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张飞见了吕布破口大骂,关羽见了吕布为什么还要叫他一声吕将军?

_________冷颜丶


《三国演义》中设定的任务性格,自然决定了人物的处事态度,抛开历史,就三国演义中谈一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

吕布是三国第一武将,在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刘关张合三人之力才将吕布打败,足见吕布的骁勇善战。而关羽是一个高傲的人,但是关羽不是对所有人都高傲,关羽佩服有实力的人,从两个方面可以印证:

第一个是对徐庶的态度,一开始徐庶初到刘备军营时,筹谋划策关羽等都不是很相信,但是仗打完了,证明了徐庶的才能,所以关羽也是立马改变了对徐庶的态度。

第二个四诸葛亮,一开始诸葛亮遇到了和徐庶一样的处境,关羽基本不屌诸葛亮,这个也正常,当时诸葛亮才是二十多岁的毛头小子,而关羽等人已经是征战了半辈子的人,对诸葛亮不服气也是正常。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关羽认可了诸葛亮的才能,尤其是封五虎将时,关羽很不屑与黄忠等人为伍,但是诸葛亮一纸书信就让关羽释然,并说诸葛亮懂他,这就是因为关羽对诸葛亮态度的改变。

在武力方面关羽虽然也属于一流,但是对阵吕布毕竟不如,所以面对吕布时尊称一句吕将军,也是对他的实力认可。

张飞的性格完全不同,张飞是很粗鲁的人,快人快语,而且张飞佩服人除了能力还有品德,张飞不佩服无品德之人。

这点在张飞对待颜良的时候表现的淋漓尽致,对于品德高尚好的人,张飞都是很敬重,但是对于品德不好的人,张飞非常讨厌。而吕布是多时杀死自己的义父,并且对刘备恩将仇报,夺取了刘备的徐州,这样的人张飞自然看看不起,所以对吕布一见面就骂。

张飞见了吕布破口大骂,关羽见了吕布为什么还要叫他一声吕将军,是由于二人看待人的角度不同,关羽重能力,张飞重品德而已。


帝国烽火


大家好,我是历史漫谈君。

张飞见了吕布,总是暴跳如雷,动不动就喊吕布三姓家奴。关羽见了吕布两人表面上还是和气的。下面让我来解析其中的原因。

首先从两人的性格着手分析。 三国演义一开场的桃园结义和怒鞭督邮,就在全书中为张飞的性格定下了基调。

张飞脾气火爆,容易认死理,同时又很看重义气和忠诚,并且有除暴安良,惩恶扬善的江湖豪侠的作风。

按张飞这套行事模式,他看不惯吕布这样两面三刀,唯利是图的小人,就叫他三姓家奴。刘吕关系不好,而在张飞心目中,大哥的敌人就是自己的敌人。而他又没有刘备的复杂心机,情感常常自然流露,于是见了吕布就破口大骂。


而关羽虽然有不少优点,但他颇为自傲,甚至有点目中无人。

比如关羽蔑视黄忠,认为他是老卒,自己与他一起同为五虎上将会玷污自己的身份。关羽觉得马超也不过尔尔,竟然能够得到那么大的关注,就准备跟马超单挑。幸好诸葛亮写了一封言辞谦卑的信给关羽,说马超虽然勇猛,但是也只能与张飞等人并驾齐驱,没有赶得上你这样绝伦超群,关羽这才作罢。有这两件小事,关羽的性格可见一斑。

但是,关羽虽然自傲,但对于强大的对手,还是看的起的。吕布武艺在三国中排的上第一,还曾独战刘关张三人,所以关羽也就对他有些礼节性的表现。


然后我们再从谋略方面分析。 自从董卓被杀后,吕布就成了丧家之犬,全无往日威风,落得四处流亡作战。而刘备在创业前期也是十分分艰辛。先后依靠过陶潜,公孙瓒,曹操,袁绍等人。

两人可以说是难兄难弟,都被曹操打的到处跑。虽然当初互相争斗,这时面对共同的敌人曹操,也只得暂时合作,维持表面上的和睦。虽然在其中两人也互相算计,面和心不和。

曹操得知两人联合的消息,非常紧张,说道,“刘备屯兵徐州,自领州事;近吕布以兵败投之,备使居于小沛:若二人同心引兵来犯,乃心腹之患也。”

许褚曰:“愿借精兵五万,斩刘备、吕布之头,献于丞相。”荀彧曰:“将军勇则勇矣,不知用谋。今许都新定,未可造次用兵。彧有一计,名曰二虎竞食之计。今刘备虽领徐州,未得诏命。明公可奏请诏命实授备为徐州牧,因密与一书,教杀吕布。事成则备无猛士为辅,亦渐可图;事不成,则吕布必杀备矣:此乃二虎竞食之计也。”

