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琅琊榜》,高公公是不是早就知道了靖王参与夺嫡了?

影视北阁


《琅琊榜》是我特别喜欢的一部电视剧,我还有买的原著,不过还没有好好看呢。高公公在皇帝身边能这么长时间是有原因的。

以高公公的身份,他早应该清楚靖王一直在照顾祁王兄的儿子,当梅长苏回来的时候,他早就感觉到天下比起纷争,夺嫡之路想来也不会平静了。

皇帝把靖王留在汴京参与朝政,后来靖王看似不轻易的提点“蔡全”,高公公当时脸色就有异。那个时候高公公心里就有了猜疑。

随着事态发展,靖王深入朝廷的种种行为,高公公作为旁观者,看得最清。以靖王的个性为人,没有人相助怎么可能走得如此稳当。

不过高公公还是明是非的,如果大梁将来要传位给谁的话,他也希望是靖王。所以他只是静静看。最后皇帝要杀梅长苏的时候,高公公装傻的一句话也救了梅长苏和靖王。

其实高公公不见得早就知道,只是心里存疑。后来梅长苏站位靖王的事暴露,高公公就肯定了靖王夺嫡的心志。

以上就是我的浅见,欢迎关注、留言、分享!谢谢!


山雨成珍


在《琅琊榜》里,显性智商高的人是梅长苏、霓凰等,不显山不露水智商高的是言豫津,深藏不露的类型是静妃和高公公。高公公算得上宫里最了解皇帝心思的人,每次皇帝问话,高公公看似漫不经心的回答,却每次都是正中要害。以高公公的智商,对夺嫡的形势看的很清楚。举个简单的例子,当皇帝看到太子在丧期演乐的时候大怒,下令封闭宫殿,蒙挚三番两次的请求皇帝下明旨,觉得仅凭口谕难以封闭东宫。但是高公公在蒙挚第一次请皇帝下旨的时候没有打断,在后两次请旨的时候却故意打断,让皇帝起驾回宫。梅长苏分析得入情入理,高公公清醒的认识到蒙挚要求下的请旨可以算得上是废除太子的旨意了,这样的话宫中势力就会失衡,誉王独大,夺嫡形势会发生变化。

靖王曾经问过梅长苏,怎么让身边的人知道自己参与夺嫡。梅长苏说时候到了,自然就知道了。对高公公来说,眼看着靖王慢慢在朝堂上出彩,慢慢在群臣心里树立形象,靖王是否参与夺嫡是一目了然的事。就像穆青总结的一样“太子和誉王斗的如火如荼,结果没有此消彼长,而是两个人慢慢都失势了,同时靖王慢慢的显露出来。”靖王每次前进,高公公都洞若观火,非常清楚。

靖王曾经问过梅长苏是否要拉拢高公公,梅长苏说以高公公的为人,当靖王势力到一定程度以后,高公公自然而然就会是靖王的人,不需要刻意拉拢。在靖王成长的过程中,高公公也适时给他一些便利和帮助,甚至在皇帝身边,也会有意无意帮静妃和靖王说好话,这也是高公公知道靖王参与夺嫡的明证。


清欢阁主


高公公早就知道靖王参与夺嫡了~

当时刑部尚书被废,靖王说什么用人得用正直的,认为蔡荃刚正不阿,推荐他当刑部尚书的时候,高湛抬头看了靖王一眼,

这时高公公应该就知道了,蔡荃是靖王的人,靖王已经开始参与夺嫡了。

高湛是聪明的,他从第一次靖王刚刚回宫,在外面跪着就提醒皇帝,靖王还跪着~后来,梁王想毒死梅长苏时,高湛提醒了这杯是苏先生的,梁王还瞪了他一眼~再加上,当时夏江逃而复返,梁王就准备宁愿错杀不可错放的,高湛偷偷告诉静妃,不要让梅长苏进宫……这个公公一直在沾边靖王的

而且高湛这部棋是梅长苏看中,却不曾利用的棋,为什么呢,因为他看的太清楚,想的太明白~

蒙挚建议靖王收服高公公,梅长苏没同意,当时静妃对靖王说,之所以没有想要收腹高公公就是因为他看的透……

高湛唯一一次说准话,是皇帝还在纠结梅长苏是不是林殊的时候,高湛说他不信梅长苏就是林殊,因为梅长苏进过悬镜司,如果他真的是林殊,靖王一定不会让他去,这是很明显地为梅长苏说话了……

这个公公太厉害了



叶子爱娱乐


.

