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在二战中,为什么德国会在无希望的情况下投降,而日本却会战斗到最后一刻?

我也很绝望351


这个问题正好问拧巴了,正如前面的回答一样,德国是真正战斗到了最后一刻(希特勒自杀后还死扛了一个多礼拜),反而是日本最后放弃了“一亿玉碎”计划,宣布终战,避免了美军的登岛作战。

这种感觉可能是跟德国是五月8日宣布投降,日本天皇8月15日宣布《终战宣言》,时间一前一后,加之日本死磕的武士道精神全球闻名,所以留给大家这么个印象。

第一、按时间顺序,咱们先看德国是怎么死战到底的。

最后阶段,柏林战役(1945年4月16日~5月8日)。红军已经进攻到了德意志第三帝国首都。而且,早在1945年3月,希特勒就下达了“尼罗指令”,决定执行“焦土政策”,炸平整个德国:摧毁德国的所有工业设施和一切民用设施,毁掉所有德国人赖以生存的基础设施,甚至让德意志民族与第三帝国共存亡。下达如此绝望的命令,可见纳粹德国的死战决心。幸好施佩尔(下图)冒着生命危险没有执行,不然德国就不是现在这样了,这个举动在战后的纽伦堡审判中也救了施佩尔一命。到了柏林战役打响,党卫军中的外籍志愿军成了最有杀伤力的主角。其中,最著名的是党卫军"诺德兰"第11装甲掷弹兵师,这支部队几乎全部由外籍志愿兵组成。在第三帝国土崩瓦解,本土多数国防军德国士兵都已经放下武器的时候,这些外籍军团仍然负隅顽抗,他们虽然来自五湖四海(以北欧为主、其中夹杂着不少法国籍人士),但都是纳粹坚定的信仰者,是希特勒的狂热支持者,战斗力强悍。在柏林战役中,这些外籍军团没有退路,不管向谁投降都是死,作为叛徒,自己的国家也回不去了,加上所谓的坚定的信仰,所以宁可战死也不投降。而且,向盟军投降已经无望,苏联耸人听闻的西伯利亚战俘营也更加坚定了他们战死的信念。甚至,维京师等外籍党卫军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将自己绑在了机枪阵地上,继续向红军开火。

关于德国的死战,举个例子——国会大厦战役。守卫国会大厦的并不完全是SS(武装党卫队),也有国防军邓尼茨营的海军学员、空军和老百姓组成的人民冲锋队,所以非常有代表性。

苏军在外部用炮火轰,坦克递进射击、送到窗口往里面打,压着火力冲进国会大厦。

第一天已经冲进去了,遭到顽强抵抗。

红军进入国会大厦之后,重火力施展不开。双方先是用冲锋枪互相扫甚至拿反坦克的火箭筒,德国称之为铁拳,拿铁拳在房间里面互相打。每个房间都在格斗,打完子弹,有些人甚至抱在一起肉搏,拳头互殴、牙齿互咬,拼死搏斗!

第二天也就是4月29日,红军再次向国会大厦发起冲击。红军潮水般一层一层往上攻,艰难的攻到楼顶,4月30日苏军最后冲上国会大厦的楼顶。为了纪念这一光辉时刻,隔天摆拍了下图的照片。

这张照片大家都喜闻乐见——“苏联红军攻占德国柏林议会大厦”。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张图片被精心PS过。原来,拍摄时,苏军士兵的两只手腕上都带着bling,bling的大手表,为了塑造苏军的正面形象,在照片发表之前,底片做了手脚,于是,手表消失了。

在柏林战役中,柏林市民也被党卫队强行武装,比如,老年人和小孩组成的“人民冲锋队”。(下图)

只要有劳动能力的柏林男性,如果不去为纳粹冲锋陷阵参加巷战,就会被党卫队枪毙,还把尸体挂起来示众;直面去对抗红军,还是死路一条。甚至在巷战对峙的中,居民楼如果向红军挂上白床单表示投降,就会被后面的党卫队处决,如果不挂就直接被正面的红军打成筛子,基本上没有活路。

不敢待在家里的就在防空洞或者地铁隧道避难,结果,希特勒为了阻拦红军,下令放水淹没了柏林地下铁路网,又致使成千上万的无辜德国百姓丧生。

死战的结果是,在大概三个星期的柏林战役中,苏联红军军伤亡了30多万,几乎每8个苏军士兵就有一个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不过,在德国人眼中,每年的5月8日并不是耻辱的战败日,而更多的是解放的意味,加上德国去纳粹化和二战反思做的极好,所以不叫柏林保卫战,而叫比较中性的“柏林战役”。毕竟,纳粹的统治是一种浩劫,给德国人带来的是短暂繁荣之后的大毁灭,1945年5月8日战争结束则是德国人的浩劫的终结。

