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关于道教全真派祖师吕纯阳(吕洞宾)的故事

关于道教全真派祖师吕纯阳(吕洞宾)的故事

吕洞宾,道教主流全真派祖师。 名喦("喦”或作“岩”),字洞宾,道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河东蒲州河中府(今山西芮城永乐镇)人,现在山西运城市芮城有元代丘处机奉皇帝御旨兴建的永乐宫,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又名大纯阳万寿宫 。吕洞宾是道教中的大宗师。目前道教全真派北派(王重阳真人的全真教)、南派(张紫阳真人)、东派(陆潜虚)、西派(李涵虚),还有隐于民间的道门教外别传,皆自谓源于吕祖。原为儒生,40岁遇郑火龙真人传剑术,64岁遇钟离权传丹法,道成之后,普度众生,世间多有传说,被尊为剑祖剑仙。 华轩居士据《全真诠绎》记载,于北宋期间应八仙之首铁拐李邀在著名仙苑石笋山聚会时列入八仙之列。

唐德宗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四月十四生,传说异香满室,有白鹤飞入帐中不见,自幼聪颖,十岁便能文,十五岁就能武,精通百家经籍,在襁褓时,马祖见到就说:「此儿骨相不凡,自市风尘物处。他时遇卢则居,见钟则扣,留心记取。」

曾在唐宝历元年(公元825年)中了进士,当过地方官吏。后因厌倦兵起民变的混乱时世,抛弃人间功名富贵,与妻子一起来到中条山上的九峰山修行。和妻子各居一洞,相对可望,遂改名为吕洞宾;“吕”,指他们夫妇两口,两口为吕;“洞”,是居住的山洞;“宾”,即告诉人们自己是山洞里的宾客。

他道号纯阳子,在弃官出走之前广施恩惠,将万贯家产散发给贫民,为百姓办了许多好事。中国民间传说他在修炼过程中,巧遇仙人钟离权,拜之为师。修仙成功之后,下山云游四方,为百姓解除疾病,从不要任何报酬。

他一生乐善好施,扶危济困,深得百姓敬仰。在飞升之后,家乡百姓为他修建了“吕公祠”,以示纪念。到了金代,因吕洞宾信奉道教,于是将“祠”改成了“观”。

元朝初年,忽必烈得知吕洞宾信奉的道教在群众中颇为流传,于是打算利用宗教和吕洞宾的声望巩固自己的统治,随后派国师丘处机管领道教,拆毁“吕公观”,大兴土木,修建了“永乐宫”。从修建大殿到绘完几座殿堂的壁画,历时110年,几乎与整个元朝共始终。

后来吕洞宾游庐山,遇火龙真人,传授天遁剑法。六十四岁时,游长安,在酒肆遇见一位羽士青衣白袍,在墙壁上题诗,吕洞宾见他状貌奇古,诗意飘逸,问他姓名。羽士说:「我是云房先生。居于终南山鹤岭,你想跟我一起去吗 」吕洞宾凡心未已,没有答应。这位云房先生就是「钟离权」。到了晚上,钟离权和吕洞宾一同留宿在酒肆中。云房先生独自为他做饭,这时吕洞宾睡着了,他梦见自己状元及第,官场得意,子孙满堂,极尽荣华。

忽然获重罪,家产被没收,妻离子散,到老后了然一身,穷苦潦倒,独自站在风雪中发抖,刚要叹息,突然梦醒,钟离权的饭还没熟,于是钟离权题诗一首「黄粱犹未熟,一梦到华胥。」吕洞宾惊道:「难道先生知道我的梦 」钟离权道:「你刚才的梦,生沉万态,荣辱千端,五十岁如一刹那呀 ! 得到的不值得欢喜,失去的也不值得悲,人生就像一场梦。」于是吕洞宾下决心和钟离权学道,并经「十试」的考验,钟离权授他道法。

民间称他为“孚佑帝君”、“吕纯阳”、“纯阳夫子”、“恩主公”、“仙公”、“吕祖”等,道家则称他为“妙道天尊”,为民间传说的八仙之一。吕洞宾也是“五文昌”之一,常与关公、朱衣夫子、魁星及文昌帝君合祀。元时封为:“纯阳演正警化孚佑帝君”,是为“孚佑帝君”之由来。

五代以后,时局大乱,人民饱受流徙之苦,他经常现身于世,拯救贫苦百姓。他的剑术一断烦恼,二断色欲,三断贪嗔,对北宋教理的发展,有一定影响。道教全真教奉其为北五祖之一,世称“吕祖”、“纯阳祖师”。

与少阳帝君、正阳帝君、大道帝君、辅极帝君同列道教五祖之一,奉祀吕洞宾的吕祖庙、吕祖阁却成千上万遍布各地,历史最为悠久的吕祖仙师庙,是建于元朝时山西芮城永乐宫的纯阳殿。

