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 梦想一旦盛开,便永不凋零

梦想一旦盛开,便永不凋零

生命,包含着人世间一切最极致的体验。它可以是“千磨万击还坚劲”那般顽强,也可以是“虽九死其犹未悔”那般博大。如何定义生命的意义?他的故事或许对你有所启发↓↓↓

人还是要有梦想的

哪怕是卑微的梦想

不只是说万一实现了呢

而是在追逐梦想过程当中

找到方向 保持专注

享受其中 实现自我

追逐梦想不在年龄

而要有一颗勇敢的心

——杨海涛(潜能训练导师)

梦想一旦盛开,便永不凋零

梦想一旦盛开,便永不凋零

张梁,一位普通的金融工作者。2018年6月8日9时30分,他成功登顶北美洲最高峰迪纳利峰。至此,张梁成为完成“14+7+2”人类登山探险终极梦想的中国第一人,世界第二人。

梦想一旦盛开,便永不凋零

△ 图 | 张梁摄于2015年3月 安纳普尔纳峰(8091米)

什么是“14+7+2”?

14是登顶世界所有14座八千米以上山峰

7是登顶七大洲最高峰

2指以探险方式徒步滑雪抵达南北极点

这在登山探险界被公认为是至高无上的荣耀

根据公开数据

在张梁登顶迪纳利峰前

全球仅韩国人朴英硕在2005年完成

这一切的出发点,源于张梁对雪山的热爱

梦想一旦盛开,便永不凋零

△ 图:张梁

2000年,偶然的机会让张梁进入登山世界

同年9月,他成功登顶玉珠峰

这是他的首次雪山探险

2009年,张梁登顶尼泊尔玛纳斯鲁峰

“有没有想过完成

全球所有14座8000米级雪山的登顶?”

队友的问题突然唤醒了他

没有多加思索,他说“那就试试吧”

从此,实现终极攀登梦想成为他的新目标

基于对雪山的热爱

面对每一次困难,他执着没有退缩

基于对生活的热爱

面临每一次绝境,他时刻保持清醒

梦想一旦盛开,便永不凋零

△ 图 | 张梁摄于2009年9月 马纳斯鲁峰(8163米)

18年的攀登历程

张梁35次出发,经历4次重大山难

这期间,在他身边遇难的队友就有十余人

他曾九次放弃登顶

攀登,就是踏过危险、绝望和死亡

惟有如此,你才看得见勇气、抉择和生命

这当中的勇气,包括放弃

梦想一旦盛开,便永不凋零

△ 图 | 张梁摄于2014年4月 安纳普尔纳峰(8091米)

直至今日,尼泊尔的安纳普尔纳峰

是张梁心中最艰难的一座8000米级雪山

此前,他已成功登顶九座8000米级雪山

包括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2014年4月,张梁和队友开始登顶征程

这一路是雪崩冰崩高发区,山壁陡峭

食物补给都已耗尽

张梁不得不在7500米处选择下撤

回到大本营后,面对镜头

张梁停顿了几秒

“再见,安纳普尔纳;再见,雪山”

他说,放弃是一种人生常态

但它并不代表失败

梦想一旦盛开,便永不凋零

△ 图 | 张梁摄于2014年4月 安纳普尔纳峰(8091米)

张梁深信自己是个理智清醒的登山者

即使他的登山史充满放弃

但事实上,他从未真正放弃过雪山

时隔一年,2015年3月24日

他终于站在安纳普尔纳峰的顶峰

梦想一旦盛开,便永不凋零

△ 图 | 央视新闻《面对面》张梁:放弃与攀登

巴基斯坦境内的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

高度仅次于珠穆朗玛峰

但其攀登难度远远高于珠峰

这座野蛮巨峰,攀登死亡率超过27%

2015年7月,张梁首次挑战

遇到恶劣天气,全队人马被迫止步

2016年,他和队员再次尝试

同样遇到雪崩,无奈放弃

2017年7月28日,第三次挑战乔戈里峰

这一次,他们终于登上峰顶

在山顶,张梁留下了眼泪

“在8000米的山峰上你不能指望任何人

只有依靠自己”

梦想一旦盛开,便永不凋零

△ 图 | 张梁摄于2014年4月 雪崩

直到2017年7月28日

张梁的8000米级雪山清单上

只剩下位于巴基斯坦北部

被称为“食人峰”的南迦帕尔巴特峰

梦想一旦盛开,便永不凋零

△ 图:张梁

2017年9月23日

张梁和队友经过两天100多公里徒步

到达了南迦帕尔巴特峰大本营

27日, 他们按照计划开始攀登

这并不是他第一次挑战南迦帕尔巴特峰

2017年6月,他曾经尝试冲顶

但因向导误判冲顶难度

氧气和补给耗尽,他们“差点没下来”

由于准备充分,这一次登山顺利了很多

10月2日,张梁成功登顶

此刻距离他完成“14+7+2”目标

仅剩下北美洲德纳利峰

“我从未想过挑战山峰,高山永远值得敬畏

我是在挑战自己”

2018年6月8日9时30分

54岁的张梁登顶北美洲最高峰迪纳利峰

实现“14+7+2

人类登山探险终极梦想

成为中国第一人,世界第二人

梦想一旦盛开,便永不凋零

△ 图:张梁

古罗马哲学家、思想家塞涅卡曾说

“我们何必为生命的片段而哭泣

我们整个人生都催人泪下”

