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怎么判断是腰肌劳损还是腰间盘突出?

大半拉撅子


首先,不管是腰间盘突出还是腰肌劳损,都会出现腰痛,这点毋容置疑!但是注意:腰痛未必是腰肌劳损,同样也未必一定是腰间盘突出!我们人体从脊柱到外侧背部皮肤,都有可能因为出现扭伤、损伤炎症等等从而导致腰部不适,出现腰痛!如筋膜炎、椎体本身出现问题的老年人骨质疏松、外伤导致的压缩性骨折、脊柱小关节增生以及棘突本身问题等等都可能导致腰疼!因此,面对腰疼,我们不要仅仅就认为不是腰间盘突出就是腰肌劳损,应该结合自身的发病史、年龄、有没有外伤、具体症状等等来分析!

其次,出现腰间盘突出和腰肌劳损确实会导致不同症状。

  1. 疼痛感觉不一。腰肌劳损事实上是属于肌肉损伤炎症,而相对于腰间盘突出是由于深部椎体压迫纤维化导致的疼痛,两者可以明显感觉到疼痛感觉是不一样的,可能腰肌劳损患者你不用叩击部位,就能表现出疼痛不适,而不是特别严重的腰间盘突出可能需要通过做一个腰椎深部叩击会感觉一种叩击痛!


  2. 疼痛位置不一。腰肌劳损主要是腰部腰大肌等肌肉长期久坐等其他一些原因导致的劳损,疾病发展相对比较缓慢,因此其疼痛位置通常毕竟单一固定,这种疼痛一般都可以忍受;而腰间盘突出也可能是长期伴有慢性腰痛病史,不正当生活方式导致的,但其发病比腰肌劳损相对比较急一些,可能跟一些急性外伤有关,表现为急性发作,甚至有些疼痛剧烈,病人是无法忍受的,必须通过使用一些药物等其他辅助治疗缓解的。最重要的是腰间盘突出症疼痛剧烈,会出现活动严重受限,椎体压迫到一定程度以后还会放射到臀部及腿部,从而导致下肢肌无力以及放射性疼痛!


  3. 治疗效果不一。我们在出现腰肌劳损时候,会发现只要我们采用一些针灸、理疗等治疗就可能达到症状快速缓解,治疗效果相对比较理想;而腰间盘突出可能简单一些理疗并不能达到较好的长时间症状缓解,有时候更多需要采用一些消炎镇痛药物治疗方式进行干预,严重时候患者疼痛难忍,压迫神经,影响正常生活时候,可能还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最后,如果确实需要确诊,我们去医院对两者做的检查还可能不一样,腰肌劳损可能只需要做一个彩超就可以发现我们腰部肌肉增粗萎缩;而腰间盘突出则更多需要通过Ct或者核磁共振才能发现其病理性改变!


医学小侦探


针对腰肌劳损和腰椎间盘突出症自己如何判断?在这里我们通过卧床休息这一点就能判断是劳损还是突出?

腰肌劳损是卧床休息一晚上后,早晨起来腰部酸痛不适,活动后症状缓解;而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卧床休息一晚上后不适症状减轻或者无明显不适症状,经过一天的行走活动后疼痛麻木等不适症状加重!简单说就是:劳损是休息后加重,活动后减轻;突出是休息后减轻,活动后加重!

和大家分享,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青年医生师建予


看到折叠的答案,让你去拍片子,可是这根本就不是判断是腰椎间盘突出症还是腰肌劳损的方法,拍CT或者核磁,即便发现腰椎间盘突出,可不表示就一定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我教你怎么分析……

从症状看

腰肌劳损的患者,多数是在腰部两侧疼痛,可以发生在整个腰段,不会出现腿上的症状,弯腰时间长了会感觉到难受,降温、阴天时症状会临时加重,较重的患者会在凌晨4~5点钟痛醒。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多数发生在一侧,疼痛部位在下腰部,咳嗽打喷嚏、大便时会有疼痛感,有下肢放射痛,这是判定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肌劳损很明显的一个指征,休息时减轻,越活动越重。

从检查看

这里的检查不是指去拍片子,腰肌劳损可以在腰部两侧触及到肌肉的紧张或条索状的粘连,按压会有痛感或者酸痛感,当然也可以只发生在一侧的劳损,那就是单侧有这种表现。

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在患侧的下腰部找到一个痛点,按压会出现和症状一致的腰腿痛,这是有区别于腰肌劳损的大面积压痛,另外做CT或者核磁还可以发现有相应的椎间盘突出存在!

