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8 京沈高鐵望京隧道雙向貫通 瀋陽到承德高鐵年底先通

京沈高鐵望京隧道雙向貫通

瀋陽到承德高鐵年底先通

在連續成功穿越機場快軌、地鐵15號線馬泉營站、紅磚藝術中心等多條市政道路、管網和居民區越特級風險源地段後,京沈高鐵望京隧道上午實現雙向正式貫通。直徑10.9米相當於三層樓高的“巨無霸”盾構機,幹出了施工最小沉降僅為0.68毫米,相當於幾根頭髮絲般精細的“針線活”。

四臺巨無霸盾構機上午聚齊兒

今天上午,在位於地鐵15號線馬泉營站附近的京沈高鐵望京隧道2號豎井內,從隧道南北兩端開挖四臺盾構機同時到達豎井,開始同時接收、同時拆解、相繼吊裝等新一輪施工任務。至此,京沈高鐵望京隧道雙向全線正式貫通。

望京隧道全長8公里,是京沈高鐵全線唯一一處採用雙洞單線盾構技術施工的隧道,同時也是國內首條高鐵線路穿越城市區採用大直徑盾構工藝的隧道。盾構採用四臺直徑10.9米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泥水盾構機,高度與三層樓相當。盾構機開挖直徑10.87米,全長87米,總重1500噸。僅盾構機刀盤就配備安裝中心魚尾刀、焊接貝殼刀、更換貝殼刀等各類刀具352把,推進系統由共計50個油缸協同完成,堪稱國內同類盾構機“巨無霸”。

作為全隧道4臺盾構機接收地,望京隧道2號豎井肩負著盾構機順利出井、隧道按期貫通的重任,豎井維護地連牆深達68米、基坑開挖深度41.6米,兩項數據均為華北地區之最。隨著望京隧道的雙線貫通,2號豎井見證了國內大直徑盾構施工盾構機同時到達、同時接收、同時拆解、相繼吊裝施工技術上的先河和創舉。

南段兩臺盾構機分別於2017年3月16日和2017年6月16日始發,先後連續成功穿越長建駕校、南皋路、北小河、首都機場高速公路、機場快軌、京密路、東辛店及費家村1.8公里民房區、來廣營東路,至香江北路南側2號井結束。特別是2017年12月3日,安全順利穿越特級風險源機場快軌線,實現並創造了國內大直徑盾構穿越既有建構施工沉降僅0.68毫米最新紀錄;同時,在穿越1.8公里東辛店村、費家村無基礎居民區過程中,工後最大差異沉降不足6毫米,隧道上方334棟各類不同民房均未出現任何新增裂縫,舊有裂縫和缺陷沒有進一步發展與擴大。

北段兩臺“望京號”盾構機分別於2016年12月28日和2017年6月5日始發,依次穿越香江北路、紅磚藝術中心、居民集中區、汙水處理廠、順白路、高壓塔架、地鐵15號線馬泉營站等風險源,區間最小曲線半徑2500米,斷面最大縱坡5.4‰。特別是在隧道施工穿越地鐵15號線馬泉營地鐵站時,隧道頂部距離車站結構底部僅6.25米,距離車站施工降水井最近0.6米,穿越距離長達120米。

盾構施工實現“泥漿不落地”

在整個望京隧道作業施工過程中還成功取得綠色環保施工——泥水處理循環利用“零排放”等一系列新工藝。

中鐵隧道局京沈客專京冀段十三標項目部機電總工程師古豔旗介紹,面對泥水盾構大體量超細顆粒泥漿處理這一世界性難題,傳統物理處理、集中排放不僅環境汙染嚴重、能耗投入高。為此,施工單位與國內高校、科研機構積極開展聯合攻關,建成了首批國內大直徑泥水盾構“零汙染、零滲漏、零排放”泥水處理工廠,並形成掌握了國內首批全新泥水處理新技術、新標準、新經驗和新制度,有效解決了細顆粒地層中的泥水固液分離問題,不僅可以分離頭髮絲粗細的細顆粒;同時,還打破了傳統泥水固液分離處理只能隨掘進運轉的模式,實現了24小時獨立運轉,極大提高了泥水處理能力,對周邊環境不構成汙染,同時也能大量節省沉澱池的建設空間,實現盾構施工過程泥漿不落地全循環運轉零排放的目標。

瀋陽到承德年底先行開通

京沈高鐵是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四縱四橫”客運高速路網的最後“一縱”,北京至哈爾濱(大連)客運專線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收官工程。線路全長698公里,京冀段線路全長約290公里,線路採用國產新型無砟軌枕,設計時速每小時350公里。自北京星火站引出到達遼寧省省會瀋陽市,線路將華北和東北兩大經濟區緊密相連,是溝通東北、華北、華東、中南等地區的重要通道、經濟紐帶,開通後既可與既有京哈鐵路、秦沈客專和津秦客專等線路實現科學分工、合理佈局,共同構成進出關的多條鐵路通道,同時也可大幅提高進出關鐵路通道運輸能力、運輸質量和運輸機動靈活性,將北京至瀋陽間的列車運行時間可壓縮至2小時,對於加快東北老工業基地、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進一步優化全國路網布局具有重大意義。

京冀段工程於2015年12月開工建設,其中,河北段已經開始靜態驗收即將引入聯調聯試階段,計劃2018年年底,河北承德至遼寧瀋陽之間先行開通,全線計劃2020年12月開通運營。屆時,“四縱四橫”將實現完美收官。

內容轉自中國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