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1 红领培优游佳教你快速掌握概括能力

红领培优游佳教你快速掌握概括能力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在申论学习中也是如此,不少同学都会对申论中的基础题型"概括类题"感到深深的恐惧,不确定到底什么时候需要进行概括,什么时候应该"抄材料"。那么,概括的最佳时机是什么情况呢?我们先来看几段材料。

2015年湖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给定资料8节选:我们都在寻找我们能做什么,其实我们都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我们更要知道你不能做什么,你不要做什么。我们常常看到很多广告和传播说你要做你自己,这是废话,你除了做你自己还能做谁呀,你不能做周杰伦,周杰伦给周杰伦做了,刘德华也不行,你只有做你自己,但你要做得比周杰伦和刘德华还好。

很多同学在考场上看到这段内容都会感觉大脑一片空白,觉得如此口语化的材料一定不会是答案要点,所以选择性忽略该段落。还有同学奉行"一抄到底"的原则,甚至有同学将答案"抄"成了"告诉我们不要做周杰伦和刘德华"。实际上,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可行的。这是申论材料中应该进行概括的第一种情况:表述过于口语化。应当认真分析作者表达的深层含义,若既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又知道自己不能做什么,说明"自我认知清晰",这才是我们该得出的答案。

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市地级《申论》给定资料1节选:渤海沿岸有分属在三省一市的13个城市,渔、盐、农、航运、石油、旅游、工业等众多行业在渤海进行经济开发活动,海洋、环保、农业、交通等政府管理部门以及三省一市地方政府又各自具有相关的管理职能,因此,很难进行海陆一体化的综合治理。有人戏谑这是"群龙闹海"──"海洋部门不上岸,环保部门不下海,管排污的不管治理,管治理的管不了排污"。

这段材料同样文字较多,而且对众多行业及管理部门的罗列非常详细,属于"表述过于冗长"的情况,如果直接抄写的话容易超过字数,也应该进行概括。海洋、环保、农业等属于职能部门,而省市政府等属于各级政府,不难得出材料反映的其实是"条块分割,各自为政,难以进行一体化综合治理",概括之后的语言才符合规范精练的表达要求。

以上是两种常见的需要概括材料内容的情况,你掌握了吗?希望下一次遇见"概括类"的题目,你能更加胸有成竹。更多内容,请在湖南华图红领培优班中进行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