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0 川渝古祠堂:四川省廣安肖溪鎮張氏宗祠

川渝古祠堂:四川省廣安肖溪鎮張氏宗祠


川渝古祠堂:四川省廣安肖溪鎮張氏宗祠



宗祠概況


廣安市廣安區肖溪鎮支角張氏,相傳祖籍在湖北省麻城縣孝感鄉。

明朝初,四川人口不足100萬,為了恢復農業生產,明朝皇帝下令其他地區的人遷移到四川。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祖先率全家奉旨徒步來到四川。並不是“張獻忠(1606-1646)剿四川”後湖廣填川來的。

根據四川省當時人口統計來看,鼻祖張自僩(xiàn)有可能是從四川的某地遷往祈雨山的。

鼻祖叫張自僩,生於明季萬曆四十年(公元1612年),在肖溪祈雨山(俗地名:蛐蜆寨,今肖溪鎮碧佛村四組楊國爾所住山寨)下修建住宅(原始基宅處不可考)。於順治八年(1651年)生張良鳳,隔年(1653年)生良受,順治十五年丁酉(1658年)逝世,享年45歲,葬在何家溝,墳墓於乾隆48年(1783年)經後人修葺,當時建有碑文,於十九世紀六七十年代被毀。


川渝古祠堂:四川省廣安肖溪鎮張氏宗祠



關於其墓地在續譜中有這樣的話:“家於州治之北,祈雨山下,沒後卜葬於斯。”“葬於葫蘆嘴”,可見墓地應在祈雨山下。原譜中的何家溝就是在祈雨山下不遠處,估計不會離得太遠。(葫蘆嘴在鰲溪河對面,老黃村)

續譜中言:“鰲溪之濱,有石屹立如屏,其上大書深刻天啟七年(1627年——譯者學平注)張自川張自山雲……吾族來川亦是天啟七年,其三人乃同胞昆季。”“山公安籍巴州,已成望族。”“川公漢中活灘,落業而居,族姓蕃衍。”

可見張自僩(xiàn)、張自山、張自川三兄弟(堂兄弟)當年來川時,張自僩(當時只有15歲)被留在祈雨山下,而山、川公見此地不好,轉走他地了。

續譜言:“(張自僩)生二世祖雲峨敬峨兩公(指的是良鳳與良受——譯者學平注),卒偕葬鰲溪河,申山寅向。”

張自僩葬在何家溝時,墳地遭地主侵凌。張應明(張光衢的曾祖、字子諒)向官府訴訟,判得該地的所有權,得到錢糧,後用百多金買下張洪芳(張光衢的堂伯)的田地(在祈雨山小寨下的南門壪處),又買下張相文(張光衢的堂兄)的房子,在這地基上修建祠堂,有正屋廂房。


川渝古祠堂:四川省廣安肖溪鎮張氏宗祠



嘉慶十一年丙寅,又重新修繕,修龕堂,樹木主,這就是祠堂的最初形成。

張氏第六代孫張光衢,號祝亭,商集各支張姓而合族,同時擴建祠堂重新造家譜。

先時,張光衢邀約重巖子張以睿、大石梯張維全、敦子河張國璽、李翠巖張鳳和等四支商議合族入祠之事,然而議論不合,各自解散。宗祠只有張自僩子孫這一支,春秋祭祀從不缺次。

不久,又在祠堂前購買肥田二十餘畝,在太平寨石壩嘴購置田地,用錢三百多金。後出租收息約有六七百金之多,長幼同輩都推選張光衢為首,來主持重修祠堂,於道光十七年(1837年)丁酉季秋鳩工,十八年戊戌嘉平月竣工。

