抗蜀汉。据三国志:南中豪率雍闿据益郡反,附於吴。权复以璋子阐为益州刺史,处交、益界首。如果不是东吴和曹魏在交战,东吴未必不会趁机攻入蜀地。

当时魏国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尚书令陈群、太史令许芝、谒者仆射等人纷纷写信给诸葛亮劝降。

所以诸葛亮觉得还是马上派人跟东吴重新联盟。东吴孙权一直在犹豫是否跟蜀汉恢复联盟抗魏。三国志邓芝传:语芝曰:孤诚愿与蜀和亲,然恐蜀主幼弱,国小势偪,为魏所乘,不自保全,以此犹豫耳。

公元227年诸葛亮出师表第一句说明了蜀汉情况不乐观: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为啥要在平定南中后接着就北伐,原因就在于刘晔认为刘备肯定会东征的:蜀虽狭弱,而备(刘备)之谋欲以威武自强,势必用众以示其有馀。诸葛亮也是如此,以攻为守。

第一至第四综合起来

地盘:汉中郡东部(后来曹魏把这半个汉中郡成立三个郡)荆州零陵郡、武陵郡、南郡。

人口损失:八十万人口(战死的军队也是人口,但又比人口更重要)

人才:无法计算。失荆州,只跑回个廖化。东征损失三分之三以上。这些人才都是数十年集四方精锐,非一州所有。

军队:荆州七万+上庸两万+东征八万。一共损失十七万左右。

总的影响:益州疲惫

公元212年—公元214年刘备攻刘璋夺蜀地,征战三年。 公元215年张飞在巴西郡宕渠郡跟张郃交战两月,巴西郡让张郃迁走不少人口。刘备率军支援荆州。蜀地休养不到两年,又爆发汉中之战。 公元217年—公元219年刘备跟曹操争夺汉中。已经到了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地步。蜀汉百姓休养不到两年,刘备又倾国之军东征。公元221年七月—公元222年六月。 从公元212年至公元222年,十一年间处于战争状态就九年。只有两年是休养的,可以说是蜀汉耗尽府库。 只有公元216年、公元220、两年的完全没有战事。其间九年都是劳师动众的,所以蜀汉军民皆疲惫。如果得到地盘人口还可以补充恢复。但汉中丢了一半,东征亦未能收复荆州。

战时的消耗可是和平时的五倍乃致十倍。

注:以上三国图片皆是选自网上,在此表示感谢原作大神。


小鸿哥


先说说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前,刘备有多少人口、地盘、兵力,以方便和损失后的数据作个对比。

从赤壁之战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209年开始算起,到刘备称汉中王的公元219年为止,共有十年时间,这十年时间是刘备集团高速度发展的十年,从兵不过数千,将不过关张,发展到横跨荆州、益州,在整个天下排名第三强的势力,刘备仅仅用了十年。



刘备在汉中击败曹操后,势力达到顶峰,占据了整个益州,包括汉中郡,益州全境有21个郡,包括今天的陕西省和甘肃省的一部分,四川省、重庆市、贵州省的全部,以及云南省的一部分,整个益州在当时国土面积约11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00万人,益州兵力约10万人。

在荆州,关羽占据了荆州三个郡:南郡、武陵郡、零陵郡,也就是今天湖北省一部分,湖南省大部分以及广西的桂林地区,当时的荆州三郡国土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0万人,兵力约5万。



刘备在称汉中王之后,还下令让孟达和刘封攻占了上庸三郡,分别是上庸郡、房陵郡、西城郡,也就是今天湖北省的西部及陕西交界处,上庸三郡国土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万,兵力约1万人。

这就是刘备在219年顶盛时期所有的地盘、人口和兵力情况,合起来就是刘备拥有地盘总面积约139万平方公里,接近两个州,总人口约145万,总兵力约16万人。



然后刘备集团就开始走下坡路了,从公元219年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开始算起,到刘备夷陵之战大败后病死的公元223年为止,只用4年时间,蜀汉集团开始一蹶不振,诸葛亮当政后,用了5年时间才让蜀汉恢复部分元气。

接下来看刘备集团在219年到223年这四年中有哪些损失?

