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漢學|流失海外的中國古籍

漢學|流失海外的中國古籍

從清末到抗日戰爭,是我國古籍向海外流失最多、最嚴重的時期。除戰爭導致的流失之外,許多外國漢學家、探險隊、考察隊利用當時中國混亂的政局,在各地尤其是邊疆地區,肆無忌憚地盜挖和偷運中國古籍,舉世聞名的敦煌遺書、殷墟甲骨、西夏文獻等就是這樣流失海外的。當時在中國的外國傳教士和駐華使節出於個人興趣也大量購買中國古籍,比如美國牧師韓慕義等,在離任時也帶回不少古籍。還有部分古籍是通過貿易或走私等途徑流出中國的,比如日本文求堂書店主人田中慶太郎,長期在中國搜求宋元善本;日本靜嘉堂的中國古籍很大一部分是清末日本人從我國民間藏書世家“皕宋樓”等處低價收購而來。還有一部分則是當時中國政府贈送給外國政府和學術機構的,比如美國國會圖書館就收藏有同治皇帝贈送的中國古籍,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中文圖書館收藏的大部頭的《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是當時清朝總理衙門贈送的。新中國成立前,一些人移居海外時也帶走了不少古籍。

汉学|流失海外的中国古籍

在此期間,究竟有多少中國古籍流失海外?很遺憾,目前還沒有一個權威的統計數字。根據有關資料粗略統計,以美、英、法、俄、日等為代表的將近20個國家的90餘所大型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都收藏有中國圖書文獻,所收藏的中國文獻總數逾百萬冊。海外以收藏中國古籍善本著稱的機構至少包括:美國國會圖書館、美國哈佛大學燕京學社圖書館、英國大英圖書館、法國國家圖書館、日本宮內圖書寮、靜嘉堂文庫、東洋文庫、東方文化研究所、國會圖書館、內閣文庫等。

汉学|流失海外的中国古籍

日本是中國大陸之外收藏中國古籍最豐富、價值也最高的國家。現在存世的宋元古籍,中國大陸收藏有3000多種,中國臺灣有800種左右,美國有120多種,而日本有1000多種。許多日藏中國古籍是孤本或善本,價值極高。《史記》的元刻本,全世界僅存9部,我國雖有3部,但皆為殘書,而日本有130卷的全本。日本收藏的《趙志集》所著錄的作品,不但《全唐詩》未收,就是後來的《全唐詩逸》亦未能補入,這是一部在中國已經亡逸的唐代詩歌集。此外,日本還收藏有大量的明清刻本。

據統計,抗日戰爭期間,被日軍掠走的中國古籍超過300萬冊。日軍多次發動“文化掃蕩”,華中、華東地區的大量古籍或毀於戰火,或被劫掠。1932年,上海東方圖書館50多萬冊圖書在日軍的戰火中化為灰燼。1937年淞滬戰役期間,日機對南京進行了多次大轟炸,中央圖書館、中央大學圖書館等均損失慘重。南京大屠殺中,日軍劫掠中華文化典籍總計88萬餘冊。

1908年和1909年,俄國探險家科茲洛夫率領探險隊兩次進入黑水城(今屬內蒙古額濟納旗),打開了在城外的一座佛塔,發現了大批西夏文獻和文物,並把這批寶藏掠運到了聖彼得堡。文獻主要藏於俄國科學院東方研究所聖彼得堡分所特藏部,文物則存放在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冬宮)。全世界西夏文獻規模最大、價值最高的就屬這批黑水城資料。當時俄國學者編了一個8000多號的目錄,但是並未公開全部文獻。

據統計,1856至1932年間,俄、英、德、法、日、瑞典、美國等國曾考察我國西北地區66次,每次考察都掠走了大量中國文物。歷次考察中,尤以斯坦因和伯希和在敦煌藏經洞掠走的文物最多。斯坦因竊取的9000多個卷子和500多幅繪畫,一部分收藏在大英博物館,一部分在大英圖書館,一部分在印度事物部圖書館。伯希和竊取的6000餘種經書和一些畫卷,主要收藏在法國國立圖書館。

1899年左右,河南安陽殷墟發現甲骨文。甲骨文自出土之日起就處在不斷流失之中,先是被當作藥材販賣,後又被西方列強的文化掮客以各種名目大量收購而去。據不完全統計,安陽小屯出土的近20萬片甲骨,有近3萬片流失海外,被12個國家和地區收藏。

“史在他邦,文歸海外”,這是著名學者鄭振鐸面對古籍流失時寫下的慨嘆。新中國成立前雖然國內有識之士極力敦促政府搶救和保護中華古籍,奈何國弱民窮,政局動盪,雖心有餘而力不足。鄭振鐸、張元濟等學者以個人之力收購古籍,雖然在阻止珍本古籍流失方面貢獻巨大,但畢竟獨木難支。

近些年來,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政府高度重視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揚,一些流失海外的中國古籍漸次迴歸。但專家們也指出,原件迴歸的難度極大。雖然中國是《關於禁止和防止非法進出口文化財產和非法轉讓其所有權的方法的公約》和《關於被盜或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約》的主要起草國之一,但在目前的國際環境下,按照這兩個法律展開追索,恐怕難有成效。專家們認為,古籍迴歸是一項艱鉅的工作,需要政府、學術機構和民間共同努力。

中國政府對於流失海外的中華古籍的迴歸一直非常重視,通過政府收購、專項調查等方式促使古籍以各種形式迴歸祖國。1997年上海市政府斥資450萬美元,將清末光緒皇帝的老師翁同龢的藏書整體從美國迎歸。

海外華人基於愛國之情也不斷將獲得的古籍捐贈給祖國。2008年10月,清華大學校友趙偉國從境外拍賣行拍得戰國時期竹簡2100枚,全部捐贈給清華大學。

海外中國古籍的迴歸意義重大。古籍文獻是中華民族在數千年發展歷史中創造的文明成果的載體,是中華文明綿延數千年的歷史見證。許多文明古國由於缺乏典籍,其歷史研究中想象和猜測的成分很大,而中國則完全不同,我們的歷史是有大量典籍明確記載的。海外古籍的迴歸將使中國歷史的發展脈絡更加完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