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2 岂止业绩变脸 这家刚上市不久的公司可能摊上大事了

一家做机顶盒和网络摄像头的公司,说自己拥有20多项核心技术,然后就上市了。

尽管生产的是机顶盒,然而一上市业绩还是“顶”不住了。

这家湖南郴州的上市公司,取了一个洋气的名字——高斯贝尔,股票代码002848。

2017年2月,高斯贝尔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上市当年年报,业绩就变脸。当年营收10.81亿元,同比下滑1.76%;净利润1498.46万元,同比降幅高达75%。已经到了亏损的边缘。

面对市场劈头盖脸的质疑,董事长镇定自若——我们业务80%出口,2017年业绩下滑,是因为人民币升值,汇兑损益加大引起的。言下之意,账面浮亏不过浮云。

然而新出炉的2018年半年报,继续妥妥地业绩下滑。上半年上市公司净利润亏损3113万元,比去年上半年盈利1959万元,下降了259%。

今年上半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总体走势存在幅度较大的贬值,对出口型企业应该是有利的。但尽管汇兑损益负面影响减少,但高斯贝尔的业绩还是“顶”不起来。

人民币汇率是升是降,高斯贝尔未来能不能盈利,看样子完全取决于远在华府的床破。

刚上市就搞主业转型、一募到资就收购关联资产、上市不久就质押套现、钱一到手转身就买理财产品、一收购就出现重大会计差错,高斯贝尔上市这一年半不到,花样百出,戏精缠身,假如A股这些个领域都有奖可颁,凭借这几个66的勇敢者神操作,高斯贝尔A股奥斯卡奖怕是要拿到手软。

1、

高斯贝尔在招股说明书中说,公司产品覆盖微波发射机、前端天线,编码器、复用器、解 码器、加扰器、码流转换器、切换器、适配器、调制器等,主要应用于数字电视前端系统的基本业务平台和核心硬件平台。

恩,说白了就是做机顶盒和网络摄像头的。

尽管名字中的高斯和贝尔都是顶尖的聪明人,上市公司还是嫌主营业务太白菜不够智慧。董事长刘潭爱在2017年业绩说明会上说,高斯贝尔将加快转型升级,积极进军包括智慧校园和智慧家居市场的智慧城市领域。

范伟在《卖拐》小品中表现了,智商这个东西,越着急越没有。高斯贝尔上市的两步还没走平稳,就又转型又升级的,这拐也不知道谁卖的。

岂止业绩变脸 这家刚上市不久的公司可能摊上大事了

对于“智慧”的追求,高斯贝尔有点急赤白脸。上市半年不到,高斯贝尔就收购资产进入“智能家居”领域。

2017年8月,高斯贝尔以现金收购关联企业深圳市高斯贝尔家居智能电子有限公司(往下称为“家居智能”)100%股权,作价2.5亿。彼时家居智能的净资产为4306.38万元,溢价率达到480%。家居智能由包括上市公司董事长刘谭爱在内的三名自然人共同出资创立。

家居智能承诺,2017、2018、2019年三年的税后净利润分别不低于2450万元、2700万元、3000万元。

一诺千金?不存在的。被收购后,家居智能第一个半年就出现了亏损,导致第一个完整会计年度就没有实现承诺。

2017年家居智能净利润只有1389万元,要知道高斯贝尔收购家居智能时,家居智能半年实现净利润1453万元,也就是说,刚被收购完,下半年就出现了亏损,其中因重大会计差错就减少第三季度利润488万。

2018年有望知耻后勇?你想多了。2018年已经出炉的半年报,家居智能产品毛利仅1500万元,如果扣除三项费用(没有公布明细),2018年完成全年业绩承诺,怕是很难指望了。

另外,湖南证监局现场检查时还发现了,,家居智能原股东收到的收购款项,次日就转给了高斯贝尔的8名董监高们,同日又通过董监高们的账户转给了18个自然人账户。高斯贝尔将上述动作解释为“私人借款行为”。

妈妈咪呀,这有零有整的,而且董监高们整齐划一借钱,你倒是借一个给我看看。

家居智能既然是项好资产,为什么不在上市之前就并购进来?答案很简单,没钱呀。关键是没有“别人的钱”,上市了,有了“别人的钱”,才有钱溢价收购呀。

收购家居智能花了2.5个亿,IPO募资净额2.2亿。

上市不到半年,高斯贝尔就将原募投用于“生产基地技术改造”的9000多万资金,变更用途为收购家居智能股权了。

剩下多余的钱,高斯贝尔全用来买定额存单和理财产品了。韭菜们投资你,给你钱,就是让你来看理财产品的么?早知如此,我不会自己买理财产品呀?

