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你记忆中看过的第一部电影还记得吗?是什么电影?

挖电影


从小生活在冀东农村,九十年代的时候我们村里还会组织播放电影,那时候大多数都是地道战,地雷战,以及抗美援朝的一些老电影。具体第一次看的电影名字是啥,我也记不清了。

那时,家家都有一台黑白电视机,却看不了几个台,也就是中央电视台,河北电视台,天津电视台最清晰。大多数都是在夏天的时候,县里组织下乡放电影,晚上在村里架上一块“布”。一盘盘交卷,街道里人头攒动,我们淘气的孩子都会坐在附近人家的厢房上,门楼上,孩子们当然对电影里的剧情不感兴趣,更多的是喜欢小伙伴们在一起的热闹。对于大人们来说,这些电影台词可能早已烂熟于心,看了不知道多少遍,但是也一人拿个烟卷津津有味的看着,边看边大声对边上的人高谈阔论。他们之间根本不用剧透,比导演还清楚下一个镜头是谁出场。

1999年我虚岁7岁,我家买了第一台彩电,从中央卫视扩大到了北京卫视等周边城市的电视台,又买了一台VCD那时候特别流行周润发等港台明星武打动作电影,周围邻居碟片互换。印象里我家对门在97年98年左右买的VCD。冬天的时候,满满一屋子人在他家看武侠片。

07年前后是我们村互联网风靡的时代,大批90后家里办了宽带组装装上了电脑。各种电影随时看。再到现在移动通信的发展,人们可以时随地看电影。也可以到电影院看新上映的电影,慢慢的电影在我们心中已经没有了那种稀奇神圣的地位,对于电影也越来越挑剔,慢慢的区分出了自己喜欢的类型。不再和原来一样,只要是有画面有声音,只要是个电影都能坐在炕头上聚精会神的看完。

时代发展,淘汰了一些东西,也失去了一些东西,很庆幸我赶上了那个美好的年代





干造价的


记忆中,模糊的第一部电影是在大剧院,后来母亲下放,回到农村,在农村当时记得六三年上大水,一片泽国,我在姥姥家居住,我姥爷的房子,地势较高,没有淹,门口的大水顺街而过,后来上学,再后来赶上文革,迁往我老家,记得第一部很清晰的是《红灯记》,那是露天影院,我们跟着大人,奔跑十几里路去看电影,再后来是《智取威虎山》随着文禁的放开《列宁在一九一八》《地道战》《地雷战》八大样板戏,电影版的《红色娘子军》《小兵张嘎》《鸡毛信》《侦察兵》《野猪林》《艳阳天》《决裂》《盘石湾》《渡江侦察记》外国电影《桥》《卖花姑娘》等等一系列电影。

总之那是个纯真的年代!


狼烟一九三一


第一次看电影至今难忘。我大概6、7岁,是个白天,我们大队中学教室放电影。当时教室外面已经围了很多人,爸爸抱着我穿过人群,把我放在教室窗台上,我一只手搂着他的脖子,一只手扶着墙,趴着窗户玻璃,透过没遮严的窗帘,里面有点暗,跟看大戏似的,也挤满了人,教室前面挂着的大银幕上,人影动来动去,喇叭里传出人影说话的声音,带着音乐《对世上只有妈妈好》。我那时小,不知道是什么电影,后来我长大些了,村里白事放露天电影,听到熟悉的歌,哭的眼泪汪汪,我才知道电影的名字《妈妈再爱我一次》。



十郎


我记忆中看过的第一部电影是《新闻简报》。《新闻简报》的内容类似于今天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只是时效性不高而已,往往是作为加映片来放映,以后随着电视的普及而消逝了。

那时的我被大人抱在怀里,从银幕上看到了火车、飞机、轮船;认识了开着车床的工人、怀抱稻穗的农民、手握钢枪的解放军……因为年纪小,往往是“正片(故事片)”还未开映,便睡着了。

记忆中最深的是两个外国人:留着长长胡子的胡志明伯伯、总是一脸笑容的西哈努克亲王。

这是在当年的《新闻简报》里出现得最多的两个外国人,印象深刻:很象中国人嘛!

回答完毕








剑江盒子炮响了


作为80后的我,小时候可不像现在,手机电脑都可以玩,娱乐项目也多,当时看个电视就已经很不错了。



记得小时候大概七八岁的时候,我头一次看电影,邻村有放电影的,就是那种露天的大白布放的电影,好多人都去看电影,我跟着我哥在后面跑,邻村都有四五里路,当时真拼,也不怕累,到了放电影的地方,人山人海,电影已经开始了,放的是《神丐》,剧情就不说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搜索一下,当时第一次看电影,心情很激动,尤其看到武打动作,感觉自己就是主角,在里面惩恶扬善。



后来再大大,都就行影碟机,就买了好多影碟,大部分都是香港片,《古惑仔》系列,林正英的僵尸系列,香港鬼片,成龙洪金宝大哥的片子,当时,香港电影正是蓬勃发展的好时机,生产出了好多优秀的电影,也满足我们这些爱看电影的孩子们。




露天电影和影碟机时代,是我们这代人美好而快乐的回忆,那么你看过的第一部电影是什么呢?一起来讨论讨论吧!


