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5 倪光南:中兴事件必然会发生 中国芯短板主要在制造

最近79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因为中兴事件被推上了各家媒体的新闻头条。他多年来为国产芯片和操作系统付出的努力,再一次被世人记起。

倪光南:中兴事件必然会发生 中国芯短板主要在制造

问:1:这段历史是如何影响今天的?中兴走到今天的局面是必然还是偶然?

4月24日,在银谷大厦8层的会议室里,倪光南向中新经纬客户端表示:“我们一直说要做自己的芯片,如果你不做,一定会遇到很多问题。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中兴事件也验证了这一点。如果不掌握核心技术,人家迟早会用各种办法来给你设置障碍。”。

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如果不考虑自主可控,确实直接从市场上买要来得便宜来得快,而自己研发见效慢费时长成本高。倪光南指出,在过去,中国企业并没有重视到自主可控的重要性,大家应该从这次事件中汲取教训,重视自主创新的力量。

问题2:中兴事件已经给中国企业敲响了一记警钟,此后中国还需要多少年才能用上中国芯,摆脱对国外的依赖?

倪光南说:"台式电脑和笔记本所用的电脑芯片国产水平离进口芯片尚有三五年的距离,手机和服务器上使用的芯片有些已经与进口芯片旗鼓相当,有一些特殊领域的则差距较大。一概而论说现在中国企业芯片不行,也不符合客观情况”。

倪光南也同时指出:“芯片产业主要分为设计和制造两大块,中国的短板主要在制造上,在制造上如果要赶上美国的水平还至少需要十年八年。”

问题3:政府和企业应该怎么做?

倪光南认为:“在芯片的关键领域和大项目上应该在政府支持下形成企业主导的格局来推动芯片的国产化,如果过于分散很容易导致不合作,在这一方面可以借鉴北斗导航的成功经验。至于小的项目则可以放开,通过竞争的方式去实现优胜劣汰。”

倪光南说:“当前国内有七八家企业在做操作系统,说明其门槛并不高,但是力量分散,他建议在国家基金支持下将这些分散的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标准,在一个共同的体系下和跨国公司竞争,这样才有成功的可能。”

“我们一定要及早投入力量,通过自主创新来解决的问题,不能有侥幸心理。”倪光南再三强调。

问题3:芯片国产化要靠BAT?

“BAT是很成功的,在电商的移动支付和共享单车等上确实做得很好,但是在这个我们说的传统的计算机领域里,比如CPU也好,操作系统也好,他们投入不大,我觉得因为和他们的业务关系也不是太大,目前也不作为他们的业务的主要的方向,所以他们投资的力量也有限。”倪光南坚持认为:“在芯片研发制造上还是要靠国家更多的支持,企业如果靠这个可能要十多年才能盈利,投资风险太大。”

倪光南:中兴事件必然会发生 中国芯短板主要在制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