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鲍国安、于和伟、陈建斌三人,谁饰演的曹操更好?

温开元


每个人心目中想法都不一样。

三个我觉得都挺好,不过个人挺喜欢陈建斌版的三国。

陈建斌版的曹操更符合我心目中的曹操形象。

可能我太愚蠢,反正除了那种小鲜肉的表演方式我可以看出来演技特别差之外,我真看不出怎么陈建斌就演技差了。

就像当年骂周杰伦的人一样,就像当年骂刘翔的人一样,就像当年骂90后的人一样。

结果周杰伦成了天王,刘翔依旧是飞人,90后也马上或者即将成为中国的中坚力量。

有些人说鲍国安演的好,就像听歌要听张学友,喜剧就是周星驰。

没有说你们错,只不过感觉有一种很强烈的政治正确地感觉。好像不那么说自己就很low。

反正我是真不觉得陈建斌演的有啥问题,我给三国里的曹操100分,那就是我心目中的曹操。


用户3683077430


首先不说演员吧,都是好演员,不能说谁好,谁不好吧。

就版本上来说下看法吧。

鲍国安版本最老,最忠于原著,这个应该都是共识吧,是不是最接近曹操本人,咱也不敢乱说,毕竟隔着这么多年,谁也没见过也不知道真实的曹操和历史中的有多少是真多少是假。但是三国演义中,曹操奸雄奸雄只突出一个奸,仿佛,一个人奸了多做了一些坏事,就能成功成为雄。董卓不奸吗,袁术不奸吗?我也不是说,三国演义不好,只是说,小说嘛,毕竟脸谱化,人物不够饱满。鲍国安老师,演的没话说,把三国演义的曹操演活了,以至于,让我一度看书的时候,都觉得,曹操就是这个样子的。

再说说新版吧,时代在发展,对曹操的解读也在进步。

新版真的走过一段心酸的历程呀,那几年翻拍成风,四大名著无一幸免,新三国最先出来,被人骂成一片。然后水浒出来的时候,所有人都去骂水浒了,等到好几个版本的西游出来的时候,骂的简直不能听了,观众几乎已经愤怒得了极点,最后红楼出来的时候,所有人都沉默了……开始回头给三国道歉了。哈哈,挺戏剧化的。

新三国,不是按着三国演义拍的,加了很多主创们的创作,这可能也是一开始被骂的原因。鲁肃没那么憨了,有很多自己的政治形象;孙权权术家的味道也出来了,孙权的演员常说的一句是,这次终于看到“三国”了,三个国家都有戏份;诸葛亮也没那么神了。

曹操也更加饱满了,但是,个人觉得陈建斌老师演什么都像他自己……

再说说于和伟的司马懿版本,这个版本好奇怪,戏份不多的很出彩,曹操曹睿诸葛亮,几个主角像是在演爱情片。于和伟戏路很宽,之前的刘备,现在的搞笑版姜子牙。三国的刘备,也演的不错,一个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刘备,当然是一个复杂的有城府的人,怎么可能是一个军师让干啥就干啥的战五渣呢。

这个版本的曹操,是有雄的一面的。相比我更喜欢于和伟版本的。举手投足间,我们能看到曹操的狡诈和城府,也能看到他的果敢和霸气,胸怀天下气吞山河。而且,对郭嘉对荀彧对曹冲的几场戏,感觉那不仅仅是书中的人物,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有普通人的感情。但是,跟我想象的曹操还有点距离,可能戏份不够,还没法完全表现吧。

我认为的曹操,简直是古代帝皇第一把交椅,叫做雄才大略文治武功文采风流,除了没有给《老子》做个注没当成学者,真想不出还有什么不会的。坐朝能治国,带兵能打仗,喝酒能赋诗,关了门还能搞点事。这样的人,在气质上就很难能找到一个能契合的演员。

在两千年的封建糟粕中,曹操和桓温都是被批判的人,一人一句名言,“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大丈夫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新时代,不是应该跟旧社会做斗争吗,不就是去除糟粕吗,是不是也可以给翻翻案吗?一笑。

只是个人观点,博诸君一笑。


迷茫冰城


陈建斌最强!说老版最好的,我无话说!新三国演义的更加合理,看着有实感!说明一下,《三国演义》是小说,是文学作品,小说中的文字是文学形式,如果有些人认为古代人都那样说话,我去了!!!得愚蠢成什么样啊!!!!拍成影视剧,需要现实生活化!古代人不是生活在话剧里!我们的生活就是古代人生活的缩影!

