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既然有些人認為保健品是騙人的,那為什麼藥店還公開銷售保健品?你怎麼看?

天馬行空的老兵


正規保健食品可以合法銷售。

所謂正規保健食品指的是具有國家的批准文號,同時標籤標識能夠按照所申請的保健功能進行宣傳。比如某企業產品申請了增強免疫力的保健功能並取得批號,那麼其產品可以如此宣傳。但如果額外去宣傳治療疾病甚至抗癌防癌,那就是典型的虛假宣傳,違反食品安全法相關要求了。

正規保健食品沒有治療和預防疾病的功能。

保健食品本質屬於食品,不能宣傳預防和治療疾病。那些被痛罵的所謂“保健品”很多時候只是普通食品,利用會銷等隱秘手段非法宣傳療效,誘導老年人購買,不折不扣的騙人把戲。記住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宣傳治病的一律不買!

國家批准的保健功能不包括抗癌,由此宣傳均是非法!

國家目前公佈的可以申請的保健功能有27種,沒有抗癌!一些非法商家藉著大眾對癌症的恐懼心理非法宣傳銷售,如果遇到,可以立即打電話12331舉報!

我的頭條號還有關於如何查詢保健食品真偽的具體操作步驟文章,您可以前往閱讀。

我是王華,註冊營養師,專業學食品6年,專門管食品第7年,愛好做飯無數年,有關食品安全和食品科學、吃貨秘籍和營養健康,都可以來嘮嘮。歡迎關注。

註冊營養師王華



不吃窩邊草小劉


您好!

藥店公開銷售的保健品與被認為是騙人的“保健品”內涵不一樣,不能一概而論。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保健品相關的管理要求:

1、保健品是指適用於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並且對人體不產生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2、生產保健食品的“原料目錄”以及“允許保健食品聲稱的保健功能目錄”必須由國食藥監部門會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國家中醫藥管理部門制定、調整並公佈。

3、保健食品實行註冊與備案相結合分類管理制度:使用保健食品原料目錄以外原料的保健食品,以及首次進口的保健食品,需由“國食藥監部門”註冊;首次進口的保健食品中屬於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物質的需由“國食藥監部門”備案;其他保健食品,應由“省級食藥監部門”備案;進口的保健食品,應當是出口國(地區)主管部門准許上市銷售產品。

4、已經批准的保健食品廣告目錄以及批准的廣告內容,由“省級食藥監部門”公佈並及時更新。

其次,瞭解了保健品的相關管理要求後,我們再來看藥店公開銷售的保健品與被認為是騙人的“保健品”的區別:

藥店公開銷售的保健品:來源合法,資質齊全,有批准文號(國食健注、或食健備等),有保健食品專有標識(藍帽子)等。這類保健品是正規合法的,的確有相應的保健功能。

被認為是騙人的“保健品”:這類保健品一般涉嫌虛假宣傳,如宣稱治療高血壓、高血脂等;無批准文號、無專有標識......簡單來說,這類保健品屬於假保健品。


奔跑的五花肉肉


保健品無錯,錯的是三觀不正的人!

我爸十多年的三高毛病,服用同仁堂牌魚油後解決了他頭暈痛晚上睡不好脾氣暴躁、視眼乾澀模糊、手抖和心跳偶爾急速血壓不正常的症狀。

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






同仁堂健康邀合夥人


國內保健品分類比較亂,個人對保健品進行了分類:

1.常規保健品一般都是藥店上架的各種維生素補充劑,蛋白粉,比如維生素E,C,B和其他複合維生素,比如21金維他,兒童用的AD鈣。這些屬於最基本的保健維生素,個人認為這些是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和醫院建議適量補充的,像蛋白粉有嚴重腎病的反而不能服用會導致病情加重。

2.另外宣傳成分比普通維生素更重,比如深海魚油,螺旋藻,碧生源常潤茶等等,由於成分組成更復雜,這類保健品慎用。

3.最後就是濫用的保健品!

特點:

第一,宣傳是最新科研成果,比如炒的比較火的肽元素口服液和一些含肽的衍生產品以及其他新型產品;

第二,結合中醫理論,比如穴位療法,火療,水療法,電療,光療等售賣的鞋子,按摩墊,衣服,日常生活用品。(權健賣的大多是這些)。這類保健品往往有微乎其微的保健作用,但並無實際治療作用,往往被部分公司誇大宣傳來進行市場推廣。


平常心1772073196142


保健品是騙人的有點武斷!保健 保健 這倆字是不是叫保護健康,保健品成分是什麼呢?是一些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

最近權健倒了,無限極也差不多了,為什麼他們一出現就直接嗝屁著涼了呢?因為保健品不能代替藥品,他們銷售人員在賣他們保健品的時候,讓服用者停止藥物治療,這不是瞎搞嗎?

還有就是銷售人員為了掙錢,讓顧客大把大把的吃保健品,只為了他們能多掙點錢,這就很讓人氣氛,你憑啥讓人吃那麼多,你咋知道別人缺那些微量元素,人家只有到醫院檢查,才會知道體內缺什麼,一味昧著良心掙錢的人,良心在哪?

保健品一 不能代替藥品,二 不能瞎吃,你咋知道自己缺啥,缺了補了,保健品才起到保健品的運用!

一說保健品,讓人氣不打一出來的就是全國各地藥店競爭做活動的事,瞎搞呀,買藥送雞蛋,送禮品,這不是瞎搞嗎?最主要的是你賣出去的藥真的符合這個病人嗎?是藥三分毒,如果病人買的藥不符合病情,那不是掏錢買自己短命嗎?這真是害人!

錢固然重要,昧著良心掙錢,心可安好?