柏林的红军烈士纪念碑,每年的5月8日的欧洲胜利日,德国市民会主动献花,纪念那些为阵亡于柏林战役的苏联红军---这个境界相当的高啊。

第二、再看看,日本的死战为什么没有执行。

先讲个两年前的事,2016年5月10日,白宫发出消息,奥巴马将于5月27日去广岛参观广岛和平纪念馆。消息一出,引得各方开始不断猜测,美国总统广岛之行尚属首次,而且还指名参观这么敏感的和平纪念馆,还要发表演讲,这不会是效仿一些西方领导人,针对二战时期对平民的伤害做出某种形式的道歉吧?尤其是日本媒体,吵吵的厉害。几天后,白宫又补充了一段话,告诉大家——各位,你们真的想多了。白宫表示,绝不会就美国在二战结束前使用原子弹轰炸对日本道歉,访问目的是为悼念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所有遇难者,倡导“无核世界”。抛开那些客套话和外交术语,进一步的解释是,美国历届政府从未后悔在日本投下的两颗原子弹,因为这两颗原子弹使战争得以尽早结束,让耸人听闻的“一亿玉碎”没有真正彻底实施,因此,避免了更多的伤亡和经济损失,甚至帮助保全了日本的“大和民族”,所以,某种角度上看日本还应该表示感谢呢。

那么,什么是“一亿玉碎”呢?
日本各大媒体纷纷树典型,号召国民勇于“为皇国玉碎”

40年代的日本人口加一起大概正好一亿,到了45年初,日本穷途末路之下,喊出了个“一亿玉碎”的口号,说白了就是全民皆战死。当时的日本老百姓都被官方宣传“一旦日本本土被美军占领,那么国家将不复存在,国民的生命也会失去存在的意义。那么既然都是死,不如大家一起统统“玉碎”。

这个计划最重要的部分是——

本土大决战(应对美军登岛作战,全民武装进行巷战、游击战)。包括全力保卫东京,以自杀战术阻抗盟军。

日本政府开始“从根源上动员”,要求年龄在15到60岁的男性国民和17到45岁的女性国民都要无条件参军,组成“国民义勇战斗队”。不仅如此,参军的国民需要自己准备武器,比如弓箭、铁锹等、棍棒等等。

45年的日本,大街上的站牌,老百姓家的门锁、炊具,甚至家具上的螺栓都被征用,回炉做武器,街道、学校天天组织一帮家庭妇女、老年人、和学龄儿童练习“万岁冲锋”。


中学女生被训练“万岁冲锋”,其中最有名的是男中学生组成“铁血勤皇队”和女中学生组成的“姬百合队”,天天训练如何在巷战、游击战中与登陆的美军同归于尽。

然而,两颗原子弹的威慑下,加上长期缺吃少穿,担惊受怕的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很多被洗脑的日本官兵和老百姓一下子都没了玉碎的心情,包括日本高层和裕仁天皇。

日本投降书上签字的这些高官,战时天天教导广大官兵和老百姓“为皇国玉碎”,自己倒是没一个舍得“玉碎”。

所以,这两颗原子弹使战争得以尽早结束,让耸人听闻的“一亿玉碎”没有真正彻底实施,因此,避免了更多的伤亡和经济损失,甚至帮助保全了日本的“大和民族”,这个日本也没有否认。

所以,日本吵吵的厉害,天天要为皇国“玉碎”实际上并没有坚持到底,避免了本土作战。反倒是德国二战后期经历了毁灭式的本土作战,举国上下一片疮痍,美军曾感叹道:“要清理柏林街道上的战争废墟都得需要20年。”



大学军事理论教师


德国在最后的绝望下投降,鬼子却坚持了一段时间,为什么。

历史问题导致的结果从来都是有多种原因造成的。德国一开始铺的比较大,把周围国家挨个打了一遍,而鬼子1931-1937年,一直在侵略中国。当时的朝鲜不用提。

首先,德国是大陆国家,日本是岛国。这就导致,德国军队一旦开始溃退或者被包围,其他国家的大军能够短时间内投入到德国本地战场,而岛国,必须有军舰去登陆。相比陆军大规模进攻,军舰短时间内能输送的兵力太有限了。

