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1 赫赫有名的三五九旅沿革為哪支部隊?為何被稱為最能走的部隊?


赫赫有名的三五九旅沿革為哪支部隊?為何被稱為最能走的部隊?

“生在井岡山,長在南泥灣。轉戰千萬裡,屯墾在天山。”這是王震將軍上世紀60年代給359旅轉業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老戰士的題詞。他站在歷史的高度,極其凝練地總結了這支英雄部隊的光榮戰鬥史,十分生動地展示了這支鐵血雄師的光輝足跡。

一支最能走的部隊

359旅是一支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老部隊,前身為1930年10月成立的湘東紅軍獨立第1師,後發展為紅8軍、紅6軍團,創建了湘贛邊區革命根據地,參加了紅二方面軍的長征。1937年8月,紅6軍團與紅32軍改編為八路軍120師359旅,是八路軍最早的6個主力作戰旅之一,曾轉戰冀西和晉東南,後回師延安保衛黨中央,以開展南泥灣大生產運動而聞名於世。1944年10月,359旅抽調717團兩個營、718團全部、719團一個營及補充團、特務團組成八路軍獨立第1遊擊支隊(即南下1支隊),由旅長王震率領南下華中。1945年3月改稱湖南人民抗日救國軍。抗戰勝利後,該部北返中原,恢復359旅番號,歸中原軍區2縱建制,旅長郭鵬,政委王恩茂。1946年6月參加中原突圍,返回陝甘寧邊區。1946年11月,359旅劃歸新成立的晉綏軍區2縱建制。1947年3月隨2縱西渡黃河編入西北野戰兵團。7月改稱西北野戰軍2縱359旅。1949年1月,359旅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軍第5師,師長徐國賢,政委李銓,所屬717、718、719團依次改稱為13、14、15團。

赫赫有名的三五九旅沿革為哪支部隊?為何被稱為最能走的部隊?

◆1937年8月,紅6軍團與紅32軍改編為八路軍120師359旅,朱德(中)與蕭克(左)、王震(右)在延安合影。

717團為359旅前身紅6軍團的正宗傳人,歷經無數艱苦鬥爭,具有特別頑強的戰鬥作風,為359旅第一主力團,有“鐵的七團”之美譽。718團前身為抗戰初期以359旅部分紅軍幹部和戰鬥骨幹為基礎補充新兵組建的平山獨立團,該團突擊能力強,亦能攻堅,在西北戰場上表現出色。719團沿革複雜,前身為抗戰初期組建的崞縣獨立團,曾與津南自衛軍合編。解放戰爭過渡時期,因南下北返減員嚴重,以新四軍14旅42團改稱719團,原719團先分編為地方武裝後又調回359旅,縮為新719團的2營。1946年10月,該營奔赴華東渤海解放區擴兵,同時將獨立第4旅11團(前身為冀中警備旅2團)併入719團,充實了該團實力。

赫赫有名的三五九旅沿革為哪支部隊?為何被稱為最能走的部隊?

◆359旅創始人王震上將。

革命戰爭年代,359旅久經考驗,戰功卓著。不僅以開墾南泥灣創造了戰爭環境下的農業奇蹟享譽天下,更以“三次長征”即“紅軍長征、南下北返、進軍新疆”的偉大壯舉而載入史冊。在解放軍所有部隊中,359旅走的最遠最長,堪稱最能走的部隊。解放戰爭時期,南下北返和中原突圍使359旅元氣大傷,後經多次補充整訓及戰鬥磨練,仍不失為我軍西北主力部隊。該旅在晉西南、汾孝、陝北三戰三捷、隴東、榆林、沙家店、運城、宜川、西府、澄合、荔北、扶郿等重要戰役戰鬥中表現良好,共作戰188次,殲敵41470人,繳獲了大量武器裝備,逐步掌握了大規模的攻堅戰和運動戰規律。359旅(5師)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和西北的解放也付出了重大代價,共犧牲1779人,負傷6186人,團以上幹部烈士就有12人。