记录者强子


我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山村,很多年以前,我在村里读小学,有一天学校组织我们去乡里看电影,因为当时不会骑自行车,学校也没有校车,所以我们走了半个多小时去到电影院,看了人生的第一场电影,最老式的那种,印象非常深刻。这部电影的名字叫做《一个都不能少》,很多年之后才知道这部电影的导演竟然是当今大名鼎鼎的张艺谋。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13岁的女孩作为代课老师,跟一群偏远山区的孩子寻找一个逃学的男孩张慧科的故事,这个女孩叫魏敏芝,影片中所有的演员用的都是真实的名字。影片中没有像巩俐那样大红的演员,没有高大上的特效,但真实感人的情节,简单纯朴的对话,却让很多人潸然泪下。

很多年以后,我之所以有去山区支教的想法,大概也是因为看了这部电影,觉得山区孩子能够受到教育是多么的不容易。我之所以想考上大学,去城市工作和生活,大概因为我也是一个来自农村的孩子。

真实不做作,值得一看。


小V聊大咖


看到你的问题,真是满满的回忆。

可能不是第一次看的电影,但在我的记忆里最清晰,就是张艺谋导演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特别是老师追着车子奔跑的那一幕!

那时候可能读小学一二年级左右吧,电影放映员是用马背着胶片机过来的,一年可能也就来两三回;虽然是学校组织的,但村人听到,大家都过来围观,不到一会球场围满了人。







V视知新


记得小时候看过的电影里面最早的是成龙的《蛇形刁手》,对于里面的电影情节已经基本记不清楚了,只是朦胧的记得有好几种武功,像鹤的,蛇的之类的。

那个时候父母在县城跑客运,我在老家农村上学,每到周末去县城玩,记得那天是父亲不知道从哪里那来一个二手的VCD,和一些光碟,对于那个VCD感觉应该有个10斤重,对于那时候瘦小的我,搬起它来非常费劲,但是对它很喜欢,每天都会看电影,那个时候我大概在9岁左右,可能是由于成龙的电影情节简单打斗精彩,很喜欢看。感觉那个年代,不管是小孩还是大人都很喜欢动作片(真正的动作片,非岛国动作片),童年和青春期时代,伴我们成长的是港片了,80到90年代的港片可以说是伴随了一两代人的成长,各种枪战的打斗场面和那种兄弟情看的热血沸腾!


用户76191305810


我们小时候那个年代,去电影院看电影的机会几乎没有吧,就记得学校组织了一次,在里面也只顾聊天或者出去逛街了,根本就不记得看的任何一个画面了,有印象的应该是初中那次在操场上放的《暖春》了吧,好多同学都哭了,我天生不喜欢悲剧,总是有一眼无一眼的看着,悲剧只喜欢自己默默看着,默默流泪。


电影主角叫小花,是个孤儿,为了摆脱养父母的虐待,逃出了家里,晕倒在隔壁村子村口,被爷爷收养。爷爷有一个儿子叫宝柱,儿媳妇叫香草,多年未孕并且对小花的到来表示极度反感,本身他们就为没有孩子而闹心,小花的到来使得香草多次闹事,刚开始试图把小花送走,因为骑车摔倒而作罢,随后他们就分家了,各吃各的。
爷爷为了让小花上学,摆脱山里的生活,编竹筐让她上学,小花努力上学考第一来回报爷爷,虽然夫妻俩对她不友善,但是小花也没有记恨,做好吃的,把最好的端给他们,香草为了想生孩子,要吃蚂蚱,小花放学后就去抓蚂蚱,爷爷误以为她逃学,当十几瓶蚂蚱摆出来的时候,香草特别后悔,感动中接纳了小花。

一家人高高兴兴的吃了顿饭,没想到最大的泪点在最后:村长组织村里人给他们捐钱捐粮,告诉大家宝柱也不是老人的儿子,也是他捡来的,为了他,老人终身未娶,在场的人无一不感动,宝柱香草更是跪了下来。小花最后考上了大学,但是选择了留在大山里,帮更多小孩学习。
老人和孩子的组合,总是能激起我们许多的泪点,后来也拍了一个电视剧版本的,我记得也看了一遍,真的是处处都是泪点,这部剧显示的是爱超越了血缘,让我们看到了任性中最淳朴的一面,大概我不会重温吧,因为泪点太多。


虾虾虾虾米儿


我第一次看电影,是情人节那天,我姐和我没有对象,就我们一起去看,看的是唐人街2,因为我没有带眼睛,全程都是看不清,老讨厌了,就一气之下么有看,最后不知不觉睡着了,突然一声巨响把我吓醒了,身边的小朋友都在嘻嘻哈哈的笑。我就好奇怎么会事,问了我姐,我姐说,你看就知道了,无语,我转过头,一本正经的看着。最后笑死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