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9 文昌阁与甲秀楼,吞吐着贵阳的历史

文昌阁与甲秀楼是贵阳市两个有名的景点。文昌阁被绿植环绕,身处贵阳两大交通主干道之间,依旧怡然自得,宠辱不惊;而甲秀楼矗立与南明河上,有翠微园相伴,倒也不那么寂寞,有王阳明提诗以记,使得游客络绎不绝。

文昌阁

文昌阁与甲秀楼,吞吐着贵阳的历史

文昌阁地处中山东路与文昌北路交叉口,行人往来不绝,交通便利。由老东门遗址拾级而上,便能看到文昌阁,阁外有一亭子,供往来游人休憩与闲聊,现在多了不少贵阳特色小吃,远远就能闻到美味飘香。

由亭子往前走,可以看到一条长廊,两边种植了许多翠竹,幽深淡雅。转过长廊,便能看到一道古城墙,名叫月城,旁边立着一块石碑,刻着“武胜门遗址”几个大字。从武胜门径直而入,便到了文昌阁。

文昌阁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为祭祀性建筑,文昌阁是典型的九角形楼阁,建筑风格奇特,在国内罕见。文昌阁底层呈正方形,第二层和第三层是不等度数9个角;文昌阁共有81根梁、54根柱,都是9的倍数,可谓匠心巧运;二、三层的椤木,各为9根。“九”在易经里意味着至高无上,代表崇高的地位。登上月城,地势较高,登阁远眺,山川城郭尽收眼底,视野辽阔,是欣赏贵阳风景的好去处。

开放时间:9:00-17:00

甲秀楼

文昌阁与甲秀楼,吞吐着贵阳的历史

甲秀楼矗立于南明河中万鳌矾石上之上,作为明代古建筑,以科甲挺秀之意取名。甲秀楼高约二十米,石柱托檐,护以白色雕花石栏杆。浮玉桥为九孔,称“九眼照沙洲”。解放后临河修公路填埋二孔,现能见七孔。楼基和桥虽经多次洪水冲击,历近四百年,仍然砥柱中流。

与甲秀楼相伴的还有一亭子,名为“涵碧亭”,其上一副对联“水从碧玉环中出,人在青莲瓣里行”,很生动地诠释了南明河的生态与环境。楼额“甲秀楼”三字,系宣统年间谢石琴所书。十年动乱中散失,后寻回刻有“秀”、“楼”二字的两块,另据过去照片,配写“甲”字,按原式样悬挂楼顶层外面。甲秀楼是三层三檐四角攒尖顶阁楼,这种构造在中国古建筑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文昌阁与甲秀楼,吞吐着贵阳的历史

翠微园在贵阳市城南之南明河畔与甲秀楼毗连而呼应,前临霁虹,浮玉桥,清潭碧流,环绕于下,后倚秀峦,掩映于翠竹绿树之中。它在历史上曾有南庵,观音寺,圣寿寺。忠烈祠,武侯祠等名称。据考证它的修建时间,

可追溯到明朝宣德年间(1425-1435年) ,距今已有五百年的历史,园内有拱南阁,翠微阁,龙门书院,桂舫亭等一组明清古建筑群,造型迥异并各具特色是一组颇具文物价值的古建筑。

开放时间:9:00-18:00

王阳明留诗处:

贵阳市南明区甲秀楼一侧的翠微园,旧名南庵。约始建于明弘治年间,位于风景优美的南明河南岸的山冈半腰,附近一带柳如烟、小径通幽、景似江南,曾有“小西湖”的美誉。明正德四年,王阳明在文明书院授课期间,多次到南庵游览,并提诗《南庵次韵二首》和《徐都宪同游南庵次韵》,表达了谪居闲赋长年为客的忧愁心情,或是时逢佳境须行乐的思绪。

《南庵次韵二首》

(一)

隔水樵渔亦几家,缘冈石路入溪斜。

松林晚映千峰雪,枫叶秋连万树霞。

渐觉形骸逃物外,未防游乐在天涯。

频来不用劳僧榻,已僭汀鸥一席沙。

(二)

斜日江波动客衣,水南深竹见岩扉。

渔人收网舟初集,野老忘机坐未归。

惭觉云间栖翼乱,愁看天北暮云飞。

年年岁晚长为客,闲杀西湖旧钓矶。

《徐都宪同游南庵次韵》

岩寺藏春长不夏,江花映日艳于桃。

山阴入户川光暮,林影浮空暑气高。

树老岂能知岁月,溪清真可鉴秋毫。

但逢佳景须行乐,莫遣风霜着鬓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