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3 她出身顯赫竟自殺身亡,身為考古專家,一生坎坷卻守護了無數國寶

01

南京東郊的靈谷寺風景區,森林茂密,環境幽靜,平時遊人不多。這裡不僅有千年古剎靈谷寺,還有民國時期建設的三座北伐戰爭和淞滬會戰、長城抗戰中犧牲的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公墓,以及譚延闓、鄧演達等名人墓園。一座紀念陣亡將士的靈谷塔就矗立在景區中央,那綠色琉璃瓦的披簷十分醒目。

上世紀60年代中期的一個歲末,寒風蕭瑟,靈谷寺景區更顯得冷清。這天下午,一輛轎車開進景區,車上走下一位儀容端莊,氣質優雅的女士。她平靜地將手中的大衣交給身旁的司機,緩步向著靈谷塔走去。

沒過一會,塔下為數不多的幾個遊人驚恐地發現,夕陽中一個身影如同一片落葉,從數十米高的塔上飄然而下。司機聽到遊客的驚呼,急忙趕過來,只見一個生命已經凋零。

她出身顯赫竟自殺身亡,身為考古專家,一生坎坷卻守護了無數國寶

靈谷塔

事後,人們在女士交給司機的大衣口袋中發現了一張字條,上面是她在人生留下的最後一句話:我的死,與司機無關。那是她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不願讓無辜的司機受到傷害。

這位女士是誰,為什麼採取這種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原來,她是中國第一位女考古學家,時任南京博物院院長的曾昭燏。

02

曾昭燏1909年出生於湖南雙峰縣荷葉鎮峽石村,她的家族有著顯赫的家世。說起中國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曾國藩,大家一定不會陌生。曾昭燏的曾祖父,就是曾國藩的二弟曾國潢。

曾國潢不像曾家九弟曾國荃那樣,跟隨曾國藩在湘軍中建功立業,加官進爵成為朝廷大員。而是常年在家鄉照顧長輩,教導曾氏子弟。曾國藩也誇獎這個二弟“勞苦最多,好心好報”。

她出身顯赫竟自殺身亡,身為考古專家,一生坎坷卻守護了無數國寶

詩書傳家,綿延兩百年的曾氏家族可算是人才輩出。到了曾昭燏這一代,她的兄妹七人,個個都是才華橫溢,出類拔萃的社會精英。

大哥曾昭承,哈佛大學碩士,後來擔任臺灣工礦公司總經理。二哥曾昭掄,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博士,解放前為中央研究院首任院士、解放後為中國科學院首任學部委員。弟弟曾昭拯,上海大夏大學畢業,著名書法家。

妹妹曾昭懿,北平協和醫學院博士,林巧稚大夫的得意門生。二妹曾昭鏻、三妹曾昭楣,分別畢業於西南聯大經濟系和生物系。

曾昭燏還有幾個同輩親戚也是名聲顯赫,其中有曾國藩孫女曾廣珊的兒子,留學哈佛的博士,抗戰時期的兵工署長俞大維。曾廣珊還有個外甥陳寅恪,後來成為最負盛名的國學大師。

03

曾昭燏在二哥曾昭掄的影響下,於1929年考入南京國立中央大學,先後在外文系、國文系求學。那時的中央大學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大學,位居亞洲第一。國文系也是名師雲集,黃侃、吳梅、胡小石等人,都在這裡執教。