作為歷史悠久的紅軍師,359旅給國家和軍隊培養了大批領導幹部和棟樑之材。據統計,在1955年至1965年我軍第一次實行軍銜制期間,曾在該部工作過的王震、蕭克、甘泗淇、李達、陳伯鈞、彭紹輝等6人被授予上將軍銜,王恩茂、文年生等18人被授予中將軍銜,鄧東哲、甘祖昌等98人被授予或晉升少將軍銜。此外,以359旅為母體分出發展的部隊,師一級的還有兩支,即一野2軍6師和四野47軍139師。6師前身是以719團2營為基礎到渤海解放區擴兵組建的渤海教導旅,現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2師,139師前身為359旅南下華中時留在陝北的部隊組建的南下2支隊,現為蘭州軍區第47集團軍機械化步兵旅。

中原突圍

1946年6月26日,國民黨軍以30萬重兵向我中原解放區發起大規模進攻。中原軍區部隊分三路殺開血路,衝出重圍,拉開了解放戰爭的序幕。按照部署,由中原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王震率359旅和幹部旅為北路軍右翼向西突圍。

赫赫有名的三五九旅沿革為哪支部隊?為何被稱為最能走的部隊?

◆1946年,王震在中原突圍戰場上。右二為王震。

6月27日黃昏,359旅以軍事演習為名由光山向西隱蔽行動。29日夜,王震率部從信陽武勝關以北李家寨附近安全勝利地越過平漢線,使敵人妄圖3天內圍剿我中原軍區各部的計劃成為泡影。敵人立即重新調集7萬餘兵力,對359旅前後左右圍追堵截。7月4日,359旅經湖北隨縣到達棗陽地區,在桐柏山區連日與堵截之敵激戰數次。12日,359旅準備圍攻淅川守敵時,尾追敵軍迫近。面對滔滔江水和尾追之敵,王震當機立斷,命令部隊搶渡丹江。13日下午,指戰員們先將收集到的電線扭成繩索繫於丹江兩岸,然後分批抓住繩索渡江。由於水急浪大,繩索一度被沖斷,300餘人落水失蹤。14日,359旅進抵鄂北南化塘一線時,敵軍3個師已搶先到達阻擊,經兩天一夜血戰,部隊尋路突破敵人封鎖區,進入陝西商南地區。16日,王震電告中央,彙報此時境況:“部隊已進入陝南山地,道路崎嶇,人煙稀少,鄉保威逼群眾,對我實行空室清野,強敵前堵後追,部隊行動萬分困難。”

7月17日,359旅進入進入紫荊關鮑峪嶺(豫鄂陝三省交界處),國民黨軍胡宗南部集結5個旅向我撲來。王震率全體指戰員面對敵重兵奮力拼殺,搶佔有利地形。幾經惡戰,迅速分路突圍。20日,359旅由商南白碌楚進入山陽縣境內,敵軍又從紫荊關乘車搶先佔領竹林關、山陽一線阻擊。王震率部殺開血路,奪路前進。在狗頭坪戰鬥中,719團團長、政委、參謀長全部犧牲。在山陽城東及其周圍一線,敵軍又佈防3個旅阻擊,359旅先後與敵作戰7次,部隊傷亡百餘人。經兩天一夜急行軍,24日到達山陽僧道關、柳山坡。敵兩次堵擊未逞,359旅趁夜黑雨大,突破敵人封鎖進入山區。因飢餓和晝夜行軍,此時部隊處於極度疲憊的困境中。28日,359旅政治部副主任劉亞生因病化裝向延安轉移時,不幸落入敵手,後被押往南京殺害。當日,部隊到達商縣黑山鎮,敵軍又追至,激戰中,359旅斃傷敵200餘人,繼續分路西進,31日到達鎮安。

赫赫有名的三五九旅沿革為哪支部隊?為何被稱為最能走的部隊?

◆359旅中原突圍後,於1946年9月底返回延安。

部隊進入秦嶺山區後,面對敵人強大兵力構成的合圍縱深,359旅決定改變行動計劃,將部隊分成兩路行動,由副旅長徐國賢率717團仍在秦嶺山區活動,爭取立足,開展游擊戰爭,吸引、牽制敵軍。王震和旅長郭鵬、政委王恩茂率718、719團向西南出關口,爭取進至佛坪地區,以擺脫四面雲集的敵軍,而後乘機向西發展,與我北路軍左翼部隊會合。8月6日至18日,359旅主力繼續連夜行軍,經寧陝、洋縣、留壩抵達鳳縣,行程895裡。此時,敵情仍很嚴重,我本身亦更加困難,糧食匱乏。王震向中原局和中央軍委電告實情,中央軍委批准359旅尋路打回陝甘寧邊區。