好生活向前衝


在保健食品市場整頓期間,藥店裡的保健食品從未停止過公開銷售,因為真正的保健食品是經過國家市場管理總局批准的,怎麼會騙人呢?

現在中國十四億人口,真正懂營養的人比例很少,而真正瞭解保健食品的人就更少了,就連現在大醫院的醫生只懂醫學,懂營養學的也是鳳毛麟角。從專業角度看,瞭解保健食品應是營養師了,可實際情況呢?有的營養師注重寫寫文章,講講課,真正瞭解保健食品的人也較少,親身實踐吃過的人就更少了,從這裡可以看出,本來應該最瞭解保健食品的這些人也不一定了解保健食品,更何況吃瓜群眾呢?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從事治療和養身保健的醫生、營養師,有相當一部分人沒有食用過保健食品,也不去深入瞭解保健食品市場,那寫出來的東西能客觀公正嗎?我經常閱讀頭條上有關保健食品的文章,大多數都是按照保健食品的27個功能寫的,再加上自己的主觀思想,大多是一些套話和空話,不能理論聯繫實際,不能客觀對待保健食品,誤導了較多吃瓜群眾。

為什麼藥店還賣保健食品?因為開藥店是要經過有關部門批准的,需要配備醫生、藥劑師若干名,保健食品的銷售也是經過批准的。既然國家有關部門允許你上櫃銷售,那一定是真正的保健食品,而不是什麼假冒的保健食品。所以說,真正的保健食品不是騙人的,適當食用是有利於身體健康的。如果保健食品是騙人的,有關部門會允許你上櫃銷售嗎?這是基本常識。


紅豆140904351


我們不能一棍子打死所有的保健品,也並不能說所有的保健品都是騙人的。

平時藥店裡面賣的保健品,一般指的是保健食品,而我國對於保健食品的規定是,保健食品含有一定量的功效成分,能調節人體的機能,具有特定的功效,適用於特定人群。

一般食品不具備特定功能,無特定的人群食用範圍。 但是保健食品也不是藥品, 保健食品不能直接用於治療疾病,它是人體機理調節劑、營養補充劑。而藥品是直接用於治療疾病。

目前,我國最主要的保健品亂相,就是很多人為了利益,去宣傳自己售賣的保健品可以治療疾病,其中被坑騙的,主要都是一些缺乏健康知識的老年人。還有很多人因為聽信了保健品可以治病的話,不去醫院接受正規的治療,反而耽誤了自己的病情。

保健品並非不可以吃,只要是正確的服用,作為營養補充劑,而不是作為可以治病的藥物來用,還是可以的。藥店裡頭公開銷售保健品沒什麼錯,但是如果說拿著治病的幌子,來忽悠人購買保健品,那麼就是壞良心的事兒了!


婦產科女司機颯姐


當然不是騙人的,首先我們要搞明白一點,是這個保健品有什麼作用,對人體有沒有害,所謂的騙人的保健品是不是真的保健品

什麼是保健品

保健品也叫保健食品是一種聲稱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或者是以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為目的一種食品。它是食品,不是藥品。保健品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對人體不會產生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保健品的由來

保健在我國的發展歷史悠久,據文書記載,在5000多年前的甲骨文中就有養生的記載,它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


保健品的分類

保健品分兩類,一是營養素補充劑,二是聲稱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

1、營養素補充劑是不必進行動物和人體功能試驗的,它只是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

2、聲稱具有特定的保健功能,這裡的功能到底指什麼呢?它是一種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我國確定的保健品的功能有增強免疫力、輔助降血糖、輔助降高血壓、改善睡眠等等在內的27項之多。

保健品的合法性

在我國,凡是聲稱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都必須經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審查確認,一個保健品需要經過註冊、備案、審查;然後給予批准,獲得保健食品的准許使用標誌,這才是合法的公開的可以在市場銷售的保健品。

保健品的要求

1、必須經過功能試驗。證明有明確、穩定的保健作用

2、對人體不產生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3、保健品的配方必須有科學依據有明確的功效

4、不能有宣傳作用

大家要明白一點就是保健品是食品不是藥品,它是不能治療疾病的,頂多只是起到輔助作用,所謂的騙人就是過多的宣傳了它的治病效果,我們吃了達不到預期的治療疾病的目的,自然而然就認為是騙人的,你去藥店買藥除了買你必須的肯定還會被推薦買保健品,這是利益相關,大家要理性的去購買。至於電視裡那種鋪天蓋地的宣傳的,基本上都是老年人在買,年輕的有幾個去買的?這就和電視購物是一個道理


急診男士


①國家市場監督部門春節前專門發出消費警示:保健品就是食品,不具備任何治療、預防疾病功能。強烈建議把這條警示語強制標示在每一種保健品包裝盒上,幫助成千上萬老年人避免落入直銷洗腦陷阱。 ②中國人講究藥食同源。翻開《本草綱目》,幾乎能入口的糧食作物、蔬菜、水果、畜禽、水產品悉數收錄,詳述其強體健身功能。其中部分食品的祛病保健功能為民間所熟知,例如山楂消食化積、梨潤肺止嗽、綠豆解毒、苦瓜降糖(治消渴)、烏骨雞治婦科病、西瓜利尿去暑等等。尤其粟米豆麥,天天不離百姓餐桌,堪稱人人離不開頓頓不可少的頭號“保健”食品,在《本草》中均有收錄詳解。現在問題來了,如果把“不可一日無此君”的大米麵粉搬進直銷門店,標稱為保健品,進行層層獲利的天價暴利營銷,豈不成了挑戰大眾認知的天方夜譚!其實中醫中藥並不神秘,不過無限極穿上“中藥秘方”的馬甲,打著合法直銷的旗號,開展關門洗腦的傳銷和“會銷”,坑害老年人為主的消費群體,獲取昧心暴利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