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雍正王朝》中李卫屡次犯错雍正袒护,为何对同样的“铁杆”张廷玉零容忍?

纳兰谈史


人在江湖,要想混得好,自然是到哪山,唱哪歌。而老板用人,也要根据需求,择才而仕。

本质上说,张廷玉和李卫因为所在位置不同,也就是坐的山不同,是没有任何可比性的。

一个相当于首辅,机要秘书,掌管全局,一个相当于爪牙,到地方上具体办事。雍正对他们两个人的态度,以及他们两个人自处的态度,自然有很大不同。

《雍正王朝》里面没有任何雍正对张廷玉零容忍的情节和画面,只是张廷玉非常谨慎自律。从电视剧的角色上说,这两个角色和皇帝的关系大不一样——

张廷玉在雍正父亲康熙时期,就做到机要秘书、首辅了,是帮助雍正夺位,拥戴有功的前朝老臣,对全局的把握,吏治的精通是无人可以代替的,同时对外,也就是面对满朝文武,他又是清流代表,道德楷模,这个必须和文化,学识,经验,资历的积累挂钩。

而李卫作为没文化的小家奴,是雍正要重点培养出来具体办事的。也就是说,一个是公司的总策划,一个是销售部部长。总策划是头,他的一言一行关系到大方向,风纪,不能太浪,而销售部长是手脚,要直接和江湖对接,不能太迂腐老实。只要能把政策落实好,把事情办好,有点小毛病,不是更差,反而更好。

从帝王心术的角度上说,一个人出任封疆大吏,皇帝把财权兵权交给你,你如果成为了一个呼声很高的完人,道德楷模,皇帝并不见得就喜欢,反而要防范你拥兵自重,反而你有一些小辫子抓在皇帝手上,他随时能制约你,才能令人安心。李卫那些没文化,下三滥的癖好只要不影响他的工作,反而是给领导留下一个教育自己,约束自己的机会。对于促进他和雍正的关系是非常有利的。相比之下,位于机要中枢,天天都在皇帝和百官眼前晃的张廷玉是领头羊,模范,不能吊儿郎当的,否则以后工作就开展不起来。

最后我们再来看真实的历史,康熙,雍正对张廷玉的好是无以附加的,他和李卫的待遇到了乾隆朝才区分开来。

到了乾隆朝,张廷玉一直在和皇帝打擂台,就是闹着要退休,要配享太庙。

而李卫一直在升官。

乾隆3年,公元1738年,李卫病逝任上,享年才五十多岁。

张廷玉一直活到了1755年,享年八十多。

读者们可能会觉得,乾隆表扬李卫多,批评张廷玉多,那和他们的位置也有关。

李卫在地方上帮乾隆搞钱,搞管理,简直就是劳模,卓有成效,你骂人家干啥?

张廷玉已经是荣享三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地位无以复加,乾隆把他当做一个符号和棋子来制约其它势力,而张廷玉晚年想抽身,因为他看到过康熙朝,雍正朝传位的残酷,他不想把自己卷入乾隆传位的权力斗争里,想明哲保身,平安落地。

对于乾隆来说,你张廷玉这么老油条,好事情都被你算完了,内心很不爽,所以经常下折子批评他,动不动就以没收给他的赏赐来要挟他,而行走江湖大半辈子的张廷玉也不是吃素的,一直选择的应对措施就是——你说啥都是对的,我就是怂,就是不想上班,你骂归骂,我还是要走。

张廷玉这一波操作的结局就是——自己拿着退休工资回家抱孙子,安享天伦之乐了几年,自己的三个儿子,都入朝为官,自己死后配享太庙,家族光宗耀祖。

对于我们今天的职场谋生,张相爷的故事,是不是很给人启发?


