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烏克蘭安東諾夫公司是否全部搬遷到中國?

巨蟹座大王


隨著軍隊中和政府中參與過新中國建設的老人們一一離世,烏克蘭領導層受美國及西方思想的影響,對與我們的交往將日趨冷靜,甚至冷漠。

在蘇聯解體初期,我們從烏克蘭廉價獲取不少裝備和技術,甚至還引進不少人才。我們首艘航母的引進,就是得益前輩們用獻血結下的友誼。但隨著烏政府的不斷更迭,以及與西方尤其是美國越走越近,必然受其影響,開始對向我們的軍售加以限制,特別是對專利技術的出口和轉讓更是慎重,甚至到了即使給付大價錢也不允許賣的地步,就是怕失去美國的支持和保護。

作為原安系列大型飛機研發和製造企業,烏政府更深知安東諾夫公司的價值所在,不可能為了解決員工的就業和企業的生存甚至上繳政府的可觀利稅,就放手東去。因為在國外支持和政權穩固面前,這些經濟利益都是小case。

但即使整體搬遷不可能,一些產品的合作還是可行的。更何況現政府對軍隊的控制力度並不強,軍工企業的自由度還有一些,不排除為了自身利益轉讓一些設備和技術。

總之,再搞像九十年代那樣的大規模合作已經不可能了。但這也從側面反映了我們自身能力的飛速提高,對前蘇聯軍事技術的依賴在逐步降低。



新文化街男孩


2016年,著名的烏克蘭安東諾夫航空公司解散,當時就有謠傳說會搬遷到中國。其實,安東諾夫公司全部搬遷過來是不大可能的,我們也不是那樣的人呀,不會趁火打劫的。換句話來說中國是希望從烏克蘭安東諾夫公司學到先進的技術,並不是想佔有安東諾夫公司所有的東西。中國只需要把想學的技術都學會了就行,至於說公司搬過來,真是沒有必要的。

因為這樣做名聲不太好,以我們目前的實力,完全可以重新建造一個更好的。因為中國是和烏克蘭安東諾夫公司合作共贏。雙方對這種合作關係是非常滿意的。畢竟安東諾夫公司的副總裁都說,他們是中國最真誠可靠的合作伙伴。

(安-225 世界上最大的運輸機,長84米,高19米,最大起飛重量高達640噸)

蘇聯這個國家雖然有問題,但是蘇聯解體真的造成了非常大的損失。烏克蘭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他原本是蘇聯最為發達的加盟共和國之一,軍事工業非常發達。有多發達呢?烏克蘭獨立的時候,軍事工業企業高達3594家,職工高達300萬人,直接從事武器生產的高達140萬人。要知道現在的烏克蘭人口才4500萬人,可想而知軍工對烏克蘭的重要性。

不僅如此,烏克蘭還從蘇聯繼承了龐大的武器裝備。其中,坦克有6475輛,火炮7719門,各種飛機1716家。烏克蘭畢竟國家規模有限,自身定位也不是像蘇聯,美國那樣的國家。所以他是不可能維護龐大的軍事工業體系的,更不需要這麼多的武器裝備。烏克蘭本身經濟並不發達,這種情況下,烏克蘭開始靠賣裝備換錢過日子。比如烏克蘭就賣給俄羅斯圖-95戰略轟炸機,安-70運輸機等等。

中國本身就是一個喜歡幫助別人的國家,因此特意幫助了讓很多沒有工作的烏克蘭技術人員前往中國就業。雙引工程、友誼獎就是專門為了吸引這些人來中國工作。到目前為止,已經有上萬烏克蘭專家來到中國。當然,中國還是給予很高的待遇。比如特意花了十幾億專門建造了烏克蘭專家城。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麼!


歷史是什麼


不會,《安東諾夫》公司是一家烏克蘭的軍工企業,而不是中國的軍工企業。
烏克蘭政府在怎樣腐朽不堪,也不會放任自己的一家軍工企業遷往中國。更何況,這是一家相當於頂樑柱的軍工企業。


大不了,烏克蘭政府像當年賣《瓦良格號》航空母艦軀殼給我們一樣,和我們進行有限程度的軍事貿易、軍工技術合作而已。聽任《安東諾夫公司》搬遷到中國,烏克蘭政府是不會允許的。(圖片來源於網絡)


孤獨之人


答案:絕對不會

看法見下:

