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 孩子屏蔽了你?别让逃跑反应拉开你和孩子的距离

敏宝和仪宝已经放了2周寒假啦,我发现兄妹两人最近的小秘密有点多,常常两个人偷偷在房间里门一关,每次我开门进去想送点吃的,借机想看看俩孩子在捣鼓什么,仪宝就直接把我往外推:“快走快走!”

昨天,女儿仪宝花了一整天时间作了一幅画,却拒绝给我和敏仪爸爸欣赏。但是等到哥哥补习班回来后,悄悄把哥哥拉到房间里面,两个人不知道在商量什么小秘密。

敏仪爸爸有点吃醋,准备开启警察问话模式,跟两个孩子各种谈话,势必要知道仪宝究竟有什么小秘密,当然他没有问出什么,敏宝和仪宝统一了战线,嘴巴都很严。为此敏仪爸爸趁仪宝出去溜达的时候,偷偷潜入仪宝的房间,企图偷看。

结果女儿的保密措施越来越严谨,简直将敏仪爸当成了间谍。晚上,敏仪爸爸悲伤地跟我说:“我已经不是女儿最爱的爸爸了。”

不知道有没有家长像敏仪爸爸一样,越是想要靠近孩子,孩子越是想要逃离。

家长越靠近孩子,ta就越想逃跑?

之前日本一个综艺节目,做过一个恶搞,他们雇佣了很多群众演员,想测试假如突然有很多人向一个普通市民跑过来,这个人会有什么反应。

这些普通市民的第一反应就是逃跑。

孩子屏蔽了你?别让逃跑反应拉开你和孩子的距离


美国心理学家坎农-巴德曾经提出一个心理学和生理学效应:

情绪理论

(Cannon-Bard theory of emotio)

情绪理论提出人的情绪是和生理反应同时发生的,比如我们忽然碰到一只熊,在产生恐惧情绪的同时,大脑会下意识刺激到我们的神经和腺体,让大脑和身体自觉做出防御、挣扎或者逃跑的准备。

很少有人在看到熊之后会去判断熊是否会对自己造成伤害再选择是否需要逃跑。当父母过度靠近孩子的安全区域时,孩子也会下意识选择远离家长。

很多父母都觉得自己和孩子应该是世界上最亲密的存在,所以在和孩子相处和交流的过程中,常常希望自己能成为最了解孩子的人,下意识中想要了解孩子的所有秘密,而忽视了孩子所需要的心理上的安全距离,当家长不断靠近孩子的安全区时,孩子的大脑和身体就会下意识想要远离家长。

孩子屏蔽了你?别让逃跑反应拉开你和孩子的距离


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博士针对人际交往关系和个体空间需求的不同,划分了四种不同的社交距离,分别是公共距离、社交距离、个人距离、亲密距离。

举个例子,爱德华·霍尔博士对亲密距离定义为15-44厘米,当一个陌生人和我们的距离在15-44厘米这个区间内时,就会引起我们的不适,我们也会在下意识中和别人保持一定距离,寻求心理上的舒适感。

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所以他们也需要自己相对独立的生理和心理空间,当家长超过孩子心理上的安全距离时,孩子就会感到不适应,也会下意识地想要拉开与家长间的距离,来寻求心理舒适感

可能对于仪宝来说,这个小秘密就是她的一个安全区域,当敏仪爸想要靠近这个安全区域时,虽然仪宝什么都不懂,但还是下意识想要拉开和爸爸的距离,以寻求心理上的安全和舒适感。

所以,大人跟孩子之间要保持安全距离,他们也需要专属自己的舒适空间。

孩子不是不爱你

只是需要自己的空间

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这样一个阶段:

我不想和父母分享自己的心事,父母越是想要知道,我越是不想告诉他们。

很多家长认为这是孩子青春期的表现,也是自我意识的成长,其实这种情况可能发生在孩子年龄的各个阶段,例如才3岁的仪宝,最近她在画画的时候,只要敏仪爸爸一靠近,她就会用自己的小手把画给盖上,不让爸爸看,爸爸越是想看,她就越发藏得隐秘。

我问仪宝:“为什么不肯让爸爸看你画的东西啊?”

可是仪宝自己也说不出来原因,但就是不想给爸爸看。

很多年轻人也是这样,之前微博热搜上有一个话题叫做“你的朋友圈会屏蔽父母吗?”。绝大多数的网友都选择会屏蔽,原因五花八门什么都有。

有的人觉得自己的朋友圈会被长辈过度解读,有的人觉得自己的父母会对自己朋友圈晒的日常指手画脚,甚至有人就是不想让父母看自己的朋友圈,而这些反应的都是一个问题,过度靠近孩子,孩子就会希望从和家长的亲密关系中逃离。

18年有出现一个新词叫做:窒息式母爱

缘起于一个现湖南卫视播出的一档综艺节目《我家那小子》,节目中朱雨辰的母亲,十年如一日为儿子煲梨汤,做家务,将整个人生都奉献给了儿子,让朱雨辰感到窒息,30几岁的大男人,竟然蜷缩在狗窝中失声痛哭,让人感慨万分。

朱雨辰也逃离过,高考时他报考了离家千里的北京,希望能够逃离母亲的爱。

有的时候,父母无微不至的爱,才是最让孩子感到窒息的东西。就像敏仪爸爸一样,因为仪宝有秘密不肯告诉他,他就觉得自己不是仪宝最爱的爸爸了,其实这不代表代表孩子不爱父母了,他们想要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而已。

孩子屏蔽了你?别让逃跑反应拉开你和孩子的距离


爱孩子也要保持距离

龙应台在写给儿子的书《亲爱的安德烈》中有这样一句话:

“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

孩子总是要成长的,他们也迟早会有自己的生活,需要属于自己的空间,作为父母我们没有办法参与孩子人生的每一个过程,每一段时光。

就像龙应台所说,我们开心孩子的成长,也会因此觉得悲伤,但最终我们还是要放手让孩子去寻找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

孩子屏蔽了你?别让逃跑反应拉开你和孩子的距离


就好像放风筝一样,我们越是想要拉紧风筝线,风筝线就是越是可能会断,我们越是想要探知孩子的每一个秘密,孩子就越是想要和我们拉开距离,家长真正应该学会的是一点一点放手,给孩子留越来越多的空间,虽然孩子可能会离我们越来越远,但是只要有风筝线在,早晚他们都会回来。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既不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也不是父母实现自己梦想的工具,他们不会永远和父母绑定在一起,我们越是爱孩子,就越不应该用爱去裹挟孩子。

不要怪孩子屏蔽了你,是家长的过度入侵拉开了你和孩子之间的距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