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二战时美国为什么要跟德国打,而不是支持德国削弱苏联?

邱思民


美国支持德国削弱苏联?如果不是美国援助苏联,或许苏联已经被德国坦克碾压了

二战结束后,赫鲁晓夫访问美国的时候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没有美国的SPAM罐头,我们真的不知道用什么去养活苏联红军。”

1941年6月22日,德国发动巴巴罗萨计划,190个师快速涌入苏联,在战争初期,苏联一触即溃,将近三百万名士兵在半年内损失,两万辆坦克与自行火炮,一万七千多架飞机全部损毁。

军事上的溃败,带来的是领土上的丢失,苏联最有价值的领土全部集中在西部地区,而这些重用工业区和农业区都被德军占领,多达71%的铁,58%的钢,63%的煤等等全部被德军占领,尤其是传统农业区乌克兰的丢失,更是让苏联尝到了饿着肚子打仗的滋味。

很明显,仅凭苏联的能力很可能已经无法阻挡德国,因此在苏德战争爆发后,美苏方面就开始寻求合作。当美国的援助物资到达苏联后,解决了苏军的燃眉之急,可以说,没有美国的物质资源,苏联根本就没有机会同德国战斗到底。

在美国后来的租赁法案中,美国持续加大了对苏联的援助,从物资到车辆,到军火源源不断的从各个方向运往苏联。

在整个战争中,美国交付苏联超过1700万吨的货物,在开战前苏联只有34万辆汽车,然而美国援助了超过40万辆,比苏联生产的还要多。

尤其是在石油方面,更是源源不断的输入苏联,石油是战争的血脉,如果德国和日本拥有充足的石油,后果不堪想象,盟军向苏联提供的飞机燃油就多达1935万吨。

在弹药方面,盟军提供的援助也达到苏联本身生产的一半,可以说,苏联即使再能生产,裤腰带就是勒折了,也不够战争用的。

德国能够从一战后崛起,就是因为有美国的帮助

美国并不是没有帮助过德国,如果不是美国搅混水,或许欧洲已经是英法说算的天下,但是美国就是要独树一帜,你们英法搞凡尔赛体系,我美国自然就搞华盛顿体系。

一直以来,美国都是有两个地区发展,一个是亚洲地区,另一个就是欧洲地区,在亚洲地区,美国一方面扶持日本,一方面增加其在远东的影响力,结果就有了二战前期小日本的叫嚣,可以说,日本敢于叫嚣,是因为他们背后有美国的支持。

在欧洲也是一样,一战后美国想要插手欧洲大陆是不可能的,英法毕竟还是具有重大的影响力的,不突破英法的政治封锁,新兴的帝国主义很难称霸世界。

在共同的政治利益下,美国选择帮助德国发展,这就是为什么德国能从一战后的战败国发展到二战时期的军事强国,没有美国帮助,英法国怎么可能让德国崛起?

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本身就是美国在背后搞鬼,不把传统的政治强国搞掉,美国如何称霸世界!难道让美国直接和英法宣战,最聪明的人不是卷入战争,而是看着别人卷入战争,然后自己两面装好人。

实际上,二战初期,德国、日本都和美国有贸易关系。

美国不帮助德国是早就知道加入战争是迟早的事情,问题是站在哪一方

世界的二战是从1939年开始的,美国的二战是从1941年6月开始的,可见,在养精蓄锐这方面,美国做的很到位。

美国之所以迟迟不加入战争就是希望他们两败俱伤,然后自己从中渔翁得利,让敌人们两败俱伤,并且保持平衡也是一门技术活。美国也没想到英法那么不抗揍,差一点就都让德国给干翻了,在充分意识到德国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后,美国就开始考虑以什么样的身份加入到战争中,以及站在哪一方面。

就传统的国家关系来说,美德有很好的合作基础,毕竟英法都是他们曾经的敌人,苏联也不是什么好饼,但是就现实利益而言,如果美国站在德国的一边,战争很可能打的更加顺利,德国却将成为一个更大的对手,美国当然不希望看到一个能够和自己匹敌的敌人出现。

正是因为德国发动苏德战争,日本偷袭珍珠港让美国坚定决心,拥有借口加入战争。

可以说,1941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分水岭,一个是没有美国的二战,一个是有美国的二战,没有美国的二战,轴心国气势汹汹要打败全世界,在有了美国的二战,盟军开始反击,最终一点点战败了轴心国。

可以说,二战时期大多数国家都是砝码,而美国是重量级秤砣,放哪天平就往哪边倾斜。

至于苏联后来的崛起,估计也在美国意料之外,谁能想到苏联竟然这么猛。要是知道后来美苏能够争霸四十年,美国当初可能不会援助苏联那么多了吧!