其次,德国五百万大军进攻苏联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德国几乎倾尽全力了,而他打的国家是军工业比较强大的苏联,同时,德国除了没跟美国开战,几乎与所有欧洲国家为敌了。这导致它前期进攻成果喜人,而后期败退也十分迅速。而鬼子同时期一直在中国战场,对手只有中国,北边有苏日协定,南边还没开东南亚战场,所以其他国家对它的仇恨值比较低。

第三,1944年后,德国大势已去,而美苏几乎将近三百万兵力分两面夹击德国,陆地的进攻速度,远远快过在太平洋战场美日岛屿争夺战,并且美国打下一个岛屿,只是切断鬼子的海上运输线。而苏联的攻击和诺曼底登陆,那是真刀砍真肉。同时期的鬼子还在打豫湘贵,还在东南亚大杀四方。

日本在太平洋岛屿几乎都丢了的情况下,依旧有大约五十万大军在我国大陆进行直通东南亚的大战,而且差点把重庆端了。

投了第一颗原子弹的时候,鬼子还不投降。而当时希特勒已经死了。投了第二颗原子弹的时候,他们的天皇说再不投降,去求了,国家没了。但是那个时候,国民党的部队还是打不过小鬼子。如果不投原子弹,可能小鬼子能在中国折腾到1945年底。


黑包子趣历史


这是战斗哲学的差异。德国军队要求士兵,只要在这次作战中尽了自己的职责,勇敢战斗,没有希望的情况下,就允许士兵向敌方投降。与战后回国的一车车骨灰相比,德国很明显更喜欢战后回国的战俘。有经验的士兵可以在战后军队重建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无论是纳粹德国还是后来的西德都是在老一辈将军或者士兵的经验下组建的。

图为二战日军

而日本的战斗哲学则要求士兵为天皇战斗到最后一刻。在这种思想下,日本士兵要么胜利凯旋归国,要么变成一盒骨灰回到家中,其他几乎别无选择。由于在中国战场上日军士兵对中国俘虏的普遍残忍,所以日军士兵普遍认为在被美军俘获后也会获得一样的待遇。这导致日本士兵在必要的情况下都会选择自杀,而不是向敌方投降。

图为二战美军俘虏

并且,欧洲战场虽然十分惨烈,但是相对来说还算比较文明。许多德国士兵认为自己在俘获后将会因为日内瓦公约而得到公平的待遇,并在战争结束之后回到祖国。也正因为如此,德国也和英国等对手一样也遵守着日内瓦公约,并一直到二战结束。

图为日本屠杀俘虏

日本则恰好相反,由于在整个战争期间日本从来没有遵守过日内瓦公约,所以美军士兵即使有机会俘虏日本士兵,也会选择直接杀死。因为日本一次次的自杀式袭击让美军高层意识到,死了的日本士兵中要比活着的更加安全。这间接的导致了即使有日本士兵愿意投降,美军高层也选择默许美军枪杀日本俘虏的行为。


双马尾班长


其实题中反而说反了,实际上德国一直战斗到了其国会大厦的陷落、柏林全部沦陷于苏军之手之后,而日本当时本土并没有被盟军登陆,盟军实际占领的只有冲绳等这些外围岛屿。

德国和日本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国家,德国是一个陆权国家,而且周边地理条件很差,敌人四周密布,而且没有任何地理屏障提供掩护,因此作战时一旦作战不利很容易被攻击到本土。而二战中,德国先是在东线失败,陷入被动的防御态势,而后来盟军从西线开始了进攻作战。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德国腹背受敌,领土不断丢失。

而日本则是一个岛国,本身就有周边海洋的保护。而二战末期,日本虽然已经极为被动,但是失去的主要是外围岛屿,比如冲绳岛、硫磺岛等这些岛屿,盟军的力量虽然已经能够空袭日本,但是地面作战力量依然没有登上日本本土。

同时,两国的体制也有很大的差别。德国当时是希特勒领导的纳粹独裁,而其并不愿意同同盟国妥协,即使是把德国毁灭,也不会向盟军投降。而后来希特勒自杀后,海军元帅邓尼茨接任成为了德国元首,向盟军投降。

而日本方面,则是由军部控制了日本的各个方面,包括其政府在内,均由军部把持。而在本土遭到战略轰炸、遭到原子弹攻击之后,日本军部的高层也认识到了这场战争必败无疑,这才向盟军投降