结语

总之,如何判断是何种疾病引起的疼痛,要从症状入手,结合触诊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还要询问一些病史或外伤史,多个方面综合的去判定,不是只看影像学,也不是看到有什么症状,就自己套病,诊断交给医生吧。


乔栋谈健康


什么是腰肌劳损?

腰肌劳损,又称功能性腰痛、慢性下腰损伤、腰臀肌筋膜炎等,实为腰部肌肉及其附着点筋膜或骨膜的慢性损伤性炎症,是腰痛的常见原因之一。

主要症状:腰或腰骶部胀痛、酸痛,反复发作,疼痛可随气候变化或劳累程度而变化,如日间劳累加重,休息后可减轻时轻时重,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发病因素较多。其日积月累,可使肌纤维变性,甚而少量撕裂,形成瘢痕、纤维索条或粘连,遗留长期慢性腰背痛。

什么是腰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较为常见的疾患之一,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4~5、腰5~骶1发病率最高,约占95%。

怎么判断是腰肌劳损还是腰间盘突出?

1. 腰痛

(1)腰椎间盘突出

腰痛是大多数患者最先出现的症状,发生率约91%。表现为隐隐作痛。由于纤维环外层及后纵韧带受到髓核刺激,经窦椎神经而产生下腰部感应痛,有时可伴有臀部疼痛。

(2)腰肌劳损

表现为腰部酸痛或胀痛,部分刺痛或灼痛。腰部疼痛程度时强时弱,开始表现为间歇性疼痛,逐渐变为持续性疼痛,并逐渐加剧。疼痛随天气变化,受凉或阴雨天疼痛加重。感觉疼痛的部位较深,活动时加重,卧床休息后减轻。

2. 好发人群

(1)腰椎间盘突出

一般发生在20--40岁之间,青壮年发病比例约占80%。多见于男性,过于肥胖或过于瘦弱的人易致腰椎间盘突出。劳动强度较大,常伏案工作及经常站立的人员等较多见。

(2)腰肌劳损

重体力劳动者急性腰扭伤,若没有及时治疗或处理不当,会引起腰肌劳损的发病。运动员或长期从事剧烈运动的人群,在剧烈的运动中引起腰部肌肉的长久损伤。长时间坐位学习,或是办公时的坐姿不良,也会形成慢性腰部肌肉劳损。

温馨提示: 腰间盘突出症和腰肌劳损都是骨科门诊的常见病,鉴别这两个疾病的目的是在诊断明确的基础上可以对症下药、提高疗效,否则误诊误治导致病情的反复。


康爱多每天为您推送各种专业健康的知识,让你了解更多的健康资讯,走出用药误区!


康爱多中医养生


当我们出现腰痛时,第一时间如何判别是腰肌劳损还是腰椎间盘突出问题,相信这也困扰了我们很多人。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下二者的区别,从而帮助大家更好地接受治疗。

首先,说到这两个专有名词可能大家不太理解,什么是腰肌劳损呢?腰椎间盘突出又是什么呢?

腰椎间盘突出属于腰痛的一种,由于有明确的病因,也被称为特异性下腰痛。椎间盘存在于我们的椎体之间,由髓核、纤维环和软骨板构成。当腰椎间盘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以腰4~5、腰5~骶1发病率最高,约占95%。

腰部劳损是指腰部肌肉、筋膜与韧带等软组织的慢性损伤,是腰腿痛中最常见的疾病,又称为功能性腰痛、慢性下腰劳损等。

那么二者的区别又有哪些呢?

  1. 从病因病史上讲,腰肌劳损起病缓慢,病史较长;腰椎间盘突出症多与外伤有关,往往是急性发作,常有慢性腰痛病史。

2.从症状上讲,腰肌劳损多局限在腰部,可单侧或双侧发病,大多疼痛可以忍受;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剧烈,活动严重受限,可向臀部及腿部放射。

3.从体征上讲,腰肌劳损腰部肌肉有明显和固定的压痛,但无放射痛;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深部叩击痛、下肢肌无力和放射性疼痛。

4.从影像学上讲,腰肌劳损彩超可见腰肌增粗或萎缩;腰椎间盘突出症,腰CT或腰MRI可以确诊。

5.从治疗角度上讲,腰肌劳损比较容易治愈,采用理疗、按摩、针灸和射频等治疗可治愈;腰椎间盘突出症比较困难和复杂,通常采用保守、微创等,必要时手术治疗。

对于一个慢性的腰肌劳损患者来讲,腰椎间盘的损伤几率会相对较高;对于一个长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来讲,腰部的不适和疼痛就会诱发腰肌劳损。因此,一旦有症状,一段时间不能恢复,最好早发现早处理,不要拖久导致问题复杂化。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了,希望对您有用!