8月19日至21日,經三天兩夜急行軍350裡,中途激戰5次,在敵軍主力未趕到堵截地時,359旅通過川陝(寶鳳段)公路、渭河和隴海鐵路三道封鎖線,抵達隴縣赤沙鎮。過川陝公路時,有100餘名傷病員被俘。在六盤山與隴縣至靈臺一線,359旅又與敵軍阻擊戰鬥7次。28日,王震率359旅從甘肅涇川通過西蘭(涇武段)公路和涇水,勝利進入陝甘寧邊區。9月8日,徐國賢率717團單獨行動半個月後,到達甘肅慶陽與主力會合。

赫赫有名的三五九旅沿革為哪支部隊?為何被稱為最能走的部隊?

◆1946年王震率359旅從中原突圍後返回延安後與毛澤東合影。右五為王震。

從6月26日中原突圍,至8月28日返回邊區共63天,359旅歷經大小戰鬥86次,平均每天作戰1次以上,這在我軍戰鬥史上是極其罕見的。359旅減員2917人,僅剩1900餘人,其中旅直600餘人,717團300餘人,718團600餘人,719團400餘人。損失之慘重,嚴重地挫折了部隊的銳氣,指戰員們身體瘦弱到了不可形容的地步,急需休息和補充。

9月27日,359旅回到延安,受到了黨中央和延安人民的熱烈歡迎。毛澤東主席給予高度評價,稱讚這是我黨我軍歷史上的第二次長征。359旅的中原突圍勝利地完成了戰略轉移,保存了基本建制和實力,牽制了國民黨軍大量兵力,在我軍戰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喋血合水

1947年5月下旬,西北我軍挾三戰三捷之雄風,分兵兩路西出安塞,鞭擊進佔隴東三邊地區之青(海)馬(步芳)、寧(夏)馬(鴻逵)部隊。其中王震率2縱及教導旅為左路,任務是圍殲青馬前出在合水的部隊並消滅可能增援的青馬之整100旅。

合水位於甘肅省的最東部,城垣北面依山,其餘三面環水,形似葫蘆。守軍為青馬整騎8旅直屬重兵器營和甘肅保安第2團共1300餘人,兵力雖少,但重武器多,彈藥充足。

5月28日我軍逼近合水,2縱決定以359旅擔任主攻,獨4旅與教導旅打援。359旅旅長郭鵬部署717團由西北、718團及獨4旅12團由東向合水城展開攻擊,719團為預備隊。當日凌晨4時,向合水西北山地迂迴的717團首先與敵交火,敵警戒部隊很快收縮到城內,並用密集火力阻擊717團靠近城垣。天亮時分,717團發現,合水城北部偏西方向,有一個建築在高地上的甕城,突出城垣,位置最高,稱為葫蘆把。守軍在此部署了重火力,包括有迫擊炮、戰防炮及數挺重機槍,嚴密封鎖著717團進攻的道路。我軍要靠近城池,就必須先攻克這個重要火力支撐點。幾番嘗試後,717團未能得手。旅長郭鵬只好將預備隊719團提前投入戰鬥,去拿下這個難啃的硬骨頭。

29日中午,718團和獨四旅12團先後佔領了合水東部和南部諸高地,下午,718團殺入合水東關,守軍退入城垣負隅頑抗。與此同時,719團經過緊張準備,也發起了對葫蘆把的強攻。未曾想,該處守敵不僅火力強大,而且奇兵迭起。當攻城部隊越過城垣外深壕突進至城下時,守軍竟然經過暗道,運送部隊到城外,從我攻擊部隊背後突然逆襲。719團和717團均遭受重大傷亡,被迫停止進攻。

359旅戰鬥失利,2縱領導十分吃驚,沒有想到合水守軍如此頑強,當天下午,司令員王震親自趕到合水前線指揮作戰。傍晚,718團和獨4旅12團佔領了合水東關,旋即轉移攻擊主要目標到合水南城垣。入夜時分,2縱集中炮火,猛烈轟擊南門,同時派突擊隊運送炸藥,戰至午夜,我軍終於將合水南城門外第一道鹿砦炸開,但是靠近城門後進行的第二次爆破沒有成功。守軍重兵器營將所屬後勤、政工和醫務人員,全部投入戰鬥,拼死反擊。雙方在合水南城激戰兩小時,攻城的718團損失較大,無力繼續推進,戰鬥再次陷入僵局。