曾昭燏成為學術大師胡小石得意的女弟子,她跟著胡先生,研究甲骨文、金文、商周銅器;她寫的詩詞含意深邃,詞藻美麗,被稱為“當代李清照”。

那一屆,國立中央大學理科也有一位出類拔萃的女學生,她就是後來被譽為中國居里夫人的物理學家吳健雄。

1935年,曾昭燏在南京金陵大學念研究生。她出人意料地決定,放棄快要拿到的學位,自費去倫敦大學攻讀考古學。她成了讀這個專業唯一的中國女留學生。

她出身顯赫竟自殺身亡,身為考古專家,一生坎坷卻守護了無數國寶

她意圖學習先進的西方考古方法,為發掘悠久的中華文明服務。為此,她還特意寫信向中央研究院的歷史學家傅斯年請教。傅斯年的妻子俞大綵還是曾昭燏二嫂俞大絪的妹妹。

04

曾昭燏刻苦學習鑽研,只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就獲得了倫敦大學的考古學碩士學位。她的論文《中國古代銅器銘文與花紋》,詳盡列舉了從2000多件古代銅器上整理出的600餘種徽識,論文深受英國學者讚揚。

隨後她去德國柏林國家博物院和慕尼黑博物館實習。作為研究人員,參加了柏林地區以及什列斯威格田野的考古發掘。1938年返回英國,任倫敦大學的考古學助教。

就在曾昭燏剛到柏林不幾天,就傳來了日寇發動盧溝橋事變的消息。曾昭燏感到十分震驚和憤怒。這年年底,又從報紙上讀到更加令人沉痛的消息,南京淪陷了。她心如刀割,不由得失聲痛哭。作為海外學子,曾昭燏唯有堅強地完成學業,以圖日後報效祖國。

1938年,日寇的鐵蹄已經踏向半個中國,曾昭燏心繫災難深重的祖國。她不顧家中的勸阻,謝絕了倫敦大學的聘書,毅然決定回到了戰火中的祖國。

她出身顯赫竟自殺身亡,身為考古專家,一生坎坷卻守護了無數國寶

一件小事,促使她下定了回國的決心。這天午餐時,席間一位教授講到他曾與一位美國學者前往北京十三陵參觀。由於道路崎嶇不平,美國人向當地嚮導抱怨說:“這路是什麼年代修的?”嚮導淡然回答:“大概兩三千年前”,美國人聽罷不再作聲。

曾昭燏聽後深為觸動,中華數千年文明,如今卻面臨強盜蹂躪,自己應該為祖國的抗戰出力。

除了留下回國的路費,曾昭燏把在英國結餘下來的英鎊連同自己的一枚金戒指,都委託抗敵後援會捐給了正在浴血抗戰的中國軍隊。一張刊登在上海《新聞日報》頭版的照片被她保留到抗戰勝利。照片上,在日軍轟炸後的廢墟邊,一個幼兒坐在母親的遺體旁邊大哭。

05

當月,曾昭燏就回到了大後方昆明,加入從南京內遷的中央博物院籌備處,擔任專門設計委員。她發揮自己的學識,參加了雲南大理、洱海境內的考古發掘。以及龍泉遺址、白雲甲遺址和四川彭山江口一帶崖墓的發掘工作,撰寫出考古報告與論文。

在艱苦卓絕的抗戰時期,國家的文化教育事業仍然頑強地堅持發展,因為中華民族的血脈絕不能斷。

1941年初,曾昭燏被任命為中央博物院籌備處總幹事,從此她將畢生精力貢獻給國家的博物館與考古事業。在此期間,她與考古學家李濟合著完成了《博物館》一書,這是一部關於博物館基礎理論的經典專著。

她出身顯赫竟自殺身亡,身為考古專家,一生坎坷卻守護了無數國寶

抗戰勝利後,曾昭燏隨中央博物院籌備處遷回南京。1948年底,國民政府中的一些人策劃將中央博物院的珍貴文物裝運去臺灣。

聽到這個消息,曾昭燏和鄭振鐸、徐森玉等文化名人聯名上書,明確表示反對:運出文物,在途中或到臺後萬一有何損失,則主持此事者,永為民族罪人。在他們的堅持下,三批運到臺灣的852箱文物終於全部運回了大陸。