史论纵横


这个问题要时间拉长着看,这正说明美国是有策略的,在二战时打纳粹(国家社会主义)德国,二战后支持德国联邦对抗苏联,进而削弱苏联。


二战开始时美国是中立的。美国在一战中是尝到甜头的,通过大卖军火、物资等从债务国迅速转为债权国。二战美国故伎重演,打算在最合适的时间踢进最关键的一球。

苏联同样有此打算,斯大林不止一次对部下说,苏联要参战,但要最后一个参战,这样战争利益的天平会倾向苏联。但苏联没有美国运气好,希特勒如此迅速的搞定欧洲大陆,随后于1941年6月22日突然对苏联发动全面进攻,打了个苏联措手不及,苏联只好仓促应战。

美国就不一样了,美国首先直接面对的是日本,日本在中国大陆的入侵想学德国闪电战,打算三个月解决战斗,结果陷入持久战不可自拔,当日本打算偷袭珍珠港,以创建所谓大东亚共同圈时,美国通过先进的情报组织以事先得知,但美国此时奉行孤立主义,只要战火不烧到屁股才不管呢!美国政府为说服民众参战,故意给日本机会,当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战役爆发时,美国随即对日本宣战,并由国会一致通过。

由于日本和德国是轴心国同盟,德国随即对美宣战,美国自然在欧洲战场是和德国打,但这并不说明美国不想削弱苏联,此时意识形态的对立由于面对共同的敌人德国被遮掩下去。


当德国被打败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立刻对苏联翻脸,因为二者是严重对立的,其实是有思想根源的,一个是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思潮,一个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思潮,两者势不两立,直接导致冷战的爆发。
我是历史小玩家,关注我哦,一起分享更多精彩!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如侵权速删。谢谢!


罗西小南多


二战美国立场深度解析,其实德国就是美国扶持出来弄垮欧洲的傀儡而已,原因就是这样的,至于为何这样说,看文章就知道了。

大家都知道,作为一战战败国,经历战火,在加上凡尔赛条约的苛刻,德国战后是无比困难,连赔款都难以给出。也因此在1923年,才会发生著名“鲁尔危机”原因就是德国政府无力担负巨额赔款,开始用通货膨胀手段缓解压力,最终导致德国经济更衰落,失业激增,通货膨胀达天文数字,美元与马克的兑换比率由1:4.2达到1:4.2万亿,德国经济陷入崩溃。


面对如此严重经济危机,德国为何能重振经济重新武装,成欧洲强国进而发动二战咧?如果仅仅说运气好,谁都不会相信。

其实这和当时国际政治博弈,还有大国需求以及德国自身有关。

首先我们看国际政治影响,以及一战后各国对待德国的态度。德国一战投降后被迫签下《凡尔赛合约》,这条约是各国势力博弈斗争情况下签订的压制性合约。

具体斗争态势如下,各国不同态度。

法国态度:德法可谓世仇,普法战争伤痕依旧,法国又在一战中被德国吊打,如果不是英国支援,根本就守不住,法国死了整整一代人,因此深恨德国,所以他们最苛刻。主张全方位压制德国战争潜力。

  • 德国全境无军队化,解除德国武装
  • 割让德煤铁产地鲁尔区,归还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去除德国工业潜力。
  • 割让德国东部领土给波兰,在德国身后埋钉子并制造潜在对手,营造缓冲区和盟友。

法国不可谓不阴险,果真如此德国就真完蛋啦,二战也不用打了。

英国态度:英国是传统大陆均势政策执行者,外号(欧洲搅屎棍)所有政策都围绕,不让欧洲大陆一家独大来进行,所以他们肯定反对法国对德国的过分压制。 于是他们反对全面解除德国武装,德国能有军队只是要限制数量,保留德国在东普鲁士领土给波兰,并且反对割让德国主要煤铁产出基地。美其名曰保留德国人民的生存权利,其实质不过是为啦自己利益保持大陆均势格局。

