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广播里说上海的根在松江,有依据吗?

CTNWEIQI


在上海市16个市辖区里,松江区不是特别显眼。但要回顾上海的历史,就会发现,离开松江区,上海可能就不是现在这个金光闪闪的大上海了。

面积605平方公里的松江区,有一个响亮的称号——上海之根。口气有点大,但是松江区却当得起,因为松江区的历史,几乎就是上海的历史。

江南的开发要晚于中原,到了三国东吴时,整个上海连一个县都没有,归吴郡嘉兴县管辖。直到东晋时,上海出现了一个地名,叫沪渎垒,位于当时的海边不远处。南朝没有变化,上海在地图上“空空如也”。毕竟在那个时候,现在的上海有一半是泡在海里的。南朝后期,梁朝在现在上海市的最西边,设置了昆山县,和现在的江苏昆山不是一个地方。隋文帝灭陈统一后,撤销昆山县,但过了十年,开皇十八年,又恢复了昆山县。

唐朝统治后,江南开发的力度明显加强,人口越来越多。上海也是这样,唐天宝十载,公元751年,唐玄宗从嘉兴县分出一部分,设立了华亭县,昆山县同时也存在。中晚唐、十国的繁荣,让上海在进入宋朝后有了质的飞跃。上海还没有成为地级,县一级也有很大的变化,昆山县治迁到了现在的江苏昆山,华亭县被划到了嘉兴。不过上海也没吃亏,又设了一个嘉定县。时间是南宋宁宗嘉定十五年,公元1222年。

元朝灭南宋后,上海迎来了比宋朝更辉煌的时候,终于出现“地级市”了。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南宋灭亡后一年(南宋亡于1276年,之后3年不能算,否则南朝也要算),元朝把华亭县升为华亭府。华亭府和松江有啥关系?只过了一年,公元1278年,元朝在追剿所谓的南宋流亡朝廷时,华亭府就改称松江府。松江府的治所,就在现在的松江区。

明朝延续元制,松江府继续存在。有名君、有名将、有名臣,既有硬骨头,同时又非常开明,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时代之一的明朝经济非常发达,松江府在明朝行政版图上的地位大幅提高。太祖朱元璋二十六年,1393年,松江府的人口就达到122万人。在人口不多的明初,可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字。明孝宗以后,松江府人口也保持在五六十万左右,是一等一的大府。

明朝的“大上海”是现在的江苏扬州,但松江府特殊的地理位置,却起到了保卫“宁扬杭”军事桥头堡的作用。清初地理学家顾祖禹就说松江府面朝东海,扼守三江之险,南引浙、闽,北控江、淮,是长江沿岸进出东海的必经之地。换个角度,只要守住松江府,外敌就不能进入长江。松江府加上钱塘、扬子江等地方,号称利害攸关天下之半!

松江府在明朝是有名的渔米之乡,才子盛地,名人辈出。明朝第一奸臣严嵩倒台后,松江人徐阶出任内阁首辅,就是大明帝国“首相”。徐阶为人谦虚低调,不像严嵩老奸巨猾、严世蕃张牙舞爪,深得嘉靖好感。徐阶出任首相后,把自己两大门生调进内阁,一个是高拱,一个就是后来的帝师张居正。

明朝的松江府,还有一个大名鼎鼎的才子——董其昌。现在能有董香光(董其昌自称香光居士)一幅真迹,三代不愁吃喝。董其昌当过皇太子朱常洛的老师。朱常洛即位后,召董其昌入朝,编撰《明神宗实录》。没想到朱常洛太短命,一个月就驾崩了,朝局被魏忠贤弄得乌烟瘴气,董其昌回松江养老。

差点忘了讲,元朝时的松江也出了一个你绝对知道的奇女子。谁呢?课本上讲过的黄道婆,她就是松江府人,中国纺织史上划时代的人物,被称为布业始祖。

值得一提的是,松江府在明朝又设置了一个县,就是上海县,县尖嘴就在现在淞江和黄浦江的交汇处,现在寸土寸金之地。

松江府在清朝没太大的变化,治所还在松江区,就是比明朝更加繁华了。这很正常,清朝人口爆炸式增长,加上松江府直面大海的优势,想不发达都难。到了清末民国,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在松江府基础形成的上海市,逐渐成了中国最大城市和经济中心,也是世界最大城市之一。


地图帝


从历史的时间轴上看,现在大家所说的上海其实开埠不足二百年,而松江在春秋战国时就已经存在。据考证,春申君黄歇于公元前248年改封今天苏州一带为吴地,使上海成为其辖区之一。唐朝时松江古称华亭,唐置华亭县,元初改称松江县,明清时亦曾为松江府驻地,曾为当时全国著名的15个大城市之一。

明清时期的松江府大体上辖有今天上海苏州河以南的大半个上海市,在明初下辖华亭、上海2县,到清末扩增拥有7县(华亭、娄县、上海、南汇、青浦、奉贤、金山)和1厅(川沙)。1958年,整个松江地区由江苏划归上海,1998年撤县设区。 所以在历史沿革中来看,现在的上海古时一直隶属松江府管辖,从这意义上来说,松江是上海的根一点没错。 


松江作为上海历史文化的发祥地。历史上曾享有“苏松税赋半天下”和“衣被天下”之称。境内水网纵横,九峰竞秀,构成了“山谷水肤”的旖旎风光,孕育了陆机、赵孟頫、董其昌等一批文人雅士。据史料记载:"明至清松江进士达521人,"尤其产生了人们熟知的黄道婆、徐光启等著名人物,至今影响深远。   


此外,松江历经数代积淀遗留,区内文物古迹璀璨,方塔、李塔、西林塔、护珠塔、修道者塔五塔耸立;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五教并存;唐经幢、清真寺、醉白池、天文台、远东第一 大教堂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大批历史人文和自然景观。


滟澜一叟


把松江说成是上海之根是自说自话,罔顾事实。狭隘上海的人文之根是青浦的崧泽文化,广义的农耕文明之根源头是吴越,有南承和北承,其中松江府来源于元朝浙江的海盐,昆山,嘉兴的分割,属南承,嘉定属北承源于古昆山娄县。上海的农耕文明起源于吴松江,虽然两岸源头相汇于吴越,但是根分南北,哪里有松江独苗一根之理?上海市的现代城市文明发端于西方租界和当时的上海县没有了行政上的相联关系“行政不能抵达”,更和现在的松江没有任何关系,即便是有也是流不是源。松江上海之根说法是松江某些人不顾事实,混淆概念,偷梁换柱,混淆历史,是凌驾于吴越无视青浦崧泽的自恋自大行为。“松江是上海之根”没有文化基础,没有历史基础。


兰花一缕香


我们就说现在上海这个社会`松江郊区本地话到那去是不是说到上海去😂你松江本地话到市中心有几个人听的懂(你即然是上海的根为什么到市区去`说到上海去:这个话松江人不感觉可笑吗’)什么叫根:上海本身就是移民城市:难道你把美国人的根就是英国人吗?


王老吉152060929


城市发展不是孤立的,否则成了无水之源,无本之木。海派文化是在江南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松江的文化历史地位在中国唐宋明清时代是非常有名的,大学里读过中国文化史的都是知道的。所以一味欣赏海派城市文化而忽视地域历史发展的文脉是不足取的。


用户97465556213


日本曾经占领管辖台湾,那是不是可以说台湾之根就是日本?


Chaplin16893451


松江府就是依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