1、关羽襄樊之战损失



地盘损失:荆州三郡丢失,蜀汉势力退出荆州,损失地盘20万平方公里。

人口损失:荆州三郡辖区近40万人口损失,失去了整个蜀汉集团三分之一的赋税及兵员来源。

人才损失:蜀汉第一名将关羽被杀,其子关平被杀,都督赵累被杀,糜芳、傅士仁、潘浚、赦普投降东吴,荆州大批基层官吏投降东吴。



兵力损失:整个荆州野战军加上郡县兵近5万军队,全军覆没,要不战死,要不投降东吴。

2、刘封、孟达上庸三郡损失

地盘损失:上庸三郡丢失,蜀汉势力退出上庸,损失地盘3万平方公里。由于上庸三郡原本就是刘备抢来的,所以这个损失不算大。

人口损失:上庸三郡辖区约5万人口损失,再加上孟达投降魏国带走了四千户部曲约万余人,总的人口损失近6万人。



人才损失:刘封被刘备赐死,孟达投降魏国。申耽、申仪兄弟原本就不属于刘备,这里也不算损失。

兵力损失:刘封与孟达部总计约八千兵力损失。

3、刘备夷陵之战损失

夷陵之战没有地盘损失,也不算人口损失,仅仅计算人才损失和兵力损失。



人才损失:张南、冯习、傅彤、程畿、马良、沙摩柯战死,黄权、庞林投降魏国,杜路、刘宁投降吴国,蜀汉中层、基层军官损失殆尽。

兵力损失:刘备投入夷陵之战的军队约4万,再加上沙摩柯的1万蛮军合计5万人,夷陵之战刘备损失了80%的士兵约4万人,只有1万余人随刘备逃到永安。



4、南中雍闿、高定、孟获、朱褒叛乱损失

南中的叛乱在刘备去世的当年,223年就开始了,但由于诸葛亮要为刘备治丧,不宜动兵,2年后诸葛亮才率军平定。

人才损失:雍闿、高定、朱褒被杀,孟获投降,因为这些人原本就是蜀汉的人,所以算损失。蜀军参战部队无主要将领阵亡。



另外蜀汉方面也有损失:益州郡太守正昂被杀,接任的太守张裔被抓并送往东吴,越嶲郡郡将焦璜被杀,牂柯郡从事常颀被杀, 这些人是当地的官员,是诸葛亮平定南中叛乱之前被杀的。

兵力损失:由于平定南中叛乱规模不大,士兵损失也不大,估计只损失千余人。诸葛亮率领的蜀汉军队加上当地驻军约2.5万,而叛军总共也只有1万余人。



5、汉嘉太守黄元叛乱损失

汉嘉太守黄元在刘备病重之际的222年底发动叛乱,进攻临邛县,兵败被俘,之后黄元被杀,由于规模较小,只损失数百士兵和黄元本人。

把这5项损失加起来,就是蜀汉集团所有的损失了。蜀汉基本上失去了三分之一的人口和面积,二分之一的士兵和人才。



当然了,这些损失都是有关联的,类似于蝴蝶效应,由关羽大意失荆州引发的,一环扣一环,如果没有关羽的大意失荆州,蜀汉确实有能力与实力与曹魏一战,只可惜没有如果。

毕竟曹操在220年去世,对蜀汉来说,是一个天大的机会,实现隆中对两路北伐的机会,只可惜失去了。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损失大了去!刘备在襄樊之战前期,刘备控制的地盘里总人口大约在170万人左右,兵力是14.6万人,粮草存量在500万担左右,战船1500多艘;夷陵之战后,刘备控制的地盘人口锐减到100万左右,兵力4.9万人,粮草库存为零,战船全被孙权缴械全军覆没。

刘备的地盘分两份,一个是益州全境,一个是荆州一半。益州地盘虽然大,但是开发度并不高,只有六个中大城市,大部分集中在成都附近,人口也不多,只有110万人口;另外一部分在荆州,有南郡武陵跟零陵三个大城市,荆州的地盘虽然小,但是水利设施做得好,人口也更密集,总共有60多万人口。

刘备的损失也总共分为两部分,一次是襄樊战役,关羽北伐时荆州守军有3万人,关羽打襄樊总共花了近一年时间,荆州粮草耗尽(催粮刘封孟达),后关羽被徐晃击败损兵8000人。后吕蒙袭击荆州,招降1.6万人后关羽败走,吕蒙追击,关羽全军覆没。

夷陵之战,刘备出兵7.2万人,但调动了后勤部队23万人,每日消耗粮草1.5万担,夷陵之战打了十个多月耗损粮草450万担~500万担左右。陆逊击败刘备,斩杀蜀军4.7万人,俘获士兵2万人,逃回5000人。


