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0 你一定吃过兰州拉面,但肯定没吃过这个,这才是兰州人的真爱

你一定吃过兰州拉面,但肯定没吃过这个,这才是兰州人的真爱

兰州“黄河第一桥”中山桥,建成于1909年。造桥的德国公司80年后曾来信告知使用期限已到。

我生在兰州长在西北,上学和毕业后第一份工作也在兰州。去过兰州的人都知道,那是一个黄土高原上的城市。

不管你坐火车从东走西安过来,还是从南走成都过来,再或者是直接从东南的任何一个地方坐飞机过来,在进入兰州之前你会看到大片大片的黄土和山岭。

我的一个朋友来自靠近东北的有森林有湖泊的草原,他曾经给我描述他第一次坐火车来兰州的情形。

“火车过了西安之后,铁道两旁的风景逐渐就荒凉起来,开始还有一些宽阔的麦田,后来只剩下持续沉闷的黄土丘陵,一座接着一座,光秃秃的没有一棵树,全是黄土,看得我直想哭,心想人怎么可能住在这样的地方?”

我心想,那是你还没看到兰州三县六区里那些缺水的偏僻山区,到了那些地方,你才能知道人可以住在怎样资源缺乏条件恶劣的地方。

外地人把这里叫“黄土高原”,而本地人一般不那么叫,本地人叫“黄土高坡”。一字之差,差的其实是水,原上总有些水和草,而坡上,则只有土了。

你一定吃过兰州拉面,但肯定没吃过这个,这才是兰州人的真爱

黄土高原上的路和山岭

其实也难怪我的朋友。那时候,外地人对兰州总是有一种大漠孤烟直马鸣风萧萧的感觉。多年前我曾经在出差去临近的西安,旅馆里的小姑娘听说我是兰州去的,好奇地问我:“你们那里是不是骑骆驼啊?”

我一时都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才好,兰州和西安一样是省会,交通再差又能差到哪里?最后只能开玩笑:“是啊,你不知道吗?骆驼是我们的班车啊,两小时一班!”小姑娘瞠目结舌,我却只能苦笑。

所以,对付从水草丰美的地方第一次来兰州唏嘘不已的客人,我觉得带他去吃一碗牛肉面就够了,如果不够,那就来两碗。牛肉面这个出了兰州后被称为兰州拉面的小吃,总能慰藉一下外乡人来到兰州后受伤的小心灵。

我后来走南闯北,但凡到了饭点儿,只要看到街头有一家挂着“兰州拉面”招牌的饭馆,铁定会进去吃,哪怕味道再不正宗,也总有一丝家乡的味道在嘴里面。

你一定吃过兰州拉面,但肯定没吃过这个,这才是兰州人的真爱

拉面

其实兰州的小吃很多,从早年间的西关十字夜市,到现在的小西湖那一片,几步之遥就能让你吃到饱。张掖路自从改造后小铺面小摊点都进了餐馆,虽然味道没变,但感觉还是不一样了。拿来招待外地的朋友很好,自己吃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我也曾专门再去吃那些小吃,灰豆子、酿皮子、甜醅子、热冬果、炒凉粉、羊肉串、麻辣烫,仔细回味究竟是哪里变了?最后终于明白,是当年那份觅食的兴致变了,那个在各色摊点各种大锅各式烤箱前溜溜达达留恋忘返的少年已经走远了。

少年长身体的阶段,我最爱的美食是烤饼。说是烤饼,其实是烤饼加肉,但那时只要说“老板,来个烤饼”,小摊儿的老板都知道。

你一定吃过兰州拉面,但肯定没吃过这个,这才是兰州人的真爱

没有找到烤饼的图片,这是肉夹馍,大家脑补吧。

我吃过最好吃的一家烤饼是友谊宾馆门口晚上八点才出来的清真摊子。老板是个中年人,不太爱说话,黑红的面庞,手上指节粗大,一看就是常年劳作的人,趁着夜晚出来赚些外快。

熟了之后,每次我坐到他摊位前面的长条凳子上,他就会看我一眼点点头,也不说话,一边拿起十个羊肉串放到架子上,一边利索地抽动风箱让火烧旺。

当烤箱里的木炭旺起来后,他会拿出两支空白的铁签子穿上一个白饼,在白饼的两面按井字状各划几刀,再在划开的缝隙里浇上些许加了料的羊油,然后放到火上和肉串一起烤,而且在每次给肉串洒调料的时候,他也会在白饼上洒上同样的调料。

等到肉串翻过几遍开始滋滋滴油,白饼也烤的两面焦黄油亮恰到好处,老板就会飞快地拿起白饼放到旁边的小案上,抽出签子,拿刀把饼芯刨开三分之二,接着拿起十个肉串用刀背把肉往一起靠靠,然后全部塞进刨开的饼芯里,一手压着上面的饼皮,一手用劲将签子全部抽出来。

“尕娃,好了(liao)!”

说话间,老板不知从哪里扯出一张黄皮纸包住那没切开的三分之一烤饼,递给了我。

我迫不及待地接过来,张嘴就是一口。那一口,感觉给我整个世界我都不换。

那家小摊我至今想起都会有口水从舌尖泛起,可惜离开兰州几年后再回去就已经找不到了。我几次特地在晚上八点左右出去寻找,也没有找到,和我少年的心事一起消失在了岁月里。

你一定吃过兰州拉面,但肯定没吃过这个,这才是兰州人的真爱

烤羊肉串 ——这大概是兰州人对夜市最初也是最深的认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