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7 安徽舒城:老城志|解放初城外一片荒芜 儿时扳虾满满的快乐记忆

1949年舒城解放,城乡一片升平。那年父亲49岁,家乡过生日有过九不过十的风俗,母亲精心安排父亲50寿辰。前一日,家住农村的姑老表就送来了鸡鹅鸭等生日礼物。他还顺便上街买了一匹虾网布,回家更换破旧的虾网,说夜里扳些大虾明日带来给父亲生日加道菜。吃过中饭后,母亲同意我随他到农村去扳虾。

安徽舒城:老城志|解放初城外一片荒芜 儿时扳虾满满的快乐记忆

讲农村,出县城北门离他家只有四华里,但那时城里城外区别很大。出城后,不是荒摊就是古埂,重叠的坟冢堆积成连绵绿色土丘。走过了这段荒凉凄清的小路,进入视野的就是村庄、田野、沟渠、池塘。初秋的午后,仍烈日似火,我和表哥都赤着双脚走在弯曲的羊肠小道上,很少见到路人和田间劳作之人。除远树上传来阵阵的蝉声、路边荷塘里偶尔两三声蛙叫,旷野十分宁静。不知不觉,表哥住的村庄到了。

安徽舒城:老城志|解放初城外一片荒芜 儿时扳虾满满的快乐记忆

庄上只有四五户人家,住户门前有口长方形水塘,四周长有高大的胖柳、杨柳、红青柳和杂树。水塘很大,深一两米,长年不涸,能满足庄上人畜用水和农田灌溉。水质好,适合鱼虾生长,过年起鱼每户能分到二三十斤鱼虾。

安徽舒城:老城志|解放初城外一片荒芜 儿时扳虾满满的快乐记忆

(网络图片)

表哥对扳虾颇有经验,他说首先要制好虾网。他将从城里买回的那匹二尺宽、四丈多长的虾网布,裁剪成二十个正方形布块,叫表嫂用针线将裁剪的两边招上毛头。自己又搬来了原虾网上细竹子做的十字架,要我帮忙将虾网布均匀地捆绑到竹竿四端。在十字形的小竹子中间,系上一根一米多长的绳子,绳子的另一端系到一根两米长的竹竿端上,竹竿下端削成坡形以易插进泥土里。

安徽舒城:老城志|解放初城外一片荒芜 儿时扳虾满满的快乐记忆

(网络图片)

扳虾要选好虾食。可做虾食的食物很多:经炒过的米糠,小麦粉或大麦面做成小圆子,砸碎的小螺丝肉,可最能引诱虾米的还是海菜。我问表哥什么是“海菜”?他说这不是海里的植物,而是我们乡下土语讲的一种水生动物。它生长在池塘底部的泥土里,字典上的名字叫“田螺”。 “我现在就带你到塘边看我下塘摸海菜,”他顺手拎起洗澡用的大木盆,放到塘里漂着,跳下水后双手抓住木盆,摇头晃脑地在水里蠕动,忽然一个猛子扎进水底,露出水面后将一个扁椭圆形的东西扔到木盆里。

安徽舒城:老城志|解放初城外一片荒芜 儿时扳虾满满的快乐记忆

(网络图片)

接着,他又将木盆推到塘边,将木盆里的东西拿给我看,并说这就是海菜,是用脚趾头在泥里拱到的。在我的帮助下,不多时两人共摸了三十多个海菜。下网前夕,将海菜破开,用麻线拴到虾网中间,作为虾子的诱饵。

安徽舒城:老城志|解放初城外一片荒芜 儿时扳虾满满的快乐记忆

(网络图片)

扳虾还要有技巧和掌握好时间。下网时要放在虾子常去和爱去找食的地方;起网时要先慢后快,以免虾子被振动跳出网外。夏日气温高,虾子到夜晚才会成群结队地浮出水面,寻找露水和食物。夜幕降临,我和表哥将虾网分别扛到塘埂,他沿塘周围将一个个虾网长竿插到塘边。插后我们就到门前竹床上凉风,畅谈城里和乡间的奇闻怪事。夜深了,表哥要我在竹床上先睡,他替我打蚊子。我说我们到塘边看看有没有虾子上网好吗?他明明知道天太热虾子还未浮出水面,但他善解我的急迫心情就陪我上了塘埂。他轻轻地拿起一个又一个虾网,结果二十个虾网都起了,只有三个虾网里面只有几个大虾。表哥见我有些失望,安慰我说:“今晚海菜新鲜肯定有虾子来,可能是时间还未到,我们到凉床上睡一觉再来。”

安徽舒城:老城志|解放初城外一片荒芜 儿时扳虾满满的快乐记忆

(网络图片)

“表弟,起来、起来,我们去塘埂扳虾。 ”我被他轻声叫醒后,火速地同他上了塘埂。农历12日虽然还未满月,但偏西的月亮却发出银白色的光亮。这光亮,是隔了胖柳树和红青柳树照过来的,落下参差的班驳的黑影;落到杨柳树下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一幅精美的水墨画。我拎着虾篓,表哥起虾我装虾,每网都能起到两三只蹦蹦跳跳的大爪虾。有些起过的网再放水中,隔一个时辰又能起到大虾。

安徽舒城:老城志|解放初城外一片荒芜 儿时扳虾满满的快乐记忆

(网络图片)

那天夜里总共扳了一百多只大虾,为父亲过生日的饭桌上增添了美味佳肴!

安徽舒城:老城志|解放初城外一片荒芜 儿时扳虾满满的快乐记忆

(网络图片)


  • 来源:舒城视听在线、江淮时报
  • 作者:朱忠礼(延伸阅读: )
  • 运营:束文杰
  • 编辑:束文杰
  • 制作:町甽融媒体工作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