优己


三国蜀蜀汉从关羽丢荆州到刘备夷陵之战战败,丢失的地盘比较好计算,丢了南郡、零陵郡、武陵郡、上庸。在东汉末年这些地方人口总数大约是200万,大部分在南郡、零陵郡、武陵郡,大约相当于刘备鼎盛时期人口的1/4。

在人才方面死亡加叛逃损失荆州之战损失了关羽、糜芳、潘浚、郝普、习珍、习宏、詹晏、陈凤、邓辅、郭睦、文布、邓凯,上庸损失了刘封、孟达、申眈、申仪,夷陵之战损失了冯习、张南、马良、黄权、傅肜等人,加上遇刺的张飞,这个损失是很重的。关羽、张飞不去说他,其他的人也大多是蜀汉第二梯队的中坚,这些人才的损失直接造成了蜀汉后期人才的断层,加之失去荆州以后人才来源也少了一大块,这就使得蜀汉在后期人才匮乏。

至于军队的损失则不大好统计,在正史上没有明确的说法,大致估算下:

一是荆州之战的损失。关羽北伐所部应该有3、4万人,而留守荆州的部队根据《陆逊传》记载,“斩获招纳,凡数万计”,这个应该是包括了民变在内,总的算起来,包括州郡兵,在荆州损失的部队应该在5、6万人的样子。

二是上庸的损失。上庸人口虽少,但是驻军并不少。孟达所部就有四千人,刘封所部应该不会比孟达少,加上招降的申眈、申仪两人的部曲,总兵力起码在万余人。

三是夷陵之战的损失。夷陵之战蜀汉军总兵力并无定论,只有一句“进兵秭归,兵四万余人”。有些意见认为这只是吴班、冯习所带领的前军,但是孙权和刘备第一次争夺荆州刘备只带了5万军队前来,这个时候距离汉中之战不远,刘备能调动的部队不会比第一次时多太多。而且陆逊只率吴军“五万人据之”来看,蜀汉军的总兵力应该也是在5万左右。战败以后刘备“收合离散兵”退守永安,吴军李异、刘阿等追击而至,到八月才撤退。可见刘备此时已经无力驱逐吴军偏师,所部损失应该是很大的。

大体估算,刘备在这三次大战中损失了将近10万大军,如果从蜀汉投降时总兵力不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看,这个损失是极其巨大的。

人口、地盘、人才和军队的巨大损失,直接导致了蜀汉此后在很长时间里只能休养生息。而且失去荆州和上庸以后,蜀汉只能从汉中北伐,这严重限制战略上的选择,所以诸葛亮多次北伐无功而返也就不奇怪了。


不沉的经远


从关羽失荆州到刘备夷陵兵败,蜀汉的损失只能用惨痛来形容,将士十不存六七,地盘丢了一半,至那之后,蜀汉便只能蜗居一隅,不敢轻易再出西川。

关羽大意失荆州

荆州的重要性不必多说,本来就是个军事要冲,自古兵家必争之地,占有荆州等于控制了长江中上游的大部分地区,南可以顺江而下直插江东腹地;北可进取宛洛威胁曹魏。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就指出了荆州的重要性: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一个如此的军事重地的丢失,对蜀汉的影响可想而知。

首先,诸葛亮为蜀汉做的大局上的战略规划随着荆州的丢失已经变得无从谈起了;再者,荆州的兵士有很多专家推断过,大致在五万左右,这一败,五万精锐付之一炬,这可都是身经百战、熟练水战的精锐啊,失了这些,刘备凭什么与水军精良的孙权争锋?拿什么与兵精将足的曹操逐鹿中原?最后,荆州的丢失,甚至导致了荆州周边地区乃至上庸地区全都落到了曹魏和孙吴的手里,使得蜀汉没有了地形上的优势,完全的暴露在魏吴的兵锋下,幸亏西川多山,地势险要,要不然早别人灭了。

刘备猇亭大败

可以说刘备的猇亭大败就已经预示蜀汉完全丧失了问鼎中原的能力。

有人分析过,说刘备用于伐吴的兵力大约八万,这些可算是蜀汉最后的家底了,其实不能说刘备只是单纯的意气用事,只是无脑的复仇,其实刘备明白的很,荆州对蜀汉的重要性,知道如果丧失了对荆州的控制权对于蜀汉未来的发展是有多致命。他不甘心看着自己的优势一点点丧失,看着自己问鼎中原的可能性逐渐的变成零,他漂泊了半辈子,已经没那些功夫再等了。拿下汉中之后到失去荆州之前的刘备,真的是蜀汉最鼎盛的时候,势力丝毫不逊色于孙权,刚打败曹操的他们也丝毫不惧与曹魏争锋。漂泊了半生生的刘备尝到了甜头,怎么可能甘于在失去荆州之后认命呢?