英国主要诉求就是,在欧陆必须有二个势均力敌对手,彼此消耗,进而维持大英摇摇欲坠的世界影响力。

美国态度:作为新兴大国,还有世界格局破坏者,美国诉求,相对英法都有所不同,他们更加关注的不是地缘政治格局,而是商业利益还有未来世界角色。

所以他们诉求是

第一:保持德国经济活力和基本消费力,因为美国产品需要市场。美国不愧是生意国度,卖资源,卖文化,卖产品,二边钱都赚,在他们眼里,其他不重要,经济第一。

第二:保留德国军事实力,因为他不希望德国太过衰弱,英法没有对手,威胁美国崛起。

基于以上几点,在合约中,为了照顾法国情绪,只得给予德国巨额赔款,为了照顾英国情绪,又保留德国部分领土和资源产区维持竞争力。为了照顾美国情绪,又保留德国经济活力。


以上是合约为何签订,以及基本内容。 那么合约后续又发生了什么。

合约签订后,其实法国是极度不满的,在德国无法赔付战争赔款情况下,就强占鲁尔区。要求用土地换赔偿。

而英国眼看情况失控,于是主动出面调解德法关系,并要求法国归还鲁尔区。

美国看到德国经济崩溃现状,发现生意做不了,英国法国越来越强大,自己出头阻力越来越大,于是开始暗地支持德国,即提供经济扶持,又通过技术扶持等各种手段恢复德生产力。

合约签订后德国的经历如下:法法那是落井下石,英国居中调停,美国雪中送炭!

而美国的雪中送炭,对德国后来崛起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其实美国扶持是德国重新崛起关键,当然英国的容忍默许,还有法国的被无视也是原因,具体到事列,我们可以继续看!

首先:“道威斯计划”出台,美国提供巨额贷款,帮助德国恢复经济

德国经济陷入崩溃后,协约国曾经组成专家委员会,研究德国赔款问题。借这个机会,1924年,美国银行家道威斯提出著名的“道威斯计划”,由美国主导外国资本向德国投资,挽救其经济,然后再让德国提供赔款。

1933年时,美国又以“杨格计划”取代原本的“道威斯计划”,继续向德国倾注资本,高达数十亿美元的资本投资德国,于是在国际资本支持下,德国经济迅速恢复,可是,恢复经济的德国,并没有继续支付赔款,而是开始扩军。


其次:来自华尔街的支持于纳粹党上台

选举活动是最费钱的,而希特勒的纳粹党最后能崛起,进而成为德国执政党,其实是和美国华尔街的风投支持密不可分。

在希特勒上台之前,美国顶级银行家向这位纳粹党魁提供了高达3000多万美元资金资助,包括小约翰·洛克菲勒,亨利·福特等人在内,都有参与。因此人们普遍认为华尔街与纳粹之间存在着合作关系,至于美国政府,当然是知情而且乐见其成的。


再次:美国全方位技术支持纳粹德国发展军工

希特勒上台后,就开始与美国谈判,要求延期偿还贷款,并提出美国在德资本全部收入只能供德国使用,随后希特勒就用这笔钱,在德国兴建军工企业,并向美国购买各种先进技术还有设备。
仅在1933年-1939年六间,与德国军工企业合作的美国公司就超过60余家,其中福特公司不仅卖汽车,还帮助德国建立组装厂,最后这些工厂都成长为军工厂,为此亨利福特被授予十字鹰徽勋章,而美国铝业公司则将生产的60%的铝制品卖给德国;陶氏化学则为德国提供高端技术,通用汽车也在德国设分厂,生产军用汽车。美孚石油公司则向德国提供坦克润滑油技术,美国电报电话公司还参加德国新型飞机研制,法本公司更是吧最新技术氯丁橡胶和飞机防爆剂技术卖给纳粹。

二战爆发后,美国海军部长都承认,是美国公司向希特勒提供了先进飞机发动机。那美国政府及美国企业做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呢?仅仅是经济考虑吗?