祠堂儼然飛閣流丹(棟宇基址,土木之工,悉舍其舊而謀其新;刻角丹楹,垣墉版築,煥然改觀)總共用費有一千三百多金。

當時建正屋五間,廂房五間,樂樓四廳五間。

建祠三龕,中間樹一主,題為:“張氏合族歷代昭穆神主位”,將合族人之祖宗統一供奉。左右又修龕堂,左樹文昌,用祭文祭祀祖先;右樹橫渠南軒,希望用理學傳後代。


川渝古祠堂:四川省廣安肖溪鎮張氏宗祠



肖溪鎮原名肖家場,據《廣安州新志》載,古謂龍鳳州。傳說有龍鳳飛翔而得名。

肖溪古鎮是極具明清特色的水運碼頭,是巴蜀保存較為完好的一座古場鎮。依摩巖山傍渠江水,有摩崖石和刻定光古佛。鎮上還有清光緒年間修建的楊儀寧石室墓。

注:“湖廣填四川”時,肖姓移民在此鎮建房落戶,設店經商。因這裡系渠江水運碼頭,又是渠縣通往廣安的必經之道,過往行人,販夫商賈多在此憩息,故生意興隆,店鋪逐漸增多,街自然延長,至清末時,形成了一條長三百餘米的石板路。後因戰火紛飛,土匪肆虐,原街房大部分被毀。民國十年,當地紳士林功亭、楊乾山率先在廢墟上重建街房,經二十餘年,形成規模。

如今古鎮在中國的確到了氾濫的地步,幾乎有個青磚灰瓦的地方就可以被冠以古鎮。畢竟肖溪不同別的地方,她忍得住幾百年來的寂寞,她從來不打算讓外面的世界瞭解自己,她墨守著自賞的那份幽靜,再現著明清時期的生活場景,她就像一幅生活的剪影,一放就是五百多年。肖溪一點也不遜色於雲南麗江,但肖溪更多了一份歲月的寧靜和悽清的孤寂

肖溪古鎮留人最深印象的是簷廊,沿街到處可見,極有特色,肖溪就是憑著“簷廊”把“淳樸”兩個字深深地刻入每個到過人的腦海裡。所有沿街面的房子都各伸出簷廊4-5米,簷廊下地面比街心露天地面高出0.6至1米,簷廊下面的人群熙來攘往熱鬧非常,品大碗茶的、擺著龍門鎮的,趕場交易全部在下進行,晴天不被太陽曬,雨天不被大雨淋,所以當地俗諺說“落雨趕肖溪,買賣不溼衣;熱天趕肖溪,清涼如家裡”。

有山無水沒靈氣,有水無山不壯觀。肖溪古鎮依山傍水,山是巍峨峻峭的摩巖山;水是清澈碧綠的渠江水。如果時間充足又頗有興致的話,弄來一葉扁舟,到渠江江面優遊一番,漁歌唱答,小鎮顯得格外空靈恬靜,人到古鎮恍入世外桃源。


川渝古祠堂:四川省廣安肖溪鎮張氏宗祠



本族名人


鼻祖叫張自僩,生於明季萬曆四十年(公元1612年),在肖溪祈雨山(俗地名:蛐蜆寨,今肖溪鎮碧佛村四組楊國爾所住山寨)下修建住宅(原始基宅處不可考)。於順治八年(1651年)生張良鳳,隔年(1653年)生良受,順治十五年丁酉(1658年)逝世,享年45歲,葬在何家溝,墳墓於乾隆48年(1783年)經後人修葺,當時建有碑文,於十九世紀六七十年代被毀。

祭祀活動


據族譜記載:春秋兩祭,從不缺次。其他祭祀暫無相關資料。

族譜家規


家訓十六條:1、國之賦稅早完;2、積德遺後;3、待子博愛、訓子必嚴;4、要有孝心;5、夫婦相敬如賓;6、兄弟重義;7、長幼有序;8、慎交朋友;9、妯娌和睦;10、看重婚姻;11、苦讀聖書;12、早晚勤耕;13、戒色潔身;14、禁止偷盜;15、息訟為要;16、禁止賭博。

家規十則(可能因原譜脫頁,僅有八則):1、孝父母;2、敬兄長;3、敦友愛;4、恤孤寡;5、杜侵佔;6、嚴武斷;7、徵兇暴;8、戒賭博。

所帶家譜在戰亂遷徙中丟失,遂續修家譜。水有源,木有本。世代同宗不相婚,同宗和睦相處,以家規、家訓、家政為要,修身明理。


川渝古祠堂:四川省廣安肖溪鎮張氏宗祠


川渝古祠堂:四川省廣安肖溪鎮張氏宗祠

川渝古祠堂:四川省廣安肖溪鎮張氏宗祠

川渝古祠堂:四川省廣安肖溪鎮張氏宗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