锐博运动康复陈老师


腰肌劳损,又称“功能性腰痛”,为腰部肌肉及其附着点筋膜或骨膜的慢性损伤性炎症。同时也是腰痛的常见原因之一。主要症状是腰或腰骶部胀、酸痛,反复发作,疼痛可因气候变化或劳累程度而变化。

而腰椎间盘突出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器质性的病变,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变后,在外力的作用下使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解,髓核从破裂之处突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的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痛,一侧或双侧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以腰4-5、腰5-骶1发病率最高。

那我们该如何鉴别腰肌劳损和腰椎间盘突出呢?

一、通过症状和体征、结合病史来鉴别。

二、通过做腰椎CT或MRI来进行鉴别;腰椎间盘突出可以通过CT来确诊,而腰肌劳损是属于功能性的腰痛,腰椎CT检查是看不出什么问题的,这就要求我们结合症状、体征及病史来进行鉴别。



首先腰肌劳损和腰椎间盘突出共同的特点是腰部的疼痛,而椎间盘突出一部分病人变现腰腿,不伴有神经压迫症状,如腿麻的这种情况,这让好多人不明白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来的,往往混淆视听。

腰腿痛是一组临床多见的症状,是指腰、背部、臀部等处的疼痛,可伴有一侧或两侧下肢痛、 马尾神经受压症状。除了致痛原因明确的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疾病外,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慢性损伤也是造成症状的主要原因。腰腿痛仅仅是一组临床症状,治疗的关键是明确致痛原因,并做好鉴别诊断,亦应注意病人心理因素的影响。

腰椎间盘突出单纯的腰腿最长见于椎间盘源性疼痛,这也是最容易混淆的。

1. 腰肌劳损

中年人多发,与长期保持一种劳动姿势有关。无明显诱因的慢性疼痛为主要症状,腰痛为酸胀痛,休息后可缓解。在疼痛区有固定的压痛点,在压痛点进行叩击,疼痛反而减轻。直 腿抬高试验阴性,下肢无神经受累表现。腰椎的核磁共振往往可以看到皮下肌膜层的水肿信号。冲击波效果良好,痛点局部封闭也能有良好的效果。

2. 腰椎间盘突出

椎间盘是人体中无血液供应的最大的器官之一,长期以来,有关椎间盘的神经组织分布一直鲜 为人知,故人们在研究腰痛的原因时,一直没有了解椎间盘在其中的作用。有人认为腰椎后柱的关节突关节是腰痛的主要病源,采用局部封闭和腰 椎后外侧融合术治疗腰痛,许多病例的效果并不理想;也有学者对腰段韧带、肌肉产生兴趣,结果相应的治疗方法仍未奏效。直至20世纪70年 代,人们才把焦点集中到椎间盘这一重要结构上。 许多学者对椎间盘退变引起疼痛的机制进行了大量独立的研究,结果均证实后纵韧带及纤维环的外层由窦椎神经的分支支配,1/3的纤维环组织中,有大最能传递疼痛信号的神经末梢,并可以释放与产生疼痛相关的神经肽。有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严重退变的椎间盘组织中神经末梢的密度 远远超过正常的椎间盘。在椎间盘退变的过程中髓核、纤维环的撕裂刺激痛觉神经末梢,从而引起疼痛;另外,椎间盘退变时,终板软骨,乃至软骨下的松质骨中,均有远远多于正常数量的神经末梢和神经肽的出现。

导致的椎间盘源性疼痛多发生在20〜50岁,绝大多数病人有比较明确的外伤史,如在搬重物、高处坠落、腰部扭转后出现下腰部中线区域的疼痛,通常在伤后数月内出现反复发作,且逐渐加重的腰腿痛,弯腰、提重物等活 动可以使症状加重,且休息后不能迅速缓解。病人中约有65%的病例在腰痛的同时伴有腿痛,往往表现在腰痛后缓慢出现。这种腿痛并不具有根性疼痛那样比较明确的区域,同时也极少伴有皮肤的麻木、痛觉减退等感觉异常。