最后:第三帝国崛起的真实原因

于政治上考虑,是大国矛盾给啦德国崛起的机会,在各国博弈之后,原本待宰羔羊一般得德国,居然成了被支援的对象,而这一切的发生,全部是美国的助力。

其实“道威斯计划”、“杨格计划”也许原本初衷并非是帮助纳粹政权,但却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美国出手帮助德国的真实目的,除了经济利益之外,至关重要的是,政治利益考虑,当时的美国已经是世界上经济实力最为强大的国家,但是在欧洲事务上依然缺乏话语权。

传统英法二强实力依然雄厚,而美国不甘心如此国际地位,需要打破这样的国际次序,就需要一个爆发点,这个爆发点可能是经济危机也可能是战争,相对来说战争更方便,于是他就在欧洲找寻有潜力的合作对象,而德国恰恰非常合适,因为战败的他们有动力,而德国也有实力,在加上一个善于蛊惑人心的疯狂人物希特勒,于是美国德国一拍即合。

即能收获经济利益,又能获得政治利益,何乐而不为,最终结果也如美国所见,德国在欧洲一通乱战,法国彻底被打趴下了,英国也被打残废,英法持续衰弱,最后美国在出面收拾残局,世界就是美国的了。唯一意外就是苏联的崛起。面对一个意识形态不同,而实力强大的苏联,美国又如何会帮助自己的竞争对手?所以,二战开始前美国一直在支持德国。目的并不单纯。


阿斗不傻


二战前,美国根据三十年代制定的《中立法》和四十年代制定的《租借法》,对德国出口工业产品和各种资源,间接帮助和武装了德国。

二战中,德军也在使用美国生产的卡车、制造的炸弹、开采的石油。即使美国对德国宣战后,这种合作依然在继续。

美国的“美孚石油公司”源源不断地通过中立国瑞士将石油运往大西洋另一边的德国。

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也参加了德国的军事建设。

美国许多企业都从与德国之间的生意中获取巨额利润。

1933年至1939年,在纳粹德国的军事机构中营业的美国公司超过60家。美国军方甚至曾经承认,德国空军战机的许多先进发动机都是由美国提供的。

1941年11月29日,斯大林下达对德国反突击的命令。

1941年12月6日,苏联西方面军在南北两个方向上对德军发动反击,德军部队在气候和苏军的双重夹击下,被从莫斯科附近击退。

美国参加二战的时间是1941年12月8日。

美国加入的时间,正是德国取胜无望之时。

美国自始至终都在支持德国,对付苏联。

英法战前的绥靖政策,战中的法国投降,英国的敦克尔克大撤退,客观上,都保存了各自的力量。

德国兵败苏联,令欧美失望,墙倒众人推,欧美以残酷之手段,取而代之。

美国也自始至终都在支持日本,对付中国共产党。

中国抗日战争期间,曾经不断要求西方列强给予外交、经济及武器上的援助,但西方列强都不理不睬或冷峻拒绝。英法甚至多次要求中国接受日本所提的和平条件。到了1940年夏天,英法更进一步切断中国经过缅甸和越南通往国际的通道。

美国商人将很多战略物资卖给日本,表面上是赚取暴利,实际上是间接支持了日本侵华战争。美国政府更是奉行一贯的孤立主义。虽然美国也发出过一些谴责日本的声明,但无意为中国而与日本直接作战。美国多少对中国提供了一些贷款和军援,但数量却不足以真正提高中国的作战能力。

至于美日血战,客观上,反而锻炼了美军,为日后朝鲜战争,积蓄了精锐力量。

两颗原子弹,只能说明美国对已无用失败的日本,惩罚之冷酷无情。


共论矛盾


从始至终,美国都在执行削弱苏联的政策,只是方法比较巧妙而已。首先,美国大力对苏联进行援助,就是希望苏联可以和德国血战下去。

防止苏联和德国谈和,将注意力转移到英美身上。另外,美国极力倡导德国必须无条件投降,也是要让德国与苏联杀到流尽最后一滴血。

1944年夏天,美军登陆欧洲,是在德国已经败局已定的大背景下展开的行动。在1944年上半年,德军已经在东线完全崩溃,德国庞大的中央集团军群遭到了歼灭性打击。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库尔兰集团都遭到歼灭性打击和包围,罗马尼亚和芬兰退出战争。