荀彧所出的这驱虎吞狼之计,就是想让吕布和刘备二人自相残杀。可刘备也很快识破了这事条计策,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就收留了吕布。



刘备解释说曹操想要使我们自相残杀,他却从中获利,我为什么要为曹操所驱使呢? 关羽虽然知识水平不高,但好歹是读过几年春秋的人,懂得些计策,听了刘备这话,就明白刘备只是暂时和吕布联合以求自保,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就把这口气咽了下来,与吕布表面上装出和气的样子。

但张飞不一样,张飞不懂刘备的一片苦心,无论刘备怎样劝他,他总是说,我就是要杀了他,永绝后患。其实刘备关羽恨吕布也恨得牙根儿痒痒,不过,张飞这种完全不懂得伪装的表现,也是让刘备颇为头疼。

关羽过于自傲,常常忽视人际关系建设,又无防人之心,所以最后被无名小辈陆逊用计攻破荆州,落得败走麦城的下场。张飞脾气暴躁,不懂得收敛,最终被部下割了头颅去。

性格决定命运,诚然是也!


历史漫谈君


个人的修为不一样。导致了关羽跟张飞之间的差异。张飞属炮仗或炸弹💣的。一点就着。而且他还嫉恶如仇。吕布虽然是三国第一武将。但他的毛病是克干爹。所以,张飞叫他三姓家奴。而且是越喊越爽。碰到吕布的时候。张飞拼命跟吕布打。打得过也打,打不过也敢挑衅。因为有刘备和关羽在。所以,张飞不怕吕布。反正是同生共死,喝过鸡尾酒的。刘备关羽为了他们自己不死,自然也不会看着吕布宰了张飞的。说俗一点,张飞惹吕布,是因为有刘备关羽给他撑腰。这也是张飞越来越不像话的原因。这也使得张飞除了刘备和关羽之外,就只喜欢酒这个朋友了。君不见张飞从此后变得欺上(吕布年龄比他大,武艺比他高,也经常受张飞的欺负。)压下(无辜责打自己的部下,张飞也是因此而丧命的)。在他眼里,只有刘备。再说关羽,由于他的经历要比张飞坎坷些,所以关羽在为人处世上要比张飞厚道圆润一些。再加上关羽熟读春秋,重情重义。而我们说,关羽为人虽然孤傲,但他是傲上而不欺下。关羽对手下还是比较好的(相对于张飞而言)。所以,关羽真心来讲,他敬重吕布的武艺,而看不起吕布的人品。在他心里,吕布一是一二是二。不像张飞那样,把吕布不管青红皂白的一勺烩了。


风雨中的梅云


吕布是三国第一猛将,张飞三国唯一敢与吕布叫板单挑的猛将。许多人在三国猛将排名中把吕布排第一意见一致,第二以后众口不一,把张飞甚至排到第六七的位置。依我看,猛将第二非张飞莫属。三国演义中张飞与吕布有五次交手,这可能是三国演义中互相交手最多的两个人。第一次大家熟悉,三英战吕布,张飞先出与吕布大战五十余合,不分胜负之后关刘才先后助战的。试问还有谁敢说在吕布面前大战五十合。第二战,是张飞喝醉了酒,打了吕布的老丈人,吕布偷袭徐州,书中说张飞酒醉不能力战,吕布知张飞勇猛,也未追赶。吕布老丈人想打蹭拳,欺负酒醉张飞,被张飞杀了。第三次张飞截了吕布购买的一百五十匹马,吕布兴师问罪,与张飞大战一百余合,不分胜负。第四次吕布率军分别攻击刘关张营寨,吕布亲自率军攻张,张飞军溃败走。第五次是吕布部将高顺与飞交战,不能取胜,吕布亲自交战。正斗间,又有大部队到来,吕布料难抵敌,引军东走。看三国吕张交战,张飞并未站下风,而吕布也未有明显上风。敢骂吕布,是因为有骂的本钱,没这个本钱就得客气点啦。


微尘6373273040166


《三国演义》中如果说有一个人可以让吕布头疼的话,那就一定是燕人张飞张翼德了。为什么呢?