30日,359旅進行了整整一天的戰鬥準備,到傍晚重新組織力量,仍以717團和719團一部繼續猛攻合水守軍主陣地,適逢天降暴雨,妨礙攻擊,雖經反覆衝鋒,進攻仍告失利。當日,敵青馬整82師從慶陽、寧縣等地調兵救援,與我教導旅、獨4旅展開激戰。

31日凌晨,雨小了些,359旅重新恢復進攻。南門外的718團總結了失敗教訓,以架雲梯登城為掩護,成功將炸藥運到南門並爆破成功,終於將合水城炸開了一個突破口。718團與獨4旅12團一個營乘勢衝進城內與守軍展開激烈的巷戰和白刃戰,雙方均傷亡慘重。當日上午,我軍正準備對合水展開最後總攻,昨日從慶陽急援的整騎8旅1團突然出現在合水北山葫蘆把附近,令2縱上下大吃一驚。郭鵬急忙從717團和719團各抽調一個連前去阻擊,但受敵前後夾擊被迅猛彪悍的騎兵衝散。再調717團預備隊3營迎頭堵截,該營還未運動到指定陣地,就與青馬騎兵遭遇。敵騎兵衝入3營急行軍隊列中,馬踏刀砍,一陣混戰後,3營傷亡很大。此時,合水城內守軍見到援軍到來,士氣大振,城頭上輕重火力齊放。青馬騎兵迅速經合水北門縱馬殺入城內,向我軍猛烈反擊。合水城內屍橫遍野,血流成河,攻城的359旅付出了重大的代價。這時我軍也偵知另一路援敵整100旅已距合水城不遠,2縱只得放棄攻城,命令部隊向合水西北迅速撤退轉移。

合水之戰是解放戰爭期間西北我軍主力部隊與青馬集團的第一次大規模作戰,因急躁輕敵,對青馬的頑強兇猛及能夠連續快速增援的戰術特點認識不足,僅殲敵800多人,自身傷亡2000餘人,損失較大。

壺梯山之戰

1948年5月西府戰役後,西北野戰軍進駐黃龍、宜君、韓城一帶休整,國民黨軍胡宗南集團乘勝向解放區進犯。7月底,敵整36師向澄城縣馮原鎮方向推進,搶佔該鎮後,發現我軍設伏於當面黃龍石堡一帶,即停止推進,以馮原鎮北面之壺梯山制高點為中心,將部隊部署為“品”字形防禦配置。8月初,我軍改變原誘敵深入的計劃,主動出擊馮原,集中主力殲滅敵整36師。

壺梯山是黃龍山向南突出的獨立山頭,高近百米,因形似水壺狀如階梯而得名。該山是連接陝北與關中的交通要道,地勢險要,為兵家必爭之地。

根據野司作戰意圖,2縱奉命首先攻佔壺梯山再向東南擴張戰果。8月6日,2縱召集團以上指揮員到壺梯山東面的牛堡泉北山進行實地偵察,決定359旅由北、獨4旅由東、獨6旅由西同時發起進攻。

359旅迅速做出戰鬥部署:以717團一個營配合6旅16團於7日夜以迂迴動作首先奪取山頭村東北敵警戒陣地,攻佔山頭村後,717團集中全力向山凹村方向進行對壕作業,並構築火力陣地。718、719團各以一個營構築工事,8日718團向4號陣地、山凹村攻擊,719團向敵5、7、9號陣地攻擊,得手後,同時向壺梯山發起總攻。

部隊於7日開進,因對時間計算不周,雨後道路難行,未能按原計劃進入戰鬥準備位置。至8日凌晨2時717團才進佔張家灣,當即以9連奪取敵警戒陣地。晨7時,敵1個營向山頭村以北陣地反撲,在我火力夾擊下未逞。10時許,717團2營攻佔山頭村,掩護部隊開始積極的對壕作業。

赫赫有名的三五九旅沿革為哪支部隊?為何被稱為最能走的部隊?

