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農村養老出現“輪替伺候”的現象,這對兒女來說“公平”嗎?

農村養老出現“輪替伺候”的現象,這對兒女來說“公平”嗎?

身體每況愈下,財力捉襟見肘。老來歲月最難熬,力不從心無奈多!

問題來了,養老怎麼辦?在多子女的農村,“輪替伺候”成了普遍現象。按理說,贍養父母天經地義。父母養育子女小,子女贍養父母老,這都是理所當然。

可是,為什麼在“輪替伺候”時有那麼多的不和諧的聲音?

認為“輪替伺候不公平”的,常常是矛盾積累的結果。

一、老人重男輕女,偏疼兒子,造成女兒的不滿。

農村老人大多數認為兒子是“接戶口本的”,女兒是“外姓人”,“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

女兒婚前的收入都要補貼家用,婚後也希望女兒多幫襯兒子。這時候,父母身體好,自己也能做,還沒有什麼矛盾。

一旦父母年老體衰,要子女輪替照顧,日久天長,女兒難免心理失衡。

我的同事何姐講過家事:她母親一門心思偏向她哥,她哥不愛上學硬逼著學習,結果還是半途而廢;

她從小學習好,父母卻讓她輟學打工。何姐為了能繼續讀書,回家就做家務,地裡的農活也搶著幹。

後來,何姐考上大學,畢業後在城裡工作,結婚生子。母親總是覺得女兒生活比兒子好,就“殺富濟貧”。

家裡蓋房子,壘院牆,打井,都找何姐要錢;相反,何姐怎麼挨累母親都不來幫一把,現在父母老了,動不了了,父母讓她和哥哥輪替照顧,平分醫藥費。

何姐嘆息:偏疼兒子不得濟!

農村養老出現“輪替伺候”的現象,這對兒女來說“公平”嗎?

二、兄弟姐妹之間有的佔奸取巧,自私自利,造成家人離心離德。

俗話說: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兄弟姐妹之間,有的忠厚老實,有的圓滑玲瓏;有的承擔責任,有的偷奸耍滑。時間長了,也會產生矛盾。

我鄰居王大哥的人品有口皆碑,我們也都知道他孝順父母,為了照顧年邁的父母,在父母家附近租了房子,和媳婦一起照顧老人。

每天晚上陪散步,老人休息後才回自己家。他妹妹卻很少回家看望父母。

後來,王大哥的父親不幸突發心梗去世。妹妹來了,和母親一起向王大哥發難,哭鬧著怨他沒照顧好父親。

王大哥有些心寒,料理完父親的後事,王大哥和母親商量,以後讓妹妹也輪替照顧老人吧。

妹妹當面同意,背地鼓動母親把房子過戶給她,理由是她女兒“讀的是二本,將來不好找工作”。

王大哥知道妹妹私心重,但是厚道慣了,也不想惹母親生氣,就息事寧人,答應下來;

但是他媳婦不同意,知道小姑子的人品,一旦房子到手,她還會找藉口把母親推給哥嫂,就橫著不讓婆婆把房子過戶出去。

現在,房子落戶問題懸而未決,輪到妹妹的月份,她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還滿腹牢騷。王大哥雖然心有餘悸,依然任勞任怨。

其實,在多數人看來,“輪替伺候”的現象,對兒女來說是公平的。理由如下:

一、輪替伺候父母有助於子女分擔責任,共盡孝心。

父母年齡老了,不只是體力下降,智力也同樣衰退。這時候,難免老氣橫秋,唯我獨尊,甚至無理取鬧。

父母不講理可以諒解,如果其他兄弟姐妹自己不照顧父母,卻反過來幫助父母雞蛋裡挑骨頭,難免讓人憋屈。這也是很多照顧老人的子女苦不堪言的原因之一。

聽說華姐講述她的故事。有一次,華姐的婆婆生氣地質問她:“你給我吃什麼了?我都拉肚子了!”

華姐說:“媽,別人都沒拉肚子就你拉肚子,是你自己的事。你看你從廁所出來都不洗手,就去抓東西吃。”

婆婆大為光火:“家家都嫌老的髒!家家都嫌老的髒!樓下小東的男人愛吃油條,她媽買回來了沒人吃,都嫌老的髒!”