依亦诗看,原因不外有两个——

第一个原因,张飞武功不低,每次遇到吕布总是主动应战,不怯场 ,而且除了虎牢关前第一次“三英战吕布”张飞是群殴外,后来几次居然一个人也敢挑衅吕布。更奇怪的是一次还比一次威猛,吕布虽说能保持上风,却轻易拿不下张飞;

第二个原因,就更令吕布火大,那就是这个张飞杀猪出身,素质不高,张口就是一通脏话,什么“三姓家奴”、“臭不要脸”,哈哈,什么难听骂什么。


曹豹是刘备手下,和张飞共守下邳,张飞喝多了灌曹豹酒,曹豹仗着女儿是吕布的次妻,不给张飞面子,还说看在我是吕布将军丈人面上高抬贵手!张飞不听吕布还好,这下来劲了,当场抽了曹豹五十鞭子。“专打三姓家奴的丈人!哈哈……”

至于关羽,虽然傲慢,但毕竟《春秋》读的不少,而且也尊重有实力的人,心里即使不耻吕布行为,但表面还是给面子的。对吕布如此,对张辽、徐晃都一样尊重!不知道为什么偏偏不给孙权面子,难道真的是孙权想和自己做儿女亲家,辱了自己名声不成?哈哈,开个玩笑!


白亦诗部落


我是向日葵,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这是发生在三国演义里的一个桥段,张飞为什么见吕布就骂,而关羽见吕布却叫一声吕将军,我觉得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张飞和关羽出身不一样,张飞原先是杀猪的屠夫,关羽是一个贩卖枣子的商贩,一个天天杀活物的人,怎么可能身上不带点戾气,久而久之。从事的行业也会影响自己的身心,使得张飞戾气加重。

第二,张飞和关羽的性格就不一样,张飞大大方方,有话就说,毫不保留,说话不过脑子,容易得罪人,这也为他后面被手下人杀害埋下了隐患。而关羽比较内敛。稳重,知道该在特点的时候说什么样的话,做什么样的事情,所以人们都喜欢和关羽共事。

第三,张飞骨子里就看不起吕布,吕布背叛了好多人,这个和张飞信仰的忠义背道而驰,张飞骂吕布三姓家奴也是这个原因,而关羽这个人比较对自己的武艺比较自傲,但论单打他没打过吕布,觉得这个就是吕布的过人之处,所以他对吕布还是比较敬重的。

第四,张飞和关羽学识不一样,导致个人的认知有偏差,张飞从不学习看书,只会大口吃酒大口吃肉,武夫一枚,而反观关羽终身在学习,看三国演义的时候,关羽无论何时都抱着一本书在看,在学习,使得关羽这个人做事情很理性,也正此时,大哥刘备和吕布合作共同商讨抵制曹操,所以他更会以礼相待自己的同盟者。


以上就是张飞骂吕布,而关羽见了吕布叫了一声亲切的吕将军的原因。

向日葵总结:只有学习才能会终身进步,这与年龄无关,与自己的认知有关系,所以导致了张飞和关羽对同一人物的不同对待方式。


向日葵爱历史


吕布是当之无愧的三国头号猛将,很多人在战场上见了他都非常害怕,不过在三国同期也出现不少的猛将,这些人实力比吕布要差一些,可差距也没有那么大。

因此有很多人就不服他,其中张飞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对吕布可是没有什么好感,俩人在战场上有过不少的交集,他每次一见到吕布,心里就非常不满,直接就破口大骂。这主要是由于吕布他不是一个讲忠义的人,前后多次换了主子。

张飞是非常注重忠义的,他一生都跟着刘备,从来没有换过。对换了这么多主子的吕布,心里不满也是很正常的,不过他的二哥关羽,那更是忠义的典范,远比张飞讲究,可他见到吕布,表现得还是非常客气,一般都是直接尊称吕将军。

关羽对他还是非常看重的,同样的兄弟俩人,对待一个人差距会有这么大,到底是为什么呢?

其实张飞这个人也算是非常奇葩,他对吕布是一点好感都没有,只要俩人一见面,就必然要爆发一场大战,指望他们俩人和睦相处真的很困难。

这件事也没有那么特殊,因为关羽张飞俩人性子本身就存在着不少的差异,关羽这个人非常注重属下,他对那些出身不好的人,或者是和自己平级的人都是非常好的,可张飞就不一样,他对那些底层人没有什么好感,他对那些处在上层的士大夫们有着不少的好感,张飞就喜欢和这些人相处,比如他在后来对刘巴这些人,都非常看重,也非常有礼貌。他们俩人出身的不同,决定他们俩人看人的不同,偏偏这俩人最后都死在自己的待人处事上。