HannibalLecter


《雍正王朝》里的李卫和张廷玉,都是雍正一朝的名臣、能臣,同样以忠心、机敏练达受到雍正帝的喜爱。是雍正的心腹大臣、股肱大臣。

影视剧中的李卫和张廷玉,一个是皇帝潜邸中的奴仆,一个是雍正老师的儿子,都是可以信赖的“自己人”。但从雍正的角度来说,对待他们的态度还是有所不同。

雍正评价张廷玉:“和平端正,学问优长,自简任机务,夙夜匪懈赞朕之不逮,正资倚任。”说明张廷玉是个稳重、比较严肃的人,和雍正在一起时,一个保持名臣风范,一个维持圣君威严,气氛严肃郑重。雍正又是出了名的勤政皇帝,时间久了,见到张廷玉会不由自主的进入到“工作模式”,在这种状态支配下,对人对事都会要求严格、态度庄重。

李卫毕竟是雍正未登基前就跟在身边的人,讨雍正欢心是本能反应。别人见到不苟言笑的雍正可能会怵头,但李卫却能从中辨别出是真生气,还是表面严肃、心中乐开花。雍正也是人,也愿意身边有个能说点心里话的“体己人”,和李卫在一起会相对放松一些。

两人身份地位的差异也会影响到雍正的态度。张廷玉是名相之子,文坛领袖,汉官首领,主持编修过《明史》,是雍正朝的道德榜样,讲求持身以正,为百官做表率,要求自然要高。稍有差池,会有人认为雍正识人不明,会怀疑雍正的眼光与能力,伤得是雍正的脸面。

李卫出身贫贱,大字不识几个,做出不合规矩的事,是理所当然、理应如此、情理之中,毕竟是混混嘛!期望不大,自然要求不高。往往办成的是正经途径不好办的事,经常给雍正带来“惊喜”,雍正难免会偏心一些。


寒星针


李卫对于雍正的忠心,是任何人比不了的!

李卫是雍正府邸的奴才,有着“出身”优势,自然和雍正亲近。而且,李卫的一些事情的做法,确实表现出了对雍正独有的忠心。

李卫和翠儿生了儿子以后,给儿子起名“李忠四爷”。这个套路有点俗套,很多人都能做到。但是,有一件事,李卫的做法很让人佩服,就是“李卫监狱怒打曾静”一事!这件事只有李卫干的出,也只有李卫敢替主子这么出气!有这样的奴才,是雍正的福气。

通过“李卫监狱怒打曾静”一事,我们就能看出为什么雍正袒护李卫。

八爷的人散播雍正篡位登基的谣言,曾静这样的文人更是加油添醋的协助他们散播谣言。李卫在和雍正聊天时,想要主办这件案子,并且说:“先帝爷万般都好,就是太宽容了。明知道八爷他们一个个心术不正,还一个个的亲王贝勒的加封。把这些难题都留给了主子(雍正)了。”李卫的话,很透彻的指出了问题所在。敢在雍正面前说实话的人,也就是李卫了。

李卫知道曾静骂了雍正以后,不顾雍正不准对曾静用刑的旨意,去大牢找曾静算账。李卫到了牢房,就把牢门反锁,用“拳头”跟曾静讲理。李卫对曾静是一边打一边骂“狗日的”,还教曾静练习如何夸雍正皇帝。

这段很解气,我相信,雍正看了也很解气。所以,雍正没有喊停,而是宝亲王弘历先张口阻止了李卫继续殴打曾静的。我们再来看此时,其他人的态度。

首先,刑部官员是看热闹的心态。他们觉得李卫打曾静是“好玩”。完全没有“出了一口恶气”的想法!雍正评价他们:“身为刑部大员,对于这种无君无父之人,竟然没有半点愤慨之心,居然还围观取乐!”宝亲王弘历都骂他们“忘恩负义,麻木不仁的东西”!还要将他们革职。

其次,再看张廷玉的表现,就有点“洁身自好”的感觉了。李卫去军机处找张廷玉,想要见见曾静,但是,张廷玉没有同意。而且,还将李卫去大牢的事,告诉了雍正。张廷玉这样做,明显不想让曾静吃亏。他张廷玉根本就不会有李卫那样“替主子出气”的想法。有这层心态在这摆着,雍正跟他交流的时候,肯定隔着点什么。这就是清朝时期汉族大臣和满族“奴才”的区别。

汉族大臣往往更注重道义和公论,抹不开“圣人教诲”和“君子之礼”。李卫这样没文化的,反而展现的更洒脱,更有亲切感。

然后,我们看看图里琛对曾静的态度。图里琛虽然知道雍正对于曾静很忍让,但是,他对曾静也是没有好脸色的。图里琛都是拎着曾静直接扔地上,让他“跪下”!如果,曾静落到图里琛手里,图里琛虽然不会像李卫那样揍曾静,但是,肯定也会对曾静“折磨”一番。图里琛也知道,对曾静“不客气”,雍正其实心里是赞许这种做法的。所以,图里琛也是个好奴才!

