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1 稻盛和夫:在工作中体会生命的精彩

稻盛和夫:在工作中体会生命的精彩

引言

《干法》一书,稻盛先生现身说法,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和成长历程向读者讲述工作的意义,尤其是告诉大家在工作和创造性劳动中找到成功与幸福的方法和路径,但是毕竟,稻盛先生本人对工作的态度太过认真、太过严苛了。我担心很多人看后不但可能会觉得自己做不到,甚至会有知难而退的心理,直接就放弃尝试了。

而反过来,既然这本书在日本能有这么大的呼应度、受到读者这么大的追捧,除了稻盛先生巨大的“粉丝效应”因素之外,也说明日本的年轻人还是大有希望的,这个世界还是大有希望廓清迷途、重归正道的。

在这里,我想作为一个只是匆匆把此书浏览了一遍的初读者(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该书的中文版正式出版后我会和我的同事们反复研读,不断从中汲取智慧和能量),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对此书的三点评价:

第一,这是一本“不合时宜”的书。诚如稻盛先生所说,现在年轻人当中“有一种旺盛的倾向在滋长”,那就是厌恶工作,逃避责任,甚至会对积极工作的人抱以嘲笑。人们越来越追求轻松挣钱且最好是不劳而获、及时行乐哪怕是得过且过的生活状态了。在这种时候却苦口婆心地引导大家去热爱劳动、拼命工作,不是有些“不合时宜”吗?

第二,这是一本切中时弊的书。人类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世界不出问题也是不可能的,但真正可怕的并非犯错误和出问题,而是这些错误居然受到鼓励,这些问题居然被视为理所当然。代表人类未来的年轻人的工作观、劳动观与价值观出现了问题,甚至是出现了比较大的问题,但这却被视为理所当然,这是能轻轻放过的问题吗?如果是,这本书就真正只有“不合时宜”、惹人生厌而已了。

如果这些问题不能被轻轻放过,而是必须被高度重视、认真解决的话,这本书就无疑是切中时弊、击人猛醒的警世之体了。因为很显然,年轻人讨厌劳动、憎恶工作的倾向倘若得不到扭转,这个世界将变得越来越危险、越来越不能持续。

第三,这是一本泄露天机的书。以“不合时宜”的方式“切中时弊”之后,就要开出对症的“药方”、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了。表面看,稻盛先生开出的“药方”虽好,但是这个“药方”好像只对一部分人,甚至只对一小部分人管用,这一小部分人就是那些可能像稻盛先生一样疯狂地投人工作、愿意用追求“完美主义”的偏执为“高目标”、“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的人。

事实上,比这一小部分人更需要这本书的,还是绝大多数至今尚未明白认真工作对自己到底意味着什么的人们。对于前者,此书只是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信心和动力而已,因为他们本身就是这样想,也是不同程度这样做着的;对于后者,如果看懂并能运用好这本书,则可能完全改变他们的命运。因为在这本书里,稻盛先生带给大家的不仅是他本人行之有效的“干法”,更有他在干的过程中发现的“天机”。

就好比面对上帝给出的人生考题,稻盛先生通过这本书不但告诉了大家他自己考取最高分的方式、方法,而且把他在努力过程中发现的基本规律和“标准答案”也一并透露给了大家。

真有这么“神”吗?确实很“神”。尤其对于有心人,《干法》一书里可以说处处藏有“天机”。

因为“天机”是“不可泄”的,所以我在这里只能给大家提供一些线索。比如说,很多人只是把工作当“饭碗”,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干法》则告诉我们,若只把工作当“饭碗”,这个饭碗就会越来越“破”;如果不顾一切地爱上工作,工作就不但会变成一只“金饭碗”,而且这只“金饭碗”会盛满成功、盛满幸福、盛满健康的生活态度,源源不断地回馈给你。

再比如,很多人工作不认真努力,事情干不好,人生不如意,还总是怨东怨西、怨天怨地,不知道反省自己,《干法》则告诉我们,“神”是可以被感动的,一个人只要把自己用足了,用到了极限,“神”往往就会出来帮忙,很多奇迹都是这样出现的。

还有特别重要也是我特别想提醒朋友们注意的一条就是,《干法》一书带给这个世界的最大价值,其实就是真切、深刻地揭示了工作的意义。从一定程度上说,人类生活、生命的意义都是由工作创造的意义所支撑的,真正理解了工作的意义,也就掌握了理解整个人生意义的“金钥匙”。

