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6 庄之大者,收国割韭

对于币圈广大的韭菜而言,被收割也算是家常便饭了。不过,也正因为这些"春风吹又生"的韭菜,才有了今天扑克牌上的大佬。

只是,"红芯事件"的出现,瞬间刷新了韭菜们的三观,原来这世界上最牛逼的操作——是把魔爪伸向了"郭嘉队",不仅虎口夺食,更关键的是,还是老虎主动送食的。

庄之大者,收国割韭

8月17日,在被用户发现其浏览器与谷歌(Google)软件存在相似之处后,红芯(Redcore)在其官方微信号上发布了一封官方道歉信:

文章称,红芯在近期的融资宣传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夸大,给公众带来了误导。致歉信提到,红芯浏览器内核Redcore是基于国际通用的开源Chromium内核架构进行的改造和创新,这一点红芯前期宣传中没有明确提及,误导部分读者认为其从零开始研发了浏览器内核。红芯称,公司在宣传过程中应该更强调具体功能和客户价值,而不应特别强调国产自主。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8月15日上午,红芯高调宣布完成C轮系列融资,取得2.5亿元人民币(约2.84亿港元)资金,投资者包括大型上市公司、政府客户,以及创投圈著名投资方:科大讯飞、晨兴资本、达晨创投、IDG等。

这家中国初创企业此前曾自夸其国产浏览器技术——其内核是"世界第五颗也是唯一一颗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浏览器内核──红芯Redcore","打破美国垄断"。

此番融资过后,红芯联合创办人兼COO高婧表示,现在"既有政治红利又有技术红利"。高婧说:"我们未来的目标是让每个中国人,每天工作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红芯。"

庄之大者,收国割韭

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红芯时代(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陈本峰则表示,现时4个浏览器主程式都是外国研发,大陆浏览器厂商都只是用外国浏览器主程式,换瓶不换酒,认为红芯Redcore取得资金后将成为全球第5个、全中国第一个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浏览器主程式。浏览器乃电脑用户用作上网的程式,目前世上最多人使用的浏览器包括微软的IE、苹果电脑的Safari、适用于微软和苹果的谷歌Chrome和Firefox、以及UC浏览器。

只可惜,随后就被人踢爆抄袭谷歌(Google)浏览器Chrome——打开安全目录后发现谷歌chorme浏览器一致的同名文件。

微博用户"Touko"只是简单将红芯浏览器的安装文件多次解压,竟然发现内中罕有Chrome浏览器的文件及商标。

另一位微博用户"泷涯"更简单,直接安装红芯浏览器,他说:"安装完成后,我打开了安装目录。然后我就被雷到了:要不要那么明目张胆?文件结构基本上一模一样,甚至'属性'里的Chrome都没有改掉?"

他认为红芯只是改了外壳的Chrome,版本只是49,但现时最新的Chrome已去到68,49已是两年前版本。现时国内360浏览器及UC浏览器都使用苹果Webkit程式,版本比红芯更新。

英国《金融时报》通过同样的解压程序,也验证了上述调查结果。

不过,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事件曝光以后,高婧回应称,红芯浏览器"包含Chrome在里面",但否认是"抄袭",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做创新"。

陈本峰则承认,他们确实是基于Chrome内核开发,但声称"内核有自主创新",以配合"中国企业用户的办公上网需求",他又重申红芯的客户都是企业客户,"不是要骗什么国家资金,我们没有拿过国家的钱"。不过,16日下午,该公司的官方网站删除了Redcore浏览器安装程序的下载方式。

说白了,红芯就是换了个"马甲"(图标)就圈了2.5个亿人民币的资金。(过程如下:)

庄之大者,收国割韭

另据红芯官网介绍,它的客户包括国务院、国资会、比亚迪等政府及著名公司,但这些公司全部否认曾使用红芯浏览器。

对于该事件,网友们也是骂声一片,有人调侃道,"红装虽然穿在身,我芯依然是谷歌芯!"有人讥讽道:"都2018年了,还在用'国产'情怀?"、"花5分钟重新打包Chrome就能融资2.5亿……"、"打着爱国旗号的生意!"、"这种公司跟卖假疫苗的公司没两样……"

光明日报更是痛斥"伪创新者其胆量反而相对也越大",认为对打着"争光"幌子进行坑钱骗名的伪创新者及其机构,必须绳之以法,才能以儆效尤。

尽管,红芯浏览器一事反映了"山寨"在中国虽然并不罕见,但是做得如此高调,又找到投资者投下上亿的资金,则不常见。中兴事件全民如此"芯痛"之下,科技界如此大发"国难财",也难怪连发空气币的项目团队都不能忍了,不知道PPT做得那么精美的贾布斯现在又会怎么想?

庄之大者,收国割韭

需要提醒的是,将"美国创造"改头换面变成"中国货",收割郭嘉队的绝非红芯一家。早在2003年,同样是海归学者、时为上海交大微电子学院院长陈进宣布研发出汉芯一号,声称达到国际水平,并取得上亿资助,结果被踢爆晶片来自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只是将晶片上的名字改成汉芯,事件轰动一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