战争之王


我都不知道这些人历史是咋学滴,真实的情况是:德国战斗到了最后一刻,反倒是日本在看不到希望的情况下就选择了投降。

1945年4月16日,苏军围攻柏林,29日开始强攻国会大厦,30日希特勒自杀。5月2日德国投降。在西线,当时盟军也已经打到距柏林只有几百公里的位置。德国在东西两线,丧失了绝大部分国土,首都沦陷,领袖自杀,当时还在柏林抵抗的,也就剩几条街道了。德国绝对是做到了战斗到最后一刻。

日本呢,太平洋战败、挨了两颗原子弹、苏军出兵中国东北,他就宣布投降了。实际上他本土,周边岛屿不算,并没有盟军直接登陆。他的国土还是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的。确实,这时候已经被炸得面目全非了,但问题是德国也挨炸呀,对不对?被炸得一样狼狈,但德国还是坚持打下去了。

按照日本的局面,换到德国身上,苏军攻占乌克兰、波兰、捷克......之后陈兵到德国边境,美英盟军诺曼底登陆,占领法国和意大利,这时候德国就应该投降了。

德国是丧失了80%的领土和首都陷落的情况下投降的,日本是在国土还没有盟军登陆的情况下就投降了的。

而且德国方面希特勒自杀,最起码他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保持了元首应该有的体面。二号人物戈林也是在狱中自杀。日本方面的,那几个主要头领都是投降后被判死刑的,并没有因为战败选择自尽,反倒是在尽量争取活命的机会。还有个不要脸滴靠装精神病逃过一死。连日本天皇也跑到麦克阿瑟那里乞求宽恕。在这一块,日本人做的是极其丑陋的,他们所谓的武士道精神,就是欺骗中下级军民的,他们自己的高层信奉的根本就是:好死不如赖活着。

日本国土也不算小,如果他们坚决抵抗,就算美国有原子弹,但他们像志愿军那样,大面积挖坑道、战壕,在本土再抵抗2年没问题。沦陷之后再维持5年游击也没问题。但日本没这么做,看情况不妙,直接投降了。所以说,日本人的所谓必死决心,抵抗精神绝对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强大。在坚韧这块,他不如中国人。中国人是打不过你,我也跟你没完没了的折腾。

日本人为什么会在看不到希望的情况下投降?因为他们的内心并没有那么强大,他们只能打顺风局,逆风就投降。

德国之所以能坚持到最后,民族的优越感是很重要的原因。他们坚信自己是高贵民族,打心眼里看不起斯拉夫人,认为他们是野蛮人。面对比自己低等的民族进攻(他们自认的哈),德国人很容易有悲壮的英雄情怀,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而日本人在1853年被美国的黑船敲开国门,他们立即拜倒在了西方人的脚下。他们不遗余力的追求西方化。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美国通过坚船利炮的威慑,与日本签署了条约。这跟我们的鸦片战争完全一致。但现在日本对于黑船,有节日,有纪念碑,每年还得庆祝一下。这拿到中国就相当于我们立个鸦片战争纪念碑、每年当节日庆祝一下,还得热情洋溢的感谢一下英法联军,这不是疯了吗?但人家日本人就这么干了。

这就是日本人在骨子里对西方、对强者的崇拜。

在骨子里,他就认为西方人比他们高贵,跟德国正好相反。日本人自认就比西方列强低一等。而在这时候,这些高他们一等的人打到了家门口,他们就很倾向于选择投降。

如果是国军,就算打到东京,日本人都不带服的。当然了,如果真打下一次,下次再打他们也会服。


锐度何老师


德国并不是一看形式不对就投降的,他可是被攻到了首都柏林,希特勒以自杀身亡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纳粹统治,相反日本,虽然在美军登陆前提出了“一亿玉碎”的计划,即全民作战,他们甚至想要把没有战斗力的幼童和老人杀死,避免他们拖后腿,但是却并没有实施,而盟军也只是占领了日本周围海域的岛屿,还没有攻进天皇的皇宫里日本就投降了,所以这个问题应该反过来问吧?