我不清楚你所定义的早,到底是怎样才算早。

但以我这个看了不下20遍的人,倒是对于这个点说道说道。

.

在《琅琊榜》中,有着很多的配角都是非常的出色的。

而在这些当中,高公公能够排上前列。

在观看剧的时候,我们会发现,镜头经常是会大特写给到高公公。

而我们可以从高公公的表情知道许多的信息,知晓到了高公公的智慧。

在我看来,高公公知晓靖王参与夺嫡之事,是在靖王不动声色的向皇上推荐蔡荃就任刑部尚书时。

留意那时高公公的表情,一脸的恍然,仿佛看透了一切。

.

.

那么,对于看了《琅琊榜》不下于__次的你,你觉得高公公是从哪一刻知晓靖王的夺嫡之念的呢?

.

.


影视北阁


高公公一般都是在宫里服侍皇上,伴君如伴虎,高公公能在皇上身边那么多年,肯定有过人之处!

而在宫里靖王除了静妃之外,就只有蒙挚,而且蒙挚还不能算是在宫里的

靖王自己在封亲王之前,都是不能随意进宫的,就算封亲王之后,他也不能天天待在宫里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个王爷主动去搭讪一个首领太监,一个皇上身边的红人

单不论其他人怎么想,只是凭着皇上那多疑的性格,这件事就很难善了

只有静妃出面,一个妃子赏赐下人,肯定说的过去,不会像靖王,蒙挚出手那般突兀,这是收复高公公必须要静妃出面的原因

但是在郡主在昭仁宫险些出事之后,靖王和当时还不算亲近的苏哲立了规矩,就是不能算计忠义之士和身边之人

救卫峥之前,靖王被设计,和苏哲之间有了隔阂,甚至可以说是要到绝交的地步,就是因为静妃

而且苏哲和静妃是认识的,而且关系还不错,在当时没有必要的情况下,不值得冒这个险

而且高公公的眼力很强,在后期可以说已经是靖王的人了,苏哲之前分析过,就是在日后得势之后,高公公肯定可以为他们所用,事实也确实如此

加一点个人观点,我觉得高公公一开始在帮靖王的,在靖王第一次出场的时候,回宫被刁难,他帮了靖王,甚至,他很早就知道靖王有夺嫡之念,在刑部尚书被撤职之后,要选新的刑部尚书,靖王看似无意的提到蔡荃,那时候给了他一个镜头,他眼含深意的看了靖王一眼

还有夏江临死之前的反扑,他终于站队了一次,给静妃传讯说苏哲不可入宫,有意提醒苏哲和景琰酒有毒,在皇上问苏哲有没有可能是林殊时,明确回复不是

所以答案是肯定的!


郭大侠zZZ


高公公是早就知道靖王参与了夺嫡吗?

早是未必,但几乎是比所有人,先看出苗头。

我私心里认为,高公公是一名心计与心地,都不亚于梅长苏的存在。

先说高公公的心地。

靖王第一次回防换营,哦,就是靖王首次出现的镜头,并和夏冬怼了一回合的那时候。那个时候的靖王,除了靖王的生母静妃娘娘,以及感念旧情的霓凰郡主,有谁还记得这么个常年被发配在外,还未出一言就各种被皇上训斥,为皇上办事这么多年竟还连一个亲王头衔都拿不到的不受宠的郡王皇子呢?可偏偏高公就记得。

