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7 有一條致富路,玉米地裡養大鵝真好!

有一條致富路,玉米地裡養大鵝真好!

玉米地飼養肉鵝技術,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當前的飼料問題,為肉鵝規模化養殖開闢一條新路,同時,也為農民增收增加一條致富的門路。

可用閒置的舊房舍、倉庫進行改建擴建,也可新建。為了降低養鵝成本,建築材料應就地取材,建木杆、板方結構或泥木結構的簡易育雛舍。3周齡前的鵝苗由於絨毛稀少,體質較弱,體溫調節能力差,所以鵝苗舍以保溫、乾燥、通風、無賊風為原則。育雛舍內還應有供熱的設備如火牆、地龍等。舍的面積可容納500只~600只鵝為宜。育雛舍地面用沙土或乾淨的黏土鋪平並夯實,舍內要比舍外高出20釐米~30釐米。

鵝苗在3周齡以後就要下地,必須建有簡易的肉鵝舍,可利用野外玉米地附近舊房舍、閒置的塑料大棚等,稍加修繕改造即可。也可因地制宜搭建鵝舍,鵝棚位置要高,背風向陽,視野開闊,不能積水,門前要有足夠的開闊地。可用木杆、板方作框架,用油氈、石棉瓦或塑料布作頂棚,棚高2.5米左右。用塑料布圈圍四周,考慮夜間天氣比較涼,為了保溫,可用雙層塑料布圍上,保存好的塑料布可利用2年~3年。俗話說:“養鵝無巧,圈幹食飽”,所以圈舍要乾燥,清潔衛生。

玉米的種植與管理

在北方地區一般玉米是5月初或中旬播種,玉米品種選用當地適宜的高稈品種,施用農家肥或碳酸氫銨作底肥,也可用緩釋尿素作底肥。考慮春天干旱,可催大芽、坐水播種。如果上一年地裡雜草不多,為利於雜草出苗,播種覆土後可不噴施除草劑,出苗後3片~4片葉齡時進行定苗作業後,即可不再進行任何中耕、追肥等田間管理。其他生產管理與普通大田玉米生產相同。

鵝苗的飼養管理

在北方,應選擇適合當地的鵝品種,如白鵝、豁鵝、萊茵鵝等,一般5月中旬或下旬開始育雛,最晚不得超過6月初,否則玉米地的雜草將無法控制。鵝苗的放牧時期要與玉米的生長相適應,鵝苗的飼養管理與玉米的管理條件相適應。培養鍵壯的鵝苗是養鵝過程中的關鍵,但是,採用玉米地養鵝方式對鵝苗要求會更高些。

鵝苗的飼養

開水 第1次飲水,當鵝苗從孵化場運回之後,立即放到事先準備好的消過毒並已預熱補溫的育雛舍裡,稍加休息,便可給予第1次飲水。如給水太遲,常表現為腳蹼失水收縮,俗稱“幹爪”,輕則表現不壯,重則出現死亡。飲水時間在出殼後24小時~36小時。如果先餵食,鵝苗總會缺水忍渴,一旦遇到水,就會立即搶水暴飲,造成大量水分進入血液,生理上的酸鹼平衡失調,易發生水“中毒”,通常死亡率很高。飲水能刺激食慾,促使胎便排出。可將部分鵝苗的嘴多次按入水中,讓其學會飲水,其他鵝苗則會模仿跟著飲水。飲水器的水深以3釐米為宜。飲水的水質要好,要求清潔衛生,可用溫開水,水溫應以20℃左右為宜。

開食 一般在飲水後就開食,開食的飼料是用清水淘洗並泡透的小米或玉米碎和洗淨切細的菜葉、嫩草等青飼料。飼餵時,可把小米等撒在塑料布或席子上,可撒一些在鵝苗身上,引誘鵝苗啄食,慢慢地全群鵝苗都會來啄食,然後再加青飼料。10日齡以內,一般白天喂6次~7次,每次間隔3小時,夜間應加喂2次~3次。每次喂25分鐘~30分鐘,讓鵝苗吃飽。3天~4天以後,可喂全價配合飼料,或自行配製。北方地區鵝苗飼料配方:玉米57%、豆餅23%、細稻糠6.3%、骨粉2.1%(或磷酸氫鈣1.7%)、食鹽0.4%、石粉0.2%、微量元素添加劑0.2%、多種維生素添加劑0.2%、沙粒0.3%、蛋氨酸0.1%、土黴素鈣0.1%。代謝能為每千克11.71兆焦,蛋白質18%~20%。

一般養到鵝苗體重達400克以上方可放入玉米地裡。這個時間需要20天~23天。達不到放牧要求體重的繼續喂,直至達到標準。如果放牧時鵝苗體重較小,由於覓食、行動能力差,隨大群放牧時覓食量小,身體瘦弱,一旦遇到不良飼養管理條件,死亡率極高。飼養密度視玉米地的雜草而定,一般為每公頃飼養200只~250只鵝,放養密度過大影響玉米產量,而且鵝也吃不飽,最後是得不償失。

鵝苗的管理

適宜的溫溼度 在生產實際中,要根據鵝苗的行為反應來判斷育雛的溫度是否合適。如溫度適宜,鵝苗分佈均勻,呼吸平和,睡眠安靜;溫度高時,鵝苗張口呼吸,兩翅張開,絨毛松蓬,頻頻飲水;如溫度過低,則相互擁擠,叫聲細軟,絨毛直立,身軀捲縮。