日本当时发动战争的还是军部,日本内部很多人是反对侵略其他国家的,并不是他们善良,而是怕日本会吃大亏,天皇仍然只是一枚左右日本民众效忠思想的傀儡,当然此时的天皇权利,比他之前那些吃饭都要自己打工的天皇有权利的多,没有侵略者在战争中是没有责任的,不在于他上没上战场,而在于他以不同的形式支持侵略。


风云一点通


这是人和兽的区别,一个人被揪住耳朵会乖乖就范,一条狗被揪住耳朵会挣扎反咬,不惜耳朵被扯掉,人为信念(有时也是非正义的)可以疯狂一时,但会反思,狗被打疼就会摇尾乞怜并听主子的去咬人,并且不知悔改,随时疯狂。



身在华夏屡自在


二战战败后,德国投降和日本投降是战争观念的不同。一,欧洲人认为失败了投降是理所当然的。就算这样,德国中高层军官,纳粹狂热分子自杀的也不在少数。而日本人认为战死是对天皇的孝忠,是一种荣耀,估计天皇宣告战败后天天都在打喷嚏,可就是不知道是谁在念叨他。二,德国战败后希特勒知道末日将临,所以和妻子艾娃选择了自杀,德国已成群龙无首之师,再战已经毫无意义,所以投降了。而日本是天皇宣告投降的,就是这样也还是有很多愚昧者选择了自杀。更可笑的是日本有些士兵被困在孤岛上,和外界失去联系长达四十多年。直到八十年代才得知日本早已战败并投降了。三,德国战线过长,除去应对苏军的近两百万军队。被困于巴尔干地区的还有七十多万精锐部队,这支部队本来是保卫德国本土,被临时调往巴尔干,没想到被美英盟军给包围了。而日本,则是在失去制空权之后,又彻底失去了制海权,这样就等于断绝了各岛屿之间的后勤补给。他们是该自杀,这会少浪费多少粮食啊。


历山耕夫569


其实,德国才是战斗到最后一刻的,众所周知,德国是由于苏联与英美盟军共同击败的~东线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和西线的诺曼底登陆战~至此德国的东西两条防御体系被击垮。而且德国是因为自己的首都被攻占(柏林战役)、元首被迫自杀、双线夹击中战败。要知道德国作为一个半内陆国家(西边是英吉利海峡)同时抵御苏、美、英的联合进攻,况且,还投入了当时的新式武器~me-262喷气式战斗机、V-1 V-2导弹等。而且在最后的决战中投入重兵保护柏林,直至最后一兵一卒。况且,在战后,德国被各主要参战国瓜分(美战、英占、苏占、法占),最后由于阵营的不同,形成了东西德分治的局面,而且一直持续到1991年,难道这还不算战到最后吗。

反观日本,由于岛国的原因,它的主要防御方向就是海上~也就是盟军登陆战。所谓的“一亿玉碎”的口号,也无非是抵御盟军登陆,迟滞盟军对日本本土的进攻速度而已,而在太平洋战场,盟军主要力量是美国~因为也只有它有能力对日本实施登陆作战了。相对于德国,日本只要防御住美国的登陆也就可以了。而且日本是基于美国对日使用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钢铁洪流碾压关东军、首都没有被攻占的情况下才投降的。

如此对比,我倒是觉得德国才是战斗到最后一刻。


北京最大的四合院




《凡尔赛条约》让德国人民倍感耻辱,复仇心理的作用下,希特勒的宣讲开始变得极富煽动性,1933年希特勒上台,短时间内就开始了侵略,拿下法国后其实仇已经报得差不多了,当希特勒提出入侵苏联时所有军队高级将领都为之一惊,这就说明德军高级将领还是头脑清楚的,除了占少数的纳粹死硬分子外,随着苏德战争局势不断逆转,许多德国将领和人民已经开始怀疑希特勒的政策,他们认为德意志民族可能会毁在希特勒手里,于是暗杀希特勒的事情不断发生。总之,从1933年希特勒上台到1945年希特勒自杀总共12年,德国人民中毒不深,还没有被彻底洗脑。



日本就完全不同了,日本的天皇制度延续一千多年,在日本人民心目中天皇就是神一样的存在,从军国主义诞生到1945年日本战败,军国主义在日本流行了近一个世纪,日本上至首相,下至学龄前儿童都被彻彻底底洗了脑,中毒太深,除了原子弹这样的“猛药”外,日本人民根本无药可救。因为中毒太深,所以日本人民也最悲哀,悲哀的为了天皇所谓的“八纮一宇”付出了家破人亡的代价。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天皇才是亚洲人民灾难的罪魁祸首,但是由于种种不为人知的原因,麦克阿瑟进驻日本后竟然没有对天皇问罪,反而保留了天皇制,这也是直到今天,军国主义在日本不但没有被根除,反而死灰复燃的根本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