高公公记得靖王还在城门外等候见驾,严格来说,算是本分工作。但他提的时机非常好,誉王和太子,刚讨好完皇上,他就出言提醒了。这个时机,皇上心情好,说不定会少训斥靖王几句。也最大程度的避免了靖王无尽的等待。

高公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虽说他一贯的性子是谨小慎微,但在朝堂之上,也从未见过他对争权夺势的誉王和太子说过半句话。所以这里我认为,高公公对靖王的怜悯之心,是不亚于言候等人的。

高公公为什么要怜悯靖王?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的心地。我们现在说得最多的,就是不忘初心,可是很多人,去社会的大染缸里走一遭,就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了,更遑论位高权重的人。高公公无后无依,其实是最容易心狠手辣的,因为没有后顾之忧。但是他没有,他对靖王的怜悯之心,其实就是他的赤子之心。他心地善良,方能保持他的赤子之心。

说回问题,高公公早就知道靖王参与了夺嫡吗?上面说他的心地,这就该说他的心计了。

庆国公侵地案,涉及到国之根本,梁帝希望有人可以秉公办理,靖王被推出来了。于是对三部六吏两眼一抹黑的靖王,终于有机会接触这些人了。关键是这些人,都是梅长苏看中,能当大任的栋梁之材。在兰园藏尸案之后,户部和刑部两大尚书出缺,【恰好】赶上靖王回防换营,梁帝随口一问,靖王随口一提,蔡荃出任了。梁帝宣蔡荃时,高公公看了靖王一眼,这一眼,其实就是高公公已经猜出端倪,明白靖王开始参与夺嫡了。

这种见微知著的本事,不是人人都有。至少梁帝和那两位风头正劲的皇子是没有。

高公公的心计,在后面可谓是体现的淋漓尽致。蒙大统领要求接管东宫的旨意,被他打断。梁帝要毒死梅长苏的毒酒,被他提醒给靖王知道。梁帝问梅长苏是否是林殊的时候,他适时的打消的梁帝的顾虑。

有人问高公公为什么无条件的站在靖王这边?

萧景睿和言豫津,在誉王为户部尚书楼之敬换儿子一事被戳穿之后,引出了梅长苏的一部分思想:君者,源也。所谓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如今在朝为官,坦诚待人被视为是天真,不谋心机,被视为是幼稚。世风如此,谁人之过。

这一部分的思想,高公公未必没有。他并不是无条件站在靖王这边,他私心里,是希望出现一位源清的君者,仅此而已。


程序媛秋秋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高公公能在这么多疑的皇帝身边呆这么多年,早就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眼色毒辣,头脑清醒。所以说肯定是早就知道了靖王参与夺嫡的。

高湛在太子和誉王之这么多年的夺嫡之争中没有沾染一丝一毫,足以看出高湛此人的精明。他在深宫之中待了一辈子,自然对掉脑袋这件事最习以为常,却也是他内心最恐惧的地方,身处环境养成了他小心谨慎的性格,所以即使再后来帮助誉王时也只是小声提醒。

性格所以是环境使然,再说心地。其实大家如果仔细回想的话就会发现,镜头给我们高公公的特写不在少数,特别是脸上的表情和眼神,而且都是基本上表现在皇上让他评价三位皇子的时候,高湛对于太子和誉王的表现基本上就是笑笑不说话,只有对靖王略带善意,也是非常隐晦。

这些都足以证明他虽然惜命,但大局观还是有的。他熟悉宫里的每个人,大到皇上小到太监,就这几个皇子,可以说是看的通透,深知太子与誉王是那种为了目的不择手段的人,而靖王自幼跟随祁王,文能制策安邦,武能披袍平乱,最适合这皇位,才能在关键时候起到引导性的作用。


文杰杰娱乐


那肯定是的,高公公的城府也很深的,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估计他早就知道梅长苏的真实身份,后来也是一直从侧面帮助靖王。


琼楼玉宇高处伤寒


肯定知道 只不过不愿意在情况不明时表态,要不然押错宝就惨了


浊酒一杯问青天


肯定呀,高公公才是王者,是个明白人,要不然能活那么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