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有的醫生一週只坐診一天,其餘時間都在忙什麼?


按照現行的制度,一部分最優秀的醫生是會在不同醫院裡流動的,所以當你說某位醫生只就出診一天的時候,很可能只是他在其中某一家醫院的門診出診的時間安排。

一般,醫生不但要在門診為新病人和複查病人提供問診和收治服務,還要去診治那些因為病情需要已經接受住院治療的病人,包括但不限於手術治療、跟患者和患者家屬的溝通、病情監控、規範而詳細的病歷記錄和根據病情每天調整用藥等等,甚至有時還要處理各種可能發生的緊急醫療情況。

而且,醫生在醫院裡除了要處理自己負責的病人,有些病情複雜的病人還要召集各科室專家會診。在面臨突發事件時,有些科室的醫生還要參與和接受一些外派任務。

此外,醫學一直在不斷進步,新的更先進的診療手段、技術和藥品層出不窮。為了提高醫術水平,醫生必須抽出時間學習,活到老、學到老,才不至於因為跟不上時代、像那些食古不化的蠢笨中醫一樣被淘汰。

還有一些醫生要承擔教學或科研任務,否則就醫學就不會源源不斷產生新的治療措施和方案而進步,優秀的治療經驗也就不能公開的流傳下去造福後世的萬千病人了。

所以,一般正規現代化醫院裡一線的優秀醫生都是很忙的,所以患者在這樣的醫院裡看到的醫生大都行色匆匆,忙起來那真是分秒必爭,連吃飯、睡覺、上廁所都受影響。


晴月浩新雪



這種情況有幾種可能,無外乎是行政、教學、科研、客座、返聘、病房(住院)醫生等等。總之,即便只坐診一天,但這些醫生平時依舊在忙碌著,服務醫院的發展,或者是專業技術的提升。

行政

很多醫院的行政領導,包括院長,副院長就更別提科長,都負擔了一定的出診任務。其實從個人利益實際上來講,出診意味著一部分收入的保障,而行政角色是醫院為了整體或者保障個人更大的發展,為其設定的一個角色。二者兼顧,往往是很多人生活的一個常態。

據我所知,瀋陽某醫院的一個副院長就經常出現在手術室,是頗有名氣的主刀醫生。


教學與科研

這種情況多發生在醫學院校附屬醫院的體制內,這些醫生平時還需要到學校去給一學生教課,他們的身份是雙重的,既是醫生又是老師,在工作重點的安排上,可能教學和科研為主,出診服務患者是他工作的一小部分。

客座

某大型醫院的醫生到基層醫院或者是兄弟醫院、醫療集團下面的醫院出診。這是一種醫療資源的交流,是一種越來越常見的現象。很多患者會趕到他出診的這一天來扎堆兒就診。


反聘

老專家、名醫退休了,但尚有餘力繼續從事醫學事業,往往會被一些單位或者是原單位返聘繼續上崗,發揮餘熱,但是畢竟是退休身份,身體狀況未必允許長期工作,也會選擇某一天提供出診服務。

病房(住院)醫生

這裡醫生既出門診,又負責病房,往往擔任病房的主任、副主任等角色。這樣的醫生往往比較累,因為他兩邊跑,但是屬於醫院重點培養的力量,也是目前在崗的骨幹人才。


遼瀋名醫


為什麼醫生每週只坐診一天,其餘時間都在幹什麼?說出來肅然起敬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9692761227563976604, "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neardup_id": -7944550131684250995, "vid": "v02004bc0000bbvvnvbcp23da5pp2psg\

冰晶鳳翎


這要看情況了。

1、已退休返聘的醫生。非常明顯這類醫生年紀已經很大了,到退休年齡,因為醫術精湛所以醫院返聘醫生回來坐診,本來就不缺錢不缺名氣,時間上的安排就不會那麼緊湊。

2、客座醫生。簡單說就是這個醫生其實在a醫院工作,但是因為醫術好b醫院會請他抽空過來坐診。相當於兼職,所以時間你懂的,都不是人家正式上班的醫院。

3、住院醫師。大的醫院門診和住院部完全是兩個系統,通常來說門診都是專家教授級別看診,然後收入院的病人由下屬的住院醫師進行住院治療。由於門診對醫生素質要求更高,必須在短時間內判斷病情以及用藥,所以門診醫生都是經驗豐富的老醫生了。但是,門診總需要有新的醫生補充(比如這一批專家教授退休不上班以後),所以會在住院醫師裡安排優秀的醫生給一天或者半天的門診,相當於避免人才斷層培養下一批坐診醫生。

還有的就是搞科研的醫生,主要精力在於研究上,臨床也分不了多少時間來了。


耿耿於懷180322106


醫生一週坐診一天,說明兩件事,一是這個醫院有教學或者科研任務,二是這個醫生要麼有教學,科研任務,要麼兼任醫院行政領導。還有一種比較少的可能是客座醫生,能力特別強,醫院請來掌舵解決疑難問題的。



治療病人啊 不能看完病就不管了 有要住院的 有要手術的都要管 還有有的醫生還要帶學生 上課 寫病例 出診只是醫生工作小小的一部分


陌上飄晨


在病房臨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