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1 吉林大安望江樓!始建時間竟然在民國十八年(1929)


吉林大安望江樓!始建時間竟然在民國十八年(1929)


走進嫩江灣溼地公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金光閃閃的“大安嫩江灣國家級溼地公園”大字,令人心曠神怡。

嫩江灣,以其獨特的生態和生物多樣性價值,於2009年12月23日,被國家林業局批准為“國家級嫩江灣溼地公園”。

在大安嫩江灣國家級溼地公園進門處,首先迎接遊客的是一尊風景石。在這尊風景石上鐫刻的“嫩江灣”三個大字,是由原吉林省文化廳廳長周維傑先生題寫的。

風景石,天然巧奪的紋理,不但迎合了嫩江流經大安市的走向,更似一位婷婷少女,輕舒廣袖,歡迎來自四面八方的賓朋。真是“門前迎客石,候此已多時。毓秀刻留跡,鍾靈題有詞。實心來接遠,固步送歸遲。誓與江水共,安然總不移。”



吉林大安望江樓!始建時間竟然在民國十八年(1929)


到了冬至這個時候。嫩江灣已是千里冰封的景象。冰面上,有人行走,還有騎自行車的,特別吸引眼球的打魚的馬車在冰面上疾行。

在嫩江灣溼地公園,“老坎子碼頭”牌坊,令人矚目。“老坎子碼頭”,它作為自然碼頭,迄今已有80餘年的歷史。

吉林大安望江樓!始建時間竟然在民國十八年(1929)


然而,在這風光如畫,景色宜人的江畔碼頭,七十年前,在這裡曾爆發了一場震驚東北三省的婦女反飢餓鬥爭。

民國元年(1912)六、七月間,正值夏後清黃不接,城內百姓糧食斷頓、嗷嗷待哺之際,米價卻不斷上漲,而黑龍江省廣信公司,將大批糧食囤積於江邊,準備裝船外運。因此,激起了大賚縣婦女們的強烈義憤。當時,在大賚城內,有一王四先生的妻子,人稱“王老太太”,年四十餘,原系山東省壽光人氏。她性格豪放,膽氣過人,身體強壯,通曉拳術,臂力過人。據傳,她單臂可舉二百餘斤的麻袋,是當時大賚、安廣一帶的巾幗鬚眉。為抗飢餓、反壓迫,她在婦女們中間秘密串聯,商定於七月六日晨,到老坎子動手搶糧,以度饑荒。不巧,此事被廣信公司會計曹金提獲知告密,廳置聞訊,如臨大敵。當即會商營豐管帶,派隊前往彈壓,並面飭巡警暨所署護兵,各處查訪,又令該船戶,將江上所積之糧,以速裝載,提於江心,以備不虞。但是,事情完全出乎於官署老爺們的意料之外。

七月九日這一天,天還未明,300多名婦女就手持剪刀,在王老太太的帶領下,似潮水般地湧向江邊存糧處,動手搶糧。當軍警趕來阻止鎮壓時,婦女們毫不懼怕,揮舞剪刀,蜂擁向前,與荷槍實彈的官兵英勇搏鬥,其“勢不可擋”,“當即刺傷防警數人”。搶走糧食三十多石,取得了反飢餓鬥爭的勝利。震動了省都和東北三省總督,他們雖然“飭令該廳嚴拏首犯懲辦,勒賠”,但是,最後仍迫於民怨沸騰,群情激憤,不得不作讓步,不得不緩徵了六萬四千八百多垧的地租,並在大賚城內開設了粥棚,賑濟災民。

這場搶糧鬥爭取得了勝利,表現了大賚縣(現大安市)婦女敢於鬥爭的革命精神,為吉、黑兩省婦女運動史的譜寫了光輝篇章。



吉林大安望江樓!始建時間竟然在民國十八年(1929)


具有百年曆史的望江樓,是嫩江灣溼地公園的又一個景點。

“望江樓”,高約30餘盈米,它潔白似玉的裝飾,融歌舞、餐廳、觀景點為一體,猶如一隻懸掛在嫩江上空的花籃,使嫩江灣溼地公園更顯得雄奇壯觀,是遊人登高觀賞嫩江風光的最佳妙處。