這時,華姐的小叔子從裡屋鑽出來,陰陽怪氣地說:“嫌髒行嗎?嫌髒得幹!”

華姐直言:“嫌不嫌髒我都幹了,我沒把老太太拉的尿的捲起來放陽臺上裝看不見。”華姐的小叔子臉紅了,尷尬地躲起來。

不知道各位在單位有沒有這個體會:乾的越多毛病越多,不幹的沒人能挑出毛病。

我們學校期末評比時,後勤的工作人員常常比前勤教師得分高,教副科老師的比教主科的老師排名靠前。

因為主科老師的課多教案多輔導多作業多,被扣分的項目也水漲船高。

家庭同理。伺候父母的,被挑剔菜做淡了,饅頭蒸欠火候了,天還沒黑透就點燈了,對孩子說話聲音大了是對老的不滿意,等等你想不到猜不透的,都是你的毛病。

俗話說:常在一起,鍋碗瓢盆沒有不磕磕碰碰的。對待糊塗老人,就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

俗話還說了:“親戚遠了香,鄰居高打牆。”不伺候父母的那個孩子偶爾登門,父母都會喜出望外,噓寒問暖;

如果拿來仨瓜倆棗,更顯得孝心爆棚,念念不忘。這樣的皆大歡喜是最容易做的。

再說說華姐家後來的故事,華姐兩口子與弟弟弟妹商量,侄女也上大學了,他們閒暇多了,老人也是風燭殘年了。

兄弟兩家輪替伺候母親吧,別等老人走了留下遺憾。輪替照顧老人後,弟弟弟媳也知道伺候老人不容易,通過分擔責任,增進了理解和互助。

農村養老出現“輪替伺候”的現象,這對兒女來說“公平”嗎?

二、輪替伺候老人,有利於老人心情愉快,身體健康。

人老了,容易產生孤獨寂寞感,所以,絕大多數老人喜歡熱鬧。據調查顯示,很多買保健品的老人也知道沒有用處,

但是心甘情願地掏錢,就是買保健品的年輕人嘴甜,伯伯阿姨地叫著陪聊,讓老人高興。

陌生人說說話都能讓老人高興,如果子女來陪伴,老人當然更是心情大好。

輪替伺候老人,孩子們都能經常來往,氣氛和諧,更是家和萬事興!

另外,老人有個比較鑑別,不至於越是老實的孩子越被挑剔,厲害的子女也能收斂脾氣,婆媳之間,兄弟之間,妯娌之間,多一些互諒互讓,相安無事。

我朋友小張的婆婆是個厲害人,老太太在和他們一起生活時什麼都自己說了算,還不時地橫挑鼻子豎挑眼。

善良的小張念婆婆年輕守寡,自己拉扯大兩個兒子不容易,就多一些忍讓。可是婆婆不領情,一味強勢。

小叔子結婚後,婆婆還想控制二兒媳,可是二兒媳不聽擺佈。

婆媳倆幾次交鋒後,婆婆才知道大兒媳的善良孝道,對大兒媳的態度和藹了許多。經過小張的調停,婆婆和二兒媳的關係也有所緩和。

現在,兄弟倆輪替伺候老人,妯娌倆也常去照顧,婆婆也順順當當的,母慈子孝,兄友弟恭,都高興。

都說家是小的國,國是千萬家,家和才能萬事興。

父母養育子女經歷千辛萬苦,孩子長大成人,父母卻日漸衰老,有的甚至罹患失憶症、失智症、行動不便,病痛纏身,這時候,子女應該反哺照料。

子女的情況各有不同。有錢的未必有時間,有時間的可能生活艱難,最糟糕的是既沒錢又沒時間的。

或者,父母有一些積蓄因為分配不公,早晨糾紛,這時候,矛盾就容易激化。

其實,父母也好,兄弟姐妹也好,真的不必斤斤計較。錢財是身外之物,骨肉親情才是重要的。希望為人子女者多一份孝心體諒,讓父母頤養天年。


也許你還會喜歡以下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