◆2縱炮兵向壺梯山守敵猛烈轟擊。

當日下午16時,我軍發起總攻,718團3營經山頭村迅速奪取了敵第4號集團工事及山凹村敵陣地。2營6連乘勝奮勇前進,配合獨4旅攻佔三角集團工事,大軍直逼山頂高廟。敵人拼死反撲,十幾個集團工事,上百個伏地暗堡發射孔噴著火舌,輕重機槍瘋狂掃射,飛蝗般的子彈,組成了多個扇面火網,封鎖著陣地的正面和兩翼,彈雨中不時有戰士倒了下去,處於正面仰攻的部隊攻擊受阻。在359旅指揮所的2縱司令員王震命令炮兵加強火力,炮聲再次大作,一發發炮彈從四面八方飛向山頂大廟,壺梯山頭頓時成了一片熊熊火海,敵兵抱頭鼠竄,亂成一團。2縱各旅攻擊部隊奮勇殺上山頂,一舉突入攻克,經兩小時激戰,扼守壺梯山的敵整28旅82團全部被殲。

壺梯山制高點被我攻佔,敵整36師全線動搖,向南潰逃。9日上午,359旅連續追擊至董家莊、南莊子、劉卓、安裡,側擊逃敵,殲敵整123旅一部,並於安裡擊潰增援之敵整17師12旅。當日下午18時,359旅協同兄弟部隊圍攻敵師部王莊鎮。晚21時,敵軍突圍,將其重創,戰鬥宣告結束。718團擊斃敵整36師副師長朱俠少將,俘參謀長張先覺少將,師長鍾松隻身逃走。

此戰連續兩晝夜,359旅攻得勇猛,追得迅速,共斃傷俘敵1169人,繳獲各種炮11門,輕重機槍39挺等大批武器,自身傷亡449人。359旅受到表揚,718團表現出色,被2縱授予“攻堅有功、追擊第一”的獎旗。

穿越死亡之海

1949年10月至1950年1月,根據中央軍委和一野前委的部署,擔負入疆任務的1兵團第2、6軍各部隊從陸地到天空分數路向新疆展開了氣勢磅礴的大進軍。

10月12日,5師奉命從酒泉出發,向新疆開拔。14、15日5師部隊進入哈密,休整數日後,師直帶14團大部乘車,其餘徒步繼續向新疆南疆地區挺進。11月底,師直和15團進入阿克蘇,14團進駐溫宿。1950年1月,因哈密平叛耽誤時程的13團進至庫車。3月中旬,5師獨立團從若羌步行至且末。至此,5師各團全部入疆抵達指定位置,開始擔負起保衛祖國邊陲、維護民族團結的光榮使命。

赫赫有名的三五九旅沿革為哪支部隊?為何被稱為最能走的部隊?

◆1949年10月,1兵團在酒泉誓師進軍新疆。

1949年11月底,5師剛剛抵達阿克蘇,獲悉國民黨特務和民族分裂分子準備策劃和田武裝叛亂,師長徐國賢、政委李銓立即下令15團進軍和田,挫敗叛亂,穩定局勢。當時從阿克蘇到和田有三條路線:一條是沿迪(化)和(田)公路經喀什、莎車到和田,全長1100多公里;另一條是過巴楚順葉爾羌河到莎車,再到和田,全長950多公里;第三條是從阿瓦提沿和田河干河床橫穿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直奔和田,全長700多公里。為火速趕到和田,師決定15團走第三條路線。任務下達後,15團指戰員們熱血沸騰,紛紛表示只要能早日解放和田,就是“進得去出不來”的死亡之海也要闖一闖!

12月3日,15團團長蔣玉和、政治處主任劉月率小分隊乘唯一的一輛車先行(3天后到達和田)。4日,當阿克蘇各族群眾得知15團要徒步穿越沙漠到和田,紛紛籌糧籌物,支援駱駝300多峰、馬200匹、帳篷100多頂,並組織200餘名民工將10餘噸大米、20餘噸麵粉、幾十噸草料和薪柴,將行軍大部隊護送到裡克胡塔庫,一些維吾爾族老獵人和商販也爭先報名給部隊當嚮導。