微薄的人生对于浑厚山岩来说那么轻微渺小

但有时,一个奋不顾身的生命

却能比山海更宽广和沉重

图文 | 央视新闻综合自《面对面》、网络

梦想一旦盛开,便永不凋零

1996年,珠峰发生山难,那一天8人遇难,是珠峰登山史上遇难人数最多的一天。这起山难,被记者乔恩·克拉考尔根据亲身经历写成了《进入空气稀薄地带》。为什么要执着于攀登?——

梦想一旦盛开,便永不凋零

因为山就在那里

梦想一旦盛开,便永不凋零

节选《进入空气稀薄地带》 作者|乔恩·克拉考尔

真实的细节因为传说的久远而不甚清楚。

时间是1852年,地点是印度大三角测量局在台拉登北部山上的测绘站。一名职员冲进印度测量局局长的房间,惊呼一位计算员“发现了世界最高峰”,使得这座高度尚未确切被人们所知的山峰从喜马拉雅山脉中跃然而出。

梦想一旦盛开,便永不凋零

1865年,在计算结果得到证实后9年,沃尔夫擅自将“第15号峰”命名为“埃佛勒斯峰”。而此时此刻,在这座巨峰北侧居住的人们给它起了一个甜美的名字——珠穆朗玛,即“女神,世界之母”。

一旦珠峰被确认为地球的最高点,那人们决定登上它就只是时间问题。为征服珠峰,后人所付出的代价不可谓不惨重。从1852年锡克达测出珠峰高度,到其最终被登临的101年间,珠峰共夺去了24条生命,挫败了15支探险队。

梦想一旦盛开,便永不凋零

在一些登山家和艺术鉴赏家的眼中,珠峰算不上特别秀美出众。它的体形过于矮胖宽大,外观也略显粗糙。但是,珠峰所欠缺的建筑学上的美,可以被其压倒一切的总体美弥补。

1924年,第3支英国探险队的成员爱德华·费利克斯·诺顿到达了海拔8573米的高度,距离峰顶仅275米之遥。但由于精力耗尽和雪盲症,登顶失败了。然而,这一惊人骄绩在随后的29年里几乎无人突破。

梦想一旦盛开,便永不凋零

我之所以说“几乎”,是因在诺顿登顶失败后的第4天,另外两名成员乔治·马洛里和安德鲁·欧文离开营地向峰顶进发了。

马洛里与珠峰密不可分,他曾3次攀登珠峰。一位难缠的记者不断追问他为什么还要来攀登,马洛里为了打发这位记者没好气地留下他的传世名言:“因为山在那里!”

梦想一旦盛开,便永不凋零

1924年6月8日,马洛里和欧文缓慢地奋力向峰顶攀登,珠峰上云浪翻滚,使得山下的同伴无法追踪他们的进程。中午12:50,云团暂时散开,队友诺埃尔·奥德尔瞥见了马洛里和欧文高高在上的身影。

那天晚上,两位登山者再也没有返回他们的帐篷,也没人再见过他们。1999年,美国登山家康拉德·安克在海拔8200米高的倾斜岩脊上发现马洛里的尸体,显然75年前他跌落到这里并长眠于此。人们权衡各方证据后认为,马洛里和欧文遇难前并未到达峰顶。

梦想一旦盛开,便永不凋零

1953年春季,一支满怀激情的英国探险队,成为第三支由尼泊尔境内攀登珠峰的探险队。5月28日,经过两个半月的艰苦努力,他们在东南山脊海拔8500米的地方搭起帐篷。第二天一早,一位又高又瘦的新西兰人埃德蒙·希拉里和一位技艺高超的夏尔巴登山家丹增·诺盖一起,背着氧气瓶向峰顶进发了。

梦想一旦盛开,便永不凋零

上午9点,他们到达南峰,并望见一条极窄的通向珠峰峰顶的山脊。又过了一个小时,他们来到一块大岩石的脚下。

希拉里后来写道:“看起来这是山脊上最难攀登的地方了——一块高达12米的岩石台阶……岩石表面光滑,没有可抓握的地方。对于一群湖区专业登山者来说,这也许是个轻松的问题,但是在这里,凭我们微薄的力量难以逾越它”。

梦想一旦盛开,便永不凋零

丹增紧张地从下面将绳子放松,希拉里则侧身挤进一个介于岩石和岩石边缘呈鳍状垂直的裂缝中,然后一点一点地在后来被称为希拉里台阶的地方攀爬。这次攀登既紧张又艰难,但希拉里还是坚持了下来。

“我终于爬上了那块岩石,身体从裂缝中钻到了宽阔的山脊上,在地上躺了好半天才使呼吸平静下来。我第一次真正感到了强大的决心,没有任何事情能够阻止我们到达峰顶的决心”,希拉里后来讲述道。

梦想一旦盛开,便永不凋零

就这样,与疲劳不断抗争的两位登山者继续沿着起伏不定的山脊向上前进。1953年5月29日接近中午的时候,希拉里和丹增成为了世界上最先登上珠峰峰顶的人。

编撰整理 | 释放能量 SFNL88


【鸣谢】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仅限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