最后,我们看看全场表现最佳的李卫!这一顿揍,太解气了。李卫肯定是这么想的:什么狗屁朝廷法度,谁都别想拦我,我他么就是要给主子出气!无论何时何地,敢替主子出气,这就是好奴才!

有李卫这样的奴才,是雍正烧了高香。雍正爷并没生李卫的气,反而是骂了哪些看热闹的刑部官员!对于李卫罚俸的处罚,绝对是最轻的处罚,就是做做样子。

也是因此,雍正才会偏袒李卫这个奴才。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在《雍正王朝》中,李卫是雍正曾经府里的奴才,十一岁就跟着雍正,先是打杂,之后才被委以重任。可以说,李卫对雍正是一种私人效忠,也就是说,他只效忠于雍正一个人,这跟雍正是不是皇帝没有任何关系。所以,雍正对李卫自然带着一些天然的亲近,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一般而言都会板子高高举起,然后再轻轻落下。如果说这算一种袒护的话,也是一种父对子的袒护。



比如雍正在江苏发现李卫公开嫖妓,便狠狠地训斥了他,还让翠儿好好看着他,其主要出发点是什么呢?是怕李卫这种行为被发现后,授人以柄,影响雍正对他的进一步重用。再比如曾静悖逆一案,刑部、都察院互相扯皮,都不愿审理,雍正心里其实是有火气的,但碍于他皇帝的身份和案件的特殊性,他不好公开朝曾静发火。这时李卫替雍正打抱不平,跑到天牢里去揍曾静,其实正是做了雍正想做但又不便去做的事。所以最后围观的都被罢官,而主谋李卫只是被罚俸一年。

由此可见,李卫不仅差事办的好,做事还从不触犯雍正的底线,不犯原则性问题,还经常性地能体会到雍正内心真实的需求。对于这样的奴才,皇帝偶尔袒护一下他不是很正常的吗?

而张廷玉则不同,他只是效忠于雍正的皇帝身份。换句话说,他是职业官僚,只效忠于大清帝国和大清帝国的正统皇帝。康熙是皇帝,他就效忠于康熙,皇帝换了雍正了,他就效忠于雍正了。而在张廷玉看来,君子不党是他的信条,除了国家和皇帝,他从不会效忠于任何私人,更不会做出任何政治投机的行为。张廷玉之所以会成为雍正的“铁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雍正作为皇帝,他的所作所为符合大清朝发展的根本利益,符合黎民百姓的利益,所以张廷玉才会站在雍正一边,反对八爷党,反对既得利益集团。但如果雍正犯了错误,张廷玉虽然不会主动去反抗皇权,但也会在态度上有所表示,甚至有所不满。



于是,张廷玉的身份就注定了他绝对不能随心所欲,要谨言慎行,不能授人以柄,更不能违法犯罪。而这也导致雍正对张廷玉的道德期待很高,在雍正眼里张廷玉就是一个值得敬畏的完美臣子,他的一举一动都在为这个国家的大小官员做出正确的表率。

事实上张廷玉在《雍正王朝》中已经很接近完美臣子了,他自己没犯任何原则性过错,即便偶尔会被雍正训斥,也往往是雍正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所致。唯一的一次,是他的弟弟张廷璐泄露恩科考题。但问题是,这是一个原则性错误,换了任何一个明君都会对这件事零容忍。而张廷玉作为百官的表率,他对这件事的态度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这个国家吏治的根本走向。更重要的是,当时八爷党正在上蹿下跳,串联群臣,打算保下张廷璐,让雍正被迫屈从于舆论。一旦屈从了,以后自己作为皇帝的权威就会始终被舆论绑架着,所以雍正说什么都不能在这件事上退让,这是他立威的一个大好机会。张廷玉显然想到了这一点,无论于国于法于君,他都必须服从大局,于是终于在孙嘉诚的劝说下,主动上折请杀张廷璐。



