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加鋼淬火!隊伍素質強起來專起來

加鋼淬火!隊伍素質強起來專起來

政法隊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捍衛者。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政法隊伍寄予厚望,特別強調要把能力建設作為一項重要任務,提高政法幹警本領,確保更好地履行各項職責任務。

2018年,全國檢察機關以隊伍素質能力建設為核心,以創新檢察教育培訓模式為手段,以科技信息化應用為支撐,向外部“借力、借智”,有力推動了檢察人員政治素質、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素質的有效提升,為譜寫新時代、發展新篇章貢獻了檢察力量。

涵養政治生態

理論學習實現全覆蓋

檢察機關是黨領導下的司法機關,是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機關,這決定了檢察機關必須強化政治建設,確保政治上忠誠可靠、政治屬性永不褪色。

2018年,檢察機關切實抓好新時代黨的政治建設,強化黨的政治領導,不斷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時代感,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持續開展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活動,圍繞政治建設進行了多種形式的專題學習——

最高檢表率作用凸顯,帶頭做政治上的“明白人”。2018年5月9日至19日,最高檢機關連續舉辦三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培訓班。這是黨的十九大後,最高檢首次對機關黨員幹部進行“全員大集訓”,培訓覆蓋到各事業單位相關人員。最高檢黨組書記、檢察長張軍就培訓工作多次作出明確指示、提出具體要求,直接修改審定培訓方案,並採取“自己講自己主持”的方式,親自主持第一期培訓班開班式,開講第一課。11天的輪訓,3場專題輔導報告,6場集中授課,19組分組討論,最高檢領導幹部政治上受到洗禮、靈魂上受到觸動、思想上得到昇華。

與此同時,最高檢第一時間下發相關通知,全面部署檢察系統十九大精神學習培訓工作。2018年6月底,檢察機關順利完成全員輪訓任務。各級檢察院共組織十九大精神集中培訓4908期、專題講座4551期、網絡培訓526期,共計培訓51萬餘人次,實現檢察系統全覆蓋。

最高檢在對檢察系統學習情況摸底調研基礎上,依託中國檢察教育培訓網絡學院,組織開展了三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專題網絡培訓班,全國檢察機關15.4萬餘人次完成培訓任務。

“通過一系列政治學習培訓,有力引導了檢察人員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增強‘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進一步統一了思想、深化了認識、激發了幹勁,為推進檢察機關正確履行法律監督職能、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提供了政治保證和智力支持。”最高檢政治部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

深修內功

創新手段提升專業素能

新時代政法幹警不但要有擔當的寬肩膀,還得有成事的真本領。黨的十九大報告也強調,要注重培養專業能力、專業精神,增強幹部隊伍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的能力。

檢察教育培訓作為檢察隊伍建設的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工程,是提高隊伍素質和能力的有效途徑和重要手段。2018年,全國檢察機關緊緊圍繞檢察工作科學發展,認真謀劃新時期檢察培訓工作,創新培訓理念和方式方法,有力促進了檢察人員素質能力的提升。

按需施教、分層分類培訓,是檢察教育培訓取得實效的重要法寶。2018年,最高檢部署相關業務部門舉辦各門類專項業務培訓班19期,培訓1847人次,引導檢察干警全面深入掌握履行崗位職責所必備的專業知識,真正成為檢察工作的行家裡手。最高檢加強對國家檢察官學院調訓班次的跟蹤指導,完成省級院領導班子成員、分州市院檢察長和基層院檢察長等領導素能培訓、業務培訓與專項人才培訓和西部培訓等30期班次,共計培訓2833人次。著力培養了一批綜合素質高,既具有較高檢察理論水平又具有豐富辦案經驗的檢察業務專家、業務尖子和辦案能手。據統計,2018年最高檢直接培訓16780人,網絡培訓38.6萬人次。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提升新時期檢察教育培訓質效,需要不斷創新方式,激發其活力與魅力。2018年,最高檢專門印發《全國檢察機關領導幹部上講臺實施指導意見》,鼓勵推動領導幹部講政治課、講業務課,向檢察干警傳道授業解惑。

2018年9月4日,張軍檢察長在國家檢察官學院秋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率先垂範,講授開學第一課——“立足新時代,搶抓新機遇,在新起點上開創人民檢察事業新局面”。這條消息在開講當日刷爆了“檢察圈”。

在接下來的5個多月時間裡,最高檢其他院領導以及全國各級檢察院檢察長、副檢察長等領導幹部紛紛走上講臺,為檢察干警帶來一場場主題各異的思想盛宴。

據統計,2018年最高檢共有6名院領導走上國家檢察官學院講臺授課,另有6名部門負責人上講臺授課18次;各省級院158名院領導上講臺授課267次,受到廣大幹警點贊。

除了檢察長走上講臺授課,2018年,最高檢建立的檢察教育培訓工作聯繫機制也成為教育培訓工作的一大創新亮點。最高檢幹部教育培訓部每位同志聯繫3至4個省級檢察院,加強對基層教育培訓工作的服務和指導,進一步暢通基層院業務諮詢、問題反饋、建言獻策的渠道和途徑,初步建立起上下聯動、銜接緊密的工作格局。

智慧藉助

提升法律監督水平

2018年7月,重慶市首例環境資源領域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由重慶市萬州區檢察院起訴。辦理該案過程中,為了更加準確把握環境的被破壞程度等案件事實,檢察機關走訪聽取了西南大學教授姚維志等學者的專業意見,採納了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的評估報告,最終實現案件的成功辦理。

智者借力而行,慧者運力而動。重慶“首案”的辦理是檢察機關藉助“外腦”提升辦案質量及檢察干警專業能力的生動實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面對人民群眾內涵更豐富、層次更高的法治需求,最高檢黨組提出“智慧藉助”的要求,鼓勵各級檢察院向外部“借力、借智”,充分發揮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專家學者等社會力量以及退休老領導、老檢察官的優勢作用,藉助他們的實踐經驗、法律和政治智慧,幫助檢察機關提升法律監督能力、水平和效果。

2018年4月,隨著《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指派、聘請有專門知識的人參與辦案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的印發,越來越多和姚維志一樣有專門知識的人參與到檢察辦案中來。江蘇省檢察院聘請了106位專家作為院外專家輔助辦案,這些專家覆蓋民事、刑事、行政等三大訴訟領域,涉及環境資源、金融、知識產權、計算機網絡、生物醫學、建設工程、財務管理等專業。

2018年7月,最高檢還出臺《民事行政訴訟監督案件專家諮詢論證工作辦法》,依照這一辦法,最高檢聘請包括專家學者、退休法官、律師在內的103名專家,組建民事行政訴訟監督案件專家委員會,藉助“外腦”,做強民事、行政檢察工作。

如果說“外腦”是智慧藉助的金山,那麼,檢察系統的人才就是“借力、借智”的富礦。2018年,檢察機關通過信息技術成功實現了系統內部的智慧藉助——10月8日,檢答網開通運行。

據瞭解,檢答網的主要功能是對檢察人員在辦案、學習和研究中遇到的法律適用和政策把握等方面的問題進行諮詢和解答。截至2018年12月,檢答網註冊用戶已超20萬餘人,累積諮詢問題5842個,解答4039個,解答率69.1%,較好地發揮了“智庫”“智囊團”作用。檢答網受廣大檢察干警追捧,體現了新時代廣大檢察人員對業務能力提升的渴求,展現了新時期檢察人員的新風貌。

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克服本領恐慌,提高素質能力,過硬隊伍建設永遠在路上,檢察機關將不斷把過硬隊伍建設引向深入,為推動新時代檢察工作創新發展提供堅強保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