査体时见病人在腰部屈伸、侧凸、旋转时伴有疼痛,疼痛严重时致活动受限;腰椎和椎旁的压痛 点有时不明确;直腿抬高试验、股神经牵拉试验阴 性;神经系统査体多为正常;肌力减弱、感觉障碍、 反射变化极为少见。

在急性腰痛出现后,约有10%的病人转为慢性腰痛。据文献统计,在慢性腰痛的病人中,40% 左右经过査体、MRI和椎间盘造影后被诊断患有椎间盘源性疼痛。而在椎间盘源性疼痛导致的椎间盘源性疼痛当中,只 有40%〜60%的病例经过非手术治疗后症状明 显缓解或消失,所以,我们认为对于椎间盘源性疼 痛的病人通常应经过3个月非手术治疗,包括药 物及其他方法,对于无效或效果不理想者方考虑手术治疗。


不忘初心医路修行


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能更准确的说,腰椎间盘源性腰腿痛,包含很多种类型。它们有完全不同的症状。有的夜间痛明显,活动后症状缓解或者消失;有的腰部负重或者弯腰后下肢酸痛、麻木、无力、行动困难,卧床休息后减轻;有的间歇性跛行,走几步路就要坐一会或者蹲一会,稍微缓解一点后可以继续走几步;还有一种,下肢突发剧烈疼痛,行动困难,坐卧不安,卧床休息不能缓解。

这大致是4类不同类型的腰椎间盘损伤后的表现。

1、夜间疼痛,不能久卧或者久坐,后半夜或者清晨就因腰部酸痛无法入睡。但是起床活动后症状基本可以消失——这样的症状,很多医生朋友会诊断为“腰肌劳损”、“腰三横突综合症”。其实怎么称呼无所谓啦!它的原因,是腰椎间盘损害后释放炎性物质,刺激腰部神经产生症状。它的本质是程度比较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我们往往把它称为“腰痛型腰突症”。

2、腰部负重后下肢肿胀酸痛发凉麻木,早晨轻晚上重。这种类型的腰椎间盘源性疾病,其本质是腰椎间盘损伤后,失去承受躯体重量的功能,使其相应的腰椎节段不稳定,反复刺激相应的腰部神经根,产生症状。简言之,“腰椎不稳”。

3、间歇性跛行者,一般来说是因为腰椎节段损伤日久,腰部韧带肥厚、骨赘形成(就是平常说的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使腰椎管狭窄或者侧隐窝狭窄。这种类型的腰椎疾病,往往疼痛不剧烈,但是患者无法长距离行走,患者只要坐、卧、蹲就能症状缓解或者消失。这种类型的疾病,我们一般诊断为“腰椎管狭窄症”。

4、患者下肢疼痛剧烈,辗转反侧,疼痛无法缓解。这种类型,往往是因为巨大的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产生疼痛。其原理,是因为神经根受到机械压迫!可以这么说,只有这种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是真正的“压迫神经”,其余上述种种类型的下肢痛并非是真的“神经压迫”,只是我们医生为了讲述方便,做的简单描述。

5、其他。不排除腰椎小关节紊乱、滑膜嵌顿的可能。但是个人认为,没有足够的证据可以支持这个诊断。

6、关于“坐骨神经痛”(梨状肌综合症)、臀筋膜炎、臀上皮神经炎等等诊断。多年前我也非常细致的按照教科书做这些诊断。但是近些年来,越来越严重的质疑这些诊断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所以,不必再去纠结是“腰椎间盘突出症”还是“腰肌劳损”了!这本来就是一个问题!

腰部肌肉可能偶尔会急性拉伤。但是肌肉损伤绝不会迁延日久。


骨科吴医生


随着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改变,慢性腰痛,对于加班狗来说,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健康问题。比其它的问题更能导致功能残疾,提高了失业率。



有的调查表明,在一年内约20%到56%的成年人会在他们的生活中经历腰痛,而且患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那么一旦得了腰痛,怎么判断是腰肌劳损还是腰椎间盘突出呢?