由此可见,正是因为张廷玉他不是奴才,而是职业官僚,是效忠皇权的臣子,是全国百官的楷模,雍正必须对他零容忍,才能把控好这个国家前进的方向。


达摩说


首先我们来说一说,张廷玉吧,熟读史书,满腹经纶,秉性聪明,为人圆滑,贵为两朝重巨,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办事有理有据,处事不惊,辅佐两朝皇帝几十年,可谓是兢兢业业,贡尽心尽责,贡献绝对要比李卫大得多,雍正皇帝也一直拿他当做臣子的楷模。这样的人犯错,就不能容忍了。因为他是朝廷的核心人物,影响极大。以他的地位和学识,在朝野上下,足以震撼雍正的权威,甚至改变朝野。偏偏是你张廷玉犯错,帝王能够绕过你吗? 为了捍卫皇权,处置张廷玉也绝不会手软。

再说李卫,就是一叫花子出生,是雍正爷当皇子时收留的家奴,雍正掌握着对他一生的生杀大权。他虽然不学无术,但性格乖张伶俐,分辨是非的能力极强,深知雍正的喜好和秉性,办事精明,可谓是对雍正忠心不二的家奴,深得雍正的器重。雍正把李卫外放做地方独挡一面的大员,李卫在金陵一带为朝廷的库银增加,真可谓是功不可没。虽然李卫在工作中屡屡犯错,但他出生乞丐,不学无术,胸中的那点学问都是从听歌唱戏中学来,关键他还是家奴,所以对皇帝的威信不足以构成威胁。轻罚轻放,李卫自然会感激涕零,以命相许了。

以上就足以说明,雍正为什么对张廷玉和李卫两个心腹重臣,同样是犯错,但处理的方式方法不同,其结果就是一个重责,一个轻罚的主要原因了。


老蒋闲言


如果你足够了解中国政治史就会明白,自秦汉建立大一统帝国以来,之后所有的帝国王朝政治制度都是在秦汉基础上的演变和转化,其根本要义还在于秦汉。就算是外族建立帝国之后也不例外,比如元朝,再比如大清朝。大清朝的政治制度就是明朝的翻版再加上努尔哈赤八旗制度留下的遗根儿形成的相关制度。

只是有一点必须说明的是:大清朝的政治基础是贵族政权,而明朝的政治基础则是士人政权。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大清朝的统治基础是八旗贵族阶级,明朝的统治基础则是士绅阶级。

先大略科普一下秦汉政治组织核心制度:在秦汉时期,皇室和政府是分离的,这也就意味着皇权与政权也是分离的,皇室的主人是皇帝,而政府的主人则是宰相,皇室当然是整个国家的核心机构,政府机构都得围绕皇室的决策执行。所以,相权与皇权是基本对等的,有时候相权甚至大于皇权,随着以后各朝代不断演变,到大明朝,朱元璋在胡惟庸乱政后,取消了宰相之权收归皇帝,从而将皇权集中推向更高潮。到了大清朝,尤其到了康熙和雍正手里的时候,设立了军机处,同样,皇权得到最大化的集中,相权基本上被剥夺殆尽。但是,皇帝总要人办事,那么所谓的内阁,上书房以及军机大臣们,本来属于政府范畴的大官小员则成为了皇帝的秘书,皇权最终代替了相权。

之所以要简单科普一下这点知识,是要说明李卫和张廷玉份属的职责与政治制度有很大的关系。

虽然到了康熙雍正手中之后,皇权已经完全替代了相权,内阁上书房军机大臣虽然沦为了皇帝的秘书,但是其所办所拟之事或者所实行的某些职责还是与宰相差不多,这就是为什么明珠索额图等都还被称呼为明相、索相。在《雍正王朝》中八王逼宫的时候,张廷玉还自称是两朝的宰相,就是这个缘故。

