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力争天下无诈!公安部发话:收视率造假是违法犯罪,将严惩嫌疑人

回顾2018年的影视行业,明星高片酬、收视率造假等乱象频出,习惯碎片化观剧的受众逐渐失去耐心,影视作品似流水般逝去,留在观众心中的好故事却寥寥无几。有人说是行业“寒冬”,但本质上是国家、行业和观众三者共同开启免疫系统进行“自净”。

在政策方面,国家及政府在2019年加大整治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昨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就颁发了关于节目和电视剧制作许可证换证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对于“参与违规买卖收视率或参与收视率造假”的相关机构不予换发新许可证,可见决心之大。

与此同时,纵观当下市场上的影视作品,以讲述当下社会故事、贴近生活原貌的现实题材剧集“高举大旗”,并涌现出一大批精品佳作。


力争天下无诈!公安部发话:收视率造假是违法犯罪,将严惩嫌疑人


作为播出平台,北京卫视品质剧场一直高举品质化大旗,坚持主流价值观和现实主义的创作导向,长期以来为观众们奉献了一部部优秀的电视剧作品。如去年下半年播出的《正阳门下小女人》《幸福一家人》《大江大河》等,均取得了如假包换的收视率表现和口碑美誉。近日,国内首部“反电诈”刑侦剧《天下无诈》登陆北京卫视,这又是一部没有“流量”加持、扎根百姓生活的质朴之作,从前几集呈现的节奏质感与部分反馈来看,该剧或将成为兼顾市场与口碑的涉案剧范例之作。

值得一提的是,在近日召开的《天下无诈》北京卫视开播发布会上,公安部刑侦局副局长陈士渠指出,收视率造假不单纯是一个统计问题,也是一个违法犯罪问题。公安机关将按照法律规定,不断加大对收视率造假的打击力度,依法严惩犯罪嫌疑人,确保有一个准确、客观的收视率,避免对观众造成误导。

聚焦社会痛点问题,提供最全“防电诈”指南

文艺作品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新时代的现实题材作品制作,创作者需要将现实主义传统、重大题材、重要典型等纳入视野进行综合创作,这也是真实反映时代精神、提高思想艺术水平、令观众喜闻乐见的关键命题。优秀的现实题材作品,是诠释“来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一美学评价的最佳题材类型,并且愈加关注与表现现实社会热点与问题,《天下无诈》就将“电信诈骗”这一社会痛点问题搬上荧屏。


力争天下无诈!公安部发话:收视率造假是违法犯罪,将严惩嫌疑人


众所周知,每个人都被网络所包围,在移动互联网为我们带来便捷、高效生活的同时,黑色产业链也趁势发展壮大,新型欺诈手段不断滋生,导致各类诈骗案件层出不穷,给人民群众带来极大的危害。

对此,由公安部宣传局、公安部刑侦局、北京市公安局、腾讯影业、千骊影视、艺东派影视联合摄制的电视剧《天下无诈》讲述了为破获一起涉案金额巨大的电信诈骗案件,原刑警队副队长邝钟(郭晓东饰)临危受命紧急成立反电诈支队,与猖獗的电诈犯罪集团斗智斗勇,竭尽全力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的故事。


力争天下无诈!公安部发话:收视率造假是违法犯罪,将严惩嫌疑人


关于制作这部剧的初衷,王茜坦言:“由于此类犯罪案件高发,公安部宣传局、公安部刑侦局、北京市公安局找到我们去做这样一部剧,给大众普及和解读相关案件的发生和避免措施。在前期调研采访的过程中,我们愈加体会到电信诈骗的巨大危害,带着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进行了这部剧的创作。”

剧中真实呈现并全方位解密了全国公安机关全力打击48大类电信诈骗方式,如冒充公检法、冒充淘宝客服、假绑架、木马病毒等。其中买卖公民个人信息、开办银行卡等故事情节均体现出对社会舆论变化的敏感洞察,不仅给观众讲述电信诈骗运作过程,还真实再现了战斗在反电诈一线、艰苦守卫群众的公安刑警形象。


力争天下无诈!公安部发话:收视率造假是违法犯罪,将严惩嫌疑人


更重要的是,在《天下无诈》中除了刻画超高科技含量的电子追寻,还将众多“防电诈”小知识贯穿其中,致力于潜移默化地提高观众的安全警惕,给社会大众敲响了防范警钟,堪称最全“防电诈指南”。可以说这是从根源上减少案件的发生几率,不给犯罪分子提供滋生的“温床”,具有极高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公安部刑侦局副局长陈士渠总结道:“这部剧充分展现了公安机关打击电信网络犯罪的担当和魄力,深刻揭露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危害和伎俩,让人民群众在观剧的过程中既能够感受到公安机关执法为民的高尚情怀,又能增强识别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意识和能力,实属良心之作。”

收视造假,电话诈骗,两者都是欺骗,都是违法行为,而春节临近,也正是电话诈骗案件的高发时期,北京卫视将《天下无诈》作为开春大剧,深意可见:一方面,站在民生角度,本剧适时地为观众普及电信诈骗知识,提高百姓防范意识;另一方面,站在行业角度,这部无流量加持却品质过硬的作品,恰恰彰显出北京卫视选剧的标准,和抵制假收视率方面的决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