首先我們要明白安東諾夫自始至終都是一家烏克蘭的武器研究與開發公司,安東諾夫軍事專家和人才的流失和來到中國是有深刻的歷史原因的,那就是強大的蘇聯解體,導致曾經備受重視的軍事領域受到了巨大的打擊,強大的軍事實力隨著國家解體而被肢解,主要繼承者烏克蘭和俄羅斯由於新國家剛成立,百廢待興,所以國家經濟孱弱,發展經濟成為了首選,沒有迫切的軍事建設需要,也無力在軍事領域投入更多的資源,所以必然有一部分軍事領域的專家、人才無法像以前一樣依靠國家的統籌規劃來工作,下崗和生存成了最為迫切的需求。

中國和烏克蘭沒有什麼歷史恩怨,兩國關係還不錯,正好中國在國防軍事方面有巨大的人才需求,我們有錢,烏克蘭有技術,所以政府瞄準了這個時機,大量引進烏克蘭優秀的武器研發專家。中國經濟的騰飛使得我們有能力去給這些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條件和豐厚的生活待遇。作為一個和平崛起的國家,中國的強大不會威脅到烏克蘭的國家利益,這一點烏克蘭當局也可以看到。

總之,中國抓住了發展機遇,也有足夠的能力吸引這些優秀的人才,所以烏克蘭安東諾夫局的很多人才來到了中國。

其次,雖然烏克蘭目前的處境艱難, 一方面其無力維持國內的和平與穩定,外部無法得到歐盟的真心接納,另一方面是國家領土(克)被俄羅斯吞併 ,但是其畢竟是一個主權國家,涉及國家機密的軍事人才和比較敏感的武器研發技術自然不會外流,政府也會竭盡全力去維護國家的核心利益。

現在的烏克蘭肯定是充分體會到了當年剛剛獨立時被美國、歐盟欺騙的滋味。國家軍事實力因為外部力量的過度干預而受到了嚴重削弱,現在卻只能厚著臉皮乞求西方的保護,然而對方也只是拿它當棋子罷了,弱國無外交,在國際諸多事務中,事關自身核心利益的事情都無力決定和主導,又有什麼辦法呢?烏克蘭現在很多事情是有心無力,必須向現實妥協。

最後,烏克蘭的現政府可是親西方派,即使和中國有軍事領域的合作,他們也會保持距離,不會完全向我們靠攏。即使烏克蘭政府不受任何外部勢力扶持,和中國展開軍事合作,也會受到來自北約、俄羅斯的軍事、政治等多方面的施壓,畢竟他們是絕對不會坐視中國將烏克蘭的軍事領域的先進技術、人才挖走,所以必然會動用各種資源層層阻撓,迫使烏克蘭與中國保持距離。西方及俄羅斯其實都不願看到一個非常強大的中國出現,在他們看來,中國的強勢崛起勢必會擠壓他們的生存空間。

所以烏克蘭和我們的合作是有限的,軍事強國的夢想更多需要我們自己去努力,去自力更生。西方對我們的打壓越厲害,我們的國防軍事發展的就越有壓力和動力,繼而發展的也會更快更好,建國如此,今後更如此。

一個國家真正的強大隻能靠自己去努力奮鬥,所以關於安東諾夫是否會搬遷至中國的疑問,大家就當個笑話吧,不僅不會,而且絕無任何可能。

以上是我個人關於該問題的見解,如果您覺得說的還不錯,可以幫忙點贊或轉發,您的支持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希望大家以後可以就關注的熱點軍事問題進行積極的討論、交流。




鄔斯大人


全部搬遷過來是不可能的,以合作的方式提供技術支持那可是現成的合作模式!

烏克蘭地區是蘇聯時期重要的航空技術研發和生產,在世界航空航天工業格局中有著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重型運輸機方面,其技術甚至比歐美更加強大,蘇聯解體後,這一方面的資源也就成了烏克蘭的財產,但是蘇聯解體後烏克蘭經濟始終沒有恢復過來,很多大型的科研機構和航空工業中熟練的技術工人及工程師大多選擇出走待遇豐厚的西方同類公司!



陷入困境經濟的烏克蘭,不得不大量的出口這些先進的技術獲取難得的外匯支持,我們也從烏克蘭引進了不少技術和裝備,例如瓦格良號艦體和設計圖紙、野牛級氣墊登錄艇、蘇33的原型機和批量下餃子的心臟某2500型燃氣輪機等!這些技術對於我們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獨立後的俄羅斯一直緊緊的拉攏著烏克蘭,正是因為烏克蘭有他們想重新恢復大國的航空技術,俄羅斯在烏克蘭顏色革命以前在很多航空航天及造船方面極度依賴烏克蘭的技術、設備和配件支持!