吕布他虽然能力非常强,但是他的出身不算太好,远远算不上是那种士大夫的高层,因此,张飞本身就瞧不上他,可关羽就不一样,他对吕布这样的人还是非常看重的。要论能力的话,吕布本身的能力要比他稍稍强一些,关羽本身非常高傲,可他对吕布的能力也是非常认可的,当初他们交手,关羽是为数不多和其他人一起来打吕布一个,这么做不算什么光彩的事情,关羽是无法在单独对抗的时候战胜吕布的,在天下的这些英雄中,能够让关羽看得上的人没有几个。

吕布算是其中最出色的人,他的能力非常强,天下已经没有人能够打败他,关羽也非常服气。不过在面对吕布的时候,还是张飞打得是最出色的,张飞多次面对吕布,俩人有过直接交手,一开始张飞刚刚出道,面对吕布打得是非常艰难,毕竟俩人实力差距非常大,可后来张飞碰到吕布,就越打越有自信。在徐州的时候,俩人竟然在百回合都没有分出上下,能够和吕布打成这样,就连关羽都做不到的,后来吕布见到他也是非常头疼。

在张飞出来交战,吕布也是能够躲就尽量躲,当然他也是看在刘备的面子上。不过还有一点,张飞这个人打起来就根本不要命,张飞是属于那种打谁都是玩命一样,根本没有人愿意和张飞打,就算是赢了,也要掉一层皮。况且吕布和刘备是合作的关系,不愿意由于他和张飞之间的矛盾,就影响两家的关系。

关羽情况就不一样,他在打仗的时候是非常有分寸的,关羽要相对理性一些,因此他没有和吕布发生过什么直接冲突。俩人关系也相对好一些,况且刘备和吕布之间是合作的关系,关羽心里有数,他是不会因为这种小事,就影响两家关系,因此俩人没有这么多矛盾。可吕布这个也确实不怎么样,后来还背叛刘备,然而这件事也与张飞有着很大的关系,要不是他过度刺激吕布,也不至于让两家闹成这个样子,这么做显然是给刘备带来巨大的麻烦。


猫眼观史


“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开始探讨问题之前,我们先把这句话放在最前边。

问题中提到,关羽和张飞对待吕布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关羽表现的尊敬,张飞表现的不屑。同为兄弟对待人和事不同的表现是有原因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性格不同,判断标准不一样。

桃园三结义一直被大家称之为美谈,所以才有“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做孙膑与庞涓”。细心的朋友一定要仔细体味这句话,古人用了“宁学”,而不是“要学”。

“宁”与“要”,一字之别,谬以千里。“宁”透露出折中、权宜之策的意思,也就是说不到万不得已千万别学。接下来我们具体分析:

关羽虽然傲慢,但有两项佩服的标准,即人品和武德

关羽一生只佩服两种人,一种是仁义的品质修为高过自己。比如刘备。关羽一生只读一本书《春秋》,春秋这本书是孔子所作,教人如何明大义、晓大理,才有了“孔子作春秋,乱臣贼子惧”的说法。关羽的理想追求就是仁义的最高标准,他认为刘备做到了,所以一生追随刘备,即使过五关斩六将,面对曹操的各种利益诱惑都不为所动,这是其一也。

一种是武艺水平要超过自己。关羽一生纵横三国乱世,靠的无非就是仁义招牌和武艺超群。可以说整部三国中,除了吕布几乎没有谁能够胜过关羽,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虽然有很多名将,也都是与关羽处在同一个水平,但吕布有项羽之勇,天下无敌是不容非议的。吕布曾经跟关羽有过交手,三英战吕布那一集。所有人都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吕布完完全全是靠真本事一刀一枪拼出来的。

吕布虽然做人的品德不怎么样,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在武艺比拼上,吕布的武德是值得尊敬的。吕布从来不需要跟敌人玩阴的,“搞偷袭、放冷箭”的阴狠损招,吕布对此都是嗤之以鼻。正是武德上的修为才使得关羽对吕布十分敬重,也验证了关羽对待事物会一分为二的看待。

莽张飞是富户出身,由着性子的仗义

张飞何许人也,书中说他是个屠户。其实不然,古今屠户多了去,有几个能像张飞一样靠杀猪杀出豪宅的。说到底张飞要不是爆发后,要不是富二代。

这就使得性格有点由着性子,一不来气就暴跳如雷。所以,他待人接物的态度就是眼里容不下沙子。稍有一点污点惹他不顺心,就破口大骂,拍桌子而起,所以才有莽张飞的称号。

从最初三顾茅庐就看以看出,去了两趟就心不耐烦,要一把火把孔明的茅庐给烧了,把孔明绑来。对待一个毫无瓜葛,不想帮忙的孔明,他都要采取如此粗暴的手法,可见张飞的性格。