你和朋友们聚会,不好好说话,之乎者也的,不被打死,也得被打残!所以,鲁迅提倡白话文,目的是文学作品要接近生活!!!所以,你的文章也可以用文言文写成,仅仅是文学表现形式,无可厚非!但是,不管什么表现形式,生活就是生活!


难得小醉


个人认为三个人各有特点:

鲍安国老师不愧为老戏骨,把曹操的多疑奸诈演绎的入木三分,演出了老百姓心中固有的曹操形象。

陈建斌的曹操多了份自己的理解,曹操成为一代枭雄用现在的话情商高是必须的,喜怒哀乐不形于色,陈建斌演出了一个城府颇深更接地气的曹操。

于和伟的曹操其演技用惊艳来形容,胸怀天下指点江山的霸气的曹操。

三人各有特点,不能单纯的评价谁演的好谁演的不好,千年以前的曹孟德到底是什么样的性格和形象我们已不得而知,只能从历史文章小说中揣摩了,好的演员都会有自己的理解,观众也是一样


刀耕火种


没可比性 他们都扮演出了曹操不同的一面,鲍老师或许是因为年代的事情 刻画的曹操还是有些脸谱化,但这个和他的演技没关系 大背景的原因。陈建斌的曹操霸气外露 一言一行都有种话剧的味道 个人感觉劲用大了 不知道什么原因 他诠释的每个角色个人感觉都是劲用大了 尤其说话咬字上 印象最深的还是乔家大院乔致庸 至于于和伟的曹操 大爱 他完美诠释了曹操的喜怒无常,大殿随手扔棋子儿的试探 大限来临舞戟短歌行的豪雄气概,这就是我心目中的曹操!没有之一







辞旧我


可以说,鲍国安、于和伟和陈建斌扮演的曹操各有特色,都算是成功的,各自在中国电视剧史上留下了一笔。但由于先入为主和个人实力等因素,鲍国安扮演的曹操还是最为深得人心。

央视九十年代版本《三国演义》,在豆瓣的评分超过9分,这是对剧作的肯定,是对所有演员的肯定,其中就包括扮演曹操的鲍国安。

在鲍国安出演的这版曹操出现之前,曹操在电视剧中一直都是以脸谱化大奸臣的形象出现,而鲍国安出演的曹操更加有血有肉,在让人看到其奸雄一面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他的英武和才气,这种当年是非常难得的。鲍国安是位有实力的老演员,这个版本的曹操一出现,马上就成为荧屏经典形象。

在高希希版的《三国》中,陈建斌扮演曹操。这个版本的情节与鲍国安版《三国演义》有很大不同。据说在很大程度上参考了《三国志》,更想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而非像旧版那样基本沿袭《三国演义》原著。这种尝试当然是好的,也引来一些喝彩之声,但现在看与旧版相比经典度是不够的。

而陈建斌的表演也显得有些另类,全剧可能本就想打造一个不一样的曹操,所以选了陈建斌这样长期出演舞台话剧的演员,因此在荧屏上这个曹操就显得舞台感十足,有些神经质,而不像一个真实的人。顺便说一句,于和伟在这个版本的《三国》中扮演了刘备。

于和伟扮演曹操是在《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中,吴秀波扮演司马懿。这部剧我看得不够仔细,总体感觉是于和伟扮演的曹操霸气十足,而且于和伟的台词功底很好,也演出了自己的特点。

综合来看,不管是全剧经典程度还是演员个人表现,鲍国安扮演的曹操地位无可撼动,这种影响力应该还会继续保持下去。



郑捕头


首先说一下,看任何东西,要有自己的观点,不要人云亦云。

我反对毁经典,但也极其反对老的就是好的,就不可超越,如果是这样,国粹京剧到今天应该还是四大徽班进京的地位。


回答这个问题前,引用两句话做开篇。

“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鲁迅

鲍国安版的曹操,优点很多人说了,我就说说缺点,这一版诚可谓是经典,但是限于时代的关系,那个年代的演员,说好听点叫演啥像啥,演关羽的像关羽,演曹操的像曹操,唯独不像一个正常的人。说难听点就是表演模式化严重,个个都有样板戏的遗风。

举例:心里决断不下的时候,要么看天作思索状,要么看地作沉吟状,袁绍官渡前,孙权赤壁前,几乎一模一样。心里算计人的时候,眼中寒芒闪过,周瑜骗蒋干,曹操梦中杀人,如出一辙。

试想一下,如果在正常生活中,哪个拿曹操那个眼神看你,你能受的了?你能不提防他?