據《大安縣誌》記載,望江樓,始建於民國十八年(1929年),位於原大賚縣城東南“關帝廟”附近的高臺上,群眾稱為“點將臺”。當時的望江樓呈六角形,梯在北側,十三層。南側懸掛黑字白匾:“振武亭”,落款人高運海。民國二十年(1931年)事變後,縣長王稼範,在樓北側,懸掛紅匾,親自題名為“望江樓”。偽滿大同二年(1935年),縣長馬明良在北側懸一黑匾題字:“同樂閣”。

現在,遊人看到的望江樓,重建於1991年,樓高30米,共5層。夏季,登樓遠眺,微風拂面,江水流緩,輪渡穿梭;傍晚時分,漁舟唱晚,蜿蜒的岸邊,一抹沙灘寫意舒展!原始古樸的嫩江風光如詩如畫!大有“一樓靜覽水上趣,幽室能觀世外天”之感。1998年,一場大水,把望江樓淹沒了,面目全非。2011年,經過修復,使昔日的望江樓,又恢復原貌,重現新機。

在旅遊旺季,遊人爭相登樓,站在樓頂,憑欄縱目遠眺,嫩江無限風光盡收眼底。浩瀚的嫩江,猶如一條玉帶,蜿蜒伸向遠方,滔滔江水,緩緩東流。橫跨吉、黑兩省的嫩江鐵路大橋,巍巍雄踞於碧水之上,一列列滿載旅客、石油、木材、糧食的列車,噴雲吐霧,來往如巨蟒疾行,好一派雄偉氣魄。橋下,客船、駁船、拖輪,穿梭來往,汽笛長鳴,白帆點點,競相齊發,百舸爭流,馬達聲與嘩嘩的波濤聲匯成一片,奏出了一曲歡快的樂章。嫩江兩岸,綠樹濃蔭。遠處,天水連成一片,一望無垠的科爾沁大草原,恰似墨綠地毯,展鋪在藍天白雲深處,藍天上面白雲飄,馬兒在白雲下面跑的大自然風光,構成了一幅天然的山光水色的風景畫卷。近瞧,岸邊熱鬧非凡,身著五顏六色服裝的遊人,接踵摩肩,川流不息。我隨遊客從樓上盤旋而下,匯入人流,來到岸邊,租一葉輕舟,搖擼划槳,嬉戲於水,其樂融融。那愛好游泳的,則躍入江心,奮動雙臂,到中流擊水,三五成群的遊客,在細沙如金的沙灘上沐浴,消除旅途中的疲勞。更有一對對情侶,或漫步在江堤林間,談笑風生;或走進那歐式情侶間,談情說愛,傾吐情愫。但是,在寒冷的冬天,是沒有遊客登高望遠觀風景啦!



吉林大安望江樓!始建時間竟然在民國十八年(1929)


“聽濤閣”,建在嫩江西岸之畔。據史料記載,遼朝九個皇帝,其中:有四個皇帝曾多次到達“納水”(嫩江),在這裡進行春捺缽活動。當時,遼皇帝就在這嫩江之畔,接見各國使節,飲酒品茗、撫琴吟唱。

遼朝皇帝曾多次到達“納水”(嫩江),進行春捺缽活動,當時遼皇帝為展英雄豪氣,興建聽濤閣,鎮壓江潮。遼皇帝就在嫩江之畔接見各國使節,飲酒品茗,撫琴吟唱。而品開江魚是遼皇帝春捺缽的重要活動之一。遼皇帝於每年初春時,由冬捺缽之地起牙賬來到這裡。初到時,鵝雁未至,江水未解,立帳江灣,鑿冰捕魚,張弓獵鷹,舉行盛大的“頭魚宴”、“頭鵝宴”,宴請臣民,品魚暢飲。

每年秋季,特別是每年農曆八月十五前後,遼皇帝都登塔聽濤,感受契丹人那份併吞八荒之豪情。尤其是夜間到此聽濤,那皎潔的月輪乘著江潮潾潾而行,在由遠而近的天籟聲中,似隱隱裹挾著千軍萬馬之勢。“十萬軍聲半夜潮”,別有一番波瀾壯闊的情懷盪漾在心間。

