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先有晋益老,后有西宁城”,但热血晋商后人,却死于一本日记!

“先有晋益老,后有西宁城”,但热血晋商后人,却死于一本日记!

曾经的西宁商界,流传过一句话叫做:“先有晋益老,后有西宁城”。说明了晋商对西宁的贡献之大。这里的“晋益老”指的是商号,晋商最早在明朝初期洪武年间就已经活跃在西宁,其中以“晋益老”最为厉害!

“先有晋益老,后有西宁城”,但热血晋商后人,却死于一本日记!

“晋益老”商号经营规模颇大,总号在山西太原。在西宁、兰州、西安诸城市均为分号。分号与总号的关系,是一种松散的联合体,各地均是自主经营、自由发展,最后只沿袭了“晋益老”这块金字招牌。

经过600多年的传承,表面上到解放前,西宁的“晋益老”已经无迹可寻了,然而实际上只是改名了西宁“樊家大店”,樊家大店在今东大街的位置,仅占地当时就有150间房屋之多,你可以想象下现在在东大街有100+的房产是什么概念。

“先有晋益老,后有西宁城”,但热血晋商后人,却死于一本日记!

樊家大店的最后一任掌柜,姓名无从考证了,但是他的次子樊世良却多次出现在《湟滨往事偶拾》《青海近现代教育大事记》中,樊世良是被马步芳当局活埋的,而樊家公子的惨案,还得从一本日记说起。

“先有晋益老,后有西宁城”,但热血晋商后人,却死于一本日记!

樊世良,生于1927年,1945年上西宁中学高中部,于1945年秋季的某个星期一失踪。

当时的大环境,马步芳为了加强对教育的监控,排了几条狗刘呈德、陈显荣、薛文波等,分别到学校主持“纪念周”,什么是“纪念周”?“纪念周”是纪念国父孙中山先生的一种礼仪形式。但到了马这里,也就成了各机关、学校的例行公事,官样文章而已。

“先有晋益老,后有西宁城”,但热血晋商后人,却死于一本日记!

其中的陈显荣,是当时青海省政府秘书长,此人老谋深算,工于心计,而且能言善辩,“纪念周”完了以后,以检查学生作业为名,想通过检查,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们对社会的看法…

“先有晋益老,后有西宁城”,但热血晋商后人,却死于一本日记!

巧就巧在,当时陈显荣检查日记的班级,恰好是樊世良所在的班级,当阅读到樊世良的日记时,陈拿起日记本匆匆而去,不到两个小时,被两个便衣警察带走,樊世良被捕!

第二天当局给出的解释是:樊世良的日记上,表现出了对马步芳政府的不满,抨击了马的暴政,而且扣上了一个大帽子,有共党嫌疑!当然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呢?

樊世良被捕后被严刑逼供,屈打成招,与次年正月十日活埋于南门外大丫壑(现红十字医院南端),一位热血青年就这样被杀害了!但是日记到底写了什么?谁也不知道。

“先有晋益老,后有西宁城”,但热血晋商后人,却死于一本日记!

事情真的就这么简单吗,不是的,樊世良被害只是表面原因,正在的原因是陈显荣对“樊家大店”早已经垂涎三尺,杀樊家公子只是一个下马威,从1942年起,陈多次托人说合,想低价购买“樊家大店”,其中就包括当时西宁商会会长赵墨林。

“先有晋益老,后有西宁城”,但热血晋商后人,却死于一本日记!

但是几次说合,都以失败告终,樊家均婉言拒绝,当时孤儿寡母,只有靠房租才能维持生计,多次说合无果,陈产生了怀恨之心,后期也是搞得樊家母子(这里指长子,非二公子樊世良)寝食难安,即便是愤恨,也无可奈何。

直到西宁解放,1951年在西宁小教场召开了公审大会,樊老太太在大会上控诉陈显荣的种种罪行,陈显荣最终得到了惩罚,被判处了死刑。

“先有晋益老,后有西宁城”,但热血晋商后人,却死于一本日记!

感谢您花宝贵的时间阅读本文,您的每一个赞,每一个评论,都是对小编的莫大鼓励,如果喜欢,可以右上角关注下小编哦,带您一起读不一样的青海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