了解了这个政治制度背景,那么就不难分析题者的问题了。

李卫,是雍正在江南赈灾的时候收留的流浪儿,跟随雍正回到雍王府,因为机敏忠诚,故而在雍正的培养下迅速成长,最后成为封疆大吏。李卫的成长之路不同于满清贵族或者士绅,更不同于通过科举博取功名的那些学子,他就是雍王府的一个下人或者奴才出身,但是,是深得雍正信任的奴才。所以,我们听到李卫在雍正面前的称呼是“奴才”。同时自称“奴才”的,还有满清贵族的大官小员,比如说明珠,索额图等。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他们的政治归属体系属于宗族皇室,是皇帝的亲戚、亲信、心腹抑或包衣奴才和下人,李卫成不了皇亲国戚,但是却能成为皇帝的亲信和下人。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皇帝对李卫的惩罚自然有别于旁人了,既然是自己的亲信下人,只要没犯什么大错(不像高福起了二心),加之李卫忠诚可嘉,说袒护也就袒护了,别人不会说什么,也不敢说什么。

张廷玉就不同了,他是宰相,他的政治体制归属是政府,如果在秦汉时期,他的权力是巨大的,是政府的法定代表人,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一举一动都代表着皇帝的意图,是整个朝野的风向标,并且处于皇帝和整个朝野的监督之下。到了大清朝,宰相之权虽然大幅跳水,但是影响力还在,故而他的举止十分重要。在电视剧中,我们还看到,张廷玉在康熙或雍正皇帝面前自称为“臣”,这和“奴才”的称呼还是有些差别的,反映出的是汉族士大夫的骨气以及所代表的政治体制。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认为,题者所谓李卫被雍正时常袒护说得不明确,雍正也就因为李卫逛青楼在翠儿面前袒护了一次而已,怎么能说是屡次呢?要是屡次的话,估计在严苛的雍正面前也会失信。更主要是因为李卫的政治体制归属为皇帝的亲信下人,故而雍正可以随意处置他,或是袒护,或是像杀高福一样自由处理。

而题者所谓雍正对忠臣张廷玉零容忍,大概指的是张廷玉在雍正关于旗人下地耕田以自给自足的问题上没有发声之事。这又涉及到大清的政治基础问题了,关于满清八旗子弟与汉人关系的问题。

之前说过了,大清朝的政治基础是贵族政权,在满清内部,虽然也分有贵族庶人等,但是他们的地位统统高于汉人,因为这是满清政权的老本儿,是满清政权的基础。雍正皇帝公然动这些老本儿,就意味着刀刃向内,革旗人的命,是打击旗人特权,动摇满清政权的基础。

身为朝廷宰相的张廷玉,很显然他对满清贵族政权的理解比普通人更为透彻,这样大动旗人奶酪的事儿换做是任何汉人都不敢发声,一旦发声而推行不下去的时候,所有的指向必定是他宰相一人,而且当初几个军机大臣都没有因此表态,张廷玉就不得不考虑后果了。

同样还有一件事,那就是张廷玉的弟弟张廷璐卷入科场舞弊案,按照规矩,张廷玉可以回避,但是他是宰相,是政府的最高代表,他的态度意味着皇帝的态度,意味着朝廷最高司法的态度。尽管张廷玉深知这就是一个巨大的坑,也只有打落了牙齿往肚子里吞。在雍正即位之初朝政并不稳定的情况下,雍正皇帝的零容忍是他政治的需要,这毋庸置疑。

以上,大概可以理解雍正对待李卫和张廷玉态度的不同了吧。


青灯问史


这说法就不正确!张廷玉本身做事滴水不漏,并不代表雍正对他苛责。实际上雍正对张廷玉的器重超过于李卫。这一点可以从乾隆王朝里得到验证。雍正的整饬吏治,摊丁入亩,到天下良田实际上是一条完整的策划线路。这个策划人就是雍正,执行者就是张廷玉。只是雍正壮志未酬身先死,病死在执政路上。乾隆继位以后,就是依靠张廷玉才把天下良田的策略执行到底,因此,假如雍正多活十年,实际上所谓的乾隆盛世本该是叫雍正盛世了。由此可见,张廷玉的价值!假如不是深受信任,这么权重的位置不会交给他。

至于李卫,雍正其实是把他当成自己的家人,小弟弟来对待!比如,在李卫出轨扬州妓院的时候,雍正对李卫的训斥除了骂还要踢屁股,这明显就是哥哥教训弟弟的做法。当然,雍正对李卫的态度也是一种驾驭方式,就像康熙说的,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李卫这个人做事邪着来,如果说张廷玉做事滴水不漏,那么李卫就是乱拳打死老师傅。雍正鼓励他去大胆突破,去创新。所以,李卫经常性犯错恰恰是受雍正的指使,自然雍正对他宽容了。