掌握了这把“金钥匙”,我们就不难建立积极、健康的工作态度和人生态度,即使自己不能像稻盛先生那样全身心地投人工作、热爱工作,但我们至少可以以“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姿态对人类的英雄抱以深深的敬意,同时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理性和从容笑对人生,付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认真品读《干法》,但愿朋友们能从稻盛先生的大作中领悟到更多的“天机”。

在工作中体会生命的精彩

BM(中国)运营战略首席顾问 白立新 77%的美国人痛恨他们的工作,由此导致的生产率降低使美国企业每年损失3500亿美元。

盖洛普的这个调查数字吓你一跳吧。我不知道这个数字在中国有多高。

万幸的是,我不痛恨自己的工作,每天早上我都期待着邮件和短信给我带来新的消息。我只能说,我是幸运地撞上了“该做”、“能做”、“愿意做”三个圆圈的交集。

若是你没有我这么好的运气,或者刚好痛恨着你的工作,那该怎么办? 稻盛先生的这本《干法》可能就是写给你看的。

好逸恶劳,不是你的本性

基督教思想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与此同时,也将“劳动乃苦役”这一观念植入人们心中。根据《圣经》记载,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因为偷吃了上帝的禁果,从伊甸园被驱逐了出来。在乐园里他们不需要劳动,但遭放逐后,为了得到食物,他们不得不痛苦地终日劳作。 也就是说,人们为了救赎自己的“原罪”,才不得不接受劳动这种“惩罚”。

但是,观察一下自然界,你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无论何种动物、植物,都在拼命地求生存,从来没有好逸恶劳的动植物能够生存。

城墙石缝中的嫩草,在石头与石头之间,哪怕仅有一点儿泥土,它就在那儿拼命吸收着阳光雨露,发出嫩芽。在此后短短的几个星期的夏季时间中,草儿们接受阳光的恩泽,长叶、开花、结果。如果不如此,夏天一来,石墙在灼热的太阳照射下迅速升温,草儿就会枯死。所以赶在盛夏到来之前,草儿就拼命生长,留下子孙,然后枯死。

在柏油马路的缝隙中生长的无名小草,它们的命运也一样。在连水分也极端缺乏的、炎热如地狱般的环境中,各种草儿拼命挣扎求生。各种各样的草儿为了比其他草类更多地接受阳光,就拼命扩展草叶、伸展草茎,为生存互相竞争。

为了生存必须拼命努力,自然界的“道”本来就如此,此乃宇宙的铁则。

幸运的是,苍天在“工作”中秘藏了一种伟大的力量。借助这种力量,我们就能够克服严酷的命运,给人生带来光明和希望。“工作”简直就是灵丹妙药,是神赐予我们的最高礼物。

冬天越寒冷,樱花就开得越烂漫。人也是一样,不经历繁重的“工作”,人生就难以全面展现其精彩。许多人的生命之所以未完全盛开就凋谢了,或许与其好逸恶劳有关吧。大约在10年前,一位德国领事对稻盛先生说:“劳动的意义不仅在于追求业绩,更在于完善人的心灵。”

只要你全力以赴,神就会出现

稻盛先生创办京瓷之初,只有来自松下的订单,然而,松下在产品的价格、质量、交货期等各个方面的要求越来越苛刻。在松下的零部件供应商会议上,各零部件厂家愤愤不平,一齐向松下开火。

然而,稻盛先生却对松下抱有深切的感谢之心:“这是在锻炼我们!”因此,凡是松下要求的价格,京瓷二话不说照单全收。“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让稻盛先生的生命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变化。人生的齿轮,过去一直在苦难和挫折的方向上运转,现在开始朝着幸运的方向转动了。

结果,当时一味向松下发泄不满而没有做出相应努力的零部件厂家,不少都倒闭了,消失在竞争的风浪之中。

唯有京瓷幸存并且茁壮发展起来。在稻盛先生创业的第7年,京瓷开始为信息产业的巅峰产品IBM360电脑提供陶瓷芯片;第12年京瓷公司上市;第16年京瓷公司超过索尼,成为日本市值最高的企业。

总结成功的经验,稻盛先生说,只有你抱着强烈的愿望,并全力以赴,“神”才肯现身,才会向你伸出援手。

想当初,稻盛先生在大学时学的是有机化学,毕业前为了就职,才仓促学了一点无机化学。但就是凭着这一点点专业知识,以及25岁毛头小伙子的热情,稻盛先生居然一次接一次获得了出色的科研成果。