修饰的过分就往往不真实,表演的过余就是做作。

唐国强版诸葛亮,在老年时期的表演好评多于青年时期,也是这个原因,在老年时期,有很多无奈心酸力不从心,这才是一个真实的人,而年轻时候,用他自己的话说“博望烧屯,白河用水,使夏侯敦,曹仁辈心惊胆裂:窃谓管仲、乐毅之用兵,未必过此。”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就是此意。

当然,年代限制,并不能说是鲍国安一个人的问题,只是他先入为主,之后其他人扮演的曹操在和他比较的时候,很容易自觉不自觉的以他为模板,所以看谁都别扭。


陈建斌版曹操,接上一段话,因为有鲍国安珠玉在前,大家已经习惯了那个拧眉怒目眼闪寒光的曹操,突然来了个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大家第一反应是不适应。

陈建斌应该也是发觉了鲍国安版本的脸谱化问题,所以想另辟蹊径来一个飞扬跳脱版的曹操让大家眼前一亮,至于结果,不能说成功,也算不上失败,中规中矩,马马虎虎。

优点在于这一版的曹操多了很多人情味,不再是那个让人望而生畏的魏武大帝,而是实实在在小时候和袁绍一起飞鹰走狗的少年成长起来的奸雄。和许褚之间,和袁绍刘备之间,和司马懿之间,和曹丕曹植曹彰父子之间,那种遇到大事心机深沉,遇到小事一笑而过的人生态度跃然屏幕之上,这一点很值得称道。

缺点奸雄奸雄,奸的过余了,雄却略显不足,过余去修饰曹操的奸诈,搞的曹操好像就是个背后阴险算计别人的狗头军师一样,霸气上面,差远了,还有那跳戏的嗓音。


于和伟版的曹操出来之前,我一直觉得鲍国安的曹操不可超越,顶多就是再出来几个从别的人物角度饰演曹操的戏骨,能弄个并驾齐驱的就不错了,直到看了军师联盟。

军师联盟前半部,于和伟的演技全面碾压吴秀波的司马懿,包括大家津津乐道的鹰视狼顾的那一段,从于和伟丢珍珠,转身,慢镜头脸部表情的变化,出现笑容,挥手,最后笑容慢慢消失。整个人物的内心状态你看似看的很清楚,但是看完之后你完全不知道他在想什么,用不面瘫的方式演出了面瘫的效果。

我们喜欢用喜怒不形于色来形容一个人内心的深沉,用这个标准来说,

喜怒形于色的是最肤浅的,类比现在的小鲜肉,高兴就扯着嘴傻笑,难过就嚎啕大哭。

再高一个等级就是喜怒不形于色,类比倪大红面瘫似的演技,所有的情绪全部用眼神来传达,梁朝伟考无线演艺班时面无表情,用烟灰的抖动来表达内心的震惊。

而再往上,就是人物性格情绪很复杂,人物本身就是里外不一,所以演员也要演出里外不一的层次感,外在的表达是一套,内在的是另一套。

于和伟做到了,外在的嬉笑怒骂,豪迈过人,内在的真实想法,没有任何人能猜得到,剧中人猜不到,观众不看到最后也猜不到。

从这个角度说,我认为鲍国安演出了曹操的里,陈建斌演出了曹操的表,而于和伟内外兼修,实实在在呈现的是曹操这个人。

很多人都提到了,横槊赋诗那一场戏算是于和伟版曹操的高光演技炸裂时刻,端酒一口饮尽,酒洒在袍子上,若无其事的擦一擦,起身,开口,情绪由低到高,开始的“平黄巾,定河北,征乌桓,收荆州,天下九州得其六,天下英雄,可有谁能胜孤一筹?”这是一个暮年英雄对自己平生功业的自豪,到了那一句“这杯酒,当敬典韦,敬郭奉孝,敬夏侯渊,也敬关云长。”的时候情绪到达顶峰,最后的洒然一笑“这世上岂有万寿无疆之人寿,却有泽被万民之功业。”