优己


李卫是雍正的奴才,从小就跟着雍正,自然是非常贴心的。而张廷玉是朝中重臣,一直跟随康熙,后来才跟随雍正,所以两个人所处的位置是截然不同的。

李卫是雍正培养出来的,跟雍正像一家人。

李卫虽然是雍正从江南捡回来的,但是他是雍正一手带大的,也是雍正培养出来最合格的一个奴才。在雍正做了皇帝以后,李卫的官位一直攀升,甚至做到了两江总督。其实这都是雍正给他的恩赐,因为他甚至连一个进士都没有考上。如果没有雍正在背后给他撑腰,他压根什么都做不成。

雍正任用李卫的原因也很简单,主要是忠心。至于处事的方法,雍正没有过多干涉,因为李卫骨子里有一股聪明劲儿,总归可以琢磨出一些好点子来管理地方。所以李卫跟其他官员做事的方法是完全不同的,他有自己独特的办法。

张廷玉是康熙留给雍正的,他忠于正统皇帝。

张廷玉是三朝老臣,不仅经历了康熙雍正,甚至还活到了乾隆年间。所以他跟李卫就属于完全两种不同的人,他是老臣谋国的社稷之臣,有匡扶社稷的能力。所以康熙将如此重要的大臣留给了雍正,其实就是希望雍正能够好好任用张廷玉。

张廷玉本人也没有让康熙皇帝失望,总是在关键时刻拯救危局,帮助雍正一次次渡过难关。但是他跟李卫不同的是,他不是雍正的嫡系,他是皇权的嫡系。只要上面坐着皇上,那他就对这位皇上死忠,而不是只对雍正一个人死忠,这两种忠心是完全不同的。

李卫跟翠儿谈情说爱被赶走,其实是雍正让他去监视年羹尧。

李卫犯了第一个错误,那就是跟府里的丫鬟翠儿谈情说爱。这在家法严格的雍正府上,那是一等一的死罪。可是雍正不仅没有处罚他们,反倒是给了李卫一个官做做,让李卫到年羹尧那边报道去了。

这件事彻底改变了李卫的人生,让李卫从府里的一个仆人,逐渐成为封疆大吏。李卫到年羹尧那边,其实是有两个原因的。第一个原因就是雍正希望能够好好培养李卫,给自己多一个帮手岂不是好事么?第二个原因,就是雍正不太放心年羹尧,想要让李卫时时刻刻盯着年羹尧。

李卫自然是十分明白雍正的心思,所以但凡年羹尧有任何举动,李卫都事无巨细地告诉雍正,好让雍正找机会敲打敲打年羹尧。年羹尧可是雍正最重要的帮手,雍正自然是不会轻易放手的。

张廷玉的弟弟张廷璐主持科举却舞弊,结果被雍正所杀。

张廷璐是张廷玉的弟弟,也是雍正看在张廷玉的面子上,一手提拔上来的官员。在雍正朝第一次科考之中,张廷璐就充当主考官,可见雍正对张廷玉还是比较给面子的。可是这次的科举却出了舞弊的事情,这对雍正来说是不可原谅的。因为八爷党此刻正想趁着雍正刚坐上皇位,还不够稳定的时候,找点事情来赶他下台,这次科举考试的事情,恰好就是最好的机会。

这个时候如果雍正想要卖个面子给张廷玉,放了张廷璐的话,那么雍正的皇位就会受到动摇,证明他没有能力做好这个皇帝。所以张廷璐是必杀的,只是要看张廷玉支不支持。

多少支持杀张廷璐的奏折雍正都不看,因为雍正一直在等张廷玉的奏折。他希望张廷玉能够支持自己,大义灭亲,也希望张廷玉能够理解雍正皇帝的难处。杀掉张廷璐,解决科考的案子是非常简单的事情,但是要能够得到张廷玉的理解,那就比较困难了,所以雍正是打心眼里敬畏这位老臣。