俄军各集团军在南方的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境内迅猛推进,并准备从南面向德国实施突击的同时,苏军开始进攻德国北方集团军群。

美国一直在嘴上说先欧后亚,但是美国一半以上的军事实力都在太平洋战场。美国空中力量半数和绝大多数海军都在太平洋,美国是个务实的国家,没有必要把力量浪费在西线,还不如在太平洋一支独霸。而苏联当了冤大头,出力最多却没有得到最大利益,德国更是直接完蛋。

而到了1944年夏天,美国摘桃子的时候到了,再不开辟第2战场,苏联就要一统欧洲,红旗就要插到巴黎了。那美国以后还怎么玩?为此,美国必须在1944年夏天开辟第2战场,控制西欧和德国部分地区,不能让苏联掌控欧洲大陆。


深度军事


大家好,我是小叶。为了能够更好的理解在二战中美国为什么帮助苏联打德国,而不帮助德国打苏联,我先从一战后的德国说起。一战后的德国,历经战火,再加上是战败国,受签订的凡尔赛条约里的苛刻条件的影响,使德国战后国内条件十分困难。甚至德国政府因为通过正常税收无法偿还巨额赔款,而开始大量印制钞票,造成恶性通货膨胀,马克(德国货币)与美元汇率从4.2:1巨贬至4.2万亿:1。面对如此严重的经济危机,以及如此凶险的外部,德国为何能短短十一年时间里迅速重整经济,成为欧洲强国,并发动二战呢?这其实和欧洲各国间的政治博弈有关。

德国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

一战后的各战胜国,根据各自的利益对德国有各自的不同的态度。首先,法国在一战中虽是战胜国,但死伤了近150万人,伤亡惨重,因此,他们对德国的要求最为苛刻,一方面不仅要求德国全境不能有军队,另一方面还要求德国割让产煤区以及割让德国领土给波兰。其次,英国长期执行的是大陆均衡政策,他不想欧洲大陆出现一个实力超群的国家,所以他们对于法国过分压制德国的做法并不赞同,英国认为德国不应全面解除武装,而且德国不能割让产煤区,美其名曰维护德国基本生存权利。站在英国的立场,他认为欧洲大陆应该是各国彼此消耗,相互制约的状态最有利于他维持全球影响力。再者,美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国家,他的态度不同于英法,美国想要德国能够很好的发展其经济,因为美国需要一个市场来卖出他的产品。这种各个国家间的博弈,使德国保留了发展的潜力。凡尔赛条约签订后,其实法国是极为不满的,后又因德国无力赔偿赔款,法国就要求德国以土地抵押赔款,英国从中调停。其实当时的美国虽然已经是世界上经济最强的国家,但那时,世界的中心依然在欧洲,他在欧洲事务上的发言权很少,他不甘心于如此地位,眼看德国被“制服”,英法两家逐渐变得更加强大,他便开始大量援助德国。首先,美国先后出台“道威斯计划”和“杨格计划”向德国提供巨额贷款,在资本的倾注下,德国经济开始逐渐恢复。然后,美国对德国实施全方位的技术支持,仅在1933年到1939年的六年时间里,德国的军工企业与美国公司间的合作就有大约60家,其中福特公司由于表现优异还被授予了十字鹰勋章。美国作为新兴大国,想要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其实并不容易,会受到来自英法等传统老牌帝国的各种阻挠,而一个混乱的欧洲更有利于美国的发展。所以美国想要在欧洲找一个潜在的合作对象,来打破世界原有的次序,而战争狂魔希特勒的上台迎合了美国的这种需求,

希特勒

所以在二战初期,美国并没有做出选边站,一边两边卖武器获得经济利益,另一方面获得长远政治利益。

那最后美国为什么要跟德国打,而不是支持德国削弱苏联呢?

