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8 窮窩窩飛出“領頭雁”,帶領村民建家園

窮窩窩飛出“領頭雁”,帶領村民建家園

張百萬新村整齊的民居。韓春明 攝

長城網承德訊(記者 劉鵬飛 通訊員 韓春明) 這裡是記憶中的鄉村:田地、庭院、新改建的危房整齊劃一……

這裡是變化中濃縮的城市:公園、路燈、互聯網、太陽能熱水器一應俱全……

這裡的農民,鄉音不改,世代守望著賴以生存的土地;這裡的農民,規模養殖、特色種植……不斷升級的現代農業正在為他們的身份書寫新的註解。

盛夏八月,聞著陣陣花香,走進河北豐寧滿族自治縣土城鎮張百萬新村,一棟棟排列得整整齊齊的新民居;一條條平整的水泥路通往各家的門前,新砌的瓷磚在太陽底下閃閃發亮;一盞盞太陽能燈矗立在水泥路兩旁,廣場健身器材旁孩童們嬉戲玩耍的笑聲在村中迴響......

在村民們眼中,這都源於一位辦好事、辦實事的村支書——張仕東,村民們都親切地稱他是張百萬的“領頭雁”。“作為一名村幹部,我會時時刻刻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為鄉親們辦好事、辦實事,帶領大家走出一條致富路。”張仕東說。

“頭雁”領飛,強基固本惠鄉鄰

“村民富不富,關鍵黨支部;村子強不強,要看領頭羊。”張仕東深切感到身上所肩負的重擔和責任。他深知張百萬村底子薄、基礎弱,要想帶領全村發展,村黨組織必須要有凝聚力、戰鬥力,必須發揮村黨員的先鋒帶頭作用。對於村內重大事項的決策和群眾關心的重大事情,張仕東都會事先通知村民們,堅持做到辦事公正、處事公平。同時強化村務、財務、黨務三公開,增加了工作透明度,消除了村民對村班子的隔閡和疑慮,贏得了群眾的理解和支持。

張仕東真誠對待每一位反映問題的村民,面對質疑不迴避,努力化解矛盾糾紛,把不穩定因素消滅在萌芽狀態。為切實做好張百萬村的信訪工作,張仕東與村委會成員每天嚴格執行8小時工作制,8小時外輪流值班。村支部的牆上掛著一本群眾反映問題接處單,對群眾反映的問題他總是及時記錄並尋找辦法解決,解決不了的,及時向上級有關部門反映。上訪戶們看到張仕東是真心在幫助自己,心平了、氣順了、意見少了,來上訪的也沒有了。

在張仕東的帶領下,張百萬村共修建了5個自然村的人畜飲水工程,打了7眼農田灌溉水井,切實解決了260餘戶800多人的生產生活用水難題。他還積極向上級爭取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為李營子、張百萬、南梁三個自然村修橋樑2座、水泥路11公里,解決了300餘戶900多人的出行問題。

曾經的張百萬是一個交通不便,經濟落後的窮村,下轄的自然村宅基地少,村民出行、就醫、上學都極為不方便。看著這片摯愛卻依舊貧瘠的土地,張仕東滿是自責,他有一個簡單而樸實的願望——鄉里鄉親都能住上舒適的房子,村裡家家戶戶都能喝上自來水,茶餘飯後有一個休閒的小廣場。

尋思對策之際,鄉村振興工程讓張仕東看到了曙光,針對分佈在中心村以外,溝溝岔岔內生產生活條件特別惡劣的小組村民採取生態移民搬遷的方式建水電路訊全配套的規範新區。2015年,該村實施生態移民工程,投資600萬元,在村東南建新民居36所,其中兩層樓房14所,平房22所,建公園一處,安裝太陽能路燈26盞,水、電、路配套齊全;2016年實施二道溝及張貴庭溝兩個自然村易地移民搬遷工程,共投資714萬元,新建平房16所,搬遷51戶142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8戶32人;2017年實施楊樹溝自然村易地移民搬遷,投資372萬元,新建平房8所,搬遷25戶62人。

鄉親們高興了!鄉親們滿意了!張仕東的臉上洋溢出幸福的笑容。看著換了新顏的百萬新村,張仕東眼中充滿了期待。他深信,生活在這裡的村民們,會因越來越好的的生活,而更加熱愛這片土地。

“頭雁”翱翔,經濟強村現曙光

自2012年當選村主任,2015年改任村黨支部書記以來,張仕東就深切感到身上所肩負的重擔和責任。他深知張百萬村底子薄、基礎弱,沒有產業支撐很難摘掉貧困村的帽子。

為此他帶領村班子成員深入研究、四處奔走,與豐聯中藥材合作社合作種植中草藥1600畝,村民以土地入股,獲得利潤合作社和村民各佔50%分紅,同時貧困戶在合作社務工的每天還可以掙到100元薪金。公司統一經營種植,管理、回收。目前合作社已運營三年,每年帶動25戶貧困戶。依託堃泰農業有限公司,流轉土地450畝,公司統一經營種植麒麟西瓜450畝,每年帶動150戶,其中;貧困戶50戶,戶均增收8000元。前不久,總投資1.5億元,佔地370畝紅澤育苗廠又落戶該村,項目建成後可直接帶動本村貧困戶88戶,每戶直接受益3000元,還可以直接吸納周邊鄉鎮600農戶進廠務工,戶均年增收8000元以上。目前,該村已經流轉土地3100畝,僅此一項,村民就可實現收入100多萬元,同時村民在公司打工每天都能掙到100多元,全村粗略估計年可增收230萬元。

貧困戶的收入提高了,可村集體經濟收入還是空白,如何在帶領百姓致富的基礎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張仕東一直在苦苦的探尋。

2016年,省、市、縣下發發展村集體經濟的資金150萬元,這讓張仕東看到了希望,在和村集體班子和村民代表經過幾輪的商議後,他們依據豐寧壩上地區胡麻種植面積大的實際情況,決定利用這筆資金建一家亞麻粉加工廠,考慮到大家都不懂經營,該廠建成後租給了縣內一家企業進行經營,“去年,我們廠房建好後就和我縣野許農業有限公司簽訂了承包合同,租期20年,每年租金7萬元”。

看到去年在村內種植西瓜的公司掙了錢,今年,張仕東帶領班子成員,流轉了100畝土地入股公司統一管理, 50%收益歸村集體所有。按著每畝地出產7000斤西瓜計算,每畝產值2.1萬元計算,每斤西瓜去除2元的成本,每斤西瓜村裡可分0.5元,每畝就是3500元,100畝地當年就可為村集體創造收益35萬元。

“如果市場行情好的話,明年我們打算在流轉150畝土地入股,這樣一來僅此一項村集體經濟收入就能達到70萬元,在加上亞麻粉廠的租金,村裡每年都能有近100萬的集體收入”面對百萬新村的未來張仕東書記信心滿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