聽濤閣,外形雍容大度,氣宇不凡,塔內由螺旋階梯相連。從塔內拾級而上,塔各門通外廊,各層均可依欄遠眺,壯觀的嫩江大橋,遼闊江面上飛駛的風帆,遠處遼闊的草原,觀之讓人賞心悅目。塔身自下而上塔簷逐級縮小,簷上明亮,簷下陰暗,明暗相間,從遠處觀看,顯得十分和諧。

每當秋高氣爽,大潮橫秋之日,站在聽濤閣之上,在江天一色的輝映下,顯得分外壯麗,既可欣賞古塔的雄姿,又能領略嫩江風光。

吉林大安望江樓!始建時間竟然在民國十八年(1929)



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龍石廣場便顯得廣闊壯觀。據說,龍石廣場的那塊龍石,得自於太行,正面似白龍升騰,背邊如猛虎雄踞,無限尊榮,盡在此中。這塊玉石,歷數萬年風雨洗禮,得山川之靈秀、日月之精華,遂成此物。時逢盛世,祥臨大安。一龍石毅然立於廣場正中,八條巨龍(犼),以正八邊形狀盤旋於龍柱之上,謂之九龍共舞,寓意事(十)業登天。加之,猛虎在側,彰顯龍騰虎躍之勢,寓含大安為龍盤虎踞之地。

當你站在龍石廣場,感受到大安龍文化,你還能聽到有關龍石之傳奇。2000年,為農曆的庚辰龍年,在玉龍湖清淤的過程中,驚現一塊巨石,雄偉磅礴。巨石高達3.6米,寬3.75米,重約30噸,經洗刷之後,其質光潔細膩,渾然天成,紅褐色的石面上交織著白色的紋理,正中一隻草書的神龍昂首,瞪目振鱗,下乘翻卷海水蓄勢欲飛,極強之動感,圖案力透石背清晰紋理。更為神奇之處,在龍首處有一突出圓形天然球體,龍鬚觸及。

龍是中國的象徵、中國文化的象徵、更是華夏民族精神的象徵,龍河我們有著血肉相聯的情感。2000年,正是中國農曆的龍年,恰巧和公曆的一個千年輪迴和合,此龍石的出現,是為大安42萬人民之福氣,令大安人民之振奮、進取、自豪與驕傲!

“一塊龍是攪動了天下英豪,一塊龍石擾亂了江湖平靜”。傳言膜拜龍石的人將擁有無限尊榮。

吉林大安望江樓!始建時間竟然在民國十八年(1929)


在龍石廣場在玉龍湖上,能工巧匠們修建了一座觀魚橋。島上架設橋與園區連接。供遊人觀魚,你看,玉龍湖水,碧波粼粼,清澈見底一般,游魚清晰地躍然眼底。湖中鯉魚無數,在水中游來游去。時而有遊客在橋上投放食餌,魚兒便競相湧來爭食,一時潑剌躍起,十分壯觀;若拍手相呼,游魚則聞聲而至,浩浩蕩蕩,彷彿向你張嘴寒暄;若把手放進池水中,魚兒就會主動親吻你的手指,唼喋之聲不絕。

然而,寒冷的冬天,是看不到魚兒的身影了。

在嫩江灣溼地公園西部,有一處景點,叫“同心攬月”,它由同心橋、攬月亭兩個景點構成。同心橋為一鐵索橋,可系同心鎖。

吉林大安望江樓!始建時間竟然在民國十八年(1929)


關於“同心橋”,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呢。相傳,很久以前,善良的女孩和忠厚的後生相愛了。可是,父親不想讓女兒過窮苦的日子,偏偏把她許給官家的公子。婚期來臨的時候,他們挽著手,從山上飛身跳了下去,化作了一把刻有二人名字的石鎖,原來是天上的月老被他們的愛情感動了,將他們變成了這把石鎖,好讓他們生生世世永不分離。月下老這一件寶物同心鎖,只有相相親相愛的男女,只要被同心鎖鎖住,才會永不分離!如果戀人的愛情能夠感動月老,他就會賜給戀人同心鎖,讓戀人從此生生世世永結同心。

