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改革開放40年|改革開放讓中國融入全球價值鏈

改革開放40年|改革開放讓中國融入全球價值鏈


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常務理事

上海國際貿易中心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

9月11日至12日,應俄羅斯總統普京邀請,國家主席習近平赴符拉迪沃斯託克出席第四屆東方經濟論壇。中國國家主席此次高規格率團參會,不僅顯示了中方對中俄雙邊關係的重視,也顯示了中國力推地區合作、促進本地區發展繁榮的堅定決心。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自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在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中國加速融入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積極堅持以多邊貿易體系為基礎的國際貿易準則,促進了全球經貿發展。今年中國接連舉辦博鰲亞洲論壇、上合組織青島峰會、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三場主場外交,接下來還將舉辦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這些主場外交以及中國領導人積極參加地區深化經濟開放合作論壇這一舉動,無一不在向世界昭示著中國擴大對外開放、尋求合作的巨大決心。


“入世”後中國對外貿易飛速增長


40年前,中國的進出口總值僅293億美元。隨著改革開放推進,中國的對外貿易開始了跨越式發展,2001年“入世”後,中國對外貿易飛速增長,國際地位持續提升。


改革開放40年|改革開放讓中國融入全球價值鏈


從貨物貿易看,自2009年起,中國已經連續9年保持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地位,成為名副其實的貿易大國。世界貿易組織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在全球貨物貿易進口和出口總額中所佔比重分別達10.2%和12.8%,是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自2009年以來,中國一直是最不發達國家的最大出口市場,吸收了最不發達國家1/5的出口。

從服務貿易來看,2001年至2017年,中國服務貿易進口額從393億美元增至4676億美元,年均增長16.7%,佔全球服務貿易進口總額的比重接近10%。自2013年起,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服務貿易進口國,為帶動出口國當地消費、增加就業、促進增長做出了重要貢獻。

從全球價值鏈視角看,世界貿易組織與日本貿易振興會/亞洲經濟研究所發佈的《東亞貿易模式與全球價值鏈:從貨物貿易到任務貿易》研究報告指出,2000年中國“入世”前,憑藉與日本、韓國及大陸與臺灣間、內地和港澳間基於加工貿易和直接投資構成的生產聯繫,中國融入了亞洲—北美跨洲生產網絡。到2005年,中國成為亞洲—北美生產網絡中間產品的軸心市場,儘管中國面對的供應鏈高度分散,但源於廉價勞動力和複雜中間產品接受能力的國際競爭力,使得這些中間產品最終體現在標有“中國製造”、價廉物美的最終制成品之中,銷往世界各地,讓全球消費者盡情享用。



成為跨境投資樞紐

改革開放40年|改革開放讓中國融入全球價值鏈


40年前,中國開始了利用外資的進程,尤其在2001年“入世”後,中國利用外資進入新高潮。

外商投資企業在優化中國產業結構和提升中國就業的同時,也極大擴展了市場空間和獲得了豐厚利潤,實現了“雙贏”。進一步活躍了國際投資,有利於世界經濟發展。與此同時,中國對外投資也迅速增長,對外直接投資流量全球排名從“入世”之初的第26位上升至2017年的第3位,中國對外投資加快了東道國當地技術進步步伐,促進其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

尤其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2013至2017年,中國企業在沿線國家累計投資超過700億美元,建設75個境外經貿合作區,上繳東道國稅費超過16億美元,為當地創造了22萬個就業崗位。中國已經將“引進來”與“走出去”進一步有機結合,成為跨境投資的樞紐。


世界經濟的增長引擎

40年前,中國對於世界經濟增長的影響力幾乎為零。1997年7月,金融風暴席捲亞洲,中止了亞洲經濟的高速發展。儘管在亞洲金融風暴中中國也承受了巨大壓力,但中國政府採取了一系列的積極政策:參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亞洲有關國家的援助;堅持人民幣不貶值;努力刺激和擴大內需(教育、醫療和地產);參與和推動地區及國際金融合作,為緩解亞洲經濟緊張形勢、帶動亞洲經濟復甦發揮了重要作用,負責任大國形象初步顯現。


改革開放40年|改革開放讓中國融入全球價值鏈


2008年8月,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了全球金融危機,中國政府採取了大規模的經濟刺激政策,通過擴大政府投資和擴張銀行信貸的方式,以投資來拉動經濟增長,包括穩健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充分發揮政府主導的信貸擴張與投資驅動,即“四萬億”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從而穩定了中國經濟,大幅度降低了危機對世界經濟的負面影響,彰顯了負責任大國形象。


國際發展援助的新源泉

40年前,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就在盡己所能地為最不發達國家提供經濟技術援助。中國的對外援助旨在幫助發展中國家促進農業發展,提高教育水平,改善醫療衛生條件,建設公益設施,開展人道主義援助,改善基礎設施,加強能力建設,促進貿易發展和加強環境保護。今天的中國已經成為國際發展援助的新源泉。

改革開放40年|改革開放讓中國融入全球價值鏈


2017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高達12萬億美元,人均國民收入上升到8690美元,進出口總值4.1萬億美元,實際使用外資1350億美元,對外直接投資流量1246億美元,進入了中等偏上收入國家行列,步入了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期。

作為發展中國家中的新興市場經濟體,面對世界經濟增長和經濟全球化中的新問題、新挑戰和新機遇,中國已經在加速實現第四次產業革命,完善多邊貿易體制,提升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深化全球價值鏈韌性,推進與發達國家實現公平自由貿易、與新興市場國家實現互惠自由貿易和與發展中國家實現優惠自由貿易,做出了新的承諾,採取了新的行動,從而為推動世界經濟在新的起點、新的高度啟動再全球化,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更大的貢獻。


原文刊發於《中國報道》2018年第9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