12月5日,15團在政委黃誠、副團長貢子云率領下,1800餘名指戰員從阿克蘇浩浩蕩蕩出發。6日中午到達阿瓦提,8日正式進入塔克拉瑪干沿和田河干河床向和田方向挺進。冬季寒風刺骨,3天后在茫茫沙海缺水斷炊,戰士們用馬尿溼潤乾裂的嘴唇,一到宿營地,便分頭四處尋找水源。晚上睡覺時,狂風驟起,沙石鋪天蓋地,帳篷被風颳的無影無蹤。12月15日,部隊在塔克拉瑪干沙漠中部行軍時,遇到沙漠風暴,瞬間天昏地暗,飛沙走石,駱駝臥地哀吼不起,不少馬和毛驢被驚跑,戰士們手挽著手以免被風颳散,頑強地繼續前進。黃昏時,部隊頂著狂風飛沙來到兩座大沙包下,遇到和田人民委派的代表170餘人,從和田跋涉三四百公里到沙漠中部前來接應。他們送來了部隊急需的補給,給15團全體指戰員以極大鼓舞。

赫赫有名的三五九旅沿革為哪支部隊?為何被稱為最能走的部隊?

◆5師15團橫穿塔克拉瑪干大沙漠進軍和田。

12月17日,部隊行至距和田200公里的西爾庫勒時,接到了團長蔣玉和的急信,告知和田的反動組織極為囂張,準備血洗和田,要部隊加速前進。政委黃誠立即集中40餘匹馬,組成一個加強排,親自帶隊一天一夜趕到斯馬瓦提。黃誠留下等待後面的大部隊,令作戰參謀高煥昌(後任新疆軍區司令員,1988年授銜中將)率加強排繼續向和田疾馳。20日,該排到達和田,增加了力量。22日,15團大部隊經過18天790公里的艱難跋涉,順利進入和田古城,當地群眾熱烈歡迎,暗藏的反革命分子和民族分裂分子受到震懾,不敢輕舉妄動。

12月25日,一野司令員彭德懷、政委習仲勳給15團發來嘉勉電:“你們進駐和田,冒天寒地凍,漠原荒野,風餐露宿,創造了史無前例的進軍紀錄,特向我艱苦奮鬥勝利進軍的光榮戰士致敬。”

鑄劍為犁

5師部隊全部入疆後,開始了新的征程,先後圓滿完成了改造起義部隊、幫助地方建政、維持社會治安、北疆剿匪等工作,尤其在生產建設上,始終保持開闢南泥灣的光榮旗幟,爭創全疆部隊生產模範。

1953年3月,5師根據軍區整編方案,主體改為生產部隊,抽調師部部分人員組成阿克蘇軍分區,參與組建和田軍分區,並以14團為基礎,抽調15團、13團3營各一部及2軍教導團之邊卡營合編為國防步兵第4師11團(駐阿克蘇)。隨後,師長徐國賢調志願軍任職,副師長劉發秀調國防4師任師長,政委吳鑑群調阿克蘇地委任書記兼軍分區司令員。

赫赫有名的三五九旅沿革為哪支部隊?為何被稱為最能走的部隊?

◆王震和新疆農墾戰士在一起。

1953年6月,5師番號撤消,整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農業建設第1師,所屬14團編為農1師1團,15團編為農1師3團。原13團(紅軍團,欠第3營)早在1952年3月,就已調歸第5軍15師建制,此次整編也改為農4師10團。原5師參謀長任晨任農1師首任師長,原13團政委賀勁南任農1師首任政委。1954年10月,農1師隸屬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建制。1975年6月,農1師建制撤消,改稱阿克蘇地區農墾局。1982年6月,恢復建制和番號。2004年1月,設立阿拉爾市,實行師市合一管理體制。2012年12月,更名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1師阿拉爾市,這標誌著1師發展進入到新時期新階段,已從以農業經濟為主轉變為一、二、三產業全面發展。

原農1師1團(718團)延續至今為兵團第1師農1團,原農1師3團(719團)在1955年併入農1團,另以該團3營9連和7、8連各兩個排200人留和田,現發展為兵團第14師47團。原農4師10團(717團)現為兵團第4師72團,是兵團唯一一個紅軍團。由原5師部隊精華組建的國防軍第4師11團也保留至今,成為“天山雄師”的主要作戰力量。

60年來,第1師三代軍墾戰士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發揚“359旅精神”,鑄劍為犁,紮根邊疆,戰風沙,鬥酷暑,在塔里木河兩岸的亙古荒原上,用辛勤的汗水開發建設出萬頃良田,把荒漠變成綠洲,換來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累累碩果。如今第1師已成為一個農林牧漁業並舉,工農商學兵科教文衛一體,黨政軍企合一的特殊社會組織。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黨史博採微信公眾號:dangshiboca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