后来,孔明刚下山。刘备出于客套说了一句“我得先生,如鱼得水”。结果,有敌人犯境。张飞说了一句“此时怎么不拿水来抵挡”。

如果不是刘备和孔明心胸宽广,张飞早就惹祸上身。

由此可见,关羽和张飞对待吕布的态度完全是由于性格和价值取向不同而已。关羽的立场是只要你符合我的参考标准,你就是我佩服的人。张飞的立场是只要你稍有一点不符合我的心意,你在我眼里就是个不值一提的人。

所以,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真的值得每一个人好好体会。


历史守望者


首先呢,张飞脾气火暴,性子直

我个人挺欣赏张飞的,因为电视剧里张飞说过这样两句话 : “俺老张恨不得杀尽天下恶人恶鬼。。。” “俺老张这辈子不图那些虚名,只求能杀个痛快。。。 ”

从这两句话就能看出,张飞是个疾恶如仇的人,不怕死,加上脾气爆性子直 正好,吕布那些“作为”恰恰就迎合了他这点

其实吕布也没什么错,正常人心里 ,我们不也经常调侃自己: 要做个俗人,贪财好色 😄

张飞就不这么想了,看见吕布就来气,他每次挑战吕布都是不要命的,宁可自损一万也要伤你八千 ,所以从心里角度 :吕布多少还是有一点怕张飞的 ,不是打不过你 。。。。软怕硬,硬怕不要命的,即使打赢你,自己搞不好也负伤,我吕布可是天下闻名,为了你不值得 。。。

在徐州的时候,张飞能和吕布大战一百回合,那时吕布是一方霸主,自己创业,又有妻小,所以惜命一点,虎牢关前,那时帮董卓打工,十八路诸侯挑衅,你能不卖命立威?那时张飞无名小卒,吕布不知其勇,正常发挥出了实力

这么一说,张三爷虽然表面是个脾气差的粗人,但内心境界还是挺高尚的

关羽比张飞稳重,文武双全嘛,比较考虑大局,当时小沛危机,纪灵十万兵马。。。张飞毛病一犯,管你这个那个谁谁谁的 来!咱两打

关羽就不同了,顾全大局: 三弟且慢,看吕将军如何理会,咱们再厮杀不迟

关羽熟读《春秋》,为人处世也以信义为准, 毕竟读过书的人嘛,说话多少斯文客气一点

再有就是,吕布确实有他骄傲的地方,有他的长处,草根出生 武艺第一,这个关羽算是认可的, 吕布还具备一定魅力,赵云关羽他们孤身一人的时候。。。。说白了,他们只能为将

而吕布从长安城出来时,也是孤身,,但他能短时间拉起一支队伍,割据一方 ,然后和曹操对着干,好几次差点杀了曹操。这从点可以看出,吕布有帅才的, 起码有人愿意跟着他后面干, 毕竟战乱年代,大多数普通老百姓还是挺崇尚武艺的




岳西小毛哥


众所周知,张飞、关羽都是蜀汉名将。张飞和关羽都被称为“万人敌”。张飞性子直,脾气燥!眼里揉不进沙子。张飞和吕布单挑时,张飞就脱口骂吕布,三姓家奴!


关羽虽然和张飞是铁哥们,但性格大不一样:他性格比较沉稳,为人忠义!有“义绝”之称。他知恩图报, 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故事妇孺皆知。也可以说他俱有侠骨柔肠。



吕布虽是三姓家奴,但武艺超群,人又长得帅,“人中吕布”觉非浪得虚名!

两个万人敌,加上一个刘备,都没拿下吕布!关羽虽然心高气傲,也不由不称之为“吕将军”!
吕布武艺再高,但为人太差,见利忘义,是个善变的小人!曹操俘获吕布后,也怜其才,但想想丁原、董卓,最后还是把吕布杀了。可见:一个人本事再大,为人不行!在社会上混也是不行。唐朝供奉六十四名将,宋朝供奉七十二名将,张飞位列其中,吕布却无缘上位。

张飞脾气燥,骂吕布,是因为吕布该骂。但不尊重人,决不是什么好事!猛张飞没死在战场上,死在了自己的部下小卒手里,实在可惜!怪就怪张飞的暴躁脾气,对自己的勤卫兵非打即骂!他的部下受不了他的欺负把张飞给杀了!

张飞的部下做得也太过了,但你不善待别人,别人怎么可能善待你!这倒是真的。

细节决定成败,小毛病惹大祸!勿以恶小而为之。这话有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