第一、日本偷袭珍珠港

日本偷袭后的珍珠港

美国支持苏联打德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二战中,德意日是盟国。而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对日宣战,因为德日是盟国,美国不可能和德国站在一起。

第二、德国实力过于强大

就像一开始,美国因为不想要英法强大而支持德国一样,在二战进行一段时间后,法国已经投降了,英国被疯狂轰炸,已经差不多残了,如果再支持德国,那欧洲可能就德国一家独大了,这显然不符合美国的利益,再者,德国所表现出来的强大科研实力,也着实让美国人觉得德国是一个强劲的对手。对于苏联,其开始发家是从192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后开始的,那时苏联的综合实力相对于德国还是较弱的,不然开始也不会被打得这样惨。因此,在压制德国问题上是绝对符合美国利益的,至于和苏联结盟,更多的是联合所有可以联合的力量来打击德国。至此美国以救世主的身份出现在欧洲,击败强大的德国,二战后欧洲凋敝,在美国的军事援助与经济援助下,英、德、法、意等国都对美国俯首帖耳,美国牢牢控制住了西欧各国,事实证明美国的战略取得了全面的成功。


小叶谈军事


战前,包括战争中,全世界普遍认为德国远强于苏联。所以初想的战略是,先让苏联消耗德国人的实力,等到苏联被德国人打的就剩下一口气,然后大军进攻欧洲大陆“拯救世界”。最后整个欧洲大陆,不是被打到彻底残废,就是直接被打死的。

但是实际操作中发生了什么?

巴巴罗萨计划太猛了,苏联差点一下子被德国人一波打死。所以美国没办法,为了让苏联人给德国人放血,所以只能疯狂给苏联支援,帮苏联续命。

这就导致了什么?

虽然苏联前线被拼的很惨,但是在美国的支持下,不但稳固了战线,还没耽误后方的发展。

结果变成了什么样?

盟军开始两线反攻的时候发现,在美国的支持下,苏联已经拥有了超过当时德国,可以单挑整个欧洲大陆的实力。因为这时候,整个欧洲大陆的国家都已经被打成废墟了,唯一剩下一个能跟苏联拼一拼的国家还是德国。

战后:

苏联面对一个“自己好像随时可以统一的欧洲”,当然狂的没边了。而美国又不可能再为了欧洲国家跨越大西洋再打一次“三战”。

所以幸好有核弹,让苏联人不敢轻易开战。要不然就凭斯大林的脾气,肯定要统一欧洲了。别的不说,苏联当时拥有的坦克就比其他欧洲国家加起来的综合还要多上好多。而苏联红军也是久经战火,战斗经验战斗素质极其强大的军队。

这就倒是冷战初期相当长时间里,欧洲对苏联都是保持一种类似“绥靖”的政策,完全不敢招惹。


掘招饭局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一起来读二战那些事儿。(约500字,阅读需2分)

认为美国在二战时期应该和德国联合起来削弱苏联是一种后见之明。

觉得冷战时期美苏争霸让美国也吃了不少苦头,为何二战时美国不和德国一起收拾了后来成为美国最大竞争对手的苏联呢?

其实,这在当时是不可能发生的事。

据说,美国总统罗斯福曾经告知自己的儿子,我们美国人应该感谢中国人,如果让日本人占领了中国,他们就会武装出一只数千万人的军队然后直接越过阿尔卑斯山脉和德国会师,那个时候是基督教文明的末日。

罗斯福的话中,美国肯定是属于基督教文明的,日本和德国是法西斯,美国怎么会和法西斯德国一起收拾苏联呢?

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当时的资本主义国家来说这是一个威胁,这可能就是题主所提这个问题的出发点。但随着希特勒的兴风作浪,对当时资本主义的英法美等国来说,威胁最大的是一战的手下败将德国。

然而,当时英法等国是矛盾的,他们一方面预防着德国的壮大,另一方面又希望德国进攻苏联,“祸水东引”。经过一战的洗礼,美国的综合实力大增,军事能力也比较强,但当时美国并不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老大,和苏联的对抗走在最前面的资本主义国家是英国和法国,尤其是英国。

英法美对苏联并不是没闹过矛盾,而且他们并不是不知道苏联的威胁,但由于从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要征服世界的希特勒对他们的威胁更大。