雍正皇帝用不同的办法,驾驭不同的人才。

雍正是古代少有的明君,他能够驾驭各种各样的人才,这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对待李卫,他采用家人的方式,始终把李卫当成自己的儿子来看待。而且对李卫处事的风格不管不问,只看结果,这是对李卫的一种恩宠。也只有这样,李卫才能放开手脚去办事,毕竟他后面有个大靠山。

而对张廷玉,雍正可就不能那么冒失了,人家是康熙朝的老臣,是国家的骨干栋梁。办事能力比自己强不知道多少倍,所以雍正对这样的大臣,必须要恩威并用。对张廷璐的提拔其实就是恩赏,张廷玉本人是不需要恩赏了,已经位极人臣了。

后来杀掉张廷璐,其实也是一种威慑,希望张廷玉能够好自为之,当然雍正也希望得到张廷玉的理解,对张廷玉也十分尊重。


江湖小晓生


在《雍正王朝》电视剧中李卫和张廷玉都是雍正的肱骨之臣,李卫从11岁就跟在雍正身边,张廷玉跟随康熙皇帝二十年兢兢业业,雍正继位以后又作为军机大臣辅佐雍正。对于两个人雍正都是十分信任,题主所说李卫犯了错误原谅指的应该是和翠儿私通和逛妓院两件事,但是雍正都原谅了他首先先说李卫和翠儿夜晚偷情,其实这是有预谋的,年羹尧担任四川提督后来又升任四川总督,但是这个人首鼠两端,当时作为四阿哥胤禛的门人还要和八阿哥和十四阿哥这些胤禛的对头来往,胤禛很不放心,邬思道知道了这件事,给胤禛出主意说派个人监视他,李卫就成为监视年羹尧的人选。


借着李卫和翠儿夜晚偷情,胤禛将他两个人绑在了树上示众警戒,其实这已经算对李卫的惩罚了。这时候年羹尧看到替李卫求情,顺理成章的胤禛把李卫送到了年羹尧那里,李卫不仅当了官后来作到了四品粮道,可以说这不是惩罚反而是奖励。这里胤禛対李卫的明贬实升其实是要李卫去监视年羹尧的,所以雍正对李卫的宽容的。但是这一切的前提是李卫忠心不二,差事完成的好,到万永当铺当东西的时候就表现出他的机灵,很适合做间谍。

第二次是李卫当上了江苏巡抚,封疆大吏,当时已经称为皇帝的雍正要求李卫在江苏实行摊丁入亩。为了看看李卫在江苏的做法和成绩,雍正微服私访来到了江苏。当天晚上李卫到一个自己喜欢的青楼女子家里,被雍正抓了个现形,翠儿也在家里闹,让李卫颜面尽失。朝廷明令朝廷官员行为不检点逛青楼,要求廷杖八十。但是雍正皇帝也只是说说而已,并没有真正的去实行,只是对李卫进行了呵斥,表面上批评那几句。这一次事件,其实雍正也并没有对李卫进行零容忍,言语上对其进行了批评。李卫在江苏实行摊丁入亩初有成效,雍正是很高兴的,当时朝廷内很多人都反对新政,李卫能够做出成绩,雍正自然高兴,在加上雍正对李卫的信任,所以批评几句就可以了,而且李卫的行为并不影响大局。


但是张廷玉的两个事情却不一样,已经严重关系到雍正新政的实行和他皇位的稳定 。第1件事就是张婷玉的弟弟张廷璐科考舞弊案被曝光,雍正决定将张廷璐处斩。但是雍正没有明确决定而是特意在等张廷玉的奏折,他想张廷玉在奏折上要求处斩张廷璐。张廷玉作为军机大臣之一,地位十分重要,雍正的这一举动表面上是替张廷玉着想,实际上确实给了张廷玉最大的为难,张廷玉不把自己的弟弟参死也不行了。如果张廷玉一旦挽留,那么以后张廷玉和家人的结局就有待商榷了。


第二件事情是旗人耕种,自食其力上,四个军机大臣胤禩,隆科多,马齐,张廷玉都被雍正问有没有把章程拿出来。胤禩,隆科多和马齐都是满族贵族,所以都持反对意见。张廷玉作为汉臣没有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而是顺从了其他三个人,雍正当场呵斥了张廷玉。这里雍正其实是希望张廷玉站出来替自己说几句话,但是张廷玉也有自己的难处,毕竟同朝为官,军机处四个人只有自己反对,那以后会很难做。后来雍正认识到自己急了,专门留下了张廷玉道歉。张廷玉也在单独面圣的时候,替雍正出主意,如何实行旗人耕种,自食其力。