这一段戏,从一个普通人到一个乱世枭雄,再到一个垂暮老人,一生铁马冰河,千秋不世盛名,情绪大起大落,极具戏剧张力,可以说是教科书似的片段了。


最后,曹操,我顶于和伟。


虫二老人


一说到三国,就不得不提曹操。

讲到曹操,我脑海中的第一印象,涌现出的是鲍国安老师。一个随意的眼神,便充满了深不可测的权谋心计。他在老版《三国演义》的电视剧里,饰演了“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曹操 。我认为,迄今为止,包括其他演员在内,诸如陈建斌、张丰毅、于和伟、姜文、刘松仁…鲍国安老师,演的曹操是最好的,不仅形似,而且也神似。你仔细观察他演的曹操,眼神中充满了凶狠与杀机,让人感觉城府很深,老谋深算、狡诈多疑。鲍国安老师把曹操的人物特征与心理活动,拿捏的十分准确,一笑一哭,尽显奸雄本色,我可以说,他将曹操演活了:有权谋(“挟天子以令诸侯”),有胆识(刺杀董卓),善机变(割须弃袍、望梅止渴),爱惜人才(收徐庶、招关羽、痛哭典韦、郭嘉),志向远大,抱负宏伟(“青梅煮酒论英雄”)赏罚分明,又有雄才大略与伟人胸襟,,但又狡诈、凶狠、生性多疑(杀吕伯奢一家)…鲍国安老师,把曹操这个人性复杂的一代历史伟人,生动、鲜活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陈建斌版曹操,霸气而豪迈,但缺少一种枭雄气概与伟人风采,没演出曹操的内心世界与惊人文采,欠缺一种老谋深算的狠辣劲儿。

于和伟版曹操,贤达却又狡诈,把曹操的生活上的朴素一面,展露了出来,或怒或笑,生动自然。但是,城府不够深,没演出曹操的政治手段与文学才华,总感觉,在胸襟抱负与治国理政上,稍显不足





乐队主唱多多V远山


个人最为喜欢鲍国安演的曹操,因为古风古韵,更为符合这个历史人物的形象。

1、鲍国安的曹操有血有肉,神韵突出。

无论是大战刘表还是横槊赋诗,他饰演的曹操更加骨肉丰满,真实不虚。通过陈郁的表情和眼神,将三国中曹操那奸诈而又智慧的形象呈现得淋漓尽致。再加上原汁原味的古韵台词,更加让这个形象活灵活现。

2、于和伟的曹操正经有余,城府不够。

于和伟饰演的曹操,形象气质都可以,但是因为个人形象,加之对历史人物的刻画深度不够,导致正面的形象过于突出,反而掩盖了三国中对曹操“乱世之奸雄”的描述。个人认为他还是适合演刘备这种人畜无害,名门以后的正面角色。

3、陈建斌的曹操颇有匪气,更适合农民起义的领袖这样的角色。

陈建斌无论从形象上,说话的语气上,更适合黄巢方腊这样的角色,贫苦出身,通过一路的拼杀最终到达巅峰。他的气质中不知不觉就透露了这种无法掩盖的特征。

个人认为他在人物的刻画上还存在深度不够,城府资历不深入的情况,所以他只呈现出来曹操的霸气,善变这些表面的特征,更深层次的智慧,谋略,豪情都还有所欠缺。

因此,如果让我选择,我还是选鲍国安老师。





深圳方远


鲍国安老师演得最好,手眼身法步,样样精通样样出彩。把曹操多疑,奸狡,温情,豪迈,狠毒,从谏如流,信念坚定等方方面面,都表现得很好,真正展现出一个治世能臣,乱世枭雄,栩栩如生的曹丞相。

陈建斌演得最差,装模作样装腔作势,台词功底尤其差。一句“你令堂……”就漏底了,漏大底了,文化底蕴立马穿帮——要知道曹操可也是一代文宗,诗词大家。

于和伟居中,不瘟不火,不咸不淡,曹操是那个样,姜子牙也是那个样,如曹操口中的军令“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