两分钟走近历史现场。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关注@历史宝藏。

历史宝藏


因为美国需要的是一个满目疮痍的欧洲,而不是一个持续强大的欧洲。美国需要的是尽可能让欧洲全部参战,但全部都得不到实质性好处,从而得到欧洲衰落,资本主义世界当中美国独大这样的一个国际态势。从二战之后欧洲衰落这样一个国际态势来看,这一点美国人的算盘实现了,但美国人没料到的是战争同样激发了苏联的工业生产能力,从而催生了二战之后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冷战。

首先我们要强调一点,二战的战场有欧洲、亚洲、太平洋以及北非等等,然而主要的决定力量在于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剩下的几个战场算牵制、算延伸,但大概率算不上主要力量。而欧洲作为主要战场,则基本上绝大部分国家都参与了二战。

美国在一战之前就已经实现了GDP全球第一,但主要的政治地位还是远不如欧洲各国,所以美国当时实行的主要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政策,在一战当中前期自保,通过对同盟国和协约国的双边贸易赚取高额的战争财。一战结束后其实战争的结果是不能满足美国人的意思的,因为战争并没有导致欧洲衰落,各国通过瓜分战败国的财产重新补血,短时间内恢复了实力。

所以一战后的美国反倒是支持德国的,并通过“道威斯计划”和“杨格计划”等先是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德国的战争赔偿责任,而后又通过资本家和银行家等民间手段逐渐为德国输血,这也是一战之后德国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战开始之后,美国人还是执行孤立主义,两边做买卖赚钱,并在合适的时候出手对付大的一家,保证不会出现什么欧洲强国。例如当时美国的“援助法案”实际上就可以看做对英法苏三国的变相援助,保证他们可以有足够的力量跟德国人继续拼命,消耗双方的财力和实力。换句话说,就是美国人拿着罐头去换英国人和俄国人的命,为自己的孤立主义做炮灰。

现在看来的话,美国的孤立主义实际上很类似于当时英国在欧洲施行的大陆政策,但又是大陆政策的升级版。都是要求本国一家独大,从而通过消耗的形式耗尽潜在大国的资源和国力,形成两边互相消耗,美国从中得利这样的一个国际环境。


铁匠工坊


二战时的美国为什么要跟德国打,而不是支持德国削弱苏联?我们都知道二战时期的德国横扫了欧洲大陆,可以说当时的欧洲大陆除了英国依托地理优势还有抵抗之力外,基本已经都成为了德国的囊中之物,但是有一个国家用一己之力几乎改变了欧洲乃至世界的二战战局这个国家就是苏联,正是因为苏联顽强抵抗了住了德国的进攻,才让美国看到了同盟国胜利的希望,美国最终下定决心参与到二战中来。

当时的美国在二战开始的时候其实就是运用的一战策略“坐山观虎斗”,因为美国之前尝到了一战的甜头,所以在战争初期美国并没有任何选择任何一方,因为当时欧洲是世界的绝对核心,即便是美国在整体实力上也要比欧洲稍逊一筹,所以欧洲内战对美国来讲其实是一个战略机遇期,美国的策略也很简单就是要以最小的代价得到最大的利益。当时的苏联其实也是这种策略,只是德国选择了先对苏联下手。

当时的欧洲英国退守英伦三岛,苏联在顽强的抵抗德国的进攻,但是我们都知道两个时间节点第一个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第二个同年12月日本就偷袭了珍珠港,了解二战历史的读友都知道德日当时是盟友,所以日本远渡太平洋攻击美国其实就是为了牵制美国防止其和苏联夹击德国,也就是说德日早就判断出美国会对他们下手。其实这种判断也是完全正确的,我们都知道当时的欧洲大陆除了苏联基本都已经沦陷,如果德国统一欧洲大陆那么美国要单独面对的将会是一个强大无比的对手,以欧洲当时的工业水平在军事上碾压美国可以说是没有任何难度的,所以美国为了自身的安全和国家利益必然会对德日出手,而德国和日本其实也是一场豪赌,在德国输掉对苏战争之后德国其实也就知道了自己将要面对的结果。

综上所述,美国为了自己的国家利益在二战开始之初其实就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只是没有想到法国会如此不堪一击,也没有想到苏联居然会抵挡住了德国的进攻,如果美国再不参战,二战的胜利果实很可能就会被苏联摘走,最终美国在一个恰到好处的时间节点参与了一场正确的战争,同时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