而目前我國對重型運輸機的需求,也是引進安東洛夫的這種傳說的原因,但問題是多方面的,最為核心的是,烏克蘭目前已經極速向西方靠攏,他所掌握的這些技術也是西方比較感興趣的,即使這些技術對於西方來說不夠先進,但通過技術的關聯性,也能大致的清楚我們與俄羅斯的一些裝備的技術優缺點,烏克蘭是否已經不顧一切倒向西方,還是維持一個有尊嚴的大國也很難說,不過最近的一系列事件表明烏克蘭更希望在各大國之間尋求戰略平衡!



對於烏克蘭與我們合作進行生產安東諾夫公司旗下的運輸機的可能,我個人覺得還是有可能的,烏克蘭雖然有技術和實物,但缺乏足夠的資金,也缺乏技術熟練的技術工人和工程師,而近些年來我們在投入到大飛機研製和製造方面的資金、技術工人和工程師都非常充足,也有非常大的市場需求!無疑合作將對烏克蘭有極大的積極意義,不但能獲取資金,也能培養人才!


涇水書生


安東諾夫整體搬遷到中國只是一些媒體一廂情願而已,安東諾夫可以說是烏克蘭僅存不多的軍工企業,是烏克蘭現在國家的“根基之一”,你見哪個國家把自己的軍工企業整體搬到別的國家了?對烏克蘭來說無論如何都要保住安東諾夫,哪怕是個空殼子。把這個題目改改,安東諾夫的部分專家會不會來中國,這個答案是肯定的。

安東諾夫設計局是蘇聯時代非常著名的航空設計局,主要產品有安-2、安-10、安-22、安-124、安-225等運輸機,而安-225更是世界上最大起飛重量最大的重型運輸機。蘇聯解體後,安東諾夫設計局、黑海造船廠等都劃歸烏克蘭,而烏克蘭本身受到經濟和政治的影響很多都消失了,而蘇聯時期唯一能造航母的黑海造船廠也在前段時間宣佈破產。所以說安東諾夫設計局就是烏克蘭目前剩下的為數不多的設計局和軍工企業之一,他們就是目前烏克蘭的“臉面”,你覺得烏克蘭能把自己的“臉面”也送出去嗎?哪怕只是個空殼也要盡力保住。

還有,烏克蘭遷走這麼大一個航空設計局也要看國際環境。安東諾夫是蘇聯時期留下的遺產,這麼出色的一個運輸機設計局俄羅斯肯定是心裡癢癢,他巴不得安東諾夫投入俄羅斯的懷抱。如果真的給中國了那麼俄羅斯是一點希望都沒有了,當年烏克蘭賣給中國瓦良格號航空母艦的時候俄羅斯就很不情願。再就是美國,重型運輸機方面是中國的一個短板,一旦這麼有實力的一個設計局整體遷入中國,那麼勢必幫助中國補缺這方面的弱點,這是美國最不願意看到的,而烏克蘭現在又是親美的,自然會考慮美國的態度。所以不管是為自己考慮還是照顧到美俄的情緒,烏克蘭怎麼也不會把安東諾夫遷到中國。

但是,這不代表中烏一點合作都沒有,開頭我也說了,如果問安東諾夫的部分專家會不會來中國,那麼這個答案是肯定的。要知道,安東諾夫最寶貴的不是那幾間廠房,而是那些經驗豐富的飛行器設計專家和相關的技術人員,中國要的是他們。而烏克蘭政府雖然不可能把安東諾夫整個都給中國,但是他可以跟當年運作“瓦良格”號航空母艦”、T-10K(蘇-33)那樣明著暗著派出專家轉交技術資料與中國進行合作。比如下面這位:謝爾蓋·馬洛佐夫,基輔高等軍事航空工程學校科技副博士,曾任安東諾夫設計局主任設計師,現為中國商飛特聘專家,2017年與其他50多位國外專家獲得中國“友誼獎”。除了他之外,商飛之前還有其他6位外國專家也過得過中國政府友誼獎,所以大家心裡都明白了吧。


雛菊西瓜Peterpan


安東諾夫公司是烏克蘭最先進的飛機科研基地,它的技術頂尖在全世界佔有一席之地,科研成果處在世界矛尖位置,特別是大型運輸機,全世界最大的貨運運輸機就產自烏克蘭安東諾夫公司,僅有一架,是烏克蘭的驕傲,傳說安東諾夫公司要整體搬遷我國西安,這是不可能的,僅僅是網上傳言而巳,自己給自己打氣,烏克蘭是主權國家,目前正處低谷,某些技術轉讓有可能,整體搬遷咱們想都不要去想,烏克蘭政權是親美政府,大事小情受制於美國,不可能掏著心窩子和咱們靠的太近,大家可以回想當年瓦良格號賣給咱們,總體工程巳完成了70%,美國一聲令下,烏克蘭將船上的作戰單位全部清除,忍痛割愛,只剩下船殼做廢鐵賣給我們,,這才過去幾年,只有自己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技術封鎖只會造就出更先進的技術,