永乐宫原名大纯阳万寿宫,在山西芮城县城北三公里的龙泉村东侧。据道书记载,这里是吕洞宾的诞生地。吕洞宾死后,乡里人将其故居改为吕公祠。到了金末,随着吕洞宾神话故事的传流,信奉者越来越众,祠堂增修门庑,扩充成道观。到了元代,道教极受朝廷宠信,祖师吕洞宾也身价陡增,于是升观为宫,从此成为四海闻名的道教圣地。

农历四月十四日为吕祖先师诞辰。

万教中内道独尊,上古原是天地根。生人生仙生世界,立玄化胡定乾坤。

火龙传剑记

(丙寅(846)四十九岁)

吕先生会昌中,功名失意,遂游江州至庐山,遇葛仙公弟子火龙真人,姓郑名思远,号小祝融,世称神医。欲人有疾则书符诵祝,立见消融,与上古祝融氏相累,真人见吕祖骨相清灵,游心世外,即传以内丹炼己之诀。制成通天灵剑(即天遁剑法)。并诗曰:“万里诛妖电光绕,白龙一片空中矫。昔持此剑斩邪魔,今赠君家断烦恼。”

临别嘱曰:“子可居此山,以完玉炼,他日闻钟声响处,乃得闻金炼之诀。”遂去。

罗浮访仙记

(丁丑(857)六十岁)

大中十一年,吕祖游罗浮山,访轩辕集,集,罗浮道士也。得桐君之传,修炼罗浮山中数百岁,容颜不衰。吕祖往访之,适集被召入朝,独自盘桓山内,忽遇马仙来游,相得甚欢。马名湘,字自然,杭州盐官人。遇魏伯阳,伯阳传以大道,以大中十年归家,借竹杖化形而去,十一年春,在紫橦白日飞神。既而访罗浮山,得见吕祖之面,曰大仙伯也。

轩辕还山,行过石桥,见石楼有二人下迎,一是马自然,携竹杖挂酒瓢,一位裹青巾,衣黄衫麻鞋皂条,背剑执拂,如功曹使者。集问之,自然代答,曰:“吕先生有出尘之志,度世之心。”集愕然曰:“得见何晚也?”聚首言心。临别作诗赠轩辕而去。[1]

黄粱美梦

(己卯(859)六十二岁)

咸通初,吕祖奉亲命入长安赴试,至酒肆中,浩然叹曰:“何日得第以慰亲心?何日得道以慰我心?”旁有一道翁,闻而笑曰:“郎君有出世志耶?”观其人,青巾、白袍、长须、秀目,手携紫杖,腰悬大瓢,书一绝句于壁,曰:“坐卧常携酒一壶,不教双眼识皇都。乾坤许大无名姓,疏散人间一丈夫。”

吕祖大惊,窥其状貌奇古,诗情飘逸,因揖问姓氏,道翁曰:“复姓钟离,名权,字云房。”吕祖再拜延坐,云

关于道教全真派祖师吕纯阳(吕洞宾)的故事

永乐宫纯阳本行壁画(钟离权传道吕祖)

房曰:“子可吟一绝,予欲观之。”吕祖遂书其后,云:“生日儒家遇太平,悬缨重滞布衣轻。谁能世上争名利,臣事玉皇归上清。”

云房见诗暗喜,因同憩肆中,云房自起执炊。

吕祖忽困倦枕案假寐,梦以举子赴京,进士及第,始自州县,而擢郎署,台谏给舍,翰苑秘阁,及诸清要无不备历,升而复黜,黜而复升,前后两妻,富贵家女,婚嫁早毕,孙甥振振,簪笏满门几四十年。又独相十年,权势熏炙,忽被重罪籍没家资,妻孥分散,流于岭表,一身孓然,穷苦憔悴,立马风雪中,方兴浩叹,恍然梦觉。

云房在旁微笑,曰:“黄粱犹未熟,一梦到华胥。”吕祖竦:“翁知我梦耶?”云房曰:“子适来升沈万态荣悴多端,五十年间一顷耳,得不足喜,丧何足悲,且有大觉,而后知此人世一大梦也。”

吕祖感悟,知功名皆幻境,再拜曰:“先生非凡人也。愿求度世术。”云房故辞曰:“子骨节未完,志行未坚,若欲度世,须更数世可也。”吕祖叩头乞度,誓修现在良因。云房曰:“子尚有数年尘缘,犹未了也。”翩然别去。

吕祖如有所失,不得已,强赴春闱,名书雁塔。吕祖哑然曰:“又入黄粱梦耶?慎勿至立马风雪时也。” [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