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古代君王“立子殺母”,是從何時開始的?有何依據?

林城布衣10001


漢武帝首創。

漢武帝時期,本有太子,但是由於佞臣的陷害,導致太子被漢武帝殺掉,於是再立太子就成了一個難題,漢武帝想來想去,決定立劉弗陵為太子。

劉弗陵當時只是個牙牙學語的孩子,漢武帝就在立其為太子的時候,將其母鉤弋夫人賜死。

上居甘泉宮,召畫工圖畫周公負成王也。於是左右群臣知武帝意欲立少子也。後數日,帝譴責鉤弋夫人。夫人脫簪珥叩頭。帝曰:“引持去,送掖庭獄!”夫人還顧,帝曰:“趣行,女不得活!”夫人死雲陽宮。時暴風揚塵,百姓感傷。使者夜持棺往葬之,封識其處。(《史記·卷四十九·外戚世家第十九》)

為什麼要立子殺母呢?漢武帝自己有一番解釋,說是本朝呂后專制,是因為母壯子幼。

其後帝閒居,問左右曰:“人言云何?”左右對曰:“人言且立其子,何去其母乎?”帝曰:“然。是非兒曹愚人所知也。往古國家所以亂也,由主少母壯也。女主獨居驕蹇,淫亂自恣,莫能禁也。女不聞呂后邪?”(《史記·卷四十九·外戚世家第十九》)

其實漢武帝是因為他自己本人的經歷,當年他即位的時候,只有十六七歲,大權被竇太后掌握,漢武帝和她理政觀念多有不合,但是苦於無權,難以施展,想必漢武帝心裡恨透了女人專權,為了他的兒子將來不遭受此種情況,就立子殺母。

不過,漢武帝沒想到的是,立子殺母,杜絕了後宮擅權,但是卻帶來了權臣擅權,此後霍光作為權臣,翻雲覆雨,帶來了許多不良後果。

整個王朝實行立子殺母制度的是北魏。

北魏王朝實行的是子貴母死,非常的沒有人性,而最後一代,因為太后沒死,導致了北魏的滅亡。

難道這能證明立子殺母正確嗎?

根本不能啊。

立子殺母,本身就是反人性的,歷史上除了北魏和漢武帝的例子,很少有這種情況發生。

實際上,古代的皇權,有四種威脅,後宮,外戚,宦官,權臣,幾乎每一朝都有一些這樣的例子,殺了太后,沒有了後宮的威脅,但是一樣逃不掉皇帝外戚,宦官權臣的威脅,所以此法不可取。


師明禮


所謂“立子殺母”,就是兒子如果被立為太子,親生母親就要被“賜死”。目的當然也很明顯,防止“主少母壯”,竊國專權。

(巫蠱之禍)

這個事情,首先是從漢武帝開始的。

漢武帝晚年猜疑心很重,對誰都不信任。“巫蠱之禍”的時候,太子劉據被逼自殺,算是歷史上一大冤案了。

劉據死後,漢武帝還是要尋找繼承人的啊,於是他想到了只有五六歲的幼子,劉弗陵。這時候,他的疑心病又犯了。

漢武帝覺得,自己老了,活不了幾年。萬一劉弗陵繼位的時候年齡太小,大權肯定會落到劉弗陵的生母手裡。所以,要保證自己兒子的權力,只能先殺掉劉弗陵的母親。

劉弗陵的母親,就是著名的鉤弋夫人,別人都是母憑子貴,她是母因子死。

當然,當時就有人質疑,這樣做對不對。漢武帝的回答比較絕,母壯子少,沒有什麼制約的,很危險,大家可以想想那位著名的呂后……

說實話,漢武帝這麼幹,主要還是因為他自己的經歷。當年他十六歲繼位,也受到了竇太后的掣肘,有點小憋屈。

這事兒他一直放在心裡,到了晚年更是不放心,所以才搞了這麼一出。


後來的北魏,開始喪心病狂的把“立子殺母”當成了制度。

北魏政權從公元386年到公元534年,一百多年的時間,讓後宮嬪妃整天膽戰心驚的。大家都不願意生孩子,更是害怕生男孩。

一直到公元483年出生的北魏宣武帝那時候,他才廢除了這個制度,沒有殺掉後來孝明皇帝的親生母親胡太后。此後,再也沒有立子殺母的制度流傳了。

不過諷刺的是,北魏宣武帝沒有殺胡太后,卻給自己的兒子釀下了禍根。當孝明皇帝繼位之後,胡太后專權,結黨營私,淫亂宮闈,最後還毒殺了孝明皇帝……

立子殺母這種情況,此後再也沒有發生過。


原因也很簡單,在奉行以孝治天下的中國傳統社會,殺掉母親是非常不符合傳統道德觀的。

再加上“主少母壯”這種情況,其實相對並不多見。後世皇帝也會避免選擇年幼的孩子立為太子。尤其是在自己年老的情況下,更是會首選已經成年的孩子。

所以,“立子殺母”的主要受害者,僅僅存在於北魏宣武帝之前的那100年間。


七追風


從漢武帝開始的。

漢武帝晚年昏聵,寵信酷吏,遂導致了巫蠱之禍,逼死了太子劉據。

之後納鉤弋夫人,寵信異常,生劉弗陵,遂欲立此幼子為儲君。本來母憑子貴,這對鉤弋夫人是件好事,但漢武帝卻找了個由頭處死了鉤弋夫人。



殺完之後,漢武帝就問大臣,殺鉤弋夫人一事大家都是怎麼議論的?

大臣說:“大家只是不理解,為何立其子,卻去其母?”

漢武帝遂道出了其中緣由:然。是非兒曹愚人所知也。往古國家所以亂也,由主少母壯也。女主獨居驕蹇,淫亂自恣,莫能禁也。女不聞呂后邪?

漢武帝吸取了呂后專權的教訓,為避免主少母壯所有可能帶來的後黨擅權問題,遂決定殺掉鉤弋夫人,以絕後患。



也有可能是跟漢武帝自己的經歷有關,他年少繼位時,先後受祖母竇太后、母親王太后以及舅舅田蚡一黨的挾制,皇權一度不得伸張。

這是中國歷史上頭一遭“立子殺母”的記載。

但其實在中國歷史上,立子殺母的事只是極少的個例,從未被廣泛採納過,更沒有形成過制度。大多數的皇帝其實都不太願意立幼子,立了幼子的往往都是沒有太多選擇,出於無奈才出此下策。這種情況一般都是由皇帝提前組建好顧命大臣團隊,用以形成權力中樞來制衡後黨,比如咸豐帝立同治。



再或者就是皇帝死得太突然,尚未來及充分考慮,或尚未立儲,一般立幼子都是政治鬥爭的產物了,比如多爾袞立順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