永遠是學者


這個倒是有可能,反正那個東西在烏克蘭也沒用。烏克蘭的手裡邊兒有那麼個東西是招禍的,因為他現在經濟上和政治上都不足以維持那個東西。把他賣到中國來,還能賺一筆錢,如果一直堅持的話,那就是賠本賺吆喝了,最後可能什麼都沒剩下。

一個國家要看清楚自己的位置,像烏克蘭這樣的地區小國,維持那樣的一個研究所,那純屬是有問題,而且那個研究所本來也不屬於他,那是蘇聯時候建立的,嚴格的說屬於俄羅斯,僅僅是因為在蘇聯解體的時候,那個研究所在烏克蘭境內,導致最後歸了烏克蘭!從解體之後的跡象來看,烏克蘭根本就沒有能力運用它,只是讓他不斷的生鏽磨損,如果不加以改變的話,結局就是一文不值!


帝國曆史


安東諾夫設計局成立於1946年,它是蘇聯時期著名的飛機設計局之一,在蘇聯解體後被劃給了烏克蘭。在過去,我國曾經向安東諾夫設計局借鑑過許多技術,並吸收了部分技術人員到國內,不過我國並沒有收購安東諾夫公司,真正收購它的是美國人。

2018年9月30日,美國的波音公司對外宣佈收購烏克蘭的安東諾夫飛機設計局,這就標誌著安東諾夫飛機設計局將併入美國波音公司,而不是搬遷到中國。相反,如果安東諾夫公司能搬遷到中國來,將會對我國航空工業的發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不過,這已經不現實了。


在蘇聯時代,米高揚設計局主要負責輕型戰鬥機的製造;蘇霍伊設計局負責重型制空戰鬥機的製造;米里設計局、卡莫夫設計局負責直升機的製造;雅科夫列夫設計局負責垂直起降戰鬥機的製造;而安東諾夫設計局專門負責大型軍用運輸機的製造。

可以說,安東諾夫設計局在軍用運輸機領域有著十足的話語權。早在40年代末,安東諾夫設計局就研製出了安-2型多用途軍用運輸機,這款飛機後來被我國引進國內改良成了運-5。此外,安東諾夫設計局還推出了安-10、安-12、安-22、安-124、安-225等多款飛機。



其中,最令人稱道的就是安-225運輸機,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軍用運輸機,最大起飛重量可達到640噸,最大載重250噸,可以運輸航天飛機這種龐然大物,是十足的“巨無霸”,而這還是上世紀80年代的產物。可見,蘇聯人在飛機領域的成就不可小覷。
(人類所建造過的最大軍用運輸機安-225)


然而蘇聯解體以後,被划進烏克蘭的安東諾夫設計局也失去了發展的機會。由於烏克蘭的國力十分有限,並不足以支持安東諾夫設計局繼續研發製造大型運輸機,所以公司只能靠變賣家當度日。自2014年起,安東諾夫設計局已經陷入了嚴重的財政危機中,並欠下了巨大債務。烏克蘭政府迫於無奈,只好在2016年關閉了安東諾夫公司(設計局),後將其出售給美國波音公司。


世界人文通史




當然不是,前段時間網上傳出烏克蘭政府開始清算“安東諾夫”公司,決定將該公司及旗下相關部門進行關閉。同時,中國政府在西安建立工業園區,為即將來中國的烏克蘭3000名工程師做準備。而這3000名工程師來中國,就是幫助中國建立大型運輸機的生產線。

而此次集體搬遷來中國的,其中就包括我國“遼寧”好航母當初的設計師,烏克蘭頂級航母設計大師,曾設計蘇聯時期所有航母的專家巴比奇.瓦列裡。

當然,烏克蘭安東諾夫公司不可能全部搬遷到中國,即使公司本身願意搬遷到中國,那烏克蘭政府也不會同意。同時,不光烏克蘭政府本身不同意,美國和俄羅斯也不答應。在烏克蘭內部發生衝突的這個節骨眼上,說實話,烏克蘭政府需要中國政府的幫助。

烏克蘭擁有這麼先進的技術,一直苦於沒有買主,而中國對於大型運輸機的需求可想而知,但是迫於壓力,烏克蘭一直沒有將大型運輸機的技術輸送給中國。而此次烏克蘭內部衝突爆發後,俄羅斯不斷添亂,北約撒手不管,而烏克蘭政府迫切需要技術輸出來獲得資金和幫助,就這樣,他開始向中國輸送技術和人才,當然這3000名工程師也肯定不是安東諾夫公司的全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