稻盛先生说:“我想,一定是神看到我那样拼命地工作,那样苦苦思索,看不过去了,神可怜我,授予了我智慧。我想事情只能这样来解释。如果不经历苦难和挫折,毕业于名校,就职于名企,那我的人生可能就完全不同了。”

爱你的工作,生命自然精彩

稻盛先生说,要想度过一个充实的人生,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另一种是“让自己喜欢上工作”。能够碰上自己喜欢的工作这种几率,恐怕不足千分之一、万分之一。与其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不如先喜欢上自己已有的工作,从这里开始。

稻盛先生大学毕业后加入了一家日益破败的“松风工业”。年轻的同伴相继都辞职了,否则“在这里干久了,连老婆都讨不到”。稻盛先生当时对“辞”与“留”的问题也很苦恼,但是,他总是找不到一个必须辞职的充足的理由,所以决定“先埋头工作”再说。不再发牢骚,不再说怪话,稻盛先生决定全面、正面、积极地面对自己的工作。

为了让自己安心于在松风工业公司的工作,稻盛先生想,这样的研究恐怕大学里也不会有吧,或许全世界也只有我一个人在钻研。事情也真是奇怪,经这么一想,枯燥的研究真的就显得熠熠生辉起来。

开始时,有一半是强迫自己,但不久自己就变得积极主动了,喜欢上了这项研究;再后来,就大大超越了喜欢不喜欢的层次,感觉到了这项工作所包含的意义。 在许多人看来,“工作是工作,自己是自己”,要把“工作”与“自己”分开,让两者保持距离。

然而实际上,要想从工作中体会生命的精彩,就应该消除“工作”和“自己”之间的距离,“自己就是工作,工作就是自己”,两者密不可分。对自己的工作,对自己的产品,如果不注入如此深沉的爱情,事情就很难做得出色。

热爱的力量

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岫云 稻盛和夫是一位传奇人物。1959年他27岁时开始创业,赤手空拳40年间创建了京瓷和KDDI两家“世界500强”企业。在经营实践中,稻盛和夫还创立了他的企业哲学;“稻盛哲学”,他被人们誉为“经营之圣、人生之师”。

稻盛和夫65岁时从经营第一线引退后,将心血倾注于“盛和塾”及“京都奖”等公益活动上。

13年后的2010年2月1日,在日本政府再三恳请之下,稻盛和夫以78岁高龄毅然出任破产重建的日航CEO,世间一片惊叹。而最近,日本政府又出入意料,聘请稻盛和夫为日本“内阁特别顾问”,期望稻盛和夫用他的哲学在重大国策问题上给日本政府提供指导性意见。从而,在这个传奇人物的身上又增添了两笔浓重的传奇色彩。

然而,让稻盛和夫成为传奇人物的稻盛哲学却没有丝毫神秘的色彩。恰恰相反,这种哲学十分朴实,用稻盛和夫自己的话来说甚至有点“幼稚”。

这种哲学,每位企业家甚至每个人都能掌握,都能运用。当您读完稻盛和夫的新著《干法》一书以后,我相信你自己就能得出上述的结论。

在2009年稻盛和夫应邀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以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上发表讲演之后,许多中国企业家都殷切希望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

为此,稻盛和夫亲自提议成立“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并亲自担任名誉董事长。

但是,因为我读此书时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强烈的感动,为了与读者分享这种感动,我翻译了这本书,我觉得应该借此书出版的机会,将我读此书、译此书时心灵上所受的冲击,以及我自己的感悟和实践告诉读者。这么一想,我倒是应该感谢编辑恳切的催逼;好事往往就是被逼出来的。

《干法》这本书从字面上看,似乎应是讲述如何有效工作的方法。但其实这本书的重点,并不是讲具体的工作方法,而是论述位于工作方法之前的问题。它着重阐述人生观中的“劳动观”和“工作观”,而这个问题具有重大而深刻的现实意义。

热爱导致成功

你想获得事业的成功和人生的幸福吗?如果你想这样,稻盛和夫会告诉你,这很简单,但前提是你必须热爱甚至迷恋自己的工作。

如果你不喜欢、不热爱你当前的工作,那么在多数情况下,你得马上改变你的心态。

如果你热爱自己的工作,你就会全身心投入。

如果你全身心投入,就会产生良好的工作结果,你这种工作态度和工作结果不但能获得周围人们的肯定,而且会让你从内心感到满足并产生自信。而这又会成为动力,激励你更努力地投入工作;这样的良性循环,不仅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讲,它甚至就是成功的充分条件,因为这种良性循环可以改变你的命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