2、

好家伙,第四大客户与第五大供应商居然是同一家。

如果招股说明书中写,我的上游卖家,也就是我们下游买家,你以为这样的公司上得了市么?

高斯贝尔在上市后的第一年年报中,下游新增了一家新客户Eagle Kingdom Technologies Limited,我大深交所敏锐地发现了它有可能就是公司的第五大供应商鹰泰科技有限公司。

恩,恭喜你答对了,他们就是一家公司。此处暂停十秒,知更君需要补脑一下,高斯贝尔的董秘在回答“是”的时候,内心油然升起的一股景仰之情的情景。

这件事情告诉我们,人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ABC也要学好,否则耍点小聪明是糊弄不了监管机构的。

岂止业绩变脸 这家刚上市不久的公司可能摊上大事了

知更君想起了将近十年前的宏盛科技,这家卖U盘的出口型“高科技”企业,通过向自己在香港的公司“采购”,“销售”给自己在美国的贸易公司,上下游都控制在龙氏家庭手中,以“自买自卖”来获取信用证融资,被誉为“史上最烂的上市公司”。

知更君无意说高斯贝尔的操作与宏盛科技类似,毕竟宏盛科技上下游还是注册在两个地区的两个公司,高斯贝尔,人家的上下游是同一家公司。怎么能一样呢?

另外,董事长刘潭爱等3人还在香港注册了名为Gospell Smarthome Electronic Co.Ltd的公司,供上文提到的家居智能作离岸收款账户使用——这也太不拿自己当外人了。

3、

你会分期付款买房买车,你分期付款买个圆珠笔试试。

2018年半年报,高斯贝尔的长期应收款突然较期初余额增加了1个多亿,看报表附注,长期应收款是分期收款销售形成的。2017年末也有长期应收款2000余万元。

长期应收款明细科目下,多了一个“未实现融资收益”明细科目,这可是租赁会计中独有科目,额滴神呀,高斯贝尔这是要转型融资租赁公司么?机顶盒居然也分期付款卖,买家是有多差钱。

账面货币资金只有6000多万,上半年一口气就放了1个亿的长期应收款,够大方的。这以分期付款方式取得销售收入的模式,对于未来的现金流来说,只怕是“饮鸩止渴”。

4、

上市一年半,高斯贝尔财务上会计差错、追溯调整,各种令人眼花缭乱。

2017年年报,因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追溯调整,高斯贝尔归母于上市公司的净资产,直接由8.34亿,调减到6.47亿。一下子调减近2个亿。

怎么肥四?原来,高斯贝尔2017年下半年收购家居智能,2.5亿对价收购4000多亿净资产,会计准则中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多支付的溢价又不计入商誉,这多付出的2个亿,可不是要冲减并购方的净资产?

不知道监管部门会不会由此出一道新规,新上市N年内不得进行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否则,照高斯贝尔收购家居智能的模式,新上市的公司多来几个高溢价收购关联资产,多来几个同一控制个的企业合并,上市公司净资产还不得减计至零?

高斯贝尔的追溯调整像女生的坏脾气,总是说来就来。

2018年3月19日披露的《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的公告》显示,家居智能公司部分收入存在现金回款以及回款单位不一致等情形,收入确认依据不充分。2017年1~6月涉及金额884.64万元,2017年之前涉及金额1235.06万元;少计费用,2017年1~6月涉及金额290.36万元,2017年之前涉及金额105.49万元。

对此重大会计差错的调整,使得2017年1-9月归属于上市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由702.23万元调整至213.39万元,减少金额占更正后净利润的比例为229.08%

5、

上市不到4个月,高斯贝尔第一大股东暨实际控制人刘潭爱就开始质押股票,至本文发稿时,他所质押的股票数量占所持股票数量的70.47%,占本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19.65%

董监高们也跑得快。5月,董事马刚和高管胡立勤减持计划实施过半,套现近2000万元。

第三大股东中兴合创减持公司总股份的1%,套现逾2000万元。

2018年半年报,创投公司上海景林创投和达晨财信,退出了前十大股东名单。在一众大佬们的抛售下,高斯贝尔的股价走势画风是这样的:

岂止业绩变脸 这家刚上市不久的公司可能摊上大事了

8月21日,高斯贝尔被爆出半年报业绩大幅下滑和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双料利空,股票当天跌停。次日 ,继续跌停。市值从高峰时的65亿元,跌落至15亿元。

8月21日晚间,高斯贝尔公告,称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如公司存在重大违法行为,公司股票可能被深圳证券交易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并市暂停上市。

别怕,A股不是吓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