所以雍正并不是对李卫宽容对张廷玉零容忍,而是四个事情性质不一样。雍正其实都是十分信任两人的,即使后来呵斥了也主动道歉,处斩张廷璐的时候雍正也和张廷玉说是自己疏忽了。雍正的目的其实都是为了让自己的皇位稳固,人心更高,新政更能利国利民的角度出发,才有了不同事件的不同态度。


红雨说历史



雍正王朝世界之中,李卫虽然是一方封疆大吏,但毕竟是雍正潜邸时忠心耿耿的奴才,所以奴才有错还是可以容忍的。而张廷玉是群臣之首,天下官员表率,别人可以有错,他是不能有错的。

雍正对于两人的态度不一样,是有着于公于私的两方面考虑的。

下面宋安之来给大家解惑一番。

张廷玉与李卫虽然同是雍正的铁杆支持者,但两人的出发点不同。

李卫的出发点是身为奴才般的忠心耿耿。

张廷玉的出发点是忠于皇权,这也是他历两朝而一直位高权重的原因所在!

什么叫忠于皇权呢,就是我是君子不党我不结党营私,我只忠心于坐在皇位上的那个人。康熙活着时候我忠心耿耿,雍正上来了我继续忠心耿耿,乾隆上来了我也是这样。

说完两个人的出发点,再具体说说于公于私方面。


一、雍正对于李卫的培养

李卫是雍正九子夺嫡时下江南赈灾带回来的乞讨儿。

当时一同带回来的还有高福和翠儿。高福最后因为不忠心被赐死了。翠儿则是成为了李卫的媳妇。

李卫可以说是雍正培养最成功的奴才,没有之一。

雍正登基以后,李卫和年羹尧这两个奴才是水涨船高。(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一个是大将军,一个是江苏巡抚。

但最后还是如同当年李卫与高福同时起步,高福被赐死一样。雍正登基后与李卫一同水涨船高的年羹尧最后也是被赐死了。

年羹尧为什么被赐死呢,就是因为雍正对他放纵太多了。所以雍正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再现特意命令李卫去负责赐死年羹尧,借以敲打李卫。

李卫身为雍正培养最成功的奴才,而且奴才有错也很正常。所以于私来说,雍正当然是偏袒李卫了。

而且于公来说。李卫办事不拘一格,经常是不按套路出牌。这在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肯定会经常出现形式主义上的错误的。所以雍正将他下放到地方任职,好灵活治理地方,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比如在江苏巡抚任上试行新政遇到阻碍时李卫就是不按套路出牌来应付的。


二、张廷玉的为臣之道

张廷玉最大的特点是忠于皇权和君子不党。

而君子不党就是不拉帮结派,所以在九子夺嫡时张廷玉是与包括老四胤禛在内的所有皇子保持距离。

虽然在忠于皇权的前提下几次不着痕迹的帮助了为国为民的老四。(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又在康熙驾崩当晚将几位皇子限制在殿内,让老四到偏殿有机会发号施令。同时监督隆科多宣读圣旨。对于老四有着拥立之功。

但两个人可是从来没有私交可言的。

没有私交就没有私心一说了,或者说没有私交雍正就不会对他有着私心偏袒的。

而且于公来说,最重要的在于张廷玉在康熙后期到雍正登基一直是群臣之首,因为君子不党一直洁身自好,甚至隐隐约约是清流最大的领袖,这样的大臣表率群臣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

打个比方来说雍正是新上任的班主任,张廷玉是老班长了。老班长全班都服气,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大家,所以雍正肯定是不能让张廷玉这个老班长有错误的,出现了错误就要马上教训。主要在于什么错误不是问题,问题是别带坏了大家!

为什么说这么复杂呢,因为帝王心术有时候就是这样私心中有公,公事中有私心。没有那么简单,以帝王心术来看待这件事,雍正做的还是很完美的。

大型权力游戏剧雍正王朝解说到此为止。

第108期雍正王朝分析到此为止!下期再见!

谢谢观看,觉得分析的还可以就点个关注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