早春育雛溫度可高些,健康雛溫度稍低些,晚上溫度比白天高1℃~2℃。育雛適宜的溫度是:1日齡~5日齡28℃~27℃,6日齡~10日齡26℃~25℃,11日齡~15日齡24℃~22℃,16日齡~21日齡22℃~20℃。在育雛的頭10天左右,由於鵝苗飲水少,糞便較少,舍內比較乾燥,,鵝苗容易脫水出現“幹爪”,這時應人工加溼,可在地上灑水或爐子上燒水以產生蒸汽加溼。育雛舍的溼度應以1日齡~10日齡為65%~70%,11日齡~21日齡為60%~65%為宜。

合理的密度與通風

在生產過程中,飼養密度過大,鵝群擁擠,強弱採食不均,鵝苗的發育出現兩極分化,並造成環境惡化,死亡率增加。密度過小,雖然有利於成活和發育,但不利於保溫,同時房舍的利用率低。一般的飼養密度為:1日齡~5日齡每平方米25只,6日齡~10日齡每平方米25只~20只,11日齡~15日齡每平方米20只~15只,16日齡~21日齡每平方米10只~8只。鵝苗新陳代謝旺盛,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及糞便,產生潮氣和氨氣等有害氣體,如不及時排出,影響鵝苗健康發育和誘發疾病。

按強弱分群 鵝苗的強弱差異較大,因此在育雛期間要根據鵝苗體質的強弱、體形大小等進行分群飼養,以免弱鵝苗、小鵝因吃食、飲水運動遲緩而被擠死、壓死、餓死。對弱小鵝要精心飼養,可在飼料中適當增加一些易吸收的營養物質,如葡萄糖、多種維生素、電解質溶液等,以促進其生長。在育雛期,要將整個育雛舍用木板、尼龍網等隔成一個個小間,每間養鵝數量以100只~200只為好。可以防止扎堆時壓傷、壓死鵝苗。

合理光照 在培育鵝苗時,舍內夜間都要開燈照明,以防止獸害和鼠害,並有利於鵝苗夜間採食。光照強度要求每40平方米的鵝舍使用一盞40瓦燈泡,燈泡懸掛鵝舍中間離地面高2米左右處。21天以後,夜間可逐步減少照明時間,直至照明停止,以保持鵝群安靜。光照也不能太強,如果光線太強,可用紅紙遮擋一下,紅的東西有鎮靜作用。

防止鼠害和應激 在5日齡內,每次喂料後,除了讓鵝苗在室內活動10分鐘~15分鐘外,其餘時間都應讓其休息。所以育雛舍裡環境應安靜,嚴禁粗暴操作、大聲喧譁引起驚群。夜間避免老鼠、黃鼠狼等出入咬傷或咬死鵝苗 。

鵝苗的放牧和放水 鵝苗初次放牧時間,可根據氣候和健康狀況而定,一般在3周後天氣晴朗、無風就可放牧。第1次放牧和放水必須選擇風和日麗的天氣,將鵝趕到玉米地裡活動,採食青草,放牧約為1小時便趕回舍內。以後逐漸延長放牧時間和距離。開始放牧就可放水。初次下水可將鵝苗趕至淺水邊任其自由下水,切不可強迫趕入水中,否則易受寒。

中鵝的飼養管理

由於夏天玉米地中比較悶熱,一定要保證鵝的戲水面積,這是一個對該技術成功運用的關鍵。一般按每隻鵝2平方米水面配置,有天然水塘、水泡供使用的更好,如果沒有,可以在地頭、地表徑流彙集處,人工挖一個半米深的水塘,水塘邊1米內不能有遮陽物,水塘內襯上塑料佈防止滲水,再灌滿水即可。放牧回來,每天晚上要補飼,一般是用秸稈微貯飼料進行補飼,每隻鵝1次補給200克~300克秸稈微貯飼料。中鵝期一般為70天左右,最多補給秸稈微貯飼料21千克,合人民幣5元~6元。

成鵝的飼養管理

從鵝苗出殼,大約85天~90天,可長到成鵝期。這個時期正值9月上中旬,雜草種子陸續開始成熟,早晚溫差較大,這正是鵝抓膘育肥的黃金季節。採用玉米地養鵝可以充分利用秋天的草子來育肥鵝,節省飼料成本,在傍晚鵝回欄後還要適當補飼一些能量飼料來加速育肥效果。在補飼的飼料中,玉米、碎米等精料要佔總量的50%以上,同時添加0.3%~0.5%的食鹽,也可添加青草、麥麩、微量元素添加劑、鈣、磷等,並供給足夠的飲水。

防疫疾病

鵝苗階段第1次飲水時,可在飲水中加入5%葡萄糖溶液+電解多維227克,加水150升,另外可加入頭孢噻呋鈉,可預防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增強體質和抗病力。在鵝苗出殼後24小時內,注射小鵝瘟弱毒疫苗,把疫苗作1∶50~1∶100稀釋,進行免疫,每隻鵝苗皮下注射0.1毫升。鵝副黏病毒初次免疫是在7日齡~10日齡,用鵝副黏病毒油乳劑滅活苗,劑量為頸部皮下0.5毫升。無母源抗體,首免應在2日齡~7日齡,2個月後再免疫1次。禽流感在鵝苗7日齡~10日齡首免,在頸部背側的下1/3正中處皮下注射多價AI滅活苗,15天后產生免疫,肉鵝只注射1次。

玉米地飼養肉鵝,技術是將玉米生產與飼養肉鵝結合起來,由於玉米地給鵝提供廉價的雜草(飼料),而鵝又能給玉米提供優質的糞肥,是一種良性互補,可謂一舉多得。使得玉米地養鵝減少了資金、人力的投入,雖然玉米產量與正常相比減產5%左右,但是,玉米地的收入基本不受影響,可額外獲得可觀的養鵝效益,養鵝按中等水平的收入為7500元,這個收入是可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