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王利芬:为什么父母100%的牺牲,却换不来孩子1%的成长?

王利芬:为什么父母100%的牺牲,却换不来孩子1%的成长?

王利芬成长社

读书读人读社会

开启社会上升通道

王利芬:为什么父母100%的牺牲,却换不来孩子1%的成长?

导读——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想要成为真正合格的好父母,那工作量可不是一般的大,所以有些人就想:干脆辞职得了,做全职父母,让孩子成才!然而父母100%的牺牲,却不能换来孩子1%的成长,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王利芬:各位成长社的朋友好,在上一期节目里我们讲到了父母的职责,那些职责,其工作量是很大的。有一些朋友就会说了“干脆辞职得了,做全职父母,让孩子成才”。针对这种现状,我专门准备了这一节的内容:父母牺牲自己的职业(事业发展)和孩子成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今天的内容还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先谈谈父母牺牲自我,对孩子的成才会产生一个什么样的结果。第二部分我们谈的内容是“父母是什么样的人,远比父母为孩子做什么更加重要”。同时,我也会谈谈那些社会精英家庭是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的。第三部分就是要落实到执行层面,父母该如何做呢?我同样也做了一个父母对照检查清单。

我们先来看第一部分,父母牺牲自我发展与孩子成才之间的关联度到底有多高?先来讲2个案例故事。

【案例1】

有一个母亲,不惜辞去公司一把手的位置,回家做了全职妈妈,这两个角色之间的跳跃还是非常大的。

她为了孩子的学习,真是殚精竭虑,付出一切。可是孩子并不开窍,成绩一直在下游徘徊。这位母亲亲自上阵辅导孩子写作业,能够担任公司一把手,估计她过去的学习成绩,现在的能力应该都是不错的。但是每次她辅导孩子做作业的时候,这孩子总是磨磨蹭蹭的写到十一二点。她下了血本,报了许多的辅导班,可孩子就是学不进去。她还精心设计了很多奖励的方式,收效也很小。

一说到孩子她就非常难过,别人总是告诉她不要在乎孩子的成绩,但她坦言道:“「不在乎孩子的成绩,让他快乐成长」这些话都是假的,骗人的,其实我心里是在意的要死”。

听过前两节成长社内容的朋友一定能发现,这位妈妈在孩子教育的问题上至少犯了两个错误:第一,没有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孩子是在母亲的逼迫的情况下学习。第二,她并不明白,父母教育孩子的职责并不只是分数,除了分数以外,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

这两点前两节我已经讲过了,就不做过多阐述,这次我重点说说「她辞去公司一把手的位置,为了孩子完全牺自己」这件事情。

她以自我牺牲的方式换来的结果,大家也都看到了,孩子不仅没有成才,而且分数还越来越糟糕。其实,这位妈妈的故事并不是一个个案,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案例2】

武汉有一位爸爸在网上讲述了自己一段辛酸的育儿经历。

孩子出生以后,他妻子就辞职在家,他妻子就不工作了,在家专门带孩子。在他的记忆里,孩子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被妈妈逼着上培优班,从来没有过过一个周末。六年以来,他妻子把她的孩子送到各种培优班,大概不下30个,很吓人。

孩子的日程表更恐怖!早上6点走在公共汽车上,妻子一手端饭,一手拿水,解决掉早餐就去培训班了!晚上9点下课回家,这比下班还要晚,儿子还要完成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12点才能休息。

有一次儿子对他说:“在课堂上哈欠连天,培训班的作业已经让我精疲力尽了,哪还有心思听什么老师的讲课?我人坐在课堂上,眼睛看到的都是一个个的幻影。”

这个孩子的母亲付出了那么多,孩子也不是不感动,但是这孩子压力的确太大了,白头发也开始慢慢多了,更讽刺的是:成绩不仅没有好转,还让孩子产生了厌学情绪。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我想用一则科学研究和调查来说明上述两个案例中的问题。在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教育部开展了一项关于儿童教育的长期跟踪研究,调查了一千多所学校里2万多名儿童的学业进展,来揭示究竟哪些因素和孩子的成绩有明显的相关性。中国全职父母陪孩子,其实主要就是在抓孩子的学习成绩。而这项研究针对的恰恰就是学业,很适合在这一节里面说一说。

但是这项研究的结果颠覆了人们习以为常的一些观念。那么,你觉得究竟是哪些因素在影响着孩子的成绩?这个问题我寻问一些成长社的学员和我的几个员工,他们都以为人父母,但他们没有能全答对的。

这个研究的结果是怎样的呢……(下周精彩继续)

「王利芬成长社」-29,扫码收听

王利芬:为什么父母100%的牺牲,却换不来孩子1%的成长?

【往期精彩】

戳原文,查看王利芬成长社全部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