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8 扶贫故事|葡萄架下甜蜜蜜

记者 惠晓翠 通讯员 王秋萌

又是葡萄飘香的季节。7月12日,雨后放晴,记者来到渭南葡萄产业园,只见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垂挂在藤条上,亮似珍珠,紫若宝石,阵阵果香飘来,使人口生蜜意,甜沁心脾。产业园的葡萄远近闻名,不仅品质好、产量高、销路畅,还串起了贫困群众对于幸福生活的向往。

葡萄熟了

葡萄是产业园的骄傲,但它是怎么成为下邽镇北七村、神寺村、东关村和城南村贫困户脱贫的“功臣”?产业园副主任王武威告诉记者:“为了突出产业优势,创新致富模式,园区充分发挥人才及技术优势,创立‘产业园+农户’模式,运用党员示范园,引导农民种植葡萄、提升作务技术、健全产业服务、提供就业岗位”。“产业园+农户”,短短的五个字带领园区交上了一份脱贫攻坚的满意答卷。

“党员示范园是哪些园子?”记者问道。“是我们园区重点打造的4个园子,这些园子的葡萄品种优良,既美观又好吃,很多外地顾客都慕名而来,指名要这些葡萄。走,我带你进园子看看。”王武威如数家珍地介绍着。在浓密成荫的葡萄架前,记者看到,早成熟的葡萄夏黑、阳光玫瑰、维多利亚、巨玫瑰如紫水晶般挂满枝头,惹人垂涎。

这些最新引进的优良品种,因口感好深受市场欢迎,产业园以4个党员示范园为平台,对周边北七村、神寺村、东关村和城南村的贫困群众进行培训,园区党员技术骨干组团通过一对一帮扶、手把手帮带,让贫困果农在田间地头的具体实践中,熟练掌握葡萄的种植技术。截至目前,园区已培训7000余人次,深入田间地头24次。

村民笑了

北七村贫困群众朱冬河便是参加培训的其中一位。

在他家的葡萄地里,记者见到了朱冬河,浓密成荫的葡萄架前,刚忙完手中活计的他点燃一支烟,深吸了一口气。“这批葡萄再过几天就可以卖了。”瞅着眼前串串的果实,他面带微笑,脸上的皱纹也舒展开来。

说起眼下的生活,朱冬河一脸惬意,“以前不懂技术,自己在地里瞎琢磨,如今,在园区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我也懂先进技术了,去年我1亩葡萄卖了16000元,一家人的生活慢慢有了起色,条件比以前好了许多,生活越来越有盼头了。”“朱冬河的母亲久病缠身,为母亲看病掏空了家里的积蓄,我们在老朱脸上很少看到笑容,去年葡萄卖得好,让他信心倍增,因此,今年他又承包了3亩地种葡萄,我们的技术员依然随叫随到,第一时间为他提供服务。”从王武威的言语中,记者感受到小小的葡萄带给朱冬河的巨变。

不仅为贫困群众提供技术,多年来,产业园也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50个。忙着在园区采摘葡萄的神寺村贫困群众王变彩乐呵呵地说:“现在葡萄成熟正当季,我们忙得很,在园区摘葡萄一个月收入1700元,不仅补贴家用,还能学到技术,我知足了”。

销售火了

在销售上,园区上下达成共识:要实现精准扶贫,必须跳出传统套路,树立市场思维、特色思维,打通葡萄销路。为此,今年3月,渭南葡萄产业园电子商务中心开通“精准扶贫互联网+”板块,确保优先优价为贫困户销售葡萄,从而实现贫困户稳步持续增收。王武威介绍道,8月中旬葡萄大面积成熟上市,园区将充分发挥线上销售的优势,并积极与传统销售渠道对接,为贫困群众顺畅销售做足准备,让他们看到前景,生活有“奔头”。

采访结束离开时,记者放眼回望,湛蓝的苍穹下,一座座葡萄大棚连绵不断,一栋栋的漂亮楼房掩映于翠绿之间,村民的脸上满是喜悦与希望,一条香甜四溢的富民路正铺向远方,渭南葡萄产业园不仅带动一方群众提早脱贫致富,更让这里的果品成了名副其实的“金葡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