有道是“連心鎖處鎖連心,鎖住情緣永不分”。為表愛情長久,現在,不少來嫩江灣公園的一對對情侶,都在同心棧橋鐵鏈上,懸掛“同心鎖”,以此見證純樸、甜蜜的愛情。只要“同心鎖”,將兩個人的心緊緊地“鎖”在一起,使他們的愛情永恆不變,只要相互真誠,就能心心相印,相愛到老,月老都會見證保佑他們得愛情。這一把把“同心鎖”,在表達了眾多遊客或祝福或堅貞的情感的同時,更是永久的鑄下了願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屬,是前生註定事莫錯過姻緣的虔誠祝福。

“走上同心橋,共系同心鎖,一覽江天,幸福綿綿……”

一對對情侶走進同心橋,心心相印,腳下的聖潔之水潺潺流淌,讓青山為憑,碧水為證,使戀人的恩愛在這裡定格。

儘管“同心橋”的美麗傳說,耐人尋味,但在這個冬季,也很少有人來系“同心鎖”啦!

過橋拾級而上,便登上“攬月亭”。“攬月亭”亭旁的巨石上書:“一覽江天”。白天,登亭觀景,印月潭碧水環抱,亭邊柳樹成蔭;夜晚,登上攬月亭遙望夜空,一覽明月,一縷鄉情,幾盞詩意的漁火,讓人怡然自得。

在同心橋對面有一個荷花湖,荷花湖佔地1.6萬平方米,四周綠樹環繞,鬱鬱蔥蔥,一泓池水,萬株荷花在池內嶄露出尖尖角,在微風下,不時蕩起翩翩漣漪。柳岸青荷,景色絕佳。池中“之”字形棧道南北相通,古意盎然,遊客可站在棧道上,欣賞這令人賞心悅目的滿池荷花。每當晨曦微露或夕陽西下,便有絡繹不絕的人們來此晨練或散步,盡享荷香水韻。

吉林大安望江樓!始建時間竟然在民國十八年(1929)


湖上修小橋,建水榭,鋪甬路,造假山,使荷花湖面貌煥然一新,成為遊人休息遊玩的絕好去處。

遊人在這裡泛舟賞荷,划船蕭鼓,觀荷納涼等項目遊戲活動,樂此不疲。

在荷花湖心島南部建有一亭,名為“荷花亭”。荷花亭東、南、西三面是樹木,春綠、秋黃、夏密、冬疏,四時景色裝點著荷花湖,有‘風來荷氣,人入木陰’之致,其美可知。到了冬天,在荷花湖裡只能讓遊人感受到“留得殘荷聽雨聲”意境。



吉林大安望江樓!始建時間竟然在民國十八年(1929)



在彎彎驛道古道上,有一處蒙古風情園,名為“瀚海驛園”、又稱“蒙族部落”,它佔地3萬平方米,是由大安市著名民營企業家玄風海先生投資興建的。

吉林大安望江樓!始建時間竟然在民國十八年(1929)



蒙古風情園,配以小溪、流水、芳草地、參天大樹、迎風招展的柳葉、構成了“江南水鄉,小橋流水”的恬靜自然環境。每年六、七、八月間,遊客們來到這裡,可以看到蒙古歌舞及傳統的禮俗獻哈達;可以欣賞到蒙古族傳統的盛大節日“那達慕”大會;可以看到賽馬、摔跤、射箭、蒙古象棋、歌舞等富有民族特色的文體活動場面;還可以品嚐蒙古族的特色的烤全羊、爐烤帶皮整羊、手把羊肉、烤羊腿、奶豆腐、蒙古餡餅、新蘇餅,蒙古族民間傳統糕點等,讓您在遊玩中領略到蒙族風情。



吉林大安望江樓!始建時間竟然在民國十八年(1929)


隨著遊客前行,有一座漢白玉小橋,橋下這條河是自然的小河,當地人叫“圈兒河”。這是由於嫩江臺地留下陡峭的土崖,形成了一個自然江灣,在稍淺的地方,沖刷出一條,它與主江道相通。這條“圈兒河”水草豐美,成了各類淡水魚的樂園。進入夏季汛期,鯰魚、鯽魚、草魚等淡水魚,被大自然的神力圈進“圈兒河”,故又被稱作“圈魚河”。據粗略估計,圈兒河約有30多個淡水魚品種。

行色匆匆,踏雪尋覓了嫩江灣幾處景點,權作打發休閒時光,摘取幾片雪後的葉子,裝扮一下嫩江灣國家級溼地公園景色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