曾昭燏終身未嫁。在她的青年時代,正是中國社會婦女追求個性解放的時期。當時一些文化婦女流行“結婚是女子墳墓,會葬送一生”的看法。

她出身顯赫竟自殺身亡,身為考古專家,一生坎坷卻守護了無數國寶

年輕時代的曾昭燏

曾昭燏受堂姐曾寶蓀的影響很大,曾寶蓀是留英歸國的中國早期教育家,她認為:一個人如果結婚,只能教育服務一家幾個人。如果不結婚,便可教育服務無數人。

曾昭燏為了專心於自己嚮往的事業,也決心獨身。上世紀五十年代,曾有蘇聯專家來訪時善意地問她:“曾小姐準備何時出嫁?”曾昭燏意味深長地回答道:“我早就嫁給博物院了。”她的確是把自己的一生嫁給了國家的文博考古事業。

06

新中國成立後,中央博物院改稱南京博物院。曾昭燏先後擔任南京博物院副院長、院長。她以極大的熱情和全部精力投身於國家的考古事業。

她的單身宿舍就在辦公室旁邊,生活與工作緊密相連。在她辦公室的牆上,一直掛著一張國立中央博物院創始人蔡元培先生的照片,和一份國寶毛公鼎銘文的拓片,這也表明了她一生追求的事業。

1950 年,曾昭燏主持了南京南郊的南唐二陵的發掘,她帶領考古隊的人員住在祖堂山下的廟中,過著艱苦的野外生活。人們常見她白天在泥濘的考古工地上,拄著柺棍跋涉,晚上還要在煤油燈下整理出土的文物。

她出身顯赫竟自殺身亡,身為考古專家,一生坎坷卻守護了無數國寶

曾昭燏生活十分節儉,吃的是粗茶淡飯,穿的衣服也不講究。給親友寫信,她會將用過的舊信封反過來摺好再次使用。甚至掉在地上的飯菜,都會撿起來洗乾淨吃掉。

可是她對待員工卻非常慷慨,她的稿費和存款都用在了公務招待和接濟遇到困難的職工。在為抗美援朝捐獻飛機大炮的活動中,她帶頭捐出自己所有的積蓄。

曾昭燏克己奉公,從不佔公家便宜。她擔任南京博物院院長後,立下了一條不成文的規矩:本院從事文物工作的人員,尤其是做考古工作的,絕對不準私人收藏古董。她自己以身作則,不玩古董,還把自己收藏使用的清代茶具捐給了國家。

作為院長,曾昭燏親歷親為做好博物院的業務工作。每次展覽,從設計到選擇藏品,編寫說明到現場佈置,她都親自參與。至今,南京博物院還存有她用娟秀工整的蠅頭小楷寫下的藏品目錄。

在我國考古界有“南曾北夏”的說法,“北夏”指的是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夏鼐,“南曾”就是曾昭燏。

07

曾昭燏始終追求進步,努力跟上時代。可是在以階級鬥爭為綱的特殊年代,她的家族歷史讓後代們背上了沉重的包袱。那時對於曾國藩並沒有如今的正面評價,在50年代出版的《中國近代史》中,曾國藩被定性為漢奸劊子手。

1957年,她的二哥,時為高教部副部長的曾昭掄和她在南京的侄子,從事戲劇理論工作的曾憲洛相繼被打成了右派,這讓曾昭燏心理遭受沉重打擊。

她出身顯赫竟自殺身亡,身為考古專家,一生坎坷卻守護了無數國寶

此後幾年,高度緊張,身心疲憊的曾昭燏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並且最終釀成了靈谷塔上的悲劇。就在自殺前兩週,她還收到了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證書。

陳寅恪得知曾昭燏自殺的消息,悲傷不已,寫下一首悼亡詩:“論交三世舊通家,初見長安歲月賒。何待濟尼知道韞,未聞徐女配秦嘉。高才短命人誰惜,白璧青蠅事可嗟。靈谷年年薰寶級,更應流恨到天涯。”概括了曾昭燏短暫而又才情四溢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