他打东吴不是单纯的泄愤,同时也是一场豪赌,然而他……赌输了。

他失去了八万将士,失去了张飞、黄忠等等功勋老将和马良、黄权等等智士能臣,他还拿什么争天下?

大半个蜀汉的家底都输干净了,谈什么定鼎中原?

白帝托孤,撒手人寰,把一堆烂摊子甩给了诸葛亮和自己的儿子阿斗刘禅。


讲道理,如果关羽没有失去荆州,刘备也不会奋起伐吴……

一切如果都没发生的话,若天下有变,联合孙权北上,诸葛亮坐守成都,调兵送补给;关羽带着关平、周仓、廖化荆州出兵,兵锋直指长安;刘备带着张飞、赵云、马超、黄忠、魏延从汉中进军,合击曹魏。怕强如曹操,也是难以抵挡。

可是……

没有如果

成王败寇,历史既如此,便如此。

别幻想啥了……



希望大家多多关注我,我会不定期推送三国小文章,谢谢!


暮雨夜行归何处


一、地盘损失。

公元219年夏刘备击败曹操夺取汉中后,又派孟达和刘封夺取了上庸郡,这时刘备占据整个益州以及荆州的南郡、武陵郡、零陵郡,其统治疆域达到极盛。

单从面积上说,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一强。不过这仅仅维持了不到半年时间。

219年末关羽失荆州,丢失了南郡、武陵郡、零陵郡;220年初,刘封、孟达丢失了上庸郡,刘备彻底丧失了大巴山以东的地区。

二、人口损失。

由于《三国志》没有郡国志和地理志,户籍人口记载缺失,所以人口损失不太好算,只能以《后汉书·郡国志》数据进行参照。

南郡:口七十四万七千六百四。

武陵郡:口二十五万九百一十三。

零陵郡:口百万一千五百七十八。

上庸郡的情况比较特殊,它是215年从汉中郡分出来的,包括北巫、安乐、武陵、安富、微阳五县。汉中郡有九县,口二十六万七千四百二。上庸郡占汉中郡的55%,人口数量在14万左右。四郡合计人口为213万。

虽然汉末战乱不断、人口凋零,但荆州并不是人口损失严重地区,反而是人口流入地,不过考虑到瘟疫和战乱的影响,还是有一定的损失。粗略估计刘备的人口损失大致在150万左右。

而蜀汉灭亡时,人口有90多万,这150万的人口损失对于蜀汉来说是致命的。

三、人才损失。

关羽失荆州和夷陵之战造成了严重的人才断档,尤其是荆州集团损失惨重。

文臣有:马良、潘俊、黄权等;

武将有:关羽、张飞、黄忠、冯习、张南、傅肜、刘封、孟达、郝普等。

这些人才都是刘备的精锐和中坚力量,失去他们使刘备集团出现了严重的人才断档,导致后期蜀汉人才匮乏。

四、军力损失

关羽手下大概有4-5万人,刘封、孟达手里在1万左右,刘备夷陵之战损失了5-6万人。粗略统计,刘备在两年之内至少损失了10万人马。

这基本是刘备的家底,所以夷陵败亡后,刘备就一病不起,半道崩卒了。

地盘、人口、人才和军力的严重损失使得蜀汉元气大伤,所以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道“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这一点都不夸张。所以诸葛亮在经过数年的休养生息后才开始南征北伐。


石头说历史


可以说东汉末年,经过黄巾起义和连续几十年的军阀混战,以及崩溃的经济和自然灾害,汉朝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人口大损失,在三国鼎立之时,字面统计的人口已不足千万,从东汉末年到三国鼎立,各路诸侯所控制的人口只有几十万到数百万不等,去掉老弱去掉老弱病残,这意味着诸侯最大规模的兵力只能维持在数十万,但能达到这样目标的屈指可数,绝大部分也只能在数万到十万左右的兵力。

这也就代表,在东汉末年到三国鼎立的过程中,任何一个诸侯都很难承受数万规模兵力的损失,因为这样的损失简直是伤筋动骨,可偏偏这样的遭遇在刘备最巅峰的时候就碰到了!



公元219年刚刚结束,汉中之战的刘备自立汉中王,这一时期刘备达到了事业生涯的最顶层,手握益州和荆州三郡,又有汉中郡和东三郡充当屏障,可以说刘备已经具备了逐鹿中原的资本,可偏偏就在自己最辉煌的时期,一系列的惨剧随之而来!

公元219年11月,吕蒙趁关羽北伐襄樊之际偷袭荆州,荆州三郡全部失陷,一个月之后关羽全军覆灭,包含水陆大军至少3万人的荆州兵团全军覆灭,不久后东三郡孟达率军4000向曹魏投降,并引魏兵进攻东三郡,东三郡地方豪族申耽申仪率众数千人叛变,孤军奋战的刘封几乎只身逃回益州,蜀汉兵团再次损失万人左右。而两年后的夷陵决战,刘备所带领的益州本土4万大军,仅万人左右逃回白帝城,余下或死或降。至此为止,从公元219年至222年,刘备集团刚进入巅峰就瞬间跌落谷底,军事上的连战连败不但丢土失城,更让刘备损失了7万军队,而这是什么概念?



官渡之战,手握四州之地的袁绍损兵7万,直到被曹操平定也无力发动主动进攻;赤壁之战,曹操只不过折损了刚刚归降的荆州数万水军,至死也无力向孙权发动全面进攻;襄樊之战,于禁3万曹魏军队覆灭,就已经让关羽威震华夏、许昌周边叛变连连竞相相应关羽,随后徐晃救援,带领的也只不过是大部分以新兵为主的援军,连这些雄霸北方的诸侯面临这样的损失都伤筋动骨,只有不到两州之地的刘备,又怎么能承受高达7万人的损失。

所以直到夷陵之战的惨败,刘备即便不是由盛转衰,也绝对算得上伤筋动骨,甚至在理论上已经失去了争夺天下的可能,夷陵之战也许不是蜀汉命运的转折,但却是刘备一生的转折点。


辽宁资深球迷


我认为,他们的损失很大,物质和人都损失很大。关羽丢了荆州,相当于断了刘备的一条臂膀。


而荆州不仅是刘备的左膀右背,更是蜀国的军事重地,他更是诸葛亮隆中对中,最重要的战略要地/而后刘备为了给关羽、张飞报仇,和东吴大战,又损失了十来万精锐战士,和几员猛将,更损失了大量的财富和物质,也把刘备的老命送掉了。但这都不是最主要的,最重要的是他们丢失了争夺天下的信心和勇气。也从此让以刘备为首的军事集团,退出了历史舞台,而新接班的刘禅集团,只能先坐稳江山,再图发展。你们细想一个16岁的小孩,能够坐在那儿发号施令就很不简单了,他没被那么大的阵势吓哭了,我就替他感觉很庆幸了。小孩儿一般都没有大胆,而我们的幼主刘禅能够在那么小的年龄坐稳江山,我认为就不简单了。

我们细细的观察刘禅其人,他和孙权一样,是个守成之君。他坐天下行,但他打天下不行。这样一来就苦了诸葛亮,诸葛亮本来想辅佐刘备,统一天下,可刘备早亡,刘备的儿子又不是打天下的主,诸葛亮只好自己去打天下,他一方面要帮助刘禅治理国家,另一方面还要率军北伐,去攻打曹魏江山,还要想法和孙吴政权搞好关系。由于事必躬亲,把聪明能干的诸葛亮,早早的累死了


君发刘军


具体数字我不知道,但大概如下:

先是丢了荆州全境,关羽,关平被杀,士兵阵亡、叛逃几乎殆尽,逃回的士兵寥寥。

夷陵之战,士兵折损一空,大概二十多万,粮草消耗、丢失无数。另有张南、冯习、傅肜等几十员刘备的近卫战将阵亡,率领偏师的黄权,无奈之下全军归魏。最后,出征东吴的二十几万人只有极少数逃回蜀国,刘备本人也败退到白帝城,没多久就在白帝城归天,连成都都没能回去。

这一系列战役下来,蜀国财力、物力、人力消耗大半,此后数年都没能缓过来,给即位的刘禅挖了很大的一个坑。蜀国国力瞬间疲软,直接影响到北伐的计划。

从失荆州到夷陵之战,蜀国既输兵战,又输策略,更输人心。真可谓是又丢名又丢人,还把原本积蓄的财富一朝挥霍光了。


禁街虎1


关羽襄樊战役失败,损失军队4.5万以上。刘备征荆州失败,损失主力4万(蛮兵未计)。

刘备汉中战役后,大体拥有15万士兵,两战损失8.5万以上,还是最精锐部分。

所以,刘备集团丧失6成军队,和三分之一的土地人口,无法再复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