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 讓家中閒置物品“活”起來 社區颳起“趕集”風

2018-10-18 07:33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通訊員 王芹 記者 陸海旻

让家中闲置物品“活”起来 社区刮起“赶集”风

居民把家裡不常用的物品拿出來交換。

在交通並不發達的農耕時代,市集原本就帶有著以村寨為單位的社交功能。每逢集日,家家戶戶出動,在市集上互通有無的同時,也交流著彼此的見聞和近況。相比之下,雖然如今網絡時代的都市人足不出戶便可買到想要的東西,但卻缺少了與人之間的交流。

如今,“物物交換”成了不少社區的新風尚。近日,杭州上城區小營街道長明寺巷社區裡就有這樣一個“低碳錦囊”超市開業了。

“低碳錦囊”超市是啥?“用以物換物的模式,實現了讓居民家中的閒置物品得到充分利用。通過“超市”這一平臺,居民可將平時不用或二手的物品定期拿到“集市”互相交換。”長明寺巷社區工作人員介紹,當場交換成功的,社區還將贈以小綠植作為鼓勵。

让家中闲置物品“活”起来 社区刮起“赶集”风

玩具、燈具、餐具,各種物品琳琅滿目。

為了讓社區居民更加了解“低碳錦囊”超市,長明寺巷社區製作了超市簡介電子版,並通過微信和朋友圈進行宣傳和推廣,極大地擴大了低碳錦囊超市的影響面。短短一個月時間,就有十幾戶家庭通過這個“超市”進行了物品交換,衣物、箱包、廚具、書籍……現如今,社區內不少居民都紛紛在低碳錦囊超市中設了“攤位”,定期會將攤上的“寶貝”進行更新,以增加交換成功率。

“此外,也可將物品拍成圖片附以簡要說明,在固定的線上平臺內展示,同時註明交換聯繫電話及網上聯繫方式,務求通過多種渠道方便居民間交換。”長明寺巷社區工作人員說。

說起節能環保的能手,在長明寺巷社區還真有不少。通過他們的巧手,“廢物”也能成為藝術品。民小張就是是社區出了名的“能人巧匠”,她愛好自己動手製作各種精美的頭飾,會將五顏六色的紐扣變成一支支漂亮的裝飾品,還能“變廢為寶”將一些不起眼的邊角布料裁剪成寶寶的小圍嘴、肚兜,芭比娃娃的小裙子等等,並將它們和社區寶媽們交換自己需要的邊角布料。而最具創意的還要屬家住小米巷7號的餘師傅,將孫子吃完的奶粉罐收集起來,用環保膠和廢舊紙板箱愣是拼出了一臺搖搖馬給孫子玩耍,既省錢又讓孩子有了新奇的玩具,兩全其美,餘師傅還用自己“木匠”的絕活兒,將家中廢棄的木凳子做了一些小木頭椅子,結實又美觀,正好家中缺把電風扇,便用木頭椅子和鄰居順利換了一把回來。

让家中闲置物品“活”起来 社区刮起“赶集”风

一位老爺子還拿出了家裡的老式收錄機。

老百姓在油鹽醬醋茶的平凡生活中,巧用各種看似沒用的‘垃圾’做出讓人驚歎的工藝品,真正突顯了他們的智慧,而且這在長明寺巷社區已經變成了一種時尚,大家互相交流學習,共同參與,不僅和諧了社區的氛圍,也將低碳變成了一種生活,將物物交換變成一種美的分享。“低碳錦囊超市”不僅成了居民交換物品的地方,更成為了大家交流情感的地方,用居民的話說,物物交換,換來更多的是街坊鄰居之間的情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