腰肌劳损

腰肌劳损好发于中年人,发病与长期保持一种劳动姿势有关,比如说长期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伯伯。主要是腰部的慢性疼痛,而且没有明显的诱因,其疼痛的性质为腰部酸胀痛,休息之后可以缓解,在疼痛的区域,有固定的压痛点,如果轻轻叩击这个压痛点,这个疼痛症状反而是减轻的。



如果是专科医生检查,会发现直腿抬高实验阴性,下肢没有神经受累的表现,压痛点局部打封闭会有良好的效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

虽然和腰肌劳损一样,都会出现腰痛,但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另外一种疾病了。

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见于20到50岁的病人,男女发病比例约为4-6:1,病人发病之前一般都有弯腰劳动或长期坐位工作史,第一次发病,一般都是在半弯腰提着东西或者突然做扭腰的动作。其症状主要有:



腰痛

刀刀本人就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对这个腰痛深有体会,痛起来简直没有办法,站着也痛,坐着也痛,就躺着不痛,可是躺着医院不给发钱呐(*≧m≦*)!

坐骨神经痛(* ̄m ̄)

就是屁股大腿后外侧,小腿外侧有时候会延伸到足跟的疼痛,平时打个喷嚏或者咳嗽的时候疼痛都会加重。

马尾综合症

这名字听起来就比较吓人,主要是指腰椎间盘突出压迫了马尾神经出现大小便障碍等,如果是急性的发病是需要急诊手术治疗的。

直腿抬高实验及加强实验

这个就属于专科医生检查的范围了,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直腿抬高实验阳性,加强实验也是阳性。而腰肌劳损的患者不会出现阳性。



CT和磁共振可以明显地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同时也可以作为两者的鉴别。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您!


金色柳叶刀


很多人可能或多或少都感受过腰痛,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青壮年还是老年人,无论是家庭主妇还是上班一族,有腰疼的人不下少数。

在网络和媒体强大的宣传下,许多人一旦出现腰痛,立马就联想到腰椎间盘突出!甚至很多患者凭借着强大的百度、朋友圈甚至坊间传闻,就自己给自己进行了治疗。



事实上,引起腰痛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就是腰间盘突出和腰肌劳损。两者之间该如何鉴别呢?

腰肌劳损又称腰背肌筋膜炎,主要指腰骶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的慢性损伤导致局部无菌性炎症,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而腰椎间盘突出是腰椎间盘髓骸向外澎岀压迫神经引起疼痛症状。

1、好发人群不同

腰椎间盘突出:一般好发于在20~40岁之间,多见于男性,尤其是过于肥胖或过于瘦弱的人。此外,劳动强度较大,经常站立的人员较多见。

腰肌劳损:常见于重体力劳动者,因腰部扭伤没有及时治疗或处理不当而引发。此外,运动员或长期从事剧烈运动的人群、电脑一族也容易出现腰肌劳损。


2、活动受限程度不同

腰肌劳损:患者腰部活动度一般不受影响,疼痛通常在早晨起床或久坐起立时发生,活动后可明显缓解。

腰椎间盘突出:出现腰部疼痛的同时可能出现腰部向某个方向的活动受限。

3、疼痛表现不同

腰肌劳损:是腰骶部一侧或两侧的弥漫性疼痛,常为酸胀性疼痛,偶有剧烈性疼痛,疼痛的具体部位多无法准确描述,按压时也无明显压痛点,通常无放射性疼痛。

腰椎间盘突出:自腰骶部起沿坐骨神经走形向下肢放射性疼痛,严重时还伴有肢体麻木感和间歇性跛行。压痛点常位于背部中间。通常为隐隐作痛。



4、影像学检查表现不同

腰肌劳损:影像学检查一般正常。

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正侧位片往往可见腰椎侧弯,相应椎间隙变窄,两侧不等宽,骨赘形成等。CT和核磁可以准确的看到腰椎的退变程度,明确是否有腰椎间盘的突出。

腰肌劳损:通常采用保守治疗,而无需手术。

腰椎间盘突出:发病初期,一般症状不明显时可采用保守治疗。随着病情的发展,当症状比较严重,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腰肌劳损和腰椎间盘突出都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两者虽然存在多种不同,但却有一定的因果关系。一方面,如果放任腰肌劳损发展而不采取任何措施,长此以往会降低肌肉和软组织对腰椎的保护作用,从而引发椎间盘的病变;另一方面,如果腰椎间盘突出了导致腰部姿势的改变,也会引